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美乡村(华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6 1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6 11:39 编辑

       收集的68个中国最美乡村,华东占17个:山东的杨家埠、利林村、大宗村、雕龙嘴村,福建的徐江村、洪坑村、培田村,安徽的唐模村、宏村、西递村,江苏的善卷村、永联村,江西的樟树下、梅山村、石城村,浙江的八卦村、花园村。

华东.jpg (42.41 KB, 下载次数: 3)

华东.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6 11:39 编辑

       在崂山东部沿海的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6.5公里处,有一山海奇观——“雕龙嘴”。只见海岸一岬角深入海中,悬崖下插大海,石岩颜色赤黄,遥望形似龙头;海水烘托一大圆石悬空探出,酷似骊龙颚下珠,此石名为“钓龙矶”;危岩顶部有两棵(其中一棵建国前被砍)古朴树,像两根龙须。每遇潮来,此处洪涛波荡摇摇欲飞,云雾缭绕,远看犹如巨龙戏珠。雄居此石西的村庄由此取名为“雕龙嘴村”。雕龙嘴村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西南与华严寺为邻,北靠仰口风景区,占地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近500户,1200多人,有朱、于、林、姚等姓氏,以于姓人家居多。

68雕龙嘴.jpg (4.14 KB, 下载次数: 4)

68雕龙嘴.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4 10:08 编辑

       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的培田村,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2005年11月12日,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中,培田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称号。
  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72培田.jpg (21.83 KB, 下载次数: 3)

72培田.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1-9 15: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4:40 编辑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宗氏由浙江义乌县来滕经商,于此定居成村,名宗家村。1958年因重名,更名为大宗村。
       全村现有股份制企业18家,已形成热电、生物化工、煤炭煤焦、塑料纺织、机械加工制造、淀粉等10大系列120多个品类的产品,率先实现了“小康村”目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美在家庭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居示范点”、“枣庄市生态文明示范村”、“五星级文明村”,并荣登枣庄市“经济百强村”之首.
    漫步在张汪镇大宗村,映入眼帘的是景美、人美、环境美,就像展开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干净宽阔的马路在绿化带中延伸,崭新漂亮的别墅错落有致,村民快乐地在文化广场休闲娱乐……

65大宗村.jpg (24.2 KB, 下载次数: 2)

65大宗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0:48 编辑

       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地处浙江中部,距东阳城区16公里。原花园村183户,496人,面积0.99平方公里。2004年10月,花园村与周边9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现花园村农户1737户,总人口4476人,耕地1006亩,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
  花园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1978年,花园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在邵钦祥书记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花园村已成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花园村倡导的“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花园之路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花园村视察,并亲笔题词“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花园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模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十佳小康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等荣誉称号。花园村是全国村官培训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A级学习考察点,在2007中国名村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位,同时被评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佳村,位居第四位。
  花园村坚持村庄建设与生态环境一起抓,致力建设农民乐园,全村分为十个生活小区。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色、卫生洁化、饮水净化。有三星级涉外宾馆、四星级大酒店、16层高花园大厦、农民公园和污水处理中心。村里有园艺公司和卫生保洁队,常年从事环境绿化和卫生保洁工作,村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池清水绿,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园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投资创办了花园职业技术学校和花园幼儿园。建有影剧院、图书馆、科技馆、游泳馆和十个文化娱乐休闲广场。村里有秧歌队、腰鼓队、篮球队、文艺宣传队等,经常性开展各项活动,陶冶村民情操,推进乡风文明。花园党校、花园报社和花园村民读本、员工手册,大力倡导“求实、创新、求强、共富”的花园精神,宣传“科技花园、绿色花园、活力花园、和谐花园”的花园形象。培育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二十多年来,花园村矛盾纠纷不上交、干部选举不拉票,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花园村.jpg (48.35 KB, 下载次数: 1)

花园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0:07 编辑

       西递村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jpg (51.3 KB, 下载次数: 3)

西递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7 15:50 编辑

       石城村在婺源县西北的古坦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百来棵枫树,每棵树高都在35米以上,远远超过村里的高矮屋顶,和巨大而且笔直向上的树冠相比,黑瓦白墙简直就是玩具屋子。摄影爱好者们简直爱死了这些枫树,每年一到11月中下旬,枫树开始变红,就会有人从凌晨拍到黄昏。

石城.jpg (41.64 KB, 下载次数: 3)

石城.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7 14:15 编辑

       八卦村位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市境内的群山中,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村子坐落在八座小山的合抱之中,八座小山的分布形成外八卦;村中的楼宇建筑、街道八方呼应,似太极阴阳鱼图,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落布局结构清楚,厅堂、民居型制多、质量高。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结构丰富。

50八卦村.jpg (101.38 KB, 下载次数: 2)

50八卦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7 14:14 编辑

        安徽黟县宏村的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完整,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住宅多为两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溪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49宏村.jpg (71.82 KB, 下载次数: 2)

49宏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7 13:55 编辑
向左走 发表于 2013-12-17 11:17
还有崂山的‘雕龙嘴’。
走“最美乡村”一定去雕龙嘴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7 13:54 编辑

       一条古老的河流,一片新生的土地,这里就是山东东营黄河口。利林村就静卧在这片土地上,依偎在黄河母亲最后一道臂弯里。
       60多年前,利林是黄河改道后新淤的平原。鲁西南百姓为垦荒而来,择水而居,见这里森林茂盛、水草丰美,便将村子取名为利林。在黄河口,仅以“林”字命名的村子就有十几个,利林在最下游,是黄河入海前最后挥别的村落。
       如今的利林,村前屋后已然是芦苇的世界。村里人说,“没有房子和庄稼的地方就是芦苇荡”。疏落有致的苇杆,隐约露出一汪镜子般蓝滢滢闪亮亮的沟塘。一入秋,芦苇吐出白花花的絮,有风的时候,齐刷刷地甩着飘逸的秀发向着蓝天频频致意,不时有几丝淡乳色的穗子离开母体飘然而出,波光潋滟之上有芦花飞雪的投影。
       仲夏时节,黄河汛期,鲤鱼被浑水呛上岸来,拿起农田里的铁叉用力一叉,就能轻松逮上几条。转入秋天,水塘里的大闸蟹就更加横行霸道,“走夜路可要注意,乡间的小道上尽是大闸蟹,当心别被它拉下水!”村里的小哥打趣道。闲暇的夜晚,在随处可见的沟岔里,村民常常打着手电筒去逮上半桶大闸蟹,回家用酱油呛着吃,味道鲜美无比。
       这里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抬眼望去,常见黑压压的一大群鸟儿盘旋天际,气势逼人。浅水边的丹顶鹤、芦苇旁的白头鹤、电线杆上的东方白鹳……从西伯利亚来的鸟儿多在此中转再迁徙南方,所以这里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些年,黄河口的环境越来越好,有的鸟儿到了这里就不再继续南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便是其中之一。
       利林村有8000多亩棉花扎根黄河滩,当地没有工业,村民也不太外出打工,平时主要靠种棉为生。在利林村,儿女嫁娶,母亲都要亲手做上“十铺十盖”作“喜棉被”,意在“十全十美”。弹花、纺线、织布……常常要用上几年时间。纺车吱吱呀呀,飞梭来来回回,仿佛要把对儿女一辈子的叮咛都织进这一经一纬里。
       长河,落日。远处的利林灯光点点,一群大雁排成“人”字从天边绚烂的云林穿过。很难想象,在不动声色的流年里,温柔流淌的母亲河竟也藏着塑造海岸线的能量。春去秋来,黄河水悠悠拍打码头,不疾不徐,像母亲温情的呼唤,一念念,一声声……

48利林.jpg (76.02 KB, 下载次数: 3)

48利林.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2-17 11:1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崂山的‘雕龙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2-17 10:23 | 只看该作者
美丽乡村在华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2-16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2-16 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2-16 16:46 | 只看该作者
海葫芦 发表于 2013-12-16 14:17
我国四大赏梅基地之一的梅关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县城约10公里。梅关被两峰夹持,如同一道城门将广 ...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16 14: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6 14:18 编辑

       我国四大赏梅基地之一的梅关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县城约10公里。梅关被两峰夹持,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而梅山村正坐落于此。村里的梅树自西汉就开始种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前人种梅,后人闻香。在这里,各种梅花先后开放的时间共3个月左右,白梅先开,红梅随后。梅花欢喜漫天雪,随着气温下降,梅花愈开愈多,愈开愈艳,一直会持续到2月下旬。
       村子边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公园716年,宰相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扩展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脍炙人口,鲜为人知的是,此梅岭正是现在梅关古道这一带,诗也是在此遭遇危难之时所作。
       古道约6尺宽,默默无闻几百年,石阶早已被岁月磨得溜光,如今却因“梅”而游人如织。每年花期,古道两旁红梅、白梅、绿梅、腊梅花海如潮,穿行其间,暗香盈袖。再衬上古朴的城门楼,登高望远意境很值得回味。
       村民在山塘上修建了小桥、赏梅亭,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梅苑圣地,沿古道两侧兴建具有客家风格的骑楼,形成仿古一条街。梅关古驿道当年“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风采依稀重现。

15梅山村.jpg (109.47 KB, 下载次数: 3)

15梅山村.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16 14:17 编辑

       瑞金西北部,距市区8公里处有一个典型的“红色村庄”——沙洲坝樟树下小组。苏区时期,仅有千余人的樟树下小组就有400多人参加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工作,其中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有200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89人。
       村庄因盛产香樟而得名,其中上百年的樟树56棵,有的四五百年历史,三四个人环抱不过来。97岁高龄的苏区老干部欧阳汝浩总喜欢拄着拐杖坐在樟树下的石凳上,给村民们讲8棵樟树的故事:苏区时期,有8名小伙子参加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长征前夕,他们相约在村后每人栽下一棵樟树。他们约定,等革命成功后,再一起回到家乡看看当年一起种下的樟树。他们承诺,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不仅要替阵亡的兄弟照顾好父母,还要照看村后的樟树。如今这些樟树都长成了苍翠的大树,然而,当年种下这些樟树的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
       走出那段动人的故事,今日的村庄依然美丽。村居多以徽派建筑为主,结构多为砖木。村里一座宗祠被保存了下来,祠堂内的柱梁斗拱之间保存有不少绘画,上厅天花板上镶嵌着两对倒立的木雕描金狮子。
       村前,20多亩池塘连成一片,夏秋之间,荷花盛开,碧浪连天,身处其中,心旷神怡。这样静好的时光,或许是对烈士的最好告慰。

14樟树下.jpg (101.51 KB, 下载次数: 2)

14樟树下.jpg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9 00:18 , Processed in 0.12482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