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生活片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7-9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大学毕业的顾干事

嫩北四站林场的冬天,帐篷内外温差很大。机关的顾干事上山慰问我们负责放树的战士。进了帐篷,眼镜被雾遮住了,什么也看不见,摘下来擦一擦,感觉还行。看见帐篷柱子上有一颗钉子,又从容地摘下棉帽子,就往上面挂,三下两下,怎么挂不上?战友问他,他说“明明看见这里有一颗钉子,怎么不见了”,“那是一只苍蝇,飞走了”。弄得很尴尬。

过一会儿,他看见一只苍蝇落到柱子上,为了证明自己的眼睛没问题,伸手就是一巴掌,唉呦!原来是钉子。

   (2)胆大妄为的刘干事

一次机关干部在四自给地里锄地,孙副参谋长给卷心菜打药。过来一只黄鼠狼,大家追着打,没撵上。可让腿有伤残的参谋长打到了,他很得意。放肆的知青说,“您一条腿在垄沟,一条腿在垄台,黄鼠狼也跑不过您”。最可恨的是刘干事竟敢给参谋长说谜语:“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累马歇蹄,走路风摆荷叶,睡觉长短不齐”。参谋长追着他打。那时的上下级关系多么融洽,现在谁敢开领导这样的玩笑?

  (3)知青老闻

1976年兵团转地方,接收七星泡农场,我是一名工作队的副队长。由于知青的身份,很快就和大家搞熟了。有一个上海知青,大家叫他“老闻”,在一次会上我也叫他老闻,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眼睛近视,看报纸眼睛距离报纸特别近,像闻报纸一样,因此得名“老闻”,我哪里知道?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4: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娃娃鱼[/B] 发表: 咱冬泳网里有个乒乓高手,你知道吗?赶来他不是威海专区的。

请教娃娃鱼:“赶来他不是威海专区的”其中“赶来”翻译成普通话是什么意思?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4:2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胡寒梅[/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冰团战友[/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胡寒梅[/B] 发表:

"知青生活",对我而言,只能从文学、影视和父辈们的口中略知一、二。

谢谢楼主! 

四川绵阳应该有多家东北迁去的三线工厂。不过现在都不行了。

[/quote]冰团老师:三线工厂与知青有联系吗?在我的印象中,知青就是城里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劳动,我的理解正确吗? [/quote]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般说开始于1964年,代表人物如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真正形成气候和规模要从1968年开始,主体是著名的“老三届”。上山下乡的方向有建设兵团、农场、林场、牧场,返乡、插队等。当时在王震王恩茂带队组建的新疆兵团和王震当农垦部长时期组建的黑龙江兵团的基础上,全国曾一度组建了内蒙、甘肃、云南等12个兵团。我的观点:1964年主要的背景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后的调整,需要精简城市人口;而1968年是因为发动文革,生产停滞,就业岗位不够,安置不了初高中毕业的六届毕业生。这些是直接原因。间接的才是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接受锻炼,造就人才。

  要说三线与知青的关系,也不能说没有。我的许多同学为了进厂当工人,都随父辈迁往三线工厂,当时的政策就是,父母到三线工作,可以安排一到两名子女。我是一个兵工厂子弟中学毕业的学生,所以去三线工作的也不少。

  回答不知是否满意。这些事五六十岁的人都很清楚。

39#
发表于 2007-7-16 14:01 | 只看该作者
咱冬泳网里有个乒乓高手,你知道吗?赶来他不是威海专区的。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3: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娃娃鱼[/B] 发表: 哈哈!你回来啦!

         乒乓球老少咸宜,斗智斗勇,锻炼眼睛、大脑、四肢和腰身,运动生命较长,没学的一定要学噢!

                                                              

37#
发表于 2007-7-16 13: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冰团战友[/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胡寒梅[/B] 发表:

"知青生活",对我而言,只能从文学、影视和父辈们的口中略知一、二。

谢谢楼主! 

四川绵阳应该有多家东北迁去的三线工厂。不过现在都不行了。

[/quote]冰团老师:三线工厂与知青有联系吗?在我的印象中,知青就是城里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劳动,我的理解正确吗?
36#
发表于 2007-7-16 13: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你回来啦!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3:4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胡寒梅[/B] 发表:

"知青生活",对我而言,只能从文学、影视和父辈们的口中略知一、二。

谢谢楼主! 

四川绵阳应该有多家东北迁去的三线工厂。不过现在都不行了。

34#
发表于 2007-7-14 14:5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生活",对我而言,只能从文学、影视和父辈们的口中略知一、二。

谢谢楼主!



[此帖子已被 胡寒梅 在 2007-7-14 14:51:36 编辑过]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5: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娃娃鱼[/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寒冬过后[/B] 发表: 没有经历过那个岁月,遗憾。

 

看你说的,这有什么好遗憾的,该遗憾的是这些受苦的知青。寒冬兄,你什么时候来威海,你不是说孩子放暑假你就可以来吗?

[/quote]                     不能忘记自己说过的话,

       威海可都是实在人包括娃娃鱼!

32#
发表于 2007-7-12 12:1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寒冬过后[/B] 发表: 没有经历过那个岁月,遗憾。

 

看你说的,这有什么好遗憾的,该遗憾的是这些受苦的知青。寒冬兄,你什么时候来威海,你不是说孩子放暑假你就可以来吗?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寒冬过后[/B] 发表: 没有经历过那个岁月,遗憾。

应该是各领风骚。

30#
发表于 2007-7-11 20:4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经历过那个岁月,遗憾。
29#
发表于 2007-7-1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怀念!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1:0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顾干事的憨,

刘干事的胆,

老闻四只眼,

不及战友侃。

祝畅游大海健康快乐!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1:0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杨万滨[/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米奇妙[/B] 发表: 艰难的岁月,难忘的记忆,留下了一部学不完的书。那时候虽然艰苦,可是人们的信仰比现在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纯真。让人难以忘却。

        无法忘却的记忆,刻骨铭心。完全军事化的生活,每天的早操,上工时的队列,一日三餐前的集合唱歌,还有雷打不动的天天读。特别是一年四季顿顿吃的菜汤,让你永远也忘不了。当年最流行的一段关于汤的对口词记得有这样几句:汤,汤,革命的汤。制作简单,富有营养。

    早晨汤,迎朝阳。中午汤,添力量。晚上汤,照月亮。

  情景再现!就是这样。我1971年1月进了机关,条件好多了。我的伤痛是在此之前留下的,现在除了腰痛,身体还是很好的。

26#
发表于 2007-7-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顾干事的憨,

刘干事的胆,

老闻四只眼,

不及战友侃。

25#
发表于 2007-7-10 09:0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米奇妙[/B] 发表: 艰难的岁月,难忘的记忆,留下了一部学不完的书。那时候虽然艰苦,可是人们的信仰比现在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纯真。让人难以忘却。

        无法忘却的记忆,刻骨铭心。完全军事化的生活,每天的早操,上工时的队列,一日三餐前的集合唱歌,还有雷打不动的天天读。特别是一年四季顿顿吃的菜汤,让你永远也忘不了。当年最流行的一段关于汤的对口词记得有这样几句:汤,汤,革命的汤。制作简单,富有营养。

    早晨汤,迎朝阳。中午汤,添力量。晚上汤,照月亮。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09: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米奇妙[/B] 发表: 艰难的岁月,难忘的记忆,留下了一部学不完的书。那时候虽然艰苦,可是人们的信仰比现在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纯真。让人难以忘却。

    兵团生活十年,往事历历在目。正像一首歌中唱的“第一眼我见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进心里,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爱你那广袤的沃野,爱你那浩瀚的风姿,十几年风风雨雨,我们同甘共苦在一起……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可惜上传音乐还是不会。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暖暖夕阳[/B] 发表:    兵团老弟说身边的事,真是开心有趣,有机会再聊5块钱的!哈哈!

只要大姐愿意听!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08:4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冬泳后勤[/B] 发表: 珍贵的经历,宝贵的财富。回忆当年北大荒的历史,有意义!“兵团”同志你最近看没有看中央八台“流金岁月”讲的就是你们北大荒的事情!

《流金岁月》我还没看,不知怎样。央视1套现在播的《龙抬头》是当代兵团四师的事。“棒打狍子,瓢舀鱼”就是说的燕窝岛,当年十万官兵转业后开发的地方。北大荒精神是一代人的豪情!



[此帖子已被 冰团战友 在 2007-7-10 8:44:14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7 15:16 , Processed in 0.04335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