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08: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月二龙抬头1 n5 G, L  L3 ~" B$ i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二月二舞龙活动- H% i3 _1 j5 G- B* c0 I
6 h1 S( |+ B2 G+ P9 z3 ]) \4 D* B
二月二龙抬头,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民谚,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 b( M0 X% [4 K7 J4 m8 t! o7 ?3 V

) p3 w9 n4 t7 D' F' |6 Z1 R- R, Z9 z+ N& E2 j& Z
+ p% G9 [8 ~7 J6 v1 x. H
; Z, @$ \9 C& O8 X

目录

简介各地习俗文献记载传说故事故事五民俗活动民俗食品展开简介各地习俗文献记载传说故事故事五民俗活动民俗食品展开
2 a& c( C  q# x/ K" n/ W$ e
$ C/ c9 p* \; X% n0 H  b
编辑本段简介说法由来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

二月二龙抬头


& D* \3 b  w8 ^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 C+ l4 I+ s- r民间传说着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在这个当口,家里主事的女人们,抢在二月初一的头里儿,为家里老老少少脱掉了一头的冬装忙碌。按照老礼儿,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儿,不能动用剪刀和针头线脑儿。善良的女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几天儿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万别动刀剪之物,甚至背着家里的老小,把忌讳的东西一堆儿的收了起来。
; [& u! I% w4 x, [- P民俗风情都说“二月二打房梁,蝎子游蚓(蜈蚣)不下墙”。1 c$ T8 o4 F. k
古老的旧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该有着几百年的年候儿了,老旧的屋,为寻暖的虫虫蚁蚁提供了地方儿,谁不怕在屋里呆得好好的,房梁上掉下了东西,就算是掉下个蝎拉虎子(壁虎),也够您吓掉魂儿的。敲打着,嘟囔着,敲醒了梁上的活物,是让您挪挪地方,别睡过头儿一机灵掉下来!“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
' x) _3 l! T5 J% F老辈子的京城睡炕烧柴锅,一冬儿下来,取暖做饭烧火的树叶、柴火和烟煤,会把锅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着这节令的时会儿,大扫除一回也不是个坏事,至于费米不费,那估摸着是为了说着顺口,您家人口多,把个锅底扫薄了,也是该吃多少一点也不能少!“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
: z1 N5 q% ?! U: E冬天儿的炕,咋说也比外面露天地儿里暖和,这炕缝里、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头,保不齐藏着钱串子(百足虫)、潮虫什么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地吓唬那些不懂事、还小的小子丫头们,数落着这虫子爬这钻那的玄乎话,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上手玩儿的孩儿。不过这二月二之后,虫子们活泛起来,万一被它们叮了咬了,大年初儿的,咋说咋是晦气。有两种虫子必须在这会儿消灭,那就是在墙壁、明柱缝里、炕被破棉絮里躲着冬眠不醒的土鳖臭虫,别看它们一个是饿得没了样儿,一个是饿成了两层皮,别信它,它们可是活着有气呢,过一两个月,那土鳖,公的带着翅膀飞,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虫,变着法儿的在后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个个黄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红灯笼。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们致命的克星。
& X  H7 c9 c( _/ D0 n" S9 [" h) y, P农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后一顿荤汤荤菜,就该盘算着二月二咋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既说了,就得为这龙添彩儿不是,为啥先说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实才能腾飞。您瞧着吧,老娘儿们们,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5 X9 l7 w* T; e* I' ^
来由解释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t- \+ J4 t& Z4 e6 q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x- u% \% C% c: I+ l6 J5 c! _! a, K
王来华表示,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s; ~  s4 o$ c$ t# i6 }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
. Z! O  M9 ]' u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r: _' p# C$ R# q二月二的发展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把龙视为管雨水的动物神越来越明确,所以《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战国时的地理、神话著作《山海经》中也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迷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来到人间便可以化身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这些都可以看作后世耍龙灯的滥觞。
* T( F9 j, h0 d8 E9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 k  d  S) F2 _0 z1 D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2 m) T; x/ ?0 ^1 K
二月二的传说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P6 o, {9 R0 \1 Z, o“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的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 ~* T2 [4 C5 c; _& b二月二的食俗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m0 L, p- F7 V5 m+ L- X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0 a5 S# N/ @: H, l. w7 f: n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 _: q( f% P7 f4 y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1 k& c$ ?6 D* P# J; W7 m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1]: p2 e& r1 N( N7 ~7 _# H" e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1 q/ d0 g& ^" r. E/ I* o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L9 l; H7 Q6 u+ |; v
编辑本段各地习俗每当春龙节到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理发(有习俗正月理发死舅舅)。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3 k8 K; X1 w3 v' Z2 \山东省汶上县】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远在新疆、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这天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当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还有吃炒豆子的习惯,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这天炒好,相遇时 相互交换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黄豆。孩子们走到那家,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蝎子爪(既炒的黄豆),大娘婶子给一把”,料豆(既炒的黄豆)成了招待的主品。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玩耍、购物、交流、看戏等。学生们到了学校,更是热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嬉笑品尝,看谁家的手艺好。这天不允许喝糊犊(用面粉做成的汤),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传说怕糊龙眼,

二月二龙抬头

) }6 E5 a0 Y' n" e
命不长寿,这天只能吃面条、水饺。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春节的肉,加以佐料制成。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不然,屋中会掉蚰蜒。过了二月二,农民就开始忙农活。[山东汶上的民俗]竹林听书编辑】 【山西省】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湖北仙桃的民俗】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在湖北,每年的这天,要欢庆土地公过生日,以自然村为单位,各家都要来拜祭土地公公,并请土地公公吃供果,祈福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接下来要将土地公公从上一年安放的人家里请出来,围绕全村的土地敲锣打鼓的转一圈,每到一户人家,都要停留一下,这户人家拜祭土地公公,最后将土地公公迎接安放到一户新的人家。土地公公迎接好后,在安放土地公公的人家里写“清太”(在红色纸上),“平安”(在绿色纸上)两种神符,张贴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最后,全村人集合到土地公公那,共赴土地公公生日宴。" D4 ?+ K+ C* F4 v8 U
【西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J& y  c9 ?5 i! y$ Q. B
【东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
! _5 t( T; S( U" y/ p编辑本段文献记载宛署杂记沈榜 《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9 {) {8 d) g1 x4 R2 L; e帝京景物略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Q4 {4 U* O( d析津志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1 j" i5 N0 Y' x8 D1 v- Q6 {7 s6 h3 D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害虫捣乱,进行“熏虫”。
1 |/ w+ {/ P. D' D编辑本段传说故事故事一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D( C: A9 m/ m! @2 m( P
故事二“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7 n* i7 E9 T' ?- G2 V2 c6 T4 U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2 o3 k; l6 v9 A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y: {. d% ~4 a2 A! \. _8 d& t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9 \6 Y5 S" i8 \& C: L- U9 a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i7 M  {% t8 O) v; M4 `
故事三“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I* R* K% e" J8 k9 H5 L$ r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T8 L$ [5 k, T* f# f! _: f# B( N4 I* u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9 U  `. |* P$ f7 e( z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

二月二龙抬头

6 U9 S; p4 R8 I8 l4 {& s
“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  D0 G1 E+ X) P1 m9 k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T6 X$ y! {& o7 t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中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_% L7 l% l, K- k$ C9 N- S
故事四武则天称帝之后,大唐天下一夕姓武。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一次革命,妇女从“三从四德”的闰闱中走上至高无上的宝座,对封建传统无疑是一个震撼。传说中讲,武则天做天子,惹怒了玉皇大帝(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男人篡位合乎天理,女人却不行,连天帝也怒了。这实在可以看出男尊女卑是如何根深蒂固)。玉皇传命太白金星,叫他通知四海龙王,三年不得降雨人间,以示对武后的惩罚(群主和神祗们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总是将无辜的百姓作为无谓的牺牲品。三年无雨,谁苦?百姓苦!能叫武后饿肚子吗?能叫权臣富豪饿肚子吗?)四海龙王按照玉帝的命令,不但庄稼保不主,老百姓吃水都有困难了。司管天河的玉龙见生灵涂炭,万民悲怆,动了恻隐之心,不顾玉帝的命令,决心拯救人间大众,在天河里喝足了水,布云施雨,普降甘霖。玉龙救了万民,但惹恼了玉帝。玉帝对龙说,待至金黄色豆开花,方放他出去。
' z+ ^  d, y) ]3 i# q% T天下百姓,感激玉龙拯救之恩,决心想法子救出玉龙,便约好天下各处人家,都在二月初二这天爆炒金黄的包谷米子。玉龙见此情景,灵机一动,向天呼叫太白金黄色星,说:“金豆开花了,放我的时候到了,你还敢违抗玉帝圣旨不成了”太白金黄色阁下向人间一看,果然遍地金豆开花,于是信以为真。便放玉龙。此后,为了纪念敢干违抗天旨普救万民的玉龙,每逢二月二,人们就爆炒金豆。
6 e, a& F! k4 d; d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X9 m  Q5 u: T; D0 p1 t/ Z, N/ t5 w
编辑本段故事五我国民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说是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又是春季脱下冬装换季的当口,中国各地有许多讲究,如剃头、接女儿,啃猪头,也有的地方炒豆子之类,吃的东西也很多,各地不同罢了,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M% v: b) S5 C- b. f, N我们这里还有说法,二月二炝蜣蜒(蜈蚣);二月二吃饺子,媳妇生个胖小子。; P$ M1 B5 j- G( R4 [: d7 ?
编辑本段民俗活动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 h7 i) \* y- C% a  [7 c: k" y1 K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d. ^- O+ N; D2 s+ ~
民俗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由于天气转暖,因对流而形成的积云逐渐增多,降水量自然明显转多。: Y* ?3 g8 v7 E9 G9 u4 m) K
“二月二”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等等都相关的日子,讲究特别的多。既然想龙抬头,就要设法引龙出来。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龙之举,沈榜的《宛署杂诗》写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从大门外到屋中,再到厨房绕水缸一圈撒上石灰,这天不许扫地、做针线活,说是怕伤了龙。撒石灰粉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复苏的虫子在屋内繁殖。为此,要用明火遍照墙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

二月二龙抬头


7 l0 K  E  h  \1 \: z9 H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老奶奶一边说着“敲炕谣”一边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在农村,这天早晨,庄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画五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之为“打囤”,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囤圆。要不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呢。
$ z- n7 U, m& A# H5 W& o- W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据《古今北京》载:清代定制,每岁仲亥日,皇帝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皇帝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人民起来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8 K+ v: r3 g  |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天,理发的地方,会忙得不亦乐乎,皆因人们一个多月没理发了。所有的理发师傅,歇了整整一个月,赶到二月二这天,早早开门,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拥而至,“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v3 K# S% u. R( S  k2 Z0 v
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酱肉必吃不可。汉族的传统习俗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到了二月二,就把这“龙头”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
1 ?4 n7 \0 W$ }. B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0 {, J4 a# b% g) C2 l编辑本段民俗食品春饼春饼是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3 V' v9 c+ Y0 q5 \

北京春饼

( M- d  E( `5 @8 v( n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 L( C) {1 G! \8 ~" ]  k6 J  D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 C$ U6 Z: a/ y% l' i3 G
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 W6 c' g( K: m& H5 Z# j0 n8 w" M' v驴打滚

驴打滚

3 E; w7 c4 u% U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 b0 j0 Y! v/ {' e: d: q& Z: U9 q% }3 f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 X; n# y' z* D& s9 N3 ]
编辑本段气候节气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 f, b& h0 \0 n4 g编辑本段概述

(图)二月二龙抬头


# d' s' z6 M0 F  A9 c
5 Z0 _& s' G: U/ K在中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7 Z1 P1 [6 s2 N  u4 d3 O& x' s! B8 y农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传至今的一个“节令”。不但京城这样,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华人也仍保留着这个“讲儿”。. M' e0 |- T1 b# N9 L7 ~; R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着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自打年下前后,“春打六九头”的那会儿,老街旧坊碰面就一准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口的讲儿、礼儿和令儿。冬仨月的“委冬儿”,着实的让憋屈在小屋里的老老少少心里慌慌、痒痒。7 S! r7 L, F: T- @( d
说了,沉睡在泥土里的龙都闲不住、睡不着了,那这人还等什么?那就别闷儿在屋里聊闲篇,到屋外透透气吧!论讲儿、论礼儿、论说道的老人们听着“惊蛰”的雷声震动着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户纸沙沙地响动,开始编排着、告诉着还是“孩子芽儿”的晚生后辈龙是啥模样,龙是咋样睁开双眼,龙是咋样抬头威风,龙是咋样出汗翻身! 
# D8 D; v$ D6 j( t7 @& O# W在这个当口,家里主事的女人们,抢在二月初一的头里儿,为家里老老少少脱掉了一头的冬装忙碌。按照老礼儿,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儿,不能动用剪刀和针头线脑儿。善良的女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几天儿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万别动刀剪之物,甚至背着家里的老小,把忌讳的东西一堆儿的收了起来。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恼、有多要紧,从那老太太嘴里铁定是套不出来东西搁哪儿,逼急了,老太太恼了,会不论秧子的一通怒骂:“动那家什干吗,你就不怕扎瞎了龙眼?划破了龙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会赌气说:“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里了,你找去吧!”您说,您有辙吗?那耗子会说话吗? 棉裤变夹裤,棉袄变夹袄,真难为了家里主事儿的娘儿们,一家子七八口子,刚过完年下,还没缓过劲来,就又忙活着赶在二月二头里换季,甭说,起早搭夜、点灯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儿!6 b& J7 ^/ r) P$ |, B. N4 q
说句心里话儿,说句实在话儿,这老娘儿们对过二月二的事儿忒揪细。
/ c( @3 ~/ B! ?' A( y/ q) E6 b- ~. c2 u都说“二月二打房梁,蝎子游蚓(蜈蚣)不下墙”。
; u% r4 u+ X/ G* X0 r% }/ ]$ U6 x1 \0 }

(图)二月二龙抬头

# `- o/ P  v8 N- n
. {# f- {# Z1 ]; Z6 ?0 P+ t2 @
古老的旧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该有着几百年的年候儿了,老旧的屋,为寻暖的虫虫蚁蚁提供了地方儿,谁不怕在屋里呆得好好的,房梁上掉下了东西,就算是掉下个蝎拉虎子(壁虎),也够您吓掉魂儿的。敲打着,嘟囔着,敲醒了梁上的活物,是让您挪挪地方,别睡过头儿一机灵掉下来!“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0 u" W3 p: A! |" k5 Y, I
老辈子的京城睡炕烧柴锅,一冬儿下来,取暖做饭烧火的树叶、柴火和烟煤,会把锅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着这节令的时会儿,大扫除一回也不是个坏事,至于费米不费,那估摸着是为了说着顺口,您家人口多,把个锅底扫薄了,也是该吃多少一点也不能少!“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0 N$ C6 D1 L; W! \- y/ f% a
冬天儿的炕,咋说也比外面露天地儿里暖和,这炕缝里、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头,保不齐藏着钱串子(百足虫)、潮虫什么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地吓唬那些不懂事、还小的小子丫头们,数落着这虫子爬这钻那的玄乎话,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上手玩儿的孩儿。不过这二月二之后,虫子们活泛起来,万一被它们叮了咬了,大年初儿的,咋说咋是晦气。有两种虫子必须在这会儿消灭,那就是在墙壁、明柱缝里、炕被破棉絮里躲着冬眠不醒的土鳖和臭虫,别看它们一个是饿得没了样儿,一个是饿成了两层皮,别信它,它们可是活着有气呢,过一两个月,那土鳖,公的带着翅膀飞,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虫,变着法儿的在后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个个黄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红灯笼。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们致命的克星。
9 N: m" K2 {3 G“二月二”这里面的妈妈论儿、讲儿、礼儿真是太多了,老人们却喜欢得没完没了,年轻人也喜欢得乐乐颠颠,要不咋会在龙年里添了那许多的龙子龙孙呢!
5 m" w9 F6 B+ z$ [- F9 m/ P8 f其实,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老百姓不就是找个事儿说事儿吗。再说了,吃好了才能说着有劲儿,有说道儿。! L6 n: ]. L2 c: @0 L
农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后一顿荤汤荤菜,就该盘算着二月二咋过了。
7 S/ @2 k/ _7 t

(图)二月二龙抬头

+ j+ L7 }% c3 ], C" Z
) o$ X8 {4 w5 H$ `' ^3 i/ w) C' K9 T
正月里,甭管您家有多少鸡鸭鱼肉,省着吃也好,费着吃也罢,到二十三这天儿,麻利儿的得“打扫”干净,想是图个吉利?或是天热了起来留不住了?反正说不清这事儿。但是有一桩,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没几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过,不用想都明摆着。% R+ u) C* N) ^3 d3 z) x! l6 h
“二月二,龙抬头”,既说了,就得为这龙添彩儿不是,为啥先说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实才能腾飞。您瞧着吧,老娘儿们们,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1 K- @5 ]1 p' u. W
元宵,是龙眼睛;面条,是龙须子;褡裢火烧,是龙舌头;饺子,是龙耳朵;薄饼,是龙皮;米饭,是龙子;馒头,是龙蛋。最让人不解的是,摆上几对鸡爪,愣说是龙爪。助兴的菜有:芥菜缨炒黄豆嘴儿,芥菜的谐音是“借财”,黄豆嘴儿(不是黄豆芽)代表“金豆”;老腌儿鸡蛋切开流油儿,叫“财源滚滚来”;上一盘豆腐,取个名儿叫“兜福”;特地留下的白菜头,把叶整个剥开洗净,用来把桌上的菜、饭包起来捧着吃,这叫“包财”。吃着“包财”千万别说散喽,使劲捧着吃图个好说头儿。
$ d* v- v$ w$ M编辑本段二月二龙抬头做什么最旺运1、 吃节日食物。龙抬头的节日食物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种都与龙字相关。在北方习惯在这一天吃春饼、猪头肉等;南方可能更偏向于面条、云吞等。其实在这一天也可以吃爆玉米花,因为龙抬头的传说中就包含了这种食物。吃传统节日的食物,一来传承传统文化;二来也可借节日吉意。0 E1 G' t$ c, p6 h2 o" P; J# C
  " q0 Y1 t. W% ?+ c
2、 多穿红色系的衣服。
. C0 r4 K+ ~8 Y2 T  事情万物都会相互转化,五行也是如此,太弱太旺都不是最佳的,五行平和方为宜。上面说过了,龙抬头这天五行木旺,可用火泄,五行火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系。因此在这一天的服饰穿着方面可以以红色系为主,喜庆又吉祥。. s/ E5 m( w8 R
  5 w0 \" M2 X6 I( C# k0 \
3、 多走吉祥方位。$ U/ i3 ~) C6 d* ]- ]
  龙抬头这天,本有踏青的风水习俗,而且人们也习惯在饭后四处走走。在这一天散步,可以多走些吉祥的方位,可借当天之势旺到自己。像是想旺财的朋友可以多走正北、西南、正东方位;想旺婚姻的可以多走西南、西北方位;想旺事业的可以多走东北、正北、西南方位;想旺学业的可以多走西北方位。[1]
. ]* r. w6 `0 k5 r" i5 ?编辑本段民谣集锦剃头类
1 p6 J6 ~# W% K1 C! i! L- _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Y; l  b$ E. t8 ]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他舅。
* Z% X7 x4 |0 D8 N* J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0 @/ Y5 I! Q. t& \+ y-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 v# V6 |6 V5 F$ `动物类8 v! k6 T1 q. L7 |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F$ r: P3 r% F, c: }. G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 h+ v5 n7 m0 |6 r8 K$ R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专吃老鼠的蛇)
* A) I3 a+ |* F) j二月二,撤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 f$ u* m' C, \0 n
二月二敲瓢叉,蝎子蚰蜒往外爬。
$ n  Z  [* u: h6 j1 w5 n2 m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蛐蜒都出头
$ k# t7 t0 l" \9 e& z/ h1 q蚰蜒蚰蜒休出来,二月二担盒喂你来。
) }1 O: v* O; F2 j二月二,龙抬头,虫虫蚂蚁往外游。/ T/ @, N1 C4 |' |$ P1 Q: R( D
二月二,撒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
0 A: Q. r3 s0 S9 U/ f- u耕作类
9 O3 U- a6 s7 |* I% s7 A. n* u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z) ~4 B7 r" S. P- i4 u& e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 q# d! P& a2 A5 G; W& W" X. d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0 F) ~3 R1 E. H" K( }2 [7 k4 X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 M7 U6 a$ G; k1 h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 B3 J- m( E- s  e" ]" b% z$ a仲春二月二,谷种好落地。4 \! N, h7 F$ y, I1 S; z, G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门脑贴‘甘露’,精耕细作多流汗,今年又是大丰收。
: c: I, c% Y7 v' B9 w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住家滚。
1 x+ @$ O- t+ p) E  R) W- s* E二月二,不吃窝,去到地,打了锅;二月二,不喝茶,去到地,打了铧。
' t! t2 \. h/ s5 e0 [' H) x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 b6 m/ x: k( \  L4 m3 z% l& Z二月二,敲梁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粮食没处搁。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二月二,敲门墩,坐下不动也生金。二月二,敲门垴,大的领着小的跑。(陕北黄龙)3 P7 i  r% v" W) |! l
接女类- V3 F+ ~6 p- K, {- ?, f+ e; g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9 p$ x/ _. V  E3 p8 d. C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外孙、外孙女); X) X( [) ]& p: a' A8 S. a
二月二,挑蒿儿,搭饼儿,带女儿。
9 d( B$ E7 A0 C+ q7 d1 X* {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
- B' y" c  D9 N二月二,家家接女儿,接得家来吹笛子,接不家来哭鼻子。
$ Q6 l; U% h2 A# j% I" c食俗类9 E8 d/ C7 F$ _  P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 
2 ?" S$ R3 a0 O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 Q! u3 e# [- Q/ g! O
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 w2 `0 U5 }2 O+ G5 v
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筋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 N0 H$ Y8 o' G2 `2 \" Q
二月二,荠菜芽;二月半,挑小蒜。
9 r6 n- T+ b$ ]9 d二月荠菜赛灵丹,三月荠菜扔一边。. C% a# w% x+ Y" l* U
二月二,荠菜扁,又不咳嗽 又不喘。' S2 ]/ a6 N& ]  v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s* G5 R0 A( z8 z, J" H
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
0 a: c2 ]$ A) E1 i( O# {6 w/ M9 Y# h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r. c+ B. a, |! H1 q
二月二,炒蚕豆,炒豌豆,炒白瓜子,翻跟头。; U( w# k) y" I
二月二,炒箕子,大人小孩一席子;* ~" @4 C) r# u' O2 A
二月二,炒豆子,老婆孩子一溜子;
, k( D: u, w7 N; j& A9 H白面箕子两头尖,包顿骨扎敬老天;! n8 |+ p+ B+ }" V" x
炒豆子圆溜溜,今年“抓入”好年头;7 o% X0 i  A4 [* W4 t# L+ ?
爬囤子,爬高楼,老婆孩子热炕头。
; d! U  f# V* R. f........5 M- a: S2 A7 e6 v1 r) u
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0 A* f$ T8 y( C5 x+ _) n* i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 x3 c' @/ [; N: P- j5 k$ x* Y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i$ n2 G  \/ h0 v$ g$ ]
二月二撑腰糕,夹糖糯米加胡桃,小囡吃之增智慧,大人吃之铁腰板。# I/ g9 e  \9 h. M8 _( j
二月二,吃豆豆,豆豆管我叫舅舅。9 T3 U! _. E" V0 Q4 P
二月二,吃豆豆,人免灾,地丰收。/ _% P+ K) l0 \, }
二月二,菜羹菜饭煮露天。
8 s5 J8 t9 N5 t- I% q二月里来二月二,家家都把豆豆炒,噼噼叭叭好热闹,惊动龙王早抬头,升天降雨保丰收。大囤满,小囤流,给龙王献猪磕个头。) G! [3 g$ [. C
老鸹老鸹一溜溜,我给你娃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娃憋死我不管。9 N* m6 j* J( J
咏春类2 [& L+ Y# x* G/ j/ c
二月二杨柳儿活,抽陀螺; 杨柳儿青,放空钟; 杨柳儿死,踢毽子; 杨柳儿发芽,打尜儿。
/ Y9 }) l8 n6 U. O# n" m二月二,龙抬头,黄河水,向东流。
$ m3 J/ I+ ^; B' j8 |) Z1 u二月二拔豆棍,越拔越有劲。! k- A, R0 P9 L0 U% v& g
二月二,龙抬头,庄稼院,盼丰收。. E# {- ]) E+ b( Y: s
禁忌类; [3 L; D! d& h/ L
二月二动刀,伤了龙的腰;二月二动剪,伤了龙的眼;二月二动针,龙蛇断了根。! K; x7 x4 D* v4 P7 k
二月二,炼艾糍,迎祖爷,却病邪。# |0 s4 L4 Z' j% W
二月二,龙抬头,忤逆媳妇发了愁
* r) J9 ^, t' M1 u3 r7 W5 K7 i二月二,龙抬头,媳妇媳妇别发愁。
+ E* T- p4 Q* k4 ^6 A/ y诗歌(白居易)
$ O, L: J. R  u5 j! a/ R二月二日新雨晴,( c; S. p. O: s5 ?' b! _
草芽菜甲一时生;- a" z0 J1 }: n+ ]! k4 b: h
轻衫细马春年少,
. {- N8 S  C' ~8 l十字津头一字行。7 U$ N! E& c4 n" U- Y) `8 T

) e8 {( A2 j3 a( `# J: m4 i, D6 L3 P4 d( p' x* N! a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冬河缘 + 6 龙抬头好兆头!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3-4-11 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26 12:3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副会长关注!  发表于 2013-3-26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14 09:11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  发表于 2013-3-14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3-13 13:35 | 只看该作者
壮哉,无穷力量

点评

神龙发威力量无穷!  发表于 2013-3-14 0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3-13 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冬河缘 于 2013-3-13 08:58 编辑 - M8 M) U. h. C& ^$ A( n! ?

: m  n( x6 z. O1 S, [                我们可爱的泳友之家居南湖龙湾,2009年7月建家上梁时有神龙现彩,我们的家中常卧一条神龙,我们院里的大柳树神威神气,(上述精气神象都有照片视频佐证)2013年的商丘美南湖啊,看我商丘泳友倒水翻江,泳路宽敞,虎虎生威、快乐健康,队伍壮大......壮哉,无穷力量!

点评

金龙腾飞!  发表于 2013-3-14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3-13 08:42 | 只看该作者
中午去游泳,在水里多抬几下头,那俺也是水中蛟龙!

点评

你就是水中蛟龙!  发表于 2013-3-14 0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4 15:22 , Processed in 0.0811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