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浪里的兄弟(1)-<1>
$ @+ r! u( ]. x8 I
, O1 ]4 I" d8 C* R; {$ k: x) }0 O$ x# H) m! S0 ]" f3 [
黄河浪9 v' v3 y! J# H& B, X1 k
7 k+ B& Y0 Y.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仙李白,灵思大开,悟道黄河,乃天赐之水,滚滚东流,奔向大海,一去不返;又思悟人生,时光如流水,转瞬之间,黑发变白,如霜似雪。我们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在黄河里游泳,在黄河浪里经历过生死的考验,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我把伙伴们称为黄河浪里的兄弟。我们深切感激天赐的这条大河。黄河滋养着两岸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既让我们看到了来自高天的恩典,又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劳、苦、愁、烦和人生的短暂……
. N+ @8 o# q8 I# h# c% L) S8 } O9 O& ]* A7 f8 j: {
从表面上看,黄河泥沙多、水流急、漩涡大、浪涛凶,似乎不宜游泳。一般人都对浑浊的黄河心存畏惧,就连畅游长江的毛泽东也说过谁也不能藐视黄河。其实,只要深切了解黄河,掌握了河水的规律、摸清了水性、采用适当的技术,就可以大胆投入母亲河的怀抱,畅游黄河。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根据浮力定律,密度越大的液体浮力越大。黄河水泥沙多、所以密度比清水大、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黄河水的浮力大,所以踩水容易,兰州特有的泳姿-踩水加膀子、就是一绝。兄弟们在黄河浪里边踩水边用臂膀划水,既能防止眼、耳、鼻、口进泥水,又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破浪前进。有人问:遇到漩涡怎么办?兄弟们中间有物理教师、也有力学专家,分析产生漩涡的原因。当河底有大石等障碍物时,流水会形成漩涡,这涡流会漩转形成向下的吸力。如果人进入漩涡,身体直立,就会被吸入水中,如果心慌呛水,十分危险。所以遇到漩涡、先別惊慌,吸一口气、身体爬平、顺其自然、顺旋转方向、转上一圈,然后沿漩涡切线方向划水,就会冲出漩涡。总之,遇见漩涡、不能踩水,只能平游。就这样,黄河赤子们,在风浪中、漩涡里,互相救助、互相学习,结成了兄弟的情义。
! p0 U6 q( N6 R; o2 B4 u* l8 [; m4 T; Q
每逢夏秋两季,兄弟们顺流而下、长漂大河,河面开阔、极目蓝天,上下天光、一揽胸怀。此时,全身放松、平躺在浮力极大的河面上、全身通畅、神清气爽,充分享受母亲河的大爱。9 ]/ s ?1 Y' U" d
, U9 S1 Z- F% M* y* T. o6 g: {; y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健儿们开展冬泳,身心得到更大的考验和锻炼。每年元旦,兰州市冬泳协会都要在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下,举行冬泳表演。百余名健儿、扑进冰冷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场面壮观而刺激。上岸之后,在严寒中,健儿们个个身体通红、血脉通畅、精神焕发。河边成千上万穿冬衣的市民们都对不畏严寒的健儿们赞叹不已。
9 b* c9 G7 J1 R5 k) O7 ?2 b0 ~9 C1 j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只有零距离亲近母亲河,才能体验母亲河的大爱,领略母亲河的温情,才能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领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情,不仅身体获得磨练,而且精神得到升华。
; M, t" U" l0 T我们黄河儿女在黄河边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在黄河浪里结成了兄弟般的情义。我先在下文中怀念几位黄河浪里的兄弟,以作纪念。
5 B7 s1 d1 p1 g5 g! d8 k; q9 U7 x
一、黄河浪里的专家教授—杨桥生: ]9 `7 R' A# J! Q5 {, S
: U5 V6 E4 q! V* B+ Q# a 这个在黄河桥边生长的黄河赤子名叫桥生。黄河浪里的兄弟们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在黄河边经常会看见一个骑着旧自行车的人,飞快地冲到河滩上,脱下旧衣服,用—根松紧带把近视眼镜固定套在头上,把两只旧布鞋一脱,就催促兄弟们“快下!快下”。然后就急不可待地冲进河里,先在浪花里打几个膀子,接着就埋头猛蛙起来,—鼓作气、横渡黄河。到了河对岸,大伙都想在沙石上多晒晒太阳。但是桥生又催促起来:“今天水好,咱们抓紧多过几次,快下!快下!”,然后又急不可待地冲进河里。夏天,桥生每天至少横渡黄河两次。谁都难以相信这样一个骑旧车穿旧衣布鞋的人是兰州铁道学院(交通大学)著名的专家教授。桥生为人真诚直爽、不善言谈、不会装腔作势、没有一点架子。他是一九九0年最早冬季横渡黄河的人,也是兰州安宁区冬泳协会第一任会长。我和桥生同年生、中小学都是同学、也是黄河浪里的老朋友、亲如兄弟。仅忆几件事以作纪念。( F, v. ?1 }- R" v; o" m
6 d/ M q4 d/ F# e1 z
1、黄河少年游
! F3 B- S) v$ j1 h
. K3 X8 t1 ?* x2 n+ w 迷恋大侠/ z5 P; J0 U7 q6 q+ r. V5 t3 W
9 g: ^! N5 c2 x5 }, L$ d3 s 从中小学时代开始,我俩都产生了共同的爱好:一是爱看武侠小说,二是爱去黄河游泳。桥生有个同学, 家存一套《三侠剑》,每次只能借阅—册,限时交还,然后再借一册。我俩十分着迷、相互传阅、抓紧时间、几乎达到费寝忘食的程度。桥生对大侠十分佩服、我们对侠义精神津津乐道。
F0 e3 [ s: f% J) \. Q6 N2 y1 \! B4 _% b! n& _4 d' D
小河扑腾' f: @% t5 V/ Q8 L* f
9 M3 Z: L e) x: H! @5 i3 l
每年暑假,我们都去黄河游泳。那时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宁区沒有游泳池。热的难受,我们就去黄河。开始只在小河汊里扑腾,先学会狗刨子,就是模仿狗在水里的泳姿,双手前挖、双腿后蹬。然后再学习自由泳,踩水,还有踩水加膀子,就是边踩水边挥动膀臂、划水前进。还学习仰泳,有一种腿动手不动的仰泳,老乡们叫“死人蹬板”。用“死人蹬板”的泳姿,平躺水面、手脚基本不动、顺流而下、十分省力、轻松惬意。
, u# o6 ^& N q4 b- g3 ^+ d3 L H
漂流神秘角$ [- A, T- o* J& r, w' |. u
2 C9 E0 J4 x, U 小河汊里学会漂起来之后,胆子就大了,敢于在大河里漂游了。我们中学同伴的漂游路线是:从西北师大西侧水挂庄的排洪沟口下黄河,顺流而下,在一个叫做神秘角的地方休息一会,再下水漂到大水车前上岸。神秘角是我们根据法国科幻小说《神秘岛》起的一个名字,位置在甘肃省委党校南测的黄河边。当时的河边是很陡的土崖,直插入黄河,但是有一处土崖下面突出了一块地面,刚刚比河面高出一点,可容纳五、六个人休息和晒太阳,而岸上的人一点也看不见。这块临时的休息地点显得很神秘,所以被命名为神秘角。上世纪六十年代,黄河边还有大水车。我们总是在孔家崖河边的大水车前上岸。我们开辟的这条漂流路线大约有一千多米,令人心旷神怡。
/ U9 b% C. e1 }) {
9 f4 c/ f% J j' [* B 大河横渡
& _5 J7 V2 h9 C2 Z 我们漂流是在黄河北测,南测有个大河滩叫马滩,当时的黄河很宽,我们很想游过去探险。由于当时粮食紧张,吃不饱、体力不足,所以不敢冒险横渡。有一次我们游的很畅快,有人提议:光顺流而下还不过瘾,干脆横渡大河、上马滩看看。大伙一时兴起,就向马滩游去。水急浪大河宽,横渡比漂流费劲多了,我们几个人几乎是拼尽全力才登上马滩,都爬在岸边大口喘气。由于用力过度、我的头都有些旋晕。但是既能游过来,就能游回去。我们就多休息了一会,然后鼓足勇气,游回北岸。大伙总结道,以后横渡黄河一定要吃饱。六十年代初期,是老百姓普遍吃不饱的年代。我们体力不足,不敢轻易横渡黄河。/ [- |6 ?+ d: s% H( E+ X0 X
0 B r! E5 F/ u+ ~5 I2.游泳促进学习
0 C+ x- [ X6 x7 g1 x/ d7 c. n8 I
. K3 T @4 R9 M7 ` 学习往前冲5 b1 ]1 O$ ~2 _) {; ?
, X) Q: {- W& y6 H; R- d 桥生是游泳往前冲、学习也是往前冲,他的性格就是往前冲。桥生的学习方法是“提前法”,对于他所喜爱的数、理、化三科,上初三时提前学高一的课、上高二时提前学高三的课。能够在作题上狠下功夫。我亲眼见他把《几何学题典》的几百道习题都作完了。所以他解题特别快,每次考试都交头卷,往往二节课的试题一节就作完了。老师想训他,但一看题全对,只好把火压下去。1964年高考,他数学成绩全省第一,连最难的附加题也作对了。如果父亲(西北师大化学教授)没被打成右派,考上清华没问题。结果被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录取。* \/ x+ H- g( |* y
# E7 O) l0 j( ~/ k3 R2 u9 k- ?1 B
自学成才
1 V5 d q) ?3 G# B+ A( `% @5 g' L! s7 ]5 m9 `) Y, R" l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桥生正在二年级读书。当时的地、富、反、坏、右子女都属于“黑五类”,没资格闹革命。红卫兵学生都造反串联去了,于是桥生回到兰州,在师大图书阅览室自修大学全部课程。1969年被分配到青海边远的一个铅锌矿工作。作为文化水平最高的技术人员,他决心使落后的矿山电力自动化。在潮湿的小屋里、昏暗的油灯下,他完成了全部设计。在领导和工人的支持下,安装了电力机械设备。出色的工作受到一致的好评,领导积极动员桥生入党,他一再声明自己出身于右派家庭,不宜加入无产阶级先锋队。但是基层领导和工人都不唯成份论,硬是叫他入了党。
5 l2 f: m0 y1 I. r. E) h- N$ c( [6 m
[ 本帖最后由 晨泳 于 2010-3-9 21:43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