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专访兰州“砸车老汉”阎政平/ `3 S( ^7 z% w" t c/ @
6 F: W; X6 O8 D6 A; k
2 E/ r0 i7 p/ m& ^6 d·2009-07-31 06:41:05·来源:河北青年报, N# ^: X! N( n4 { @; W- \
: a7 D9 _( ?9 p5 ^- m8 e7月9日之前,阎政平都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7月9日之后,阎政平都是“做”新闻给别人看。除了坐在兰州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他还选择了去杭州、济南、南京、北京几个地方接受采访。这趟走下来,老人谈起交通的问题都是站在“全国”高度上,他说砸车的效果比他预想的好千万倍。他准备回去后写一份建议。) v) Q/ v0 c x8 g) {
■昨日阎政平站在省会街头看车来车往 “给全国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4 _4 Y1 i$ R, f8 L/ [+ _) h1 D ]
■记者(以下简称记):砸车之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吧?' n: ]: s( S9 K' I
■阎政平(以下简称阎):全乱套了。5 s) U4 w1 v3 z$ R0 q
■记:怎么讲?' j% Z3 ?0 }" R9 x `8 B- d7 r
■阎:以前,我的生活很有规律。几点起床、几点去公园、几点午休都有时间表。但从砸车第二天开始,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忙得我连吃饭都顾不上了。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个礼拜。之后又有媒体邀请我去外地,我就在南方和北方挑了4个城市。石家庄离北京很近,就过来看看,这是最后一站了。1 d- Q0 h1 A- Z: y @9 @- s
■记:接受了这么多采访,记者们问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O3 C* f+ y3 `. R0 n■阎:他们都问我砸车的动机是什么?
! ^8 D; I t* Y) z■记:你怎么说?( f8 b0 y, ] w5 I0 Y) ^6 q; I
■阎:我说我砸车的动机不止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多数行人。
+ ~- W0 R3 [0 v5 X9 [■记:目的达到了吗?( J8 q$ c ^) w' v
■阎:达到了,而且比预想的要好千万倍。我们小区门口增派了警察、兰州交警总队下了“打闯令”。而且全国大约有四五十家媒体都来采访我,这相当于在全国开展了一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X& I, }. K k* I8 C) b“砸车没违法,这叫自我救助”
2 J: o- q" {. e■记:有人说砸车事件是“疯狂的赛车”遇上了“疯狂的石头”,是一种以暴制暴的做法。也有人说这个行为有违法倾向,您个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L* M& _( X- j4 t8 @1 V■阎:一开始,我也认为我的砸车行为是违法的。最近和一些法律专家、社会学家交谈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启发,又觉得我并不违法——首先,斑马线本身就是一个安全岛,我站在斑马线上,汽车侵犯了我的安全权,我这是在保卫自己的权利。我咨询了相关法律专家,这叫“自我救助”。
/ Y6 ?; c& Q$ Q2 B- c2 D■记:是谁告诉你的?
, R5 w* C) r5 O; G. `■阎:起初,兰州的一个律师专门打电话告诉我的。后来在南京电视台参加《辩天下》节目制作时,我说出“自我救助”这个概念。在济南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一家报纸把“自我救助”拎出来做到了标题里,还专门对这个名词进行了解释。
3 c$ t/ J1 x0 u/ _( g7 W; K& H% K■记: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是合法的,那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大家都站在斑马线上对着闯红灯的汽车砸出板儿砖,会引发什么后果?
" Y" e9 |$ ]- i/ k' ^* f* W■阎:(沉默了一会儿,点了根香烟,深吸了一口)我想人们不会这么做,我也不希望人们效仿我。: t! \ l! L, L" }
■记:为什么?( c. X0 e8 f' o5 J: q2 p3 `
■阎:我砸车是因为我在斑马线上经历了九死一生,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事的。7月9日晚上,我砸车时,人群中也有人跟着砸,而且不知什么人把一辆车的车窗玻璃砸破了。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怕别人一时冲动乱砸一气,我就不砸了。后来,见群众情绪平稳下来后。我就又开始抄砖。我站在什么位置砸、砸什么地方,那都是经过多次观察,确保不会伤到人的。我不希望别人效仿。, I+ n+ m \& g7 d( y$ ?. E
■记:您的砸车行为也没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8 K+ J1 @/ {( k
■阎:公安部门的说法是,没有人报案,控告我砸了他们的车。如果有人报案,他们还要依法追究。: C' F8 ^4 q6 U9 k, B' H) G7 }8 q
, y8 Z+ J9 j/ x, ~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