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是我国古代一种集石料建筑与雕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价值的纪念性建筑物。fficeffice" /> 在四川省隆昌县境内,原有明清时期石牌坊共69座,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天灾人祸,大多已被毁。现存的17座牌坊集中分布于县城南的古驿道上,分别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尽管历史上的毁坏使牌坊数量下降但与其它省份的牌坊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门类种类都堪称一绝,其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使得当地具有“中国石牌坊之乡”的美誉。 | 青石板 古驿道 石牌坊 |
据《隆昌县志》记载,古代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以来,隆昌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直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地颇有建树的名流官宦,怀着或是千古流芳的向往或是扬善除恶的目的,纷纷立坊。一些商人名儒也极力效仿,于是一座座“节孝”、“贞节”、“德政”牌坊拔地而起,一时间立坊积德便成了社会之风。 隆昌的石牌坊主要分为节孝坊、贞节坊、功德坊、德政坊、百寿坊、警示坊、花牌坊等种类。均为四柱三门重檐建造,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善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阐述牌坊的典故和传说。 | 隆昌石牌坊多为朝廷颁旨建造 |
看牌坊,不仅能够细细领略建造者的匠心独具,更能够回味那每一座牌坊后原汁原味的古老故事。 | 节孝坊:为夫尽孝朝廷赞 这是一座节孝牌坊,表彰的是一名郭氏妇女,她二十三岁丧夫,为了让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不畏艰辛,将两个儿子哺养成人并双双中举,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间(公元1838年),县府将郭氏妇女为夫尽孝终身的事迹奏请朝廷,圣旨批准建造郭氏节孝坊。 德政坊:执政为民百姓颂 隆昌的一座座德政牌坊为民间集资修造,为的是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为官期间为民办事且清政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自愿捐出银钱,修造了德政坊。有趣的是,该牌坊的横批“政在养民”与今天所倡导的执政为民、保持党员先进性等思想可谓有同工之妙。 多人共坊:封建礼教下的一大特色 这座节孝总坊上列名近两百名,这种多人共坊的形式也是罕见的。总坊南面左书“明景内映朗节外新”,右为“行高冰节操与霜整”。北面左雕“隆桥霜肃华碣云高”,右刻“古井波恬瑶池冰洁”。牌坊上不仅有类似三从四德等节孝内容的石刻像,南北面的左右旁门上还分别刻有“梅兰菊竹”等浮雕石刻。从这种节孝总坊,可见当年川南节孝风气、封建礼教之盛行。这为研究此地彼时的社会、民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郭氏功德坊:明清时期繁华的标记 此功德坊是为郭玉峦建造。据说他在清朝道光年间任忠义大夫时,购得千余亩良田,其所收租金大多用于为百姓谋福利上,其救贫扶困之举得到首肯,后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郭氏家族的兴盛,直接反映出隆昌明、清时的繁华。 无论是哪一种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写文笔等方面都极其讲究。而立坊者更是注重牌坊修建时的“高”、“精”、“理”。所谓“高”,指牌坊要有气势,要有高大挺拔之感;“精”是指雕刻工艺精致、用石独特讲究;“理”则是指牌坊上所刻文字、图案颇具深刻的思想内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同时,每一座牌坊上面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植物等图案,深刻地反映了该坊所建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其雕刻物象之逼真、手法之独特,令人叫绝。 隆昌牌坊就好像一部立体史书,使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产生的牌坊文化必将激励着后人,为家乡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黄晋
[此帖子已被 巴山夜雨 在 2007-7-12 0:10:2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