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重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0-17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九九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冬泳朋友身体健康!!!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7 m6 i' |- y, u- N# X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我们冬泳人,为了健康、快乐,不畏寒冷,向寒风刺骨的水里进发,勇往直前,决不退缩,这点是常人做不到的。来自各行各业冬泳人身上,都有一种团队的精神支撑着,大家交融在一起,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其乐融融!展示了冬泳人的风彩,我为之骄傲与自豪。
. n. ~$ \2 ~- I3 {        在此,利用重阳节之机,衷心地祝愿冬泳人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O4 R* X; M" ]

3 I* g9 o1 F+ B% `

% P2 t$ h, ~; O- n+ u8 T% K/ l9 A
9 j- Y3 k, i! ^, y: R) m8 ?[ 本帖最后由 zhangty9898 于 2009-10-17 11:47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9-11-4 11:5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9:00 | 只看该作者
安安,这是???
5 h; e6 Y/ ^( Y. \4 y
7 ^5 @/ a, G5 S
! L' ^1 T, q+ y& x" f- \: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8:58 | 只看该作者

8 m* v7 t" Z7 y# f0 k9 b" t
) X& o1 S5 m: i$ Q/ {; P7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5 | 只看该作者
重阳祝福
4 c  x& a  |& i0 x& ~http://99.8wish.com/index.asp?name=%u5F20%u5802%u52C7
4 [0 f8 _$ v: @1 Y) z, _进入此网站就能得到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2 | 只看该作者
祝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0-20 14:35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4:00 | 只看该作者
夕阳无限好!!!" R' x5 D5 J" H
明天就来到!!!!!!& G; m; b& Y, E- J. v
欢庆渡重阳!!!!!!!!!
6 p* h  B2 u2 b) v9 ^9 T/ o8 K后来更美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3:54 | 只看该作者
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20 06:39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敬老节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0-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登高!登高!
. {* y; E1 v: o5 Q; w% _& O7 I# q周末登高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0-17 20:23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7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0 P% H) q* z* w# x1 g
登高望远,身心健康。
8 Y* u0 f" K; Q' Y( |祝网友,泳友们顺意安康! 7 I0 @: X3 v( ^5 |" o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7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B( A# I, ~' ]! y% j
毛泽东
% h; h. q7 _7 ^2 g, X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7 Z. [( L0 I' N/ ~) U. U, y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6 D! Q- ]& W( q" f! U, C6 X8 d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i9 U1 K; ]9 B, Z* n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D( j' X# r3 v(唐)王维/ U0 M! L3 a+ X, M" t$ i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7 o, h4 i" ~3 Z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E! i) X% v( M1 N0 B! u$ E
+ g' Z+ {8 M3 i7 `4 ?
九日齐山登高1 U* o+ }  W% N9 y: P, {* k; {
(唐)杜牧
' X- D+ Q, U2 G  [( M-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6 \) B" G' f. m$ @2 U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x3 F5 }% D, e* b0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A8 W' A& z' f" C$ x* f4 \4 u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r) S4 O# J  A" ?
九月十日即事6 Q! G4 |$ G: ?" f" J4 u
(唐)李白$ R, W. p" T+ s* R& k% r" l/ Q; b9 w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7 X% I) U8 r# N/ q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0 ?6 j* p& z1 f+ y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9 l* R) ^( @% f% J/ I
(唐)卢照邻
" p1 F; R$ K; g* P) V6 a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 _. ^- p: V; V4 H& {% t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 U  D1 S0 v# L2 I$ t4 p
蜀中九日! \  S2 i/ J1 Q, i- `7 h" l' J; V
(唐)王勃/ z* m. n' Z; A4 Z# `' q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5 m+ e$ I; x5 x) d5 e" b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E0 l; r1 U) z+ @7 Z九日作1 B) z+ s1 i" r' Y
(唐)王缙
3 c5 n, ?+ E& w;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 M! C7 k) p; @. q# p, Z.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 f* \' H! L. A6 h6 z3 x9 |九日
/ ~# H- U5 E$ F: U& p: B(唐)杨衡9 o1 W$ R% N1 b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 {* L: K1 o6 L- B6 d2 ?' v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4 [6 q1 h  K- F5 y4 G) V: d- L% y! U; ^7 T& U4 y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 `- `8 y) g" |* e3 }0 f韦安石
: x0 ~6 r) _8 T7 A#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 L9 H/ A4 b- J8 H0 p! O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7 z( H8 o. L% v3 |!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 f8 Y8 D: }# {7 W- Q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 x7 G# \# z6 a. E; P
9 W0 ]) Z5 k% S: ~& [3 n) u
醉花荫
# l1 \% R  @* F2 e(宋)李清照
. {/ J9 a7 ^; @' i; f3 W) Q'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Y/ t1 B$ n' y3 e( ^5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0 \5 {% Y7 Y$ G+ L5 c2 Y3 K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7 `* ?5 O! j: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O/ H6 \8 P# \$ e$ l  ^% O
! ^5 A0 M0 L: A' _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j5 b/ d& c& d) Q# f" r* g5 v
(南朝 陈)江总
; B3 [& }1 n9 d) M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3 \' P+ n7 m: h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 B. L4 U; [3 E$ n
8 Y2 ]. {& {4 \0 b5 V2 z
沉醉东风 重九0 L' i. M; V7 o, d
(元)关汉卿% }0 J2 \5 J) z8 a0 g( y. P8 H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5 C4 c% [7 p( V2 X1 B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 I3 `/ M  I% B/ x& q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 z( s5 F0 W9 z谁肯教白衣送酒。

/ p/ K  P$ O. E! r" u' G2 q  {" T; c九日
9 @+ C/ P8 [2 r$ K9 e(明)文森6 r9 x" V+ q  F8 Q# I! L7 p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r5 x* u8 ?' {' N3 Q" B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 G/ v- k3 v* y( Q/ F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4 S0 m3 E! l( P) W: k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 f# U+ v/ ^; X, e7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5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2 b" B5 ?5 l$ q( M3 L3 V

; P+ d0 p2 M& m6 N; M* i# `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u& m& l) b) Y8 z$ H1 L
  吃重阳糕
6 P$ ~. b: E2 g& U7 u! Y( t: K3 Y/ n0 D$ T3 x2 g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i2 H- S1 F/ z& M5 `( ]0 V  赏菊并饮菊花酒% G) M9 t# t1 r0 z8 u' F! w

- w2 i  c- d. n0 Q5 J4 O- @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k+ f, j0 _* m% s& o

$ T" ^" _, d4 `0 f  插茱萸和簪菊花
4 o# n. U2 ^+ x: M  }9 C% T: }- w4 }/ H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u, v. n8 K# E  ]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 G5 u, p8 G8 s. T, Y( X  r( ?/ }+ @
" B. `% E& k3 S1 J& j( s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8 C- ^( J2 B2 ^4 }! ~
/ g' J9 N  H' f! r% g( s/ I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8 y$ e7 o9 e+ y7 M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 u! n; j; [8 C, c% ?- N, r+ k% s& P) b. Y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9 j* I# _5 B4 p/ _3 g  r! t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 R* T% F0 |, j# f4 |6 J$ B0 p1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1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1 S$ Z! k+ K4 S# N3 p& b: Z# Y& p7 J1 U* l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3 J4 N* r, |/ B9 k- i/ V

4 `5 _4 S) z0 {. b! O6 F  a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P& b8 g! _- C0 @9 ]6 M$ `

# d5 P2 V' ]* d, Q  ~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9 E% O2 K5 i& @4 j3 p" I
  _9 U7 D! e0 C* H% q1 c  k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 B8 }' T, j& c) E9 O/ s+ L  e1 V0 U9 }& t+ O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K3 @9 `, l+ y0 @2 K; U! k0 H0 @  W1 v; U) D7 [3 N4 _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3 y2 g' I4 C% r( k5 P  b& G
* p& `  ~6 F5 A. w  Z, N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 V! Z& ]+ I" A3 q
! h' l& h3 k7 n: q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 v' {0 H, 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19 | 只看该作者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5 O+ ~4 V1 G. i& H- |  Z
  w8 }. q7 ^2 Q9 ~* R2 j: K. {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I8 S9 `1 H( R, T- t) L& U5 y
. k* @' o+ X) O- k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m5 `! J* }4 R. t

) \# n. ^  D* d' e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 ?' O, K7 J3 R- p; R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17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7 a4 e) |/ a/ I% [: k) ?% @/ a
& e) @" t, P' V' S) L/ C. u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u' f. W* @4 @* M
  吃重阳糕
3 h3 a$ N# S0 C* i2 W
4 R0 o, ~: P3 E4 ~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D; ~; s. N; L/ I0 T  C
  赏菊并饮菊花酒0 ?( j" u( x: p
1 A) h* `5 `& G6 [) z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X, }( Q! h3 x2 x! V- M. Q6 h% e1 b" O1 ^1 Y' G6 O3 z! n/ g0 |
  插茱萸和簪菊花" b1 z# N" |& s) _9 }8 t+ V

, j' u6 K- @- U8 ]9 y( r$ B0 t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e0 ^2 H5 v9 G$ V" ^
+ D5 K; M' z+ \7 S; l

* u4 h. g, R0 M) c[ 本帖最后由 zhangty9898 于 2009-10-17 12: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8 06:23 , Processed in 0.0983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