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事件自然是10月份进行的第30届芝加哥马拉松赛。结果在空气温度32摄氏度,湿度创纪录的高达86%的情况下,一名35岁的警官施尼伯不幸身亡。除此之外,还有312名选手因为高温住院或接受治疗。一位在2002年参加过此赛事的“过来人”在接受CNN采访时就说“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停掉这项比赛,对于一名要跑40多公里的选手来说,中暑和脱水是非常严重的。这一次在半程发生问题时,芝加哥方面甚至连救护车都不够用。”* C5 s) K# P5 f0 R" H4 A3 x
实际上,马拉松比赛中出现死人悲剧绝不算少。2004年,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胡守礼和刘红斌两人猝死事件发生后。2005年,又有一位王姓参加者在比赛中不幸身亡。新华社就曾撰文道: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上,就出现了参赛选手因身体不适,现场缺乏相应的救护措施,导致2人猝死的悲剧。人们有理由对赛事的组织工作,尤其是救护工作进行问责,人命大于天啊!北京马拉松赛连续两年在组织工作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北京的首都城市形象和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反思。
5 j! C' K$ Q o- z6 v8 n 放眼世界,可以说几乎每年都会有选手在马拉松比赛时送命。2001年,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在伦敦马拉松赛冲过终点后心脏病突发死亡。2002年,一位名叫格托的在檀香山马拉松赛后因衰竭死亡。同年一位59岁的美国(美国资料)人林德斯托姆在雷吉马拉松赛中夺得奖牌后5分钟突然昏迷并最终丧命。2005年,墨西哥(墨西哥资料)城马拉松赛,52岁的当地人突发肾衰竭身亡。2005年的北部半程马拉松就因为湿度大,造成4人死亡,其中最年轻的年仅28岁。2006年,香港举行的渣打马拉松赛,一名53岁的男选手途中哮喘病发,抢救无效终告不治。同年,在多伦多马拉松赛中又一位41岁的男选手突然倒地丢了性命。
0 h+ n3 ?- y" M Z8 { 一位中国的网友在论坛中发表对此看法时,大声疾呼:马拉松比赛,绝对不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全民运动!而美国专家也曾表示:以后马拉松赛,即使参赛人数众多,也应该对其BMI(身体质量指数)和年龄进行检查和严格限制。从此前北京马拉松赛和芝加哥马拉松赛的意外来看,在事故发生后的营救措施也存在颇多漏洞,而组委会最后以他们是集体报名这个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推卸责任更是不可取,也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当赛事背后的利益与有多少人以及多老(或多小)的参赛者成为噱头时,组织者便被冲昏了头脑,而悲剧随之就发生了。我们不禁要问:人命真的就如尘土之轻?(Firewall)
" J1 I) @* j; X. K1 k0 X, r, m; Z2 R9 B 专家建议,下列人不宜参加马拉松比赛:4 m( M) ~( m0 k& t: m9 f
(一)未经系统训练者,不得参加比赛。' N3 T; \. ?0 s
(二)如果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 m# d% o" W4 f8 t, ?4 J (三)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u- _: E# K- z C1 }
(四)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特别是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
- {+ \9 Q" h& ~# [1 f; ~/ r! v# v; V (五)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 F2 g! h8 e9 c+ T (六)严重心律不齐者。, V! b/ i$ B+ |! k. x. ?% a
(七)糖尿病人。2 ~/ X6 M5 u; B5 l5 o
(八)吃了降压药血压仍超过180/110毫米汞柱者。
5 b1 K$ w/ x6 t, U+ d1 z (九)过于肥胖者。
z! ~. ?0 g f2 E T (十)年龄过大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