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赈灾队救援纪实:组长先按手印再领赈灾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5 1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赈灾队救援纪实:组长先按手印再领赈灾粮

  本报记者跟随一支民间赈灾队采访24小时,该队11天共发放物资近70万元

村长让组长们排好队,在赈灾队员手里的小本子上依次签字,或者按手印。小本上写着每一组的户数和物资的数量。按了手印的组长们带着本组的村民,开始从一位志愿者处领取物资。 本报记者 王谨 摄

在四川地震灾区活跃着多个民间志愿者和赈灾小组,老罗是其中一支队伍的发起人。在地震的第2天,老罗就和朋友们来到成都点击查看成都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14日开始赈灾,到24日活动结束,他们捐出将近70万元的物资。22日,本报记者全程陪同进行了一天的赈灾活动。这天他们共捐出4卡车物资,送往4个需要救援的村落。

早7时 采购

付款时必须两人在场

5月21日23时,老罗和他的赈灾团队从什邡返回成都,找了个街边的烧烤摊吃饭,边吃边商量明天的行动。这顿饭老罗吃了四十串烤肉、一碗清汤抄手、一瓶矿泉水。老罗自封为“总瓢把子”,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没有异议。

5月22日早7时,老罗被敲门声叫醒,进来的是“王老板”,他的职务是“买办”兼会计兼司机。他拿出一个本子,与被窝里的老罗核对该天将要发送的货物清单,共计两车篷布、一车大米、一车食用油,目的地是安县。

7时30分,“王老板”和“副瓢把子”黄斌走出驻地蓝堡饭店,采购赈灾物资。采购程序的重要规定是:付钱时至少有两人在场。9时20分,四辆卡车赶到成都五块石客运站附近与“王老板”等人会合、装车。

早7时 读报

最初从报上获取救援信息

5月22日早7时,八三年出生的四川人廖新摁了响个不停的闹铃,起床洗漱。他是“总消息探子”,“手下”有若干“密探”志愿者,头天下午,这些人会把哪个村镇急缺何种物资等信息反馈给廖新。他的另一个任务是组织、接待志愿者。

最初的两三天,廖新每天都在报摊上买一堆报纸,回宾馆后众人进入读报时间———报纸上的海量信息会告诉他们,哪个县哪个乡镇受灾最重,最缺哪些物资。廖新说,这个办法很原始,但费点时间,总能淘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密探队伍”建立后,廖新不再买报纸,而是把各路探报汇总呈报,大家再筛选。

选址标准有三个:一是公众关注度不够的;二是当地政府尚未救助的;三是救助力量还没抵达的。之后的策略也相应调整为以实地考察为主,每天都有志愿者分头“踩点”摸底,廖新的工作因此轻松顺畅了许多。不过也有出错的时候,有一次他们把物资送到了某个村子,“村民们说,刚有人送来大米和油。”廖新赶紧转移阵地,“我们就把货送给另一个村了。”

11时20分 出发

进村的路都被沙石堵死

这一天的目的地是毗邻北川的安县。上午11时20分,四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和三架越野车出发。卡车车窗的上部挂着红色条幅,上写:“抗震救灾”四个字。

车队经成绵高速抵达安县,进入安县县城的路面蜿蜒着三指宽的裂缝。县城的房子外观尚完好,有的墙体开裂。越往山里走,坍塌的房子越多。路边的一栋二层楼,一楼的窗上嵌着一块板状岩石,像一把刀切入墙体。有几位穿迷彩点击查看QQ秀服登山靴的人站在楼前拍照。

第一站是桑枣镇铜钱树村,通往村里的路已被沙石堵死。一辆捷达轿车停在悬崖边,左侧的前门和车顶凹陷下去,玻璃粉碎,车厢内散落着名片和两张养路费缴费单。悬崖下是一条溪流,对面的山体已被老天啃了一半,巨大的碎石堆上,有一些被掩埋的竹子露出些许绿色。饶是如此,这里依然极美,未滑坡的山体,依然生长着的竹林葱郁。

下午 发放

多走30里地绕过危桥

二十几位村民坐在崖边,脚边是扁担和空竹篓。山下,有两个年轻的村民抬着一口四蹄倒捆的猪向上攀爬,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背着一直竹篓,竹篓里是一只粉红色的猪娃。由于路堵死了,这两头猪是他们翻过山抬过来的,他们去的时候,大猪已奄奄一息,惟一的猪娃正在吃奶。

“快来快来”,村长把村民们喊起,“分东西了。”成都小伙刘磊今天负责发放物资,他告诉村长,先把各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叫来。村长让组长们排好队,在刘磊手里的小本子上依次签字,或者按手印。小本上写着每一组的户数和物资的数量。然后,村长再写一张收条,签了字交给刘磊。按了手印的组长们带着本组的村民,开始从一位志愿者处领取物资。“我们这里因为路堵了,只收到过两次大米和方便面。”村长说,“太谢谢你们了,进我们村要过一个危桥,你们是朗个(哪里)过来的?”刘磊告诉他,前天就把路探好了,多绕了三十里路。

被碎石侵占的山路没法掉头,车队从大约1500米的原路倒回。第二站是骑牛村,因为肥沃,当地人管他们居住的地方叫“胖土地”。如今,这片令他们骄傲的土地大部分被沙石掩埋。

傍晚 收队

到最后一站时天都黑了

在车上,刘磊说,最开始的两天,他们去了茂县。物资发放秩序出了问题,那时是按户分发。村干部们告诉老罗,男人领了东西,这家的女人又排队来领,还有的,儿子也领一回。为此老罗冲村民吼了几嗓子,回到成都就后悔地不行,说“太冲动了,你说我冲他们吼啥呀……”这促使了发放秩序的改进,后来每次发放,就按村民小组为单位发,组长在收条上签字,村干部也签,这样就好多了,也节省了志愿者的人力。

“胖土地”不缺吃的,缺的是帐篷布。刘磊指挥村民卸车,总数一百件,价值六万。发完后,老罗问村委会主任这些篷布够不够搭帐篷,回答,“够了够了,用不完,剩下的我们晒谷子。”有人问老罗,晒谷子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老罗说,“你看看这些石头,没篷布你让他们往石头缝里晒粮食啊!”

第三站是雎水镇香溪村,这里靠近县城,地势平缓,毗邻一个水泥厂,多少富庶一些。远处的水泥厂厂房也塌了,被砸死的工人,大部分是香溪村的村民。这也不缺吃的,卸下的货是篷布和油盐,还有些男女卫生用品。

5月22日的最后一站是雎水镇的东林村。卸下最后一车物资时,天色已暗。

23时 记账

所有单据都在网站公开

20时40分,车队返城。一位女志愿者给每辆车发了面包和卤水蛋,“先垫一垫,回成都咱们再吃饭。”进了成都车队停下。“王老板”和黄斌给了卡车司机当天的车费。募捐账户的支出只有这两项,除了雇车,就是购买救灾物资。差5分21时,他们来到何记烧烤,点了烤串和抄手。22时15分回到酒店,老罗打开电脑,开始写今天的行程汇报。汇报对象是捐款的网友。同一时间,“王老板”翻看着手机,廖新发来短信,上面写着明天的目的地和灾民需要的东西以及数量……

23时,黄斌洗完澡,把购货单据和收条摆在桌子上铺平,拿相机一张张拍下来,上传到网站上,一天的工作正式宣告结束。

■ 日程表

7:00 老罗与“王老板”核对清单,22日的赈灾地点是安县。

7:30 “王老板”与黄斌采购赈灾物资,付钱时必须至少有两人在场。

9:20 四辆卡车进行装车,共有两车篷布、一车大米、一车油。

11:20 车队从成都启程到安县。

下午 赈灾队前往桑枣镇铜钱树村等4个目的地分发物资。

20:40 车队返回成都并吃晚饭。

22:15 老罗写行程汇报,“王老板”与廖新商量次日行程。

23:00 黄斌把单据和收条拍下来,上传到网站。

采写/本报记者 王谨

2#
发表于 2008-5-25 17:50 | 只看该作者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8 01:25 , Processed in 0.03807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