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经典宝贵单反相机摄影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5 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马识途 于 2016-9-10 14:15 编辑

这是一篇目前市场还不能买到的经典宝贵单反相机摄影教材 ,文章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从单反相机的认识开始,对一般摄影技法及摄影器材的配置作了详尽的阐述,适用于专业和业余摄影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在这喜迎新春佳节之际,鄙人借此宝地,诚祝各位朋友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全家安康! ——5D2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30#
发表于 2014-1-15 20:3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了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情意无价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08 编辑

浅景深图片,可见花枝后面的一切都被模糊了
什么是景深?
所谓「景深」简单来说,就是在相机完成对焦时,景物在感光元件上的清楚、锐利范围(也就是上图前后点前清晰的范围)。景深的深浅主要取决于以下元素:
1. 感光元件大小
2. 光圈大小
3. 镜头焦距长短
4. 摄影距离的远近
除此以外,一张相片的打印尺寸,以及我们到底是站在多远外看相片、也会影响我们对景深深浅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08 编辑

不少人买单反都是为拍出那种「背景朦朦胧胧」,感觉很专业的相片。在摄影中,我们称这清晰和朦胧的关系为「景深」。控制景深在摄影中是门高深的学问,虽然在日常拍摄时我们无须精确计算景深,但为了令操作更得心应手,我们在这里会讲解一下景深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0 编辑

在本篇文章中,你将了解到:
  • 自动对焦的运作原理
  • 影响自动对焦表现的因素
  • 自动对焦感应点(AF Point)
  • 自动对焦模式:追焦及单次自动对焦
  • 实际应用:动态、人像及静态照片
  • 本篇教学旨在通过讲解自动对焦的原理,从而改善您的照片作品,让你可以正确使用你相机的对焦系统避免出错。

什么是自动对焦?
对焦的概念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对焦点要清晰。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是透过调整相机镜头的镜片去对焦。自动对焦有主动/被动之分。
所谓被动式对焦,是利用对比度(contrast)感应器对焦,特点是相机会直接接收被摄物的反射光来进行对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即使目标物较远,也能进行準确的对焦。缺点是当被摄物的光源很弱、反差很低时,自动对焦的速度就会变得很慢,甚至无法测出焦距。由於不需要额外配件,故较便宜,一般消费型DC及备有LiveView功能的单反相机才会配备。因此我们在拍摄时,锋利的边缘或突显的纹理对自动对焦的运作非常有用,我们进行对焦时可尝试瞄準这些位置。
而主动式对焦的原理是,使用主动对焦时,相机会射出红外线或可视的红色光束,在接收到反射光后决定对焦的距离。本教学将讨论被动式对焦。
对比度自动对焦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对焦前(左)和对焦后(右)比较图
  • 自动对焦处理器(autofocus processor – AFP)轻微改变对焦距离。
  • AFP在改变距离后,会比较对焦前和对焦后的数据,以评估及衡量对比度有否增强。
  • 一旦有增强,APF会调整镜头从而获得新的对焦距离。
  • 自动对焦处理器会不断重复步骤 2-3,此时你会见到相机的取景器慢慢由朦变清,直至取得令人满意(高对比度)的焦距。

整个过程会在少於一秒的时间内完成,但对於不理想环境(例如是太暗或者在水底)、或者是不理想的被摄物品(对比度不足),则有机会对焦失效。
影响自动对焦表现的因素
被摄物的状态对相机的自动对焦表现有重大影响。其关影响力甚至比相机型号、镜头种类及对焦设定更为重要。
自动对焦极受以下3种因素影响:
  • 光暗水平
  • 被摄物对比度
  • 被摄物是静态还是动态

一般而言,最理想的环境便是光线足、对比度高以及静态的被摄物。这三个因素并不独自影响自动对焦的表现,而是互相影响的。而以下例子将较棘手。

这次远方的景物有高对比度、光线充足及静止状态等三重有利因素,相机成功在远方对焦。但由於景深不够深的关系,离相机较近的主体便很容易走焦了。
在实际应用上,摄影者往往只能够在片刻之间,猜想哪个是最完美的对焦位置(上图的到底是跑者还是远方风景?),这才是对焦系统最困难的地方。我们会在下面探讨对静态物件及动态物件的自动对焦技巧。
自动对焦感应点(AF点)
AF点的多寡、类型及排列方式决定了一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有多强大。高端的单反相机,可以有多达45个甚至更多的AF点(最近更有厂商推出了多达100个对焦点的相机……),然而不少相机只能拥有少至一个的中央AF点。
以下是两款不同的自动对焦感应器:

(左)高端单反相机所配置的AF点(右) 入门级单反相机所配置的AF点
从上面两张图可见,AF点有分十字型(红色和绿色)和一字型(蓝色)。以一字型为例,相机会使用这条垂直线,来测试直线范围的对比度。因此,两条一字型线组成的十字型AF点,比一字型AF点更为精準,这也是其中一个高档单镜相机比入门级单镜机贵的原因之一。现时大多数的最新的数码单镜相机种,都已採用这类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就单反机而言,AF点的数目及準确性,会随光圈的大小而转变。一般而言,光圈越大,能使用的AF点便会越多,準确性亦会越高。我们以刚才的两款感应器作例子:

由上图可见,镜头及光圈对自动对焦的表现影响很大。由於中央AF点的表现是最好的,当被摄物不在中央位置时,应先使用中央AF点来进行对焦。在成功对焦后便锁定对焦点(focus lock)再进行构图。我们可以使用多个AF点来提高自动对焦的可靠性,亦可以使用单个AF点来增强準确性。有些相机甚至有「自动景深」(auto depth of field)功能,即在拍摄团体照时,相机会透过这些AF点侦测出多个主体的距离,获得数据后,相机便能计算出最合适的光圈,以达致足够的景深,覆盖全部的主体。
自动对焦模式:追焦 VS 单次自动对焦
对於拍摄静物,使用单次自动对焦(One-Shot)无疑是最佳选择,但这方法的缺点是当被摄物在镜头成功取得焦距后,突然偏离原本位置时(例如是走来走去的小朋友),相机便不懂更新该被摄物的位置,结果导致走焦。而追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即AI Servo Continusous)就是为弥补这不足而诞生的。追焦系统会针对该动态被摄物的移动速度,对其移动距离及其未来位置进行预测。在获得数据后,相机便会自动在其预测的位置对焦。这样做便可以大大降低在拍摄动态物时的走焦率。
在对动态物进行追焦时,以下的几项会影响自动对焦的表现:
  • 该被摄物的移动方式(直线/迂迴)
  • 被摄物的对比度
  • 光线的充足度
  • 镜头的类别
  • AF点的多寡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追焦系统非常耗电!长期使用请带同后备电池。
实际应用:拍摄动态物件

拍摄动态照片时,最佳选择当然是选用追焦。但实际应用又如何呢?你首先需要把相机对準一个位置,该位置是你预期该被摄物将会进入的范围(用上图做例子,我们首先对该段路面进行对焦,然后等待这赛车从右方进入这范围)。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相机不停测试焦距而浪费的时间,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追焦。另外在这个模式底下,相机并不需要对焦锁定(focus lock)后才可以按下快门,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的效果,你需要有一定的摄影功力和技术。
实际应用:人像及静态照片

在拍摄人像或静态照片时,我们会较常使用单次自动对焦。与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不同的是,在按下快门前,我们先要获得对焦锁定。在拍摄人像时,眼睛会是我们最好的对焦位置,这是因为它们拥有稳定、又突出的对比度。此前提过中央AF点拥有较高的性能,儘管如此,使用中央AF点并不保证你能获得最準确的焦距。特别是在进行人像拍摄时,原因是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先对準人的眼睛对焦,锁定焦距后我们再移动相机进行构图的话,相机与该人像的距离有机会转变,由於焦距已被锁定的关系,失焦的情况便很容易发生这情况对拍摄人像时影响尤其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一般会使用大光圈进行人像拍摄,且被摄物往往离摄影者很近,导致景深会变得非常短,由於人体不是一块薄薄的纸板,只要有一丁点的焦距改变,一部份的身体便会失焦,我们往往需要用到其它的AF点去进行较準确的对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0 编辑

(图左)使用长焦镜时,你拍摄的物品和主体都有一段距离,主体和背景的大小比例相差也不会太大。
(图右)在使用广角镜拍摄时,视觉上会显得近距离的主体非常大,而远景相比下则小得多。
以上图为例,如果一个人打算用一枝广角镜和长焦镜拍下同一样物品(画面),那相片的透视这时才真真正正地改变,因为当你使用广角镜拍摄后,再使用长焦镜拍摄时,拍摄者会被迫离拍摄目标移得更远,才可以将你的摄影对像「入镜」。在这情况下,广角镜拓阔了你的视野,而长焦镜则将你的视野「压缩」了。
下面这个表显示了一般来说什么情况下叫做广角镜,什么情况下叫做长焦镜,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应用。
镜头的焦距: 一般情况下的拍摄用途
  • 少於21mm 超广角镜,用来拍摄建筑物。
  • 21-35mm 广角镜,用来拍摄风景
  • 35-70mm 一般用来拍摄街景或者是写实摄影
  • 70-135mm 中距离人像
  • 135-300mm 用来拍摄远处的运动、鸟类以及动生动物
留意上面所指的焦距,指的是大概范围。实际使用时因人而异,例如拍摄风景照时,你亦可能会使用长焦镜收窄取景范围。上面所说的焦距,是基於传统35mm篇幅的菲林相机。如果你使用的是小DC或者是单镜反光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不同,焦距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在你选择使用什么镜头时,考虑因素除了是你的拍摄对象外,你亦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是手震.长焦镜一般对手震更敏感,原因是,你双手的细微震动都被放大了(想象一下你用手拿着显微镜用高倍数看微生物?)。其餘考虑还包括价钱、体积、重量、镜头速度以及成像质素。不要以为重量不重要,当你去进行野生摄影或者行两三天山时,背几公斤镜头应该不会是件乐事吧?
安全快门
相片的焦距,对你用手拿相机拍照时的清晰度有直接影响。在长焦距时,为了令相片不受手震影响变模糊,摄影师的曝光时间一般较短。那如何计算不手震的安全范围呢?一般摄影师会将「1除以焦距」来计算。例如是35mm的相机,那快门速度应该在1/35秒以上,那200mm呢?那就最少要1/200秒了,不是的话你的相片就有很大机会模糊。要记住这些只是大概的指引,当然手震程度都是因人而异啦。
这里有一个教你如何不会手震的教学。
定焦镜和变焦镜
在单反时代,似乎已经愈来愈少人用定焦镜了。所谓定焦镜,其实是拥有固定焦点的镜头,当摄影师取景时,需要走前走后移动取景构图。但变焦镜(Zoom镜)可以让你调整一个范围内的焦距,因此在构图时,摄影师通常都只是站在固定的位置,只需扭调节镜头的变焦环,你就可以调整画面的大小了。变焦镜的最大好处,就是用同一枝镜头,在不换镜的情况下,让你可以更易进行不同的构图,给予你不同的视角。在你拍摄对象经常动来动的情况下,例如是新闻摄影或者是儿童摄影时更为重要。记住使用变焦镜并不代表他不需要经常变换位置。变焦镜只是令你的拍摄更具弹性。
对小DC来说,3X、4X(3倍、4倍)变焦的意思是指最长焦距是最短焦距的多少倍。此外要留意,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有所不同。光学变焦是将焦距真真正正延长,但数码变焦只是将相片的像素「撑大」,撑大后的相片质素一般十分差。
定焦镜好还是变焦镜好?
在变焦镜早年推出时,其质素极在是差得要紧。人们选择用变焦镜,通常都是为了灵活性而牺牲相片质素。但今天变焦镜的成像质素已经大大提升,除非相片是用来做专业印刷放到超级巨型,否则一般来说,一般变焦镜的质素都为一般用家所能容忍。
定焦镜的最大好处,就是价钱便宜,重量轻以及速度高。一枝便宜的定焦镜,其相片质素绝对可以比得上一枝昂贵的高级变焦镜。由於定焦镜的镜片数目比变焦镜少,因此其重量亦轻得多。最后,由於定焦镜的最大光圈通常比「高级」变焦镜都要大。因此定焦镜在低光的体育运动、戏院摄影、以及需要浅景深时都非常重要。
以Canon这些镜头盒为例,左面的50mm和85mm是定焦镜,70-200则是变焦镜。
以笔者拥有的18-135为例,上面的上面写着光圈是3.5-5.6
这个意思是,在18mm时,最大光圈是3.5,135mm时,最大光圈是5.6,在你放大时,光圈会收细
有些高价的变焦镜是恒定光圈,不会因为你变焦而改变光圈大小,就如上图右下角的Canon 70-200mm,光圈就固定位f/2.8
以普通zoom镜为例,上面写着光圈是3.5-5.6这个意思是,在18mm时,最大光圈是3.5,135mm时,最大光圈是5.6有些高价的变焦镜是恒定光圈,不会因为你变焦而改变光圈大小。
光圈和镜头速度
我们所说的镜头速度,并非指到底镜头捕捉一个移动物体的速度有多快,而是说它同时可以透入光线的数量。例如当你要吸入同一数量的光线时,镜头有f/1.2,就远比光圈只有f/5.6的「快」得多。
镜头的光圈数字,代表镜头最大及最小的光圈值。

人像摄影、室内运动所需要的光圈通常都非常大,以令快门可以更快,景深可以更浅以突出主题。同时间令你在低光环境下的对焦更多準确。因此,在你选购镜头时,人们通常留意的都是光圈最大有多大,而非有多小。因为大光圈的镜头,令你在昏暗环境下所受的限制更低之餘,同时镜头所拍出的最浅景深亦更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1 编辑

成像质素
我们说一支镜头的质素高,通常是指其像差(Optical aberration)不明显。所谓像差,即影象在经过镜头后,所出现失真状况。下面是各种失真状况所发生时最极端例子(原图在右下以作比较):

任何镜头,无论价钱如何贵,质素如何高,都有机会出现这种失真状况(只是到底是否严重到令你无法接受)。在之后的教学,当我们提到一枝镜头「成像差」时,指的就是上面的状况。
焦距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当你拍摄一件物品时,到底它会在你的相片中放到多大。焦距愈长的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带有较大压迫感,景深也愈浅,反而然之。

以上图为例,焦距较短的,通常是广角镜,而焦距较长的,则是远摄镜头(或称长焦镜、望远镜头)。

举个例子,上图是年前笔者和朋友出海时拍摄。当时我是站在船尾,使用广角镜(12mm)所拍摄。如果我要用30mm的镜头拍摄同一个画面就要站得更后了,但问题是我就要掉下海了。如果在同一个位於,使用长一点的焦距,例如是30mm镜头,拍出来的相片就应该只剩红色框框的部份。
什么是透视?
所谓透视,即是如何将眼见的立体东西,在平面画纸上展现出来的方法。在古时,这是学习绘画的人们必修的学问。摄影亦是平面艺术的一种,笔者在这里略略讲解一下。
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包含了远近、大小、以及物件和物件之间相对的距离等概念,而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同一件物品,近看时很大,远看时却变小了,这正正是所谓的透视。在你行近/行远对目标拍照时,物品在画面中变大缩小,这就是所谓的透视改变。
「透视」在摄影上来说是一样强大的构图工具,并决定了一个人所选择的镜头焦距,从而让你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拍摄工作。留意下图画面最前两枝的灯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1 编辑

RAW与JEPG画质对比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购买相机时附赠光盘中的官方软件来打开和导出RAW格式文件,这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拥有不止一家品牌的相机时,你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应用软件来打开RAW格式文件,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Adobe公司开发的Lightroom软件。当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也是一门学问,网上相关的教程也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学习一下。
  一句话总结:新手用不到,老老实实JPEG。
  至此,摄影十大热门关键词就全部介绍完毕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新手摄影玩家尽快的熟悉相机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老手来说可能小菜一碟,然而对于新手而言些许是重要的“第一步”。当然,摄影是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东西,光有理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行,笔者希望新手玩家们能多拍多练,早日提高摄影技巧。

新手教学:光圈及焦距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来为新手们讲解另一个控制照片画面的元素:镜头。我们会涉及与镜头有关的一堆名词:焦距、视角、定焦镜及变焦镜以及它们的意思。
看完这篇后你会知道:
  • 镜头的基本结构
  • 焦距、广角镜、远摄镜头、定焦镜、变焦镜头是什么东西?
  • 什么是透视(Perspective)?这有什么用?
  • 在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镜头?
  • 什么是安全快门?镜头速度是什么?
认识镜头
即使是最简单的小DC,它的镜头其实不只是单单一块镜片,只是由多组镜头组件组合而成。每件组件的存在目的,都是为将光线準确地导向相机的感光元件上。所有镜头制造商的制造镜头的原则都只有一个:就是用最低成本的组件,去造出最高质素的镜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1 编辑


电脑自带的看图软件是无法查看RAW文件的
  RAW中文解释是“原材料”或“未经处理的东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产生后,进入照相机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将照片设置为RAW格式后所拍摄图像文件的后缀名并不一定是xxx.RAW,RAW只是这类未经加工图像的统称。各家相机厂商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记录RAW数据,所以相应的后缀名也不同。

每家厂商RAW文件的后缀名是不一样的
  RAW格式的优点在于它记录了相机拍摄时的全部信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后期空间,例如白平衡、锐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都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精细的调整,并且这些调整不会伤害到照片画质。从文件的体积上我们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相同的照片,RAW格式的文件体积明显的要比JEPG格式的文件大很多,二者体积几乎相差了4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2 编辑

 瞬间的场景必须要用很高的快门速度去抓
  梦幻般的水流要用较长的快门拍摄

  而较低的快门速度能让我们拍摄出过程美,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快门时间可以手动调节到很长,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
  一句话总结:拍摄的题材决定快门速度,手持1/30秒以下会发虚。

[size=+0]

在单次拍摄模式下,无论你的手指在快门上停留多久,都只能拍摄出一张照片。而当我们选择完高速连拍后,只要按住快门不放,相机就会持续的进行拍摄,直到相机的内存写满为止。这个功能往往被用来抓拍瞬间的场景,以免由于拍摄不及时导致错过好时机。
  一句话总结:想要抓拍就用高速连拍。

  ·关键词十:RAW格式
  大多数摄影初学者对RAW(肉)都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如果在照片格式中选择RAW格式,存储卡中就会出现一大推打不开的文件。其实RAW也是一种图片格式,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数码相机的“底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4-1-18 13:12 编辑

光圈孔径大小示意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上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同理,光圈 f 值越大,通光孔径就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少,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

大光圈(右)具有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在摄影中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上文中提到的控制相机进光量,其二就是控制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深,背景的虚化能力也就越强。

佳能85/1.2 L II USM有着“大眼睛”的称号
  光圈的大小取决于镜头,并且光圈也是镜头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标示出一支镜头摄取光线的能力,并可以在景深的控制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光圈的价值从镜头的价格上也可见一斑,一支拥有F1.8最大光圈的50mm镜头只要数百元,50mm F1.4就要2000多元,佳能的50mm F1.2L更是接近15000元。
  一句话总结:光圈越大,背景虚化越明显;光圈大一点,价格翻一翻。


  ·关键词八:快门
  我们这里所说的快门并不是指相机顶部那个用来拍照的按钮,通常摄影玩家口中的快门指的是快门时间。快门时间顾名思义是指单次快门所用的拍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机的快门时间并不是由手按快门的速度决定的,它需要我们在相机的拍摄菜单中进行设置。

快门速度并不是由手按快门的速度决定的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在相同光圈下,快门时间越短,进光量就越少,画面就越暗。同理,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就越多,画面也就越明亮。

玩家可以选择快门优先档来调节快门时间
  当然,快门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除了控制进光量外,不同的快门速度还可以使我们的照片呈现出不同效果。高速快门一般用作于捕捉物体瞬间的美,比如在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或者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就需要我们用到高速快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20 | 只看该作者
图为:数码相机白平衡原理
  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那时都是使用滤色片进行色彩的校正。只是数码相机并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相机内部有三个CMOS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使所成的像色彩显示正常。
相机中有多种白平衡选项
  相机中一般内置有白平衡设置选项,其中有自动白平衡、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和自定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当前拍照环境的白平衡选项。当然相机内置的白平衡设置未必全面,在一些复杂光源环境下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白平衡,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白平衡校正工具,常见的白平衡工具有白平衡卡,白平衡镜,白平衡滤镜等。
  一句话总结:决定画面的整体色彩,一般设置在自动即可。


  ·关键词七:光圈
  在所有的摄影玩家口中,“光圈”的出现频率绝对是最高的。光圈实际上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它的作用是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一般来说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不同数值的光圈和它孔径大小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9 | 只看该作者

逐级感光度示意图

  但是一味的调高感光度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噪点是指那些画面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它会破坏我们照片的纯净度,降低画面的质量。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提高相机ISO的同时照片噪点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正是因为高ISO有着它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平时拍照时应当尽量选择合适的ISO数值,并不是ISO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在晴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相机ISO设置在最低档,因为相机在使用最低档ISO拍摄时所拍出的照片画面质量是最好的;当遇到阴天或者是在室内进行拍照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相机ISO,来保证画面的明亮。如果实在把握不好那就选择自动ISO,将调节ISO的任务交给相机去完成。

  一句话总结:光线强,调低感光度;光线暗,调高感光度。


  ·关键词六: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这个词虽然称不上是“热词”,但是作为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知道的。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
  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其反射光中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7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单反相机都可以进行感光度设置

  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的大小代表着感光元件对光线强弱的敏感程度,当ISO设置的越高,感光元件就对光线就越敏感。在相同光圈与快门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也就越明亮。通常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我们都需要将相机感光度调高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6 | 只看该作者

感光度来源与传统的胶片

  到了数码相机时代虽然我们用CMOS或CCD取代了传统的胶片,但是ISO这个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现在依然使用ISO来代表相机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感光度ISO在相机中一般分为这些档位: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600等,有些相机还能作1/2或者1/3级的设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6 | 只看该作者

取景器中的画面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们眼中的取景器了,从这个里面我们能看见相机的光圈、快门时间、曝光提示、相机剩余拍摄张数、对焦点等信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单凭这些参数就可以完成艺术创作了。所以下次再使用单反拍照时千万别用屏幕取景了,以免落下“不专业”的口碑。

  一句话总结:专业摄影师都用光学取景器。
·关键词五:感光度

  如果你经常游走于各大摄影论坛,那么感光度这个词你一定不会陌生。感光度来源于传统的胶片,其量化标志为ISO。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时候,摄影师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来选择适合胶卷,例如一般晴天环境可使用ISO100,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等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数值的底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5 | 只看该作者

图为:取景器结构示意图

  顾名思义,光学取景器就是人眼通过一组相机上的光学机构来观测取景范围进行构图的。这是为了保证玩家在取景时看到的画面与将拍摄出来的画面完全相同,几乎所有的单反相机都采用了这种取景结构,通常它处在屏幕的正上方。那么,取景器除了进行取景外,还有哪些作用呢?其实对于一个资深的摄影师而言,通过它还能观察到绝大多数跟拍摄密切相关的参数设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5 | 只看该作者

焦距1200mm样张

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焦距数值越小,所获得的视角就越宽广,更适合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而焦距数值越大,视角范围就越窄,更适合拍摄远处的景物。
  说到焦距,就不得不提一句等效焦距与焦距转换系数。上文中我们说过,所谓的18-55mm以及18-200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而在实际拍摄时,同样的镜头安装在不同的相机上,可能得到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相机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引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4 | 只看该作者

长枪短炮们最主要的差异就是焦距

  我们通常所说了18-200mm、18-55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变焦镜头的焦距是可以变化的,而定焦镜头的焦距则是固定不变的。接下来笔者通过一组实拍图片来给大家演示下不同焦距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5:13 | 只看该作者
佳能相机中可以对连续自动对焦进行更详细的设置
  最后是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它的出现实际上是集合了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的优点,更加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下使用。当被摄物体静止不动时,它就是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体连续运动时,它就是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我们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一句话总结:对焦是为了让拍摄主体变清晰。


  ·关键词三:焦距
  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很容易会将调焦和对焦弄混淆,对焦是将拍摄物体变清晰的过程,而调焦则是通过调节镜头焦距来改变相机的视角范围。焦距和镜头有着直接的关系,你购买了什么样的镜头,就决定了你拥有什么样的焦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5 16:55 , Processed in 0.07882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