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养生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0 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中国的养生文化也由来已久 随着时代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已成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一个夺目魂宝在世界文化历史中熠熠发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求学 就业等一系列让人们神经绷紧的问题接踵而至 各类精神性疾病【包括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等精神亚健康类疾病】患者不断增加 已成为现代社会困扰人们的一个突出问题。当然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往往使人们的心态畸形发展 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正像老子所说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丑恶行为,则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真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也将人类在精神需求上曲折地表现为依赖自然,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强烈愿望。我们今天对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之对温柔的母体,急切地希望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寻回我们失去太多了的东西。太多的城市的喧嚣,过度的工业污染,人口失调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种植森林,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水质,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在哲学上、文化思想上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都是在寻回人类业已失去了的梦。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先哲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吗?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历来讲究天人合一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宇宙的规律(法则)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无为”而不是“妄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讲“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反之则必遭天遣。“故行合乎道,此百福之所眷顾,吉祥长相随也。反之则百祸所攻,百凶相应。此中无主宰,非神非圣,乃自然之理数也,是故安危在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月有阴阳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人要想平安地渡过一生也绝非易事 但人有智慧和能力 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通过自身的修练改变一些不合人意的地方达到人生圆满的结果 所以佛道两家都讲究修心 其次加以养练 人的心修好了就等于治好了百分之七十的大病 身体的小毛病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慢慢治愈 这就是性命双修 性就是修心 命就是练身 当然修心是主要的 其次才能养命 老子说无中生有 有无相生 但无形的东西起很大作用 是以无为主 但也不轻视有形的东西 只不过不把有放在第一位就是了 俗话说三分在人七分在天 人不能与天争。人们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即将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这样就必须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清静、无为,一切顺其自然。
        
人的一般寿命大都在100岁左右 但现在平均寿命很少有超过80岁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的自然环境 自然心态和自然饮食 人为因素造成的大喜大悲 烦恼纷争和吃进的化学药物 接触的化学用品 都是减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百岁以上的老人大都生活在条件并不优越的农村 这至少告诉我们长寿不太需要优越的人为条件 但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还不能做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情 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返璞归真”。养生的关键就在于适度而不是过度。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结果可以保全天年。作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与地位,才有可能功成、名就、身退。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否泰相参、祸福相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常盛不衰能有几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老子已经悟出辩证法的道理,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因而他奉劝人们急须趁早罢手,见好即收。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诫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其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故圣人能够忍辱负重、甘于寂寞。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众多使人的心理生物机制失去承受能力而造成紊乱并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的元神本来是喜好清静的,可是都被后天的识神给扰乱了,人的心性也是一样,本来也喜欢清静的,但是都被贪念的欲望牵引去了。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够清静。所以需要关闭“三要”人的身体都生有两目、两鼻孔、两耳孔、一口、和大小便两个通道,这九个通道之中,最重要的在乎眼、耳、口矣,因为人可以让它们活动或静息,人们又是通过它们获知外界的所有信息,所以称其为“三要”。眼能观形色,耳能听声乐,口能语是非,此即“可以动”也;眼不外视,耳不外听,口不语言,此即为“可以静”也。道家有“眼观神弛、耳听精耗、口开气散”之说,为了修身养性,达到精气饱满圆明,以无形之意念控制有形之身体,则必须关闭自己的“三要”,以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所以说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 人的衣食住行要符合自然的规律才能没病。人打起坐来心理上让它自然地清静,不去干扰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与血液循环,使之自自然然地合乎天地运转的法则,身体就会自然越来越健康。平常我们身体所以四大不调,疾病丛生,都是脑子里的意识、思想太多太乱,扰乱了体能原本合于自然的运行法则,因此才产生了疾病的现象,才有苦乐的感受。至于佛家的修道路线也很多,通常所知的都教人要空、放下,不要妄想,它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有相通之处,但最终脱离不了性命双修的大原则。
                                             
道本来自然生生不息在动,而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那岂不是道法大不自然了吗?不自然行吗?其实修道打坐,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须让一切自然地任远流行,它就是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自在,那就对了,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流通,一切均有固定不易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所以在打坐的时候只要保持净虑 身体的气机就会自然运行 不要用意念强制引导 人体的气脉都是贯通的 功到自然成 不要挖沟引水而是要水到渠成,假使真懂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修道摄生养命。

此外还要戒除烟酒等一些不良癖好 古人云“人之精气,保盈则泰。淫之则散,散则病,病可死”。所以要保持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 不要沉溺于酒色 在生活中要培养心无邪念的浩然正气 做到气贵平和 情贵单薄以养心神 在饮食起居上要有规律 清淡以养胃 少食以宽肠 粗茶淡饭才是长寿之道。平时多到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去锻炼 在阳光中沐浴 在森林中净化 只有回到大自然深厚的怀抱里才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至于动功【太极拳】和静功【瑜伽功】修炼方法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动中求静 静中求动 如果不练拳就尝试一下“步行禅修”,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百练不如一走 ,行中有“禅”,长期坚持此法就会使人心态平和,益寿延年。

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过于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于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间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两种心理之总和,构成宗教学术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国、天堂,东方的世外桃园与大罗仙境之建立,就导致人类脱离现实物欲而促使精神之升华。人是自然的产物 所以人最终也要回归自然,人只有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消灾祛病。大自然最“神秘”之处就在于向“前”看而不是朝“钱”看,历史决不会倒转,虽然有曲折但终究还是向前发展的,所以古人说“顺则昌,逆则亡”。“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所以古人说“大德者,必得其名,必得其位,必得其寿。”这是善有善报的必然因果定律。所以作为普通老百姓就应该多做好事,积善成德,才能确保一生平安!

以上庞统索引了古今中外许多大家名哲的的经典之作,加之本人的一点愚见,目的是为大家的健康提供一点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网友多多指教!   
      
         电子邮件:dadanyongshi@yahoo.com.cn         作者:巡江   2009年11月5日完稿

[ 本帖最后由 巡江 于 2009-11-10 15:5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5 07:32 , Processed in 0.02995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