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24|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戏说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4 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橙 于 2014-3-24 18:45 编辑

    话说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汉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对联形式独特,语言鲜明,音韵和谐,内容风趣,意义深远,用途广泛,上下关联,一气呵成,具有诗的神韵,再加上优美的书法,显著地张贴,从而成为艺术中的艺术,成为中国汉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中国千姿百态的对联世界中,有一部分上联因为构思奇特或者出句无与伦比,而让人难以对出下联。这些“落单”的上联,便被人们称为“绝对”,并留下一段段趣话为后人津津乐道。比如——
西湖“绝对”:相传有一年,苏东坡应邀同一群朋友游西湖。为他沏茶的一个丫鬟不慎将一只锡壶掉进了湖里。此时,有人触景抒情,当即出了一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此联一出,满船叫绝,却无人能应对。此联联中有“西湖”、“锡壶”、“惜乎”三组词,用字十分巧妙,同音而不同义,下联无疑也要符合这一条件。最后,大伙儿把希望都寄托在苏东坡身上。哪知苏东坡冥思苦想也没能对出下联。至此,此联成了一个千古绝对。
船家“绝对”: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少年时曾乘船由九江顺江东下去苏杭。船家见黄庭坚面带骄矜之色,遂出一上联请他相对;号称“才子”的黄庭坚沉思再三,终究无法对出此联。几百年来,此联仍没有合适的下联:“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古泉“绝对”:相传,湖南宝庆府有一眼泉水,名曰“古泉”,泉水清澈甘醇不枯。当地百姓为古泉雕凿龙头,让泉水从龙头里喷出,并修亭保护。遇到有天旱荒年、水源枯竭时,方圆数十里的村民便挑桶提壶到这里接“古泉水”,以度荒日。有一年,一外地文人于酷暑之时,慕名而来观赏古泉,渴饮泉水,立感如甘露润肺心腑,顿觉气爽神怡,顺口吟出一句上联:“进古泉喝十口白水”。吟过之后,思索良久,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因为,上联中“十口白水”刚好合成“古泉”两字,而联文又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古往今来,这句上联也难住不少来此游玩与过往的文人墨客。因此,古泉亭上的下联至今还空着。
民间“绝对”:据传,从前有一位书生去看望岳母,在岳母家小住一日后便欲离去,岳母苦留不住。这时,天上忽然雷声骤响,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岳母灵机一动要跟女婿对句,她出上联,若女婿对上了下联就可以回去。
岳母的上联是:“下大雨,空中雳,鸡蛋豆腐留女婿。”这句上联既包含了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另有深意:正是“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五个先贤文豪姓名的谐音。
那位书生费尽心思,最终也没有想出下联来。据说,此联至今仍是无人能对的“绝对”。
另外,中国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统的“绝对”:“荷花荷叶莲蓬藕”。联语共七个字,都是草字头,且全是名词,最难的还在于荷花、荷叶、莲、蓬、藕分别是荷的五个部分,包括了根、茎、花、叶和果实,要找出与之相对的事物并满足前面所有的条件对出下联,也是极难的事情。
中国古时候的民间,不乏对联高手。有些对联,还真令人拍案叫绝。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俱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俱失夫。”……
现在,中国的对联不太象从前了,总缺少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大概和文革有关系。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对联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被深深地烙上了政治的印记。虽然传统民俗还是顽强地留存在中国人的社会和生活中,但内容则基本是当时的政治宣传口号和毛主席语录及诗词了,不管工整对仗,也无论平仄和韵了。那个年代用的最多的对联大概是毛主席诗词,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云激”“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蟠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或是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了。要么就是口号标语,什么“反帝反修干革命;备战备荒为人民”,“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或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等等。至于“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这么有“个性”的对联,则是文革最高潮时的产物,民间一般不会用。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图吉利讨彩头的思想即便在那个年代也没有改变。像“革命伴侣红花并蒂相映美;阶级战友海燕双飞试比高”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联,在当时就算很有文采的了。
最有趣的大概是那时的结婚对联了,传统的“龙凤呈祥”,“天作之合”,“郎才女貌”,“夫唱妇随”等用词都成了封资修的东西,不能用了。但结婚总还是要贴对联的。话说某日,一贫农的儿子娶媳妇,因为“破四旧,立四新”,他不敢乱写对联,思之再三,他写了这样的一幅对联贴在门外:“家进人口;队增劳力”。中规中矩,不出格。这在当时很重要。
一天,有位大队妇女干部要出嫁了,大队革委会郑重其事地把用大红布扎起来的锄头、粪箕、红宝书送给她,同时送上一副对联:“一把锄头一担粪箕一本红宝书,一心一意干革命;一对夫妻一个爱人只生一孩子,一生一世不变心”。还有一位老贫农的儿子准备“五一”结婚。几个亲戚碰头一合计,觉得对联还是要贴的,于是绞尽脑汁共同草拟了一幅。上联是“两个节约能手”,下联是“一对勤俭夫妻”,横批是“勤俭持家”。
老贫农高高兴兴地把对联贴到了大门上。他的邻居、生产队批林批孔小组组长张三看到后,说:“你们不关心集体生产,只顾勤俭持家,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吗?”老贫农听了,只好请人将对联改为:“两个生产能手;一对劳动夫妻”横批:“劳动光荣”。上午,生产大队大批判组组长李四路过这里,看到这副对联,便说:“现在天天大讲继续革命,这副对联鼓吹‘唯生产力论’,不行,要改!”老贫农就又请人将对联改为:“两个革命能手;一对团结夫妻”横批:“相亲相爱”。不料,当天下午,这副对联又被路过这里的公社大批判办公室主任王五看见。王五批评说:“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要达到团结就必须先斗争。相亲相爱不是调和矛盾吗?”老贫农听了,吓得不轻,赶紧请王五主任亲自修改,将对联改为:“两个斗争能手;一对矛盾夫妻”横批:“你死我活”。
老贫农的儿子对此很不满意,十分气愤,两口子怎么能够你死我活搞斗争呢?当他打听到那位公社大批判办公室主任也是“五一”结婚这一消息后,便趁半夜无人之时,将上面这幅对联贴到了王五家的大门上。……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18 收起 理由
泳远向前 + 2
暖洋洋中国 + 2 赞一个!
冰雪乐人 + 2 赞一个!
五彩池 + 4 赞一个!
houzhaotian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88#
发表于 2014-4-4 09:50 | 只看该作者
修理工 发表于 2014-3-31 23:46
凡响兄:给看看新联平仄,我普通话不好,发音不太标准。这两天认识了大美女游哉悠哉,她揪小 ...

長街碧水念念真情迎旭日
虹橋黛瓦步步美景伴龢風

              ——《请老师指点·泳醉不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4-4-1 12:42 | 只看该作者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4-1 05:36
“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
“長江 嫩江 黑龍江 將必成龍”

嚴師出高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4-4-1 07:27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4-4-1 06:55
修兄好:

——江湖规矩,先来者为兄。

一聯引金玉
贏得百花香
學問千尺浪
文苑修理工

——《答“不同凡響”先生·泳醉不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文苑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4-4-1 0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uzhaotian 于 2014-4-1 05:41 编辑

“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
“長江 嫩江 黑龍江 將必成龍”


              ——《感謝四位先生的指正·泳醉不醒》


点评

和律诗一样也有1、3、5不论,对联一般第二字与尾字,必须论平仄。作为长联,像河字,作为句脚更应平仄相对,河与江都是平声,不妥。  发表于 2014-4-1 1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4-3-31 2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修理工 于 2014-4-1 07:03 编辑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4-3-31 20:53
再试做一联,供大家娱乐。

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

凡响兄:给看看新联平仄,我普通话不好,发音不太标准。这两天认识了美女游哉悠哉她揪小辫子一点也不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文苑 + 1 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3-31 2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修理工 于 2014-4-1 07:12 编辑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4-3-31 10:3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喝了你的鸡汤,修理工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看,不同凡响的下联 ...

那个对子目前就这样子了,很可能归为绝对了,况且它也不合乎对联规矩,建议到此暂停。出个新对子玩玩吧:

听从“凡响”建议修改此贴,大家不要对了,免得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3-31 2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尺浪 于 2014-4-1 00:37 编辑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4-3-31 10:3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喝了你的鸡汤,修理工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看,不同凡响的下联 ...


都市游人修改窗含的下联即:上联“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下联“蛙泳   蝶泳   自由泳   勇争上游”。“勇”和“泳”,“游”和“由”,完全同音。 很有可取之处。我的联想是下联再改一字即“蛙泳   蝶泳   自由泳   勇争上游”改为“蛙泳   蝶泳   自游泳   勇争上游”。自由泳一词是外来词,真正的自由泳我国原叫爬泳,泛称的自由泳现包括除仰泳、蛙泳、蝶泳以外的任何姿式,所以把这些姿式叫自游泳看来也是可以的。
在游人的启发下,下联如改为“仰泳 侧泳 自游泳  勇往上游”这里的游字即为动词。平仄也可基本对仗。望朋友们指正,并继续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文苑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4-3-31 2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同凡响 于 2014-3-31 20:55 编辑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4-3-31 10:3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喝了你的鸡汤,修理工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看,不同凡响的下联 ...


再试做一联,供大家娱乐。

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

绿浪 骇浪 桃花浪 蒗中戏花





绿  浪:一种能涌上船来的大浪。

桃花浪:见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指三月桃花盛开时候的江水波浪。

蒗中戏花:“蒗”指蒗荡渠(古大运河);“花”此处为动词,指冬泳人游泳时博击水花。




个人认为“何不”比较难对,含有疑问或者反问的味道,且蕴含谐音,游人兄借对“勇争”,很巧妙,我以 “蒗”也算是对“何”做了回答——为什么不在黄河、淮河、大渡河里面游呢?原来是要到蒗荡渠里面游呢!


好歹这次和游泳扯上了关系。


哈哈,纯属娱乐,各位看官切勿较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收起 理由
夏橙 + 5 赞一个!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4-3-31 20:50 | 只看该作者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4-3-31 10:3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喝了你的鸡汤,修理工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看,不同凡响的下联 ...

事不辩不明,理不说不通,经游人兄这么一判定,大家应该从死胡同里面走出来了,追求形式固然合理,把握内涵方才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文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4-4-1 0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同凡响 于 2014-4-1 13:25 编辑
修理工 发表于 2014-3-31 23:46
凡响兄:给看看新联平仄,我普通话不好,发音不太标准。这两天认识了大美女游哉悠哉,她揪小 ...

修兄好:


——江湖规矩,先来者为兄。


“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一联,由游人兄给我们上了 “借对”一课,相信对许多爱好者都有启发,也算是对此事有个盖棺定论的说法了。您转载的《对联禁忌》也很实用,如果是爱好者的话,自然会非常欢喜。


目前对联、律诗、辞赋毕竟不入主流,我们作为爱好者参与一下,愉悦一下情操,适当满足一下自己虚荣的小心脏,可能偶尔还会起一定吗啡的作用,但参与过深了,得不偿失(这里毕竟不是专业的诗词歌赋网)。


我个人也认为冬泳人来冬泳网更多的是愉悦心情为主,找个乐子,交一些朋友——愉悦心情为主,陶冶情操为辅。目前春光明媚,多赏花踏青岂不更好,这类内容的帖子反而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我们的生活,更能给自己或他人增加喜感和快乐。


因此建议停止这个新对子的游戏,否则又容易走入死胡同了,弄不好,还会起一些麻烦或者纠纷,如果真的是喜欢对联的话,倒不如私下或者小范围内交流。


这两天有点忙了,早上给您回复了,明晚见。


如有不妥,万望海涵。

点评

欣賞!!!  发表于 2014-4-4 02:59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文苑 + 8 赞一个!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4-3-31 10:36 | 只看该作者
游哉悠哉 发表于 2014-3-30 21:25
鸡本来应该是人人会杀,就是不会杀也应该知道怎么杀,现在搞得都当它是凤凰,只会膜拜不会杀了。为喝一口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喝了你的鸡汤,修理工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看,不同凡响的下联较为工整。从内容相关上看,窗含的下联较为恰当,如果再采取“借对”的形式,稍作修改,还要更好一些。例:上联“黄河   淮河   大渡河   何不横渡”,下联“蛙泳   蝶泳   自由泳   勇争上游”。“勇”和“泳”,“游”和“由”,完全同音。至于词性相当,不必过于苛求。所谓“借对”,即借用同音字而对。如孟浩然的“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与“羊”同音,借来与“鸡”相对。刘长卿的“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皇”与“黄”同音,借来与“白”相对。艺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应归于生活。一味追求工对,往往会造成语言的不自然,反而有损内容,失去乐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工对,却是千古名句。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8 收起 理由
文苑 + 10 赞一个!
夏橙 + 5 赞一个!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游哉悠哉 + 8 能够看到具体的分析讲解,胜过死读古书!
千尺浪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4-3-30 21:32 | 只看该作者
修理工 发表于 2014-3-29 21:17
上初中时考英语,不管成绩好坏,我们那个温老师都给了优秀。学习好的不干了,要求解释!温老师道:“学习 ...

上初中时考英语,不管成绩好坏,我们那个温老师都给了优秀。学习好的不干了,要求解释!温老师道:“学习好的该给优,不好的也努力了,和自己以前相比也该给优!”

按你的评价给回帖的诸位每人颁发优秀奖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修理工 + 2 喜欢美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4-3-30 21:25 | 只看该作者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4-3-30 12:04
78年高考,有一道题就是考对联,许多人不知常识,因而丢分。学得屠龙技,可以去杀鸡。

鸡本来应该是人人会杀,就是不会杀也应该知道怎么杀,现在搞得都当它是凤凰,只会膜拜不会杀了。为喝一口鸡汤,现在开始学学杀鸡也是可以的,游人老师别拿屠龙这样高深的功夫吓唬我们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文苑 + 9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4-3-30 20:25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4-3-30 19:59
呵呵!

河对燕,可以,但是太温柔了,不是古怪人要求的与游泳有关还要大气的,比河大气的只有海洋和天空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4-3-30 20:06 | 只看该作者
游哉悠哉 发表于 2014-3-30 00:10
好厉害呀!真厉害!不同凡响的厉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4-3-30 20:36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4-3-30 20:27
呵呵,要求还挺高!

他不好意思说您呀,我知道他看过了,那三个都是地名,还有内涵的,您对的南飞燕,不是鸟名啊,他没有去笑话就很好了,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桃花源里修炼的陶工有提高了。呵呵呵,对不起直言了。。。。。

点评

严师出高徒,怪不得老文进步神速,原来是讓戒尺打得啊!  发表于 2014-3-30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4-3-30 20:31 | 只看该作者
修理工 发表于 2014-3-30 05:37
嘿!美女好!谢谢鼓励!
我也长辫子了,有点痛!

修理工老师这次出山显得雄性温柔了,没有以前那种犀利的风格了,刚出手时就不同凡响了。现在更显得游刃有余了。这样回复类似教学多好了,不会的可以从中悄悄地学了,谁提高您会不高兴有对手可以随心所以的陪你玩呀。。。。。。我错了您不要那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4-3-30 20: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4-3-30 19:56 | 只看该作者
修理工 发表于 2014-3-29 23:28
“不同凡响”不是“老苍耳”,“修理工”也只有打打酱油罢了。当不了“响凡”。
没对手多寂寞啊!高处不 ...

呵呵,你和老文的对话,仿佛“黑话”,一头雾水!

点评

那是以前的事啊。  发表于 2014-3-30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7-29 10:19 , Processed in 0.07382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