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股市招示板 90%中国企业沦为垃圾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3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股市招示板 90%中国企业沦为垃圾股2005年09月19日10:51人民网尊浩 高映红我要评论(0) : D0 k- F7 t# v' v& O
字号:T|T
& b0 p  K/ I, a4 @0 u2 y0 I/ x# o
( `! _! r4 w" L, T4 |* N4 W7 E0 R0 k5 i( V$ v
# G7 F, r( S8 g5 T& Q" O6 C; w

当众多中国民企正在孜孜不倦地谋求海外上市的时候,在美国OTCBB(招示板)上市的70多家中国企业,却有90%以上变成了垃圾股,常常出现连续几天没有交易的惨淡景象。截止今年6月底,股价在3美元以上的只有7家,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的有约50家。在美国,股价在3美元以下的股票被视为垃圾股,也就是说,在美国OTCBB市场上,90%以上的中国概念股已经沦为垃圾股。

分析个中原因,公司形象欠佳、投资价值不被认同是众多内因之一,而推荐上市的海外证券机构资格低、能力差、不能为公司提供后期形象维护和推介是众多外因之一。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同时更让正在图谋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之路变得举步维艰。

谁在操办中国民企海外上市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美国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凡是沦为垃圾股的,没有一家是由正规的美国证券公司参与完成上市工作的,100%是由没有任何美国证券经销资格的中介公司操办的。”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潘君诺介绍说。

选择海外上市融资,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首选。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条件似乎更为宽松,选择也更多。如在美国,除了主板市场—全美证券交易所外,还有创业板(即纳斯达克)、招示板等。

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吸引了国外众多中介机构的推荐热情,大大小小的知名、不知名的国外投资银行蜂拥中国大陆,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上市“中介费”上。

于是,出现在中国大陆、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难免鱼目混珠。而国内一些民企决策者对境外上市的相关法规和具体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于是偏信中介机构的片面之词,最终在上市过程中上当受骗、融资失败的案例频频出现。

如中国民营企业进行海外上市有一个偏好—选择“借壳”上市。因为“借壳”上市的好处是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通常只需4到6个月的操作时间即可完成,而成本也比IPO低许多。但因为信息不对称,经一些不法中介机构操办后,本是打算借壳上市做老板,最后却变成了某上市公司的小股东,融资愿望成了泡影。

更恶劣的是一些海外不法中介造成的失败案例,在国外投资者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使不少西方投资者甚至因此对中国海外上市企业产生了误解或反感心理。

据介绍,按照美国证监会(SEC)规定,只要涉及股权转换和向公众融资或推介股票等行为,都必须由在SEC注册的美国证券公司来完成,否则属于违法行为。目前在中国大陆从事海外上市推荐和服务业务的一些知名投资银行,如美林、高盛、纽约国际集团等都拥有SEC正式批准的注册资格。从公司资格上看,这些投资银行身份相同,业务内容也相同,但他们在中国的服务对象或者说市场定位区别较大。如美林、高盛等主要关注高利润的国有大型企业项目,纽约国际集团则面向中国的中小规模的高成长企业。

“投行业内有种说法:美林、高盛3年做一单,我们则是一年做30单。”纽约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斯蒂文·约翰逊如是说。他认为,在中国,市值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是绝大多数,且成长最快、最需要资金支持。所以,作为一家在美国有8年投行历史的券商,纽约国际集团下属的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后,就将其业务对象定位为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其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潘军诺分析说,根据他们在中国的经验看,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面临的现实困难有两类,一是如何实现上市?这首先是要找到合格的中介机构;二是海外上市后中国企业又面临新的难题 :难以被投资者了解和投资价值不容易被发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美国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凡是沦为垃圾股的,没有一家是由正规的美国证券公司参与完成上市工作的,100%是由没有任何美国证券经销资格的中介公司操办的。”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潘君诺介绍说。

陕西博迪森的跌宕经历

如果谈中国民企海外上市的历史和现状、教训和经验、悲与喜,似乎就不能不提陕西杨凌博迪森公司(下称博迪森),它几乎经历了中国民企海外上市的所有过程:遭遇骗子中介、调头寻找合格机构、登陆美国招示板融到第一桶金后,又喜出望外升格至美国主板,并同时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挂牌,现在正准备在英国伦敦交易所创业版AIM上市,再融资1000万英镑。

据博迪森董事长王琼介绍,该公司是一家化肥生产企业,主打产品“有机生物复合肥”在2003年初投放市场后反响不错,但市场销路扩大的同时,资金短缺也出现。面对国内上市的高门槛,他们将目光转向海外上市。

于是,“美国XX财务集团”出现了,这家集团及其上海代表处在收取了博迪森大笔“不可退还”费用后,“忙碌”了整整9个月,但海外上市依然无任何进展。更悲惨的是,博迪森后来才发现,听上去大名鼎鼎的“美国XX财务集团”其实在美国就一个人,一个美国农民,而所谓的美国总部只是该人位于美国南部的农场。

“无奈之下,我们辗转找到了美国纽约国际集团设在北京的办事处。”王琼介绍说。2003年11月,纽约国际集团下属的美国纽约国际证券公司与之签订了服务协议;4个月之后,即2004年3月1日,公司便在美国OTCBB招示板挂牌成功,开盘价每股3美元;同年7月5日,又由该投行推荐,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

此后的一年半多时间里,博迪森的股价一直在5美元以上,最高曾达8.62美元,公司上市后首次融资300万美元。据了解,8月25日,公司在美国OTCBB的收盘价为6.45美元,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的收盘价为5.10欧元。

后来发生的事被博迪森认为是该企业发展历程中最为巨变的事件:美国时间2005年8月26日,博迪森从招示板成功升级到美国主板—全美证券交易所,此举不仅创造了境外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升板成功的新纪录,也同时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升板的奇迹。

“从2005年7月7日开始申报,到2005年8月22日最终批准,博迪森的升板仅用了50天。”负责此次升板的美国纽约国际集团北京代表处首代魏天仪介绍说。

据了解,除了成功融资外,纽约国际集团还帮助博迪森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现任美国市长协会秘书长大卫·盖顿先生和美国前里恩市市长派克美努思先生成为公司的独立董事。

博迪森董事长王琼还透露,美国纽约国际集团已经表示,今年秋季将协助其在英国伦敦交易所创业版AIM上市,再融资1000万英镑(约1800万美元),这笔融资相当于企业2倍净资产。此计划如果成功,这将是第一家在海外三地上市融资的中国中小民营企业。

2005年1月《福布斯》评选的中国前100强成长性企业榜中,博迪森首次榜上有名;而8月26日升板成功后,当天开盘股价是6.5美元,以其1700万流通股计算,当天市值已达1亿1千万美元。这意味着,在中国富豪榜上可能已经增加了博迪森的高管们。

“美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价值被认可其实是有章可循的,而且在初次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将直接影响其未来融资渠道。”作为辅导博迪森海外上市之路并提供全程服务的唯一券商,纽约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斯蒂文·约翰逊提醒说,“如稍作留意即可发现,升至美国主板后博迪森的股票代码是BBC,这一细节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为博迪森更快被伦敦证券市场认同从而赢得更高关注率。”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企业在美国乃至全球证券市场上的地位正在加重份量。但面对更多的中国企业蜂拥而至海外上市这个庞大的市场,选择一个正确的具有丰富经验并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券商,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迈向国际化之路的基础和助推力。

7#
发表于 2011-1-1 1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31 20:54 | 只看该作者
  资本全球化“一定能实现'".没错!
2 g  L: W) x% }4 A- h. t 但和共产主义,是两回事!; A- }: E$ D; W0 x-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31 20:50 | 只看该作者

* e: U) C8 Y; ^2 M' `# F3 V 7 D0 X& a4 C# A& ?& I
   看问题角度不同,结论不会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0:3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好公司去国外上市?2 _4 |+ n0 E; P
2010年10月12日09:14人民网方三文我要评论(8) 字号:T|T
0 w- `- P# ]$ I+ `& Y' Q  S2 H  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象腾讯、百度(BIDU)、新浪(SINA)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去上市?4 X# [' i: e1 n4 Q% T. h

3 F! F6 q% c; I) b  最初始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5 I5 T1 ~1 r0 U2 L; s- K
8 k! }8 @% s, g' V) q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几个:' b$ i: l, V/ H. z3 C

  o2 `! [7 k" A# t- e  x# B$ [  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e+ R3 ]0 S) \; i2 e' E7 e

" w# I) ^, {) n- W0 F* X! l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吧,百度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时盈利的记录只有两年。而直到上市当年前一个季度,百度的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这根本达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甚至达不到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 d  R% o9 h) o8 \1 s5 w1 Y& L! G8 a  O; @
  百度还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网易(NTES)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公司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说不清呢,更说不上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
) t+ }/ x/ E! m& \% @' K' K" l2 J! K( t! }& m9 E3 J  w
  2,因为A股不堪“圈钱”。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后,很多投资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资金被分流”。没想到监管部门从善如流,真把ipo给停了。但企业还是得融资啊。所以这段时间,中石油(PTR)中移动这些比较优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钱,此后也去美国发行了adr.
5 D  Z7 T- @$ _9 ~
( M! K7 L0 w" u8 {) k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是最为投资者着想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了严格的上市审核程序;还害怕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炒股亏钱,所以不但设置了涨跌停板这样的“保护措施”,还经常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调整ipo节奏”。/ R$ W$ p* ^4 L: Y) q  {

" H. I; `  k8 q' U, k3 y1 @  这样美好的设想,结果却完全背离初衷。A股上市公司质量并不如人意,而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国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动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3 K( r( b0 [( Q4 Z" y: s, m- Y) F* Q8 C0 |7 j
  结论可能也比较简单: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上市审核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过往财务数据这些固态指标可以锁定的;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二级市场的波动负责,市场的波动也不是涨跌停板或者“ipo节奏”可以遏制的。
- F7 B7 E9 X# d+ b: S. e3 W; U+ F4 V8 }' _/ d0 L0 L
  不过,在监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A股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现在的融资功能超强,尤其是去年以来炙手可热的创业板,市盈率搞到几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个个笑开了花。
$ L5 l9 @7 U0 i$ [# n4 k# b
4 I+ w* g! v* i; J9 T& P( @4 z  在这种人傻,钱多,速上市的格局下,还会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吗?# e- N1 T2 p# }, x

& S7 n8 T, E, k  C5 T  我认为还会有。
, s+ T# g  P) h! J( I  _
  s+ v) ^- X& b" H# w  {! M  首先还有很多公司永远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对于真正急需融资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即使现在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也还是高不可攀。
: j2 r$ ?: ^* O! k& m( y3 M+ j
  即使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也还有很多企业会到境外上市,原因为可能是企业的境外投资结构,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过程、感受和隐性成本。
) {! N; L1 j* d& t$ }- T9 s0 `% `9 Z& D3 e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表外成本。当初想为投资者负责的制度设计,对每个上市公司进行严格审核,已经异化成一个制度怪兽,不知是为谁服务。而选择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部分审批环节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为它服务的。; g. F' I6 q% }' F0 p' s$ q

$ W2 r& ^* z9 Q; B+ v  A股上市因为估值高,ipo融资能力较强,但企业要再融资、制定股权激励政策时,又面临跟ipo差不多的审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场,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更不用担心股民在再融资时骂你“圈钱”,这也是很多公司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上市不仅是ipo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融资平台。3 \5 j! C' n8 Y( N  A- p9 L
2 \4 F+ B/ d% V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上市前的审核,上市后的交易,已经使A股形成跟境外资本市场有所区别的气场,你很难说哪个气场好,哪个气场坏,但企业还是会有所偏好的。" M1 O! c5 Z0 y* K3 Q9 w+ B0 J
7 q1 M5 X" H& q6 S0 d5 H; O
  所以我认为公司去境外上市,并不会因为A股估值高而减少。也很难说,这些企业里面,会不会出现让A股投资者无缘的“好公司”。搜房网(SFUN)最近准备在美国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6 |4 v, U2 Q2 T
' U8 A2 x' _7 A, o" L" {0 Y, O  如果我们认为优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高是问题的话,那这问题何解?* F& y2 _7 t0 E0 p7 z" ?
/ F2 S, _. {/ v" |
  已经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几天刘纪鹏、曹凤歧几位老师写了一篇宏文对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建议A股市场不但询价方面要市场化,在上市公司的数量方面也趟开供应,用上市公司的量来冲淡资金这个水,从而拉低估值。
* v" c& m  q6 i. _4 N6 y8 k* j4 I9 E* m. p$ B$ ~9 _" v
  对发审制度进行更加开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册制,当然是中国资本市场迟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认为光靠这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太天真的,视野太窄了。
  K$ S$ w' g% ^4 h. O
' n2 k: \! F' W5 {# ^) d: x  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证明,在中国,凡是开放的行业就搞得好,封闭的行业就搞不好,资本市场我认为也概莫能外。) E! J% j5 S9 k6 y' \# H
* r) f# c/ ^, q+ p3 x+ }. G
  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改革发审制度,仅仅是很有限的开放,那什么是彻底的开放呢?6 P. g2 \: p( O# C# d1 R5 o
- \  c( R  E. t3 t7 t
  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除了发审制度改革之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走出去,国内的钱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个是放进来,国外的钱可以自由地进来投资,国外的企业可以自由地到A股来上市。4 P5 s5 [$ V& U0 s: B) x

8 _% ?$ {/ I  L5 V  外面的市场是大海,A股是市场是湖泊,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湖海连通,这样才能解决堰塞湖的风险。当然,我们也要面对大海里的惊涛骇浪,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所必须的。; m1 ]0 U) X( S! B
* C: s0 c$ @( H
  甚至,这都不是最终的图景。在资本全球化,交易电子化的大趋势下,资本市场的国界终将消融。一个账号,可以购买全世界所有的投资品种;一个市场ipo,全球各地投资者都可以买到。那时候,就根本无所谓在哪里上市了。  ?* ~8 P6 Y, [0 l8 v) x
/ g) l1 O6 M! X, q, ^# V
  这不是共产主义是什么?% s. U+ a8 \3 D$ l" z3 C

( X- n! u$ N( y) O" o  我敢打赌这一定能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0:2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21世纪经济报道出了一篇文章,《中国企业美国借壳上市骗局》,可能很开大家的眼界。原来美国资本市场也有这么黑暗的事啊,原来美国也能搞借壳上市啊,原来美国投资者的钱这么好骗啊。
' e4 U' |# N2 B5 ^3 b& n8 X  当然,首先要强调这么富有创造性的事情,主要还是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人干的,而不是美国人干的。
7 p! @  L. z, Z; B  第二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借壳上市确实很容易,基本几十万美元就搞定,省掉了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真可谓方便实惠。据说有的中介公司还承诺零费用。一大批中国公司就是这样忽悠或者被忽悠去美国上市的。0 z; C4 q9 u' u& J* E* r0 _, x
  那投资者可能要问一下,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投资者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让这样的烂公司都来上市呢。这个嘛,只能这么说,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从来没有承诺要为每个上市公司的业务“质量”负责(哈哈,他们是自认没有这个能力),而美国资本市场上,确实也是烂公司充斥,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N! P6 t4 X) n5 U; D& ~$ q  第三点,如果美国借壳上市如此容易,岂不是全世界人都跑到美国去上市,大圈其钱?正应了那句话,叫钱多人傻,速来。" V6 y4 s$ r3 b9 }8 }
  这又不是这么回事。借壳本身是融不了资的,所以借壳的惟一出路是把股价炒高,然后出售旧股套现。但这又何谈容易。大家看一下成交量,很多公司一天成交不到10000股。就是这个成交量,按最恶意的揣测,有相当多可能也是为了制造成交,稳住价格而自弹自唱,并不是真实的投资者在买。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借壳公司往往是一上市,股价就飞流直下(因为老股东要卖又没人接啊),跌破1美元那是家常便饭。
7 u( J, D- |* B8 U  我给大家看一家借壳上市公的的股价,让大家领略一下什么叫飞流直下:

# L# T8 a/ Q- L/ n" A
  这是唐骏刚刚借壳的大华建设(CAEI),最高价20美元,现在0.88美元。当然,之前它又是借另一家公司的壳上市的,和唐骏没有任何关系。
: C& Q2 q4 k' [  这样想卖旧股套现,也成了难题。所以很多借壳上市,也就是搞了个美国上市公司的名头,根本没有成功融资,只有中介可能赚了点手续费。
# W+ w% L: j3 i8 j: w  那为何是这样呢?核心的问题是美国股票基本是无限量供应的,相对于这巨量的股票来说,钱就少了。而且美国股市上散户的成交量少,机构投资者去投机垃圾股的可能性很低,那么垃圾会迅速地回归垃圾本色。回观A股,要改变炒作垃圾股的投机风气,让更多的企业(包括看起来比较垃圾的企业)上市,增加股票的供应量,在投资者的自由选择中实现价值回归,可能还是不二法门。
% I3 a9 d4 C, u3 V: H7 ~  美国资本市场的这种状况,对投机者当然是噩梦,所以,想靠借壳走上市捷径的中国公司,可能还是要多提点神,要明白,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良好的业绩才是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否则,可能结局可能是抱着忽悠别人的良好愿望去,抱着被别人忽悠的伤心结果回。唐骏老师借壳成功,大家都以为唐老师修成正果,实际上通过借壳上市唐老师并没有融到一分钱,只是用原来的资产换回了一些估值不清楚的股权。唐老师要套现,还得靠业绩让资本市场认,否则,如果大华建设的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徘徊,那么马上面临的就不是套现而是退市的问题。8 V$ I& e5 F& u
  但这对投资者是好事。让垃圾回归垃圾,优胜劣汰,本来就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至少,比每天搞垃圾股炒作大赛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0:28 | 只看该作者
今年共有34家内地公司在美国主要证券市场进行了IPO,但就在当当、优酷等公司欢庆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的同时,也有不少赴美上市企业正酝酿退市。昨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发布报告称,受到国内创业板IPO的高市盈率和大比例超募的“诱惑”,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明年或涌现一股回归热潮。
3 {' w8 {5 m2 U3 i, r
3 y/ n, ^1 S* K) x  股价低迷选择退市2 V8 X% I- b1 Q7 k, N2 T
$ h5 I3 D& m: t( S' l
  今年11月11日,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来自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建华有关公司私有化的融资建议书,计划以每ADS(美国股票存托凭证)8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所有在外流通股(1ADS=60流通股)。当时,康鹏化学赴美上市仅一年多。, g1 q4 {. i4 o3 I2 ~% l, U# m
% I9 B4 ?1 _$ f3 ]" X4 Q
  资料显示,康鹏化学为上海一家从事电子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于2009年6月23日在纽交所IPO,募集了约7270万美元,每股发行价为9美元。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长期徘徊于9美元以下,最低曾探至不足6美元。i美股分析师李雪认为,康鹏化学的平均成交量偏小、股价长期表现低迷,无法得到足够的融资,同时需要维持较高的上市成本,并面临美国各界的严密监管和审查,导致公司选择退市。
2 ?2 B) N5 Y8 G, r! i8 L% z4 {( ^% T, V) b* F( @  p
  康鹏化学并非首家宣布私有化的在美上市企业。去年,中国能源宣布正式完成全部流通股回购,实现自动退市,成为首家从美股退市的中国公司。另外,在纽交所上市的同济堂药业,以及纳斯达克的泰富电气和大连傅氏国际均在今年宣布计划私有化。
- g* H" G4 }( B' i: R2 e  o/ M- X  _% ?
  私有化或为再上市铺路7 u* c1 i. p; i4 @$ A) q; z$ k
9 `( @% B2 Y. u# m$ [( ~7 W3 @
  为何海外上市公司纷纷选择私有化?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表示,这些公司私有化后自动退市,可能会重返资本市场,而国内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可能会促使这些企业回归。& V% M: U! b2 C6 O; u) w4 T! l% s

7 A" B! [  Y  o- v4 t, I  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还未有重新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先例,但一些之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企业已经迈开了回归的步伐。例如,创业板股票南都电源曾被其掌门人周庆治注入新加坡上市公司百嘉科技实现间接上市,但2005年由于未能达到预定目的而被实施私有化并退市,今年4月重新登陆创业板。亚安科技2005年在新交所挂牌,但考虑到持续融资和市场前景,该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从新交所退市。目前,亚安科技已完成私有化,正在运作国内中小板或创业板的上市。
1 M$ [& e9 y$ _1 ^8 A- d
) u0 @1 \8 o0 N  ChinaVenture称,以目前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对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并不反对,并且鼓励优秀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7 W9 |* |& ~0 S7 l# j. n: d

$ u+ r( e" ?/ r  Z; ]9 S/ a  u( M  - 现状" D$ B; ?$ k' h; m/ ^9 I
- K/ R- l, W' P) T( M  v
  部分中国概念股被腰斩
1 l4 [+ w$ r- a3 ~6 `' H- g5 L6 V; i8 C; N  m' |
  目前,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知名公司(如百度)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一种“被冷落”的境地,成交清淡。有的股票目前股价和最高时相比,遭到腰斩或者更低。  c, r  F2 X# d! x( n9 q: E3 G
: s' ?3 J" K& a% N3 z
  有“中国电子商务第一股”之称的麦考林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刚过不久,就被指控报告虚假、信息披露有误,受到美国律师连环诉讼,股价随之暴跌。截至周二,麦考林收于每股7.06美元,相对其最高价17.26美元缩水六成。
7 t2 H7 T) u9 h1 P( V* i" b( C: k! w$ t1 ~, i
  今年登陆纽交所的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晶科能源股价从11月初的41.75美元跌落至目前的20.94美元,也成为“腰斩系”一员。同为今年上市的中华水电也没能逃脱厄运,目前股价接近发行价的一半。
6 e9 N1 [) _' s6 G6 |8 u4 M! f0 Q4 N+ p6 s2 e  P  o. _, D( C" j  |/ G
  今年宣布私有化计划的同济堂和大连傅氏国际目前的股价均比最高时下跌了三分之二。2007年上市的古杉集团,股价从2008年的超过80美元一路狂跌至目前的5.72美元。(沈玮青)5 K/ o5 j2 Q( T! ?2 k! u. W
+ P5 A( R0 {" L6 ~# M
  中国概念“腰斩系”
2 z; Y( \0 t1 S' r2 u9 p
' x( O; d* U+ n6 k  (单位:美元)8 O9 r; T" m& \! n" Z0 c+ G
8 |  U1 E0 ]% B& @  S) ?
  股票名称 最高价 现价6 N( ~7 S4 t/ A) I7 J  F8 R
* r+ O' ]/ P, B8 O  h# l
  麦考林 17.26 7.06
4 v! u0 L) f9 C* [9 `: ?
+ |  E* g1 p% T6 d  晶科能源 41.75 20.94, m( r0 B, s" D- P9 s

* y# P. I# _; t# T9 |- c  中华水电 约14 7.22
* v% m9 {: Q2 h2 L5 J& v( ^, v% S; M  C9 ^
  同济堂 约12 4.28* L+ R6 K5 {4 x

. c* h- J1 }( P7 t  大连傅氏 约27 8.91
7 j/ a8 R! E  S! H
- U* q7 v2 W4 e7 w- V; P  古杉集团 约85 5.7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0-10 22:48 , Processed in 0.04423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