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h3 c' a. f- `* Q% ^9 O7 D
■实习记者 刘晨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有消息称,2014年大约会有1/3的省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而近两年来,学界开始检讨计划生育政策得失,舆论呼吁计划生育政策适时调整,并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易富贤,因为《大国空巢》一书而引起国内广泛关注。在书中,他提出了若干新见,包括“人口问题是事关人类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人口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 易富贤另一个新见是: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之所以启动改革,是因为社会经济出了问题,而经济出问题又是因为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从而导致了苏联20~59岁劳动力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负增长,在1990年跌到低谷,国力也跌到低谷。 人口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单独二孩”只是中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开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均衡点”在哪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意义何在?本报记者与远在美国的易富贤展开对话。 人口是资源而非负担 求知: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现在终于开始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了。如何评价这种“风向转变”? 易富贤:迟迟不动的人口政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能够动起来,表明国家领导人有调整人口政策的政治勇气和决策魄力。从目前情形来看,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危机开始显性化,一方面是因为人口观念的转变。2003年我刚“登录”中国大陆论坛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时,遭到一面倒的反对,但2008年网络民意基本逆转,现在已经形成了从网络草民到知识精英、再到政治精英的集体呼吁。 求知:这是否意味着人口问题已得到政府高层的注意? 易富贤:这次人口政策调整得益于本届领导人新的人口理念。中国过去认为人口是负担,而新的领导人却认为人口是资源、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尼时说:“中国和印尼两国有16亿人口,只要两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就将汇聚起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巨大力量,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李克强总理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内需潜力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用13亿人口做乘法,是激动人心的。” 并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首次提出了要防止“人口过快下降”。 低生育率是“国家危机” 求知:你在《大国空巢》一书中提出,人口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易富贤: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支柱。与那些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找原因的“事后诸葛亮”不同,美国学者彼得·舒瓦茨和彼得·德鲁克在苏联解体几年前就各自从人口结构角度预测了苏联即将崩溃。 我在《大国空巢》中根据美、苏人口结构对比,也发现人口因素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苏联解体表面上是因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政策;但是戈尔巴乔夫之所以启动改革是因为社会经济出了问题;而经济出问题又是因为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导致苏联20-59岁劳动力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负增长,在1990年跌到低谷,国力也跌到低谷。 求知:后来俄罗斯意识到了生育率问题的重要性吗? 易富贤: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实行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导致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衰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加之由于住房紧张等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新婚家庭选择不生孩子,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尤为明显,不少新潮年轻人视孩子为累赘,自觉放弃生育,生育率从1990年的1.89跌到了1999年1.17的底谷。 1999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止跌回升,原因之一是1972年到1989年俄罗斯的生育率高于美国,俄罗斯的劳动力在低水平上徘徊了10年后于2000年开始回升。普京认为低生育率是“国家危机”,已成为威胁俄罗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头号敌人,将来俄罗斯的国家基础都会受到动摇,因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降低养育成本,回归传统家庭价值,生育率上升到2012年的1.69。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生育率从2000年的1.68下降到2011年的1.07。 “孩动力”加快国家经济转型 求知:按照这样的逻辑,经济增长可以靠提高人口生育率来进行刺激? 易富贤:对。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拐点,缺乏增长点。一方面,投资“造物”只相当于体外“心肺复苏”,可以短时拉动经济,但缺乏持续动力;而调整计划生育增加新生人口(“造人”)则会给经济装上一部起搏器,能有效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和养老压力大难题。 另外一方面,中国内需不足。首先是计划生育直接导致年轻消费者数量不足,其次是很多人担心独生子女养不了老,不敢消费。调整计划生育后的生育高峰是超级内需,是驱动经济的“孩动力”航空母舰,所带动的庞大产业链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房地产和汽车,且可持续地推动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求知:中国的所谓人口红利还剩多少? 易富贤: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情况看,当老年抚养比超过12%后,经济将从8%以上的高速增长率跳跃性下降。根据日本和欧盟的先例,当15~64岁总劳动力开始负增长、40~64岁人口超过15~39岁人口时,经济将出现危机。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在2012年开始超过12%,总劳动力将在2014年开始负增长,40~64岁人口将在2016年超过15~39岁人口,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 求知:请你作进一步分析。 易富贤:从目前的失业问题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年轻劳动力正在快速减少,大量的企业转移到印度、拉美等年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那么给中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减少了。 第二,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购买力下降,导致国际市场萎缩。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2》的数据,高收入国家占全球进口商品的比例从1999年的81.5%下降到2011年的67.7%。 第三,发达国家将保护本国制造业。比如美国近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帮助制造业复苏,增加就业。 “就业难”不因人口多 求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何以在中国同时存在? 易富贤:是的。一个正常的社会是2个消费人口提供1个就业机会。中国内需市场只能提供6亿多就业机会,而实际劳动力却有8亿,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既减少了年幼消费人口,又提高了妇女劳动参与率,导致“额外过剩”约1.4亿劳动力,出现“就业难”。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导致中国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在2003年开始负增长,出现“民工荒”。“用工荒”和“就业难”将在中国长期并存。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在城市从事第三产业。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相当于法国1987年、英国1991年、日本1978年的水平;当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分别为73.8%、78.2%、76.0%。而中国2013年城市化率只有53%,第三产业根本不可能容纳如此高比例的大学生就业。 求知:有人认为控制人口,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你怎么看? 易富贤: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其实,劳动力短缺并不是充分就业,相反失业率会更高。 年轻人能胜任的工作,老年人并不一定能胜任。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由于需求和消费的信心不一样,年轻人作为消费者比老年消费者创造的工作机会要多得多,年轻消费者促使产业升级,而老年消费者却使得产业停滞。日本、德国的15~64岁劳动力负增长之后,总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都大幅提升。 中国15~64岁劳动力在2014年开始负增长之后,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将增高。与日本、德国还不同,中国有庞大的“过剩”劳动力,“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保就业”将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政治任务。 只生一胎已成文化和经济惯性 求知:为什么二孩试点使人口增长率变得低了? 易富贤:社会越发达,教育水平和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就越低。我根据育龄妇女结构、生育意愿、生育能力综合判断,停止计划生育后的短暂的补偿性出生高峰期间,生育率难以达到2.3;每年出生总人数也很难达到2500万,远低于中国1963—1971年(年均出生2700万)、1987—1990年(年均出生2600多万)和印度近年的水平(2600万),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几年后生育率将回落到1.6,然后还会沿着台湾地区、韩国的老路下降。总人口难以达到14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山西省翼城县、甘肃省酒泉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湖北省恩施州这些800多万人口的地区试点二孩政策。二孩区作为整体,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是因为经济和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全国,人口大量外流。但是二孩区的生育率是高于全国的,比如2010年为1.52,高于全国的1.18。二孩试点说明即便全面放开二孩也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新疆建设兵团和湖北省长阳县、五峰县以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来放开二孩,但是生育率却没有上升,因为已经形成了生育的“爬蚤心态”。 求知:什么是“爬蚤心态”? 易富贤:用玻璃罩限制跳蚤跳的高度,跳蚤碰壁后自动适应不断降低的罩子高度;后面取下罩子,跳蚤不跳了,变成了爬蚤。 求知:怎么办? 易富贤:由于长期实行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少生的文化已经成为大众心理,经济模式、分配制度、城市规划、住房设计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惯性,而且形成了经济惯性。放开二孩后,建设兵团在近十多年生育率一直只有1.0左右,长阳、五峰2010年生育率分别只有1.13、1.27。可见,仅仅将“罩子”取下是不够的,还需要狠狠地拍几下。 “单独二孩”推动生育有限 求知:现在已经允许“单独二孩”,那么人口危机、国家安全、就业难等问题会恶化还是缓解? 易富贤:我相信人口政策不会止步于“单独二孩”,而会一鼓作气,那么新的人口政策对缓解上述人口危机,我是保持乐观的。 求知:“单独二孩”以前,中国生育率有多高? 易富贤:人口普查中最可靠的数据之一就是生育率。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33,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18,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2012年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04、1.26,这些数据大致互相印证。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部分地区的电子学籍数据看,人口普查的生育率是基本可信的。 求知:“单独二孩”政策下,中国今后会达到多少人口? 易富贤:依照本届中央领导的执政理念,人口政策调整幅度原本可以更大。 这次之所以没有全面放开二孩、更没有停止计划生育,根据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的说法,是因为“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家”在《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一书中判断: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率会超过4.4,总人口会达到15.35亿,超过15亿的承载上限。 这次采纳卫计委和翟振武等人的“单独二孩”方案,他们认为“单独二孩”足以将生育率提升到、并稳定在理想的1.8。2010年他们预测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从2010年的13.4亿增加到2015年的13.9亿,年均增加1000万人。2013年他们预测“单独二孩”后,2030年、2050年人口分别为14.53亿、13.85亿;这一预测其实就是采纳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2年版》中的方案:中国人口在2015年、2030年、2050年分别为14.0亿、14.53亿、13.85亿。 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都只增加了600多万人;用《中国统计年鉴》的生育率推算,年均增加不到300万人。可见,2015年人口根本不可能达到13.9亿,2030年更不会达到14.53亿。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最近也承认:“单独两孩”后,2015年人口不超13.8亿长期低生育率会带来“国家危机”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_长江网_长江日报_武汉晚报_武汉晨报_电子报_数字报 http://cjrb.cjn.cn/html/2014-01/23/content_5283615.htm。长期低生育率会带来“国家危机” 长江日长江日报2014年1月23日第12版 http://cjrb.cjn.cn/html/2014-01/23/content_528361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