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训。“慈母多败儿”,也是流传我国的一句经典谚语。家庭是孩子成长生活的摇篮,和爸爸妈妈有说有笑的快乐生活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不良问题的家庭,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心灵遭受创伤。因此,父母必须重视不良家庭孩子的心理卫生,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的孩子一样,也能健康地成长。我女儿已过五岁,经过这些年的经历与自己对周边环境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在相关的媒介和教育资料中得知,所谓的“问题儿童”,多是出在父母关系不和谐、对子女溺爱、父母对孩子态度不一致等因素的家庭。 不良的父母关系形势通常表现在父母对抗、分居、离异、再婚等四方面。由于父母双方心理、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导致矛盾的产生,由于事情的发生,情绪、心绪的不能控制,也没有过多的去考虑事态的后续发展,忽视外界的一切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因素。直接导致了对孩子的伤害,甚至打击,给孩子留下这样和那样的心理阴影,使孩子产生不安全、内疚、自卑猜疑、紧张恐怖、焦虑、逆反心理等多种不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 对子女溺爱,使得孩子产生了过份依赖的心理。诚然,长辈之爱对于保证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是必要而必须的,但凡事皆应有度,如果事物超越了固有的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往往会过犹不及地走向事物的反面去了。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其实说的也正是这个理儿。 他(她)们在这份依赖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生活,甚至霸道,不近人情。或者自我封闭。溺爱将造成孩子的抗挫折力低下,导致“蛋壳效应”。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对失败、挫折、意外打击的心理承受力很差。宠爱的孩子一向生活在自己永远对的世界里,没有受到挫折教育。在心理上常常表现出自负,高傲,怕挫折,怕交往,没有独立的思想去待人处事。所以这种孩子往往一旦踏入社会,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无法适应。溺爱的结果是让孩子变得任性自傲、依赖性强。正常的心灵遭到极大的破坏。 俗谚有言: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儿童进行溺爱式娇生惯养,其实往往是以牺牲儿童善性前途为代价的。因为,儿童心智的健全发展是无论如何离不开生活、学习上形形色色的困难磨炼的,也正是这些困难磨炼才成就了其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宽宏大量等人生品质,而过分溺爱的危险性恰恰在于,家长将这些困难磨炼“越俎代庖”同时,让儿童几乎完全丧失了体验困难、磨炼意志的绝好机会。 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说话:“你们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就象贾政、贾母管宝玉一样。其结果不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只有一家人统一认识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成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也可起到家庭教育的关键。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之间是千古年来常见的家庭矛盾,这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不要让“儿子”“丈夫”的变成夹馍馍,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和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