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05|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启蒙经典——三字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1-11-11 15:30 编辑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每个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

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人的性情也就有了好与

坏的差别。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9:55 | 只看该作者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译文】这样一来,既能使自己美名远扬,父母

也感到荣耀。这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后世子孙也

会从中得到无尽的恩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1:00 | 只看该作者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有些人遗留给子孙的是满箱子的金银

财宝,而我并不这样做,我只是用一本《三字经》

来教育子女。如果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就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勤奋努力地学习,终

有一天会获得成功;而如果只是一味地贪玩嬉戏

,则会荒废了时光,最终一无所获。我们要时刻

告诫自己爱惜时间,勤奋努力地学习,做一个对

社会有益的人。

读故事,懂道理

   杨震清白遗子孙

  东汉晚期,宦官专权,吏治败坏,腐败之风

弥漫朝廷。身处官场的杨震却洁身自好,对各

种贿赂一概拒绝,是个难得的清官。他当涿郡

太守时,整日布衣素食,定下了清白家风。一

些亲朋好友看到杨震廉洁奉公,一直过着清贫

的生活,都竭力劝说他要为后辈子孙的前程着

想,多置办些产业。杨震执意不肯,并严肃地

说:“如果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

的后代',用这个好名声传家,不也可以算是一

份很丰厚的家产吗?”杨家后来四代都是清官,

代代能“守家风”。

~~~~~~~~~~~~~~~~~~~~~~~~~~~~~~~~~~~~~~~~~

经典启蒙——三字经全文照发

完毕!谢谢大家的收看!

对大家深表谢意!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59 | 只看该作者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译文】我们要在年幼时努力学习,等到长大了,

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这样一来,上可以为国家

效力,下可以造福百姓,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55 | 只看该作者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译文】蚕能吐丝,蜜蜂可以采花酿蜜。连小动物

都知道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身为万

物之首的人要是不努力学习,不增长知识和才干的

话,恐怕就连小动物也必不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2:22 | 只看该作者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译文】狗的职责是守夜看门,鸡则在每天早晨

打鸣报晓;这是它们的本分。人如果不学习的话,

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又怎么有资格做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3:10 | 只看该作者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刘晏虽然还很幼小,但是已经担任官职,

担当起了重任。你们和刘晏是年龄相当,只要努力

也能取得成功。凡是有作为的人,都能像刘晏那样

受到千古的传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1:27 | 只看该作者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译文】唐玄宗时期的刘晏天赋很高,又善于

学习,年仅七岁就被公认为神童。当时,唐玄宗

在泰山祭祀天地,刘晏献上的颂文深得玄宗的称

赞,就把他封为正字官,让他负责校对文字。

读故事,懂道理

    刘晏正字

  唐朝的刘晏从小就聪明好学,有神童的美誉。

他七岁时就已经满腹经纶了。唐玄宗知道后,就

封他为翰林院的正字官。有一天,唐玄宗召见刘

晏,跟他开玩笑说:“我封你为正字,你知道天

下端正的字有多少吗?”刘晏略一沉思,联想到

朝中有些人倚仗皇帝的宠信,结为朋党,危害国

家,于是他一语双关地对唐玄宗说:“经典书籍

之中每个字都很端正,只有‘朋’字不端正。”

接着,他又向唐玄宗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唐玄宗

听了暗自点头,心想:朋党相争就会误国,这是

朝廷大事,刘晏的提醒真及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2:45 | 只看该作者
KTW 发表于 2012-1-19 10:28

谢谢您!KT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2-1-19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译文】东汉的蔡文姬在音乐方面有过人的

天赋,能够分辨琴质的好坏和琴音的高低。

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她才思敏捷,能够吟诗作对。她们两个女子

尚且聪慧过人,你们身为男子更应时刻警醒,

勤勉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3:06 | 只看该作者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齐,

尔幼学,当效之。

【译文】北齐的祖莹八岁就能够吟诵诗句。

唐朝的李泌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以下棋为内

容的诗。他们两个聪颖而有悟性,令人称赞

和惊奇。你们正处在年幼求学的阶段,应当

效仿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3:12 | 只看该作者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译文】再比如,五代时候的梁灏,八十二岁时

才考中了进士。在金銮殿上,面对皇帝的考问,

他对答如流,在众多进士中夺取魁首、中了状元

。像梁灏年纪那样大了还能够取得成功,大家都

感到很惊异,称赞他好学不倦。你们这些年轻人

更应及早立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9:26 | 只看该作者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译文】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小的时候

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那年,他才下决心发

愤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像苏洵那

样年纪大了,才后悔年少的时侯没有抓紧时

间学习。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早做打算,

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忧苦卓。

【译文】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装在纱袋里,

借着萤火虫的微光来读书;和他同时代的孙康

则在冬夜里借着积雪的反光苦读。他们虽然家

境贫苦,却不曾中断、停止学习。汉代的朱买

臣一边挑柴赶路,一边看书;隋朝的李密帮人

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他

们虽然身体劳累,却在逆境中苦心学习,最终

成就不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19 | 只看该作者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译文】汉朝的孙敬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吊挂

在房梁上,以防打瞌睡。战国的苏秦读书困倦时

,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不需要别人教诲

,就自觉地勤奋苦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2:50 | 只看该作者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候的路温舒没钱买书,就用蒲草

编成席,把文字抄写在席子上并时常翻阅。汉朝

的公孙弘则把《春秋》刻在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来学习。他们两个人虽然因贫穷而无钱买书,但

却懂得勤勉好学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2-1-12 20:21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2-1-12 13:01 编辑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孔子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把年仅七

岁的项橐当成老师,虚心地向他请教问题。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好问,我们这些人更应该努力学习

。北宋的赵普,官至中令了,还经常研读《论语》

。他的官已经做得那么大了,学习还是那么勤奋

,永不懈怠。


读故事,懂道理

  孔子的老师——神童项橐

  孔子驾车东游的时候,遇到一个七岁的孩子

在大路中间筑了个小土城,挡住了道。小孩子

往“城”里一坐,大有王者风范。孔子见状,

又好气又好笑,就说:“小孩,你怎么不避让

车子?”小孩从容应对:“从古至今,只听说

车子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子的道理呀?”

孔子无言以对。他不甘心失败,接连提出了许

多难题。不料,小孩回答得极其巧妙而富有哲

理。接着,小孩反问了孔子三个问题。孔子一

个也回答不上来,只好甘拜下风,绕“城”匆

匆离去了。这个小孩叫项橐,他以非凡的智慧

难倒了孔子,被人们誉为“孔子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9:42 | 只看该作者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在研读这些历史书籍的时候,要查考

相关的历史资料,认真地分析,这样才能够了

解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好像亲眼看见一样。在

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地念出来,

并且用心思考。除此之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

,早晨不放松学习,晚上也刻苦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5 00:02 , Processed in 0.06723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