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梧州景点介绍:鹤岗返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31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鹤岗,又称白鹤山,位于浔江,桂江的汇合处。即如今的河滨公园。
1 z6 p& |- ?4 B: Z《名胜志》记载:“梧州城西桂江岸刑如飞鹤,山多松树,入夜白鹤群聚。”园内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远古时人迹罕至,生态保护良好。每天傍晚时分,常有白鹤飞回岗上歇息。飞鹤投林形成了鸳鸯江边的奇特晚景。故称“鹤岗返照”。+ [* u; Y/ p" |$ @

9 g  ~% m( {  j( s7 o          清代诗人关正运诗赞鹤岗:
; F$ N+ G' ]/ C; B! o5 {' A6 E% \ 0 r$ q9 S! m2 P" ?( o; X: e
                            城西隔岸叠峰稠,落日平岗见鹤飞。' n) q. l9 b' t( |! I; L
                            山上赤腾余倒景,江心红峡映斜晖;) a; T4 ?, J* \; e. U3 R" e4 d! z7 @/ i- {
               
1 |4 b9 ?- W8 h& M( |8 c                            四围暮色侵樵径,一片霞光向钓矶。3 `5 q% X; f! D; f; j# E
                            最是可观翻石壁,水边人立似衣绯。
5 |* b0 X/ b1 K* S: G- d% C
9 j3 B  Y$ ~7 E7 C( o8 t         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河上晨雾未消,隔江相望,窈窕多姿的白鹤山,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当斜阳西照,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入碧绿明亮的桂江,就象一个花容月貌的女郎对镜梳妆。
11#
发表于 2010-10-18 07:36 | 只看该作者
费老对与他一起前往大瑶山调研民族文化的妻子一往情深,他有过很多诗文悼念他的前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0-18 07:33 | 只看该作者
费孝通是一个民族民俗研究专家,他对广西瑶族的起源、发展,以及瑶族文化的研究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他对事业兢兢业业,是一个享有很高威望的学者、长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7:14 | 只看该作者

5 Y& E0 h. T! `3 R0 p6 C, O, h7 J2 {
下载 (101.8 KB)! H# B) B2 _3 I8 B! D2 N
2010-3-29 16:58
9 K- D; p  C; J: W) s1 P2 ^% L4 P0 d

# c2 ~" Y0 @% d$ U. j4 |4 G2 s+ B/ ^/ ^
下载 (111.54 KB)/ j8 E/ g+ ^+ v  o  K( K1 ?
2010-3-29 16:58
9 H6 R. [# @) @& `6 Y1 V
5 \  g% L6 x8 E1 c" a& O
, l8 D- a9 O1 P" r3 Z* t, a1 r# Z/ ]0 e3 `  F
下载 (71.83 KB)) L  ]4 R1 l1 y3 }3 V. ?
2010-3-29 16:58
9 |* H+ b& g! C' `1 u
7 q9 X# e6 C: ]( X) }' l! k. L9 i5 k) j! P; V

& a. |% q4 \! W1 r5 `! r3 ?# h
# P% x; \  n% p6 ~0 _
$ L& i6 h9 q4 u. Z# w& z! B4 Q% f3 y! y" v5 h* P0 y' M
       王同惠女士墓碑在“十年文革”中(1970年)被一位"牛鬼蛇神"教师邱艾军(原xx中学校长,原市民盟主委)在强迫劳动中无意发现并保存下来。1979年”邱"通过费孝通朋友李杰男医生(原嘉宁药房老板,工人医院专家)家属李xx通知费孝通,上世纪70年代末,费孝通得到彻底平反后,1982年墓碑才得以复立。王同惠墓位于梧州白鹤山(珠山)向西江边的教会墓场, 198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将王同惠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R# z9 ~6 k; c, ~( X, f/ b# [这里原有华南最早的传教士希尔锡夫妇等50多位牧师墓葬,“十年文革”中被红卫兵砸烂填平(现只重修客人王同惠墓).现变成一个公共烧烤场.
9 o9 v5 g! b. @+ N4 i: a4 }
; V% P6 {  n9 R 下载 (86.61 KB)
+ e$ @6 i$ ?  \4 @3 i9 q$ P2010-3-29 16:590 ~, x# R) D6 g1 j" I' R
$ l9 ]! ~  D) ]% j$ V/ U7 {
1 k; t  Y1 Z% p0 H1 H
. \# v" i$ h. W* n6 [

1 n6 l7 \+ }; ^. c      "王同惠墓"墓中间立一石碑,碑高115cm 宽97cm,四周有12条石柱,柱间有黑色铁链相连,表示神圣不可侵犯之意.但修复后铁链巳被人偷去.下葬之时,棺木用两条粗铁链悬空吊在墓穴当中,以使之不沾泥土,以示圣洁之情.修复时尸骨已无存. 2 T' l: x" `4 w
   1988年12月,正是王同惠罹难53周年之际,费孝通来到梧州谒王同惠墓碑。睹碑思人,孝通抚碑追忆,赋诗叹道:* H; p: _/ ]' n+ Y6 x  P
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
1 O( W2 k# R: c( |2 V圣塘山下盟,多经暴风雨.5 H/ J7 P$ N  \* D& ]
坎呵羊肠道,虎豹何所沮,
( }" W4 F$ `& K2 I, K! W' p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
& Y/ }, X# W% `, i9 ~. c1 D& ]彼岸自绰约,尘世如蚁聚,
/ _4 j+ i# r  r, u/ B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 ]3 N- b( ^* J$ b$ l- y
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圩.
 + H/ U' j$ {0 Y& e% L$ l
    时光如白驹之过隙,倏忽间半个多世纪逝去。费翁老矣,旧地重来,物是人非,许多旧事和昔日的悲哀涌上心头,他和梧州的这段情结和令人扼腕叹惜、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使人永远难忘。
2 x1 D1 l! q7 ~- d3 V! v费孝通于1939年与孟吟女士结婚,为了纪念王同惠,他们为自己的女儿取名费宗惠。1992年费孝通带同外孙女又一次来到梧州拜奠王同惠.
  `+ s# m/ L9 M! g6 M: j- a    “同惠在天之灵,留我之生以尽未了之责。”真挚的爱情不泯灭,激励着费孝通在事业的道路上不屈地前行。他怀着这份爱走向江村,走向群众,走向农民,走向世界,并一直走向社会学的巅峰。如今,费孝通虽然已经逝世离去,但他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却依旧感动着我们。费孝通若泉下有知爱妻之墓变成一个公共烧烤场,不知悲哀如何又涌上心头?梧州又怎样面对费老之遗屬?! 怎样面对费老和梧州的这段情结和令人扼腕叹惜、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 Z9 x; I( B: X% X
1 _1 T; X8 d$ E* H    ( l& R" W8 F$ O, X3 `3 X+ k9 ]) q
  

: G& d; R4 J7 K
# z( X# d0 M) ^) M$ Y' z5 ~( C
: j  V' U5 l( O9 M* L6 u  G3 D- C! s, u4 I7 b9 L
' O2 b  P8 \  _& \
往事並不如烟,回忆就是故事.
* {. Q$ D8 R0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7:01 | 只看该作者
1935年,广西政府国民普及基础教育研究院设立了研究特种民族(苗、瑶、侗、壮等)的课题,向清华研究院求助,希望派人来桂支持。院里决定选派费孝通。王同惠高兴得不得了,并执意要和他一起去。费孝通也希望这样,他们把愿望汇报给吴文藻和史禄国教授后,两位老师也表示赞同,只是觉得他们以同学身份一道上路不方便。费、王二人面对这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决定──结婚!当时,费孝通已获清华研究院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并取得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的奖学金。王同惠则完成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三年级的学业,按有关规定,可以保留学籍先去调查,待调查结束后再回学校续修学业。
( p: [* p! Z* L  1935年8月的一天,费孝通、王同惠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地点在燕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临湖轩,证婚人是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新婚蜜月,本该温存,可小两口新婚第四天便惜别恩师,踏上了征途。从北京到广西,辗转两个月。他们一到南宁,顾不上路途的劳累,第二天便与广西教育厅和国民普及基础教育研究院的人员一起,制订社会调查方案,查阅资料。/ r' H+ A- K3 A. ?& F
  1935年10月10日,费孝通夫妇离开南宁,在翻译和向导的带领下前往大瑶山。10月18日他们从柳州象县进入大瑶山腹地东南乡。当时的大瑶山被称为“蛮荒之地”,在这山高路险、荒无人烟的地方调查,其艰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这对小夫妻却甘之如饴,一边做社会调查,一边向内地发回题为《桂行通讯》的报告。
4 x' m1 c1 C$ [' B3 D! U( n3 N+ r  
, K, }; W/ j; Z, B2 Y      1935年12月16日,他们又开始翻山越岭到罗运乡进行调查。一路上,古陈村派出的向导在前面带路,费孝通、王同惠相互搀扶着跟在后面。行至五指山冲口处时,怀有身孕的王同惠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费孝通将她扶到一块大石上坐下歇歇。8 Y2 i) y, e" W
  这一歇,他们与向导失去了联络,迷失了方向。天慢慢黑了下来,费孝通忽见前面有一处似房屋的建筑,以为是人家,立即趋前探身察看,他的脚不知触到什么地方,轰隆一声,上面木石俱下,把费孝通砸压在下面。原来那是瑶族猎户为猎兽设的陷阱。+ F1 G' E; p, v: y0 g
  王同惠见状,奋不顾身地用尽全身力气把压在费孝通身上的成堆木头和大石块逐一搬开。她见丈夫的腰部、腿部均受重伤,站不起来,便将他扶到附近的地上坐下:“我们是生死夫妻,我去找人救助。”说完,便消失在茫茫的荒野山中……
' f4 c4 T: ]# c' H" i1 F  费孝通忍着巨烈疼痛趴在地上,盼着妻子快快带人来救援,可听到的是野兽的吼叫声和寒风的嗖嗖声。天快亮了,费孝通慢慢往前爬,自寻救助、寻找爱妻。直到17日傍晚,他终于碰到一位瑶族妇女,很快,她带来了两位瑶族男青年,轮流把费孝通背回古陈村。
3 k/ j/ p0 [; f0 U# D7 k- f# [1 V& O  可是,王同惠仍杳无踪影。副乡长盘公西闻讯后立即下令:凡16岁以上的男子,马上出动寻人。全村瑶民连续六天寻找王同惠,但踏遍了周围的山村乡寨,也未找到她的踪迹。费孝通昼夜萦回梦祈,犹盼爱妻生返。12月23日深夜,他梦见爱妻掉在水中。第二天一早,他把梦兆告诉瑶民,叫他们注意到有水潭的地方寻找。说来也巧,就在这天,瑶民们在古陈与罗运交界的一处悬崖下的山洞急流中,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原来她那天救夫心切,不慎坠落深渊……: M6 n8 K/ O/ c# {( `! q
下载 (56.99 KB)
' p. D4 k* H( i- ~) }2010-3-29 16:37) X6 g) C1 S. J+ x; q

5 a# K8 q& p& s/ r
& N3 V3 O# L' ]0 m4 J2 ?费孝通(左一)与瑶民盘公西等合照- c) |  _4 y6 |: U

# r' C2 G- h% ^6 C* v5 ^   瑶民们按瑶寨风俗,为王同惠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副乡长挑选了8位身强体壮的瑶族男青年,分别抬着王同惠的遗体和重伤未愈的费孝通离开东南乡古陈村,经平南县到达桂平县江口圩渡口上轮船。原本,费孝通准备把爱妻的遗体送回她老家河北肥乡安葬,但船到梧州后,费孝通见遗体已不便长途运转,只好将爱妻埋葬在梧州白鹤山上。
# k  p: @( j# k# ?- d& k   费孝通请人精心设计了同惠之墓,并拖着重伤之身亲笔写了碑文:“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瑶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踏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孝通立。" p# ^/ I2 }% P& `1 h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6:47 | 只看该作者

* ~$ l' `" N4 w" R
) k5 Q' }* ?1 Y7 D0 g) ~' C- p! A寻找小城梧州失去的记忆-费孝通魂系梧州白鹤山. ]( N' Z) v* `) u7 G1 W. C+ i

8 Z7 I% K( [4 m! j7 H, Y1 }          说到费孝通,大约多数人都会知道他是全国民盟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社会学者。然而提起他妻子王同惠这个姓名时,恐怕就知道者甚少了。岂不知有段历史涉及到梧州市以及七十多年前他的忠贞不渝的"小城爱情故事".$ I3 W! g6 U# \
- Y+ U8 p$ |3 a+ B
下载 (13.98 KB): Y1 z' q: M: S9 j( b4 Y
2010-3-29 16:26
# U  K/ f, ~' I! M( h+ @. O- j) v
$ \; p0 s+ j& F; l8 ~
5 U: Z, I! [! r4 T
下载 (13.81 KB)
2 V4 t0 j% C! l. R, Z* t$ d2010-3-29 16:26
6 l5 T( `* {- D4 z4 X0 b2 Z# R, P  g" e+ g$ h
% q3 b0 P2 R! L1 v

* l! H7 b, j6 @ 下载 (14.82 KB): x6 @' `* r# G! B! m
2010-3-29 16:26  h4 X9 v1 d0 l; h

* H& e" [+ M0 n) `5 h
# c3 O  `! T7 c: L3 v
* \) W/ A  j" `# w7 r9 K6 v   费孝通1910年11月生于江苏吴江。读中学时,他立志当文人,后想当医生,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读了一年后,他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要治病人,先得治社会。于是他改学社会学,1930年转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教授。
0 m" R7 Y9 y; l: |) [' J8 j0 [  1932年,费孝通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女生王同惠。他与王同惠同系,但相隔两级。1933年圣诞节,费孝通送给王同惠一本人口问题的专著。当时,他在翻译英文著述《社会变迁》,王同惠则在翻译法文著述《甘肃土人的婚姻》,这个巧合进一步密切了他们的往来。王同惠把费孝通的译稿要去阅读,费孝通建议她到图书馆借得原版书,边阅边校,日后作为两人的合译本出版。王同惠欣然同意,并要求费孝通也像她一样,将她的译稿和《甘肃土人的婚姻》的原文一起阅校,将来也作为合译本出版。
+ N$ c8 d, B) U) ?8 \# V 
% Z  Y8 ^! W  |% {% ~8 i: n  1933年夏,费孝通本科毕业,又考进了清华研究院,师从俄籍人类学大师史禄国教授学习体质人类学。费孝通的学籍虽从燕京改到了清华,社会关系却没有多大改变,生活圈子还留在和清华园不远的未名湖畔。尤其是仍在燕京大学读书的王同惠,更是牵惹他时常流连未名湖畔。
8 T6 T( \2 \3 x& R : I0 @% Q8 p8 Y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息息相通的心灵终于碰撞出了爱的火花。在费孝通眼里,王同惠不像一般女生那样爱打扮,她衣着朴素,面容白皙,性格温婉和蔼,人又大方聪明,可谓才貌冠群芳。王同惠则十分欣赏费孝通的才华和学识,更理解他心底更深一层的理想和抱负。
( B; s! L- |/ y, r6 ^7 c  这种爱情,虽然并不曲折,却颇富传奇色彩,他们不仅有着对彼此的深深爱恋,更有着理想的交融和心灵的默契,这使他们的爱情时时更新,不断生长。一对才子佳人,南北珠联璧合,一边谱写着爱的诗篇,一边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0 W& @5 U+ \+ ?
  和费孝通一样,王同惠既有一般的求知愿望,也有更超越的想法。在合作翻译《甘肃土人的婚姻》时,她曾问过费孝通: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己写这样的书?这一突兀发问,是王同惠心底梦想的无意透露,也是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在她思想上的共鸣。为此,她和费孝通经常在一起讨论,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想法。

: A  G* A+ Z+ ^+ D6 i+ n8 y
7 {) ^3 p1 u3 @& m# Z6 x 下载 (22.32 KB)
  Y# ~* Y3 H/ [/ s8 o& B2 S2010-3-29 16:26
% `. j* s- a0 F" i6 v3 d9 t1 u: [1 _; L2 [

# L5 ^# |& C! c, o; C" A' t& d/ m7 x- ]2 T' c: r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婚照

/ W8 f& N6 _+ {, z9 Y% o2 w
' u4 L) r* R8 Z5 C* ^9 o; L 4 a/ L" V4 m) v6 ~; D- R7 k1 P+ I
. N6 i7 m) \% V+ a& l3 m

9 L3 c/ T- [9 t! I! S* E
4 p# q8 Z( {! E1 \5 c1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6:37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wjtvfxt
$ O) r8 V! E" C% F6 S! V7 L& F. ^
              费老心中抹不去的记忆(2010-09-25 11:50:17)# o3 V# a7 S$ W' ~# U
  : m8 O6 U" p2 E0 m. ]
大瑶山对费老来说是一生中都无法忘却的地方,因为他的第一任爱妻为了救他在此遇难。我们费劲气力来到了王同惠女士出事的地方,此处地势险峻,山泉飞流,植物盛密,终日少见阳光,苔藓布满大小石头。我颤颤的站在一块石头上,在我的的上方是一股湍急的山泉,流经我站的石头,在我下方垂直十五米处还有一块五六见方的大石头,石头上隐约有水,傍边是激流而下,当年王同惠就在这大石头上被发现。试想当时,王同惠救夫心切,听费老嘱咐沿溪流而下,必有人家,但天色已晚,一个城镇女子,在茫茫丛林中,毫无方向,看到了小溪就沿它而下,越走越远,在有一丝月光的阴森树林里,走了不知多久的山路,山坡突然陡峭,体力不支,脚下一滑,顺着溪流滑到一块大石时想抓住什么,但什么都没有,此时一个垂直的悬崖,把她重重的甩下了十几米的石头上。。。- Z; b( D; H& d
* A/ F9 E4 r4 j4 W
王同惠(景云)1912年出生于河北肥乡县赵寨村,1935年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与费孝通结婚,同年12月16日,在广西大瑶山对瑶族做实地调查中遇难,年仅23岁,与费老结婚第108天,身怀六甲。其实她可以不在六巷,可以不在这里。一天,王同惠悄悄告诉丈夫怀孕了。费孝通一听,非常高兴,他关心地要求爱妻先返回北京休养。王同惠出于对丈夫的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决定继续留在大瑶山搞调查。她的想法是,争取在1936年2月前,将大瑶山居住的瑶族各支系的所有情况调查、研究完毕后,再回北京。不想这都不可能了,费老的悲痛是可以想象的,听老乡说费老曾多次轻生都被救下,村民们日夜守护。
$ n4 Z" e  ^& z4 S
( A" e( r: g# `9 r7 G2 Q为了祭奠这位未曾到过吴江的女儿,我们决定去梧州。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梧州,为了找白鹤山的河滨公园也花了不少时间,最后请的士师傅帮忙带路。到了白鹤山四处寻找,无任何线索,当时我们想代表费老的家乡为这位可歌可泣的女儿献上哀思,如果错过,那将要待至何时实现,所以一心要寻到,哪怕是图片,照片。经过热心阿姨的帮助,我们终于为王同惠献上花环。看到费老为亡妻亲笔写的碑文,我们的双眼模糊了。
. c" U4 `9 t% u: D& i* o+ l2 F0 H) |% o! h: U* W4 W4 N* e% w+ M- Z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瑶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踏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孝通立。”& U1 l& l5 o- u) i  }, x* s

# c, O- }- r  Y3 D我们似乎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那段时候,瑶民们按瑶寨风俗,为王同惠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副乡长挑选了八位身强体壮的瑶族男青年,分别抬着王同惠的遗体和重伤未愈的费孝通离开东南乡古陈村,经平南县到达桂平县江口圩渡口上轮船。原本,费孝通准备把爱妻的遗体送回她老家河北肥乡安葬,但船到梧州后,费孝通见遗体已不便长途运转,只好将爱妻埋葬在梧州白鹤山上。费孝通请人精心设计了同惠之墓,并拖着重伤之身亲笔写了碑文。而为了让现在人能看到这段生死爱情的见证,还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十年文革,王同惠女士墓被毁,1970年墓碑被邱艾军老师(原市民盟主委)在强迫劳动时无意中发现并巧妙保存下来。1979年邱艾军通过费孝通朋友李杰男医生(原工人医院专家)的家属通知费孝通,1982年墓碑得以复立。同年,梧州市人民政府将王同惠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费老曾多次协家人祭扫。
9 L5 s& l/ r7 ~    在六巷,王同惠纪念亭也牵动费老的心。1985年六巷人民自发捐造王同惠纪念亭, 1988年12月19日,费老五上瑶山,74岁高龄的费老不顾劝阻,重返阔别53载的六巷。看到了那条崎岖的丛林羊肠小道;凝神倾听,听到了当年瑶民为王同惠送行时悲泣的唢呐。就在那天,费老亲揭“同惠碑”,睹碑思人,百感交集,赋诗一首: “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圣堂山下盟,多经暴雷雨。坎坷羊肠道,虎豹何所沮;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彼岸自卓越,尘世堆蚁聚;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墟。”4 S7 @* u. x5 g) u5 F+ \( k

$ W- s/ d% a( v6 A' [那天,费老在亭内坐了许久,许久。。。
& }" g4 n0 g7 O. n

, E% z3 d( P3 q5 W
. R9 c3 L, E3 X  Q: {7 v. z
: X4 h3 B/ U1 k%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3:14 | 只看该作者
白鹤山(鹤岗)南麓,有建于唐开元年间中期,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道教圣地白鹤观。它是广西现存最古老,保护的最好的道观,供奉着三尊天神。是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3 X& q/ y0 k3 z7 {% h
白鹤观是梧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山峰郁郁葱葱,襟三江带五岭,含龙岭之仙气,挹江上之清芬,遥迎旭日东升,俯送水出东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8-2 00:12 | 只看该作者
悦和居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悦和居士 于 2011-7-14 12:03 编辑 * n# @( `$ s# D
# R& [. C( z2 _7 @/ F) O
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规定梧州辟为通商口岸,英国遂进入梧州,设立海关,并在鹤岗上建立领事署。跟着美国,法国的宗教势力也进入梧州,建教堂,开医院。美国在鹤岗上建有建道圣经学院,至今遗迹尚在。电视剧《绝密1950》部分镜头是在鹤岗拍的。是在领事署的旧址上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47 | 只看该作者
光绪23年(1897年),英国强占鹤岗建领事署。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以四边走廊相通为特色,(是梧州最早的骑楼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风格(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此,市民不得窥足达34年之久。8 Z8 @$ H) L! ~5 u
1925年(民国14年)6月19日,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爆发了省港大罢工。6月23日,广州发生了沙基惨案,震惊中外。梧市学生亦起来联合抵制英人。同年冬,英领事在梧州群众反帝浪潮的压力下逃往香港。5 g6 f/ o! v7 x- R" K
1928年春(民国17年),市政府提议援照广东收回英领事署案呈请省政府转咨交涉。署由省府补回建筑费港币二万五千元无条件的收回。民国18年,鹤岗为军队驻地。5 {# y4 ^1 y" V7 k+ ~$ s( h
1930年7月(民国19年),市政府始呈准辟为公园,禁驻兵。1931年(民国20年)3月举行开幕仪式,名曰:河滨公园。' H& U/ K1 I9 ~& B  x8 Y
公园内伫立着一座,民国21年6月(1932,6)当时的梧州市市长黄同仇所撰写的”还我河山“碑。详细的介绍了鹤岗的地理,形胜。以及鹤岗的近代史。
$ ^% p& k( L6 [0 ~! i! w, r7 H鹤岗上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的新婚妻子的墓地,原有一个西人教会的墓园,文化大革命被铲平了。
0 x% q4 t& O- x) Z. E如今,鹤岗上有人民英雄烈士纪念碑,市博物馆也定点在鹤岗上,正在建设中。。。。。。。鹤岗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8 17:11 , Processed in 0.05639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