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海螺号——中国冬泳人的骄傲! [打印本页]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8:31
标题: 海螺号——中国冬泳人的骄傲!

这些天,鱼王来到了呼和浩特市,他随身带来一本画册,本来这是准备带给“鹰戈”的,不好意思,被我半路打劫了。人们常说:偷书不犯法,那截留就更算不了什么了。这是一本什么画册呢?请朋友们看看吧。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8:32

王立翔何许人也?








[此帖子已被 冬泳网总编 在 2008-3-5 13:54:59 编辑过]
作者: 白湖桥    时间: 2008-3-4 18:34
音乐与绘画两大艺术的融合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8:37

这样,大家就都明白他是谁了。

这不正是人见人爱,和蔼可亲,怀奇才而不张扬,

平和、幽默、诙谐的北京版主海螺号吗?正是!





朋友们可以查查“海螺号”的注册资料,

真实性名:王立翔...此人毫无马甲,坐不更姓,行不改名,真可谓堂堂正正!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8:27:34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8:47

全家福





前第二排左起第四人即海螺号是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4 18:55:00 编辑过]
作者: 初来乍到    时间: 2008-3-4 18:55
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8:58

清晨,吹响了海螺号!




冬泳人将聚会在烟台海滨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01

烟台冬泳协会主席“龙王”从海螺号的手中接过了经过战斗洗礼的海螺号!





作者: 想游泳的金鱼    时间: 2008-3-4 19:03
太有才了,真是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07

海螺号吹响了冬泳人团结奋进的号角!


冬泳人没有理由和道理,去做毫无意义的争吵、攻击、甚至谩骂!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8:36:3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13

   fficeffice" />

“音符在钢笔线条中跳跃”

王立翔先生的《钢笔画爱乐》是一本很好的、图文并茂的画册。我一开始读它就停不下来,一口气就读了一遍。它不单引起我很大的兴趣,还启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我和他素味平生,但读了他的画册后就认为他很了不起。他一定是一个年轻有为、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激情、并且对真善美有一股执着追求的意志和毅力的青年。所以这本画册表现出他已取得的成就,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常想,任何艺术的表现,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感情则是这个“物”的主要的“物”。艺术的创作首先要有“物”,还要加上作者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能将这个“物”提升为艺术的形象——画家的画,音乐家的音乐,摄影家的作品……等等。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形式和技巧才能创造出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言之有物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就一定会有说服力,能吸引别人的兴趣去欣赏它。王先生的画和文,可以说是犹如音乐在钢笔线条中跳跃,已经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相当高的境界。许多地方都激发了我对音乐、美术……许多方面问题的新感情、新思考、新认识和新理解。我也深信其他的音乐、美术爱好者看了这本画册也会产生和我同样的感受。我衷心祝愿王立翔先生的艺术发展前途无量,我热烈推荐这本画册给广大的美术、音乐的爱好者。

                                                                         黄飞立

                                                                 ffice:smarttags" />2004427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18

       “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fficeffice" />

   王立翔,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中国东南技术贸易总公司员工,北京高能筑博建筑事务所总工程师。他兴趣广泛,尤其酷爱音乐和美术,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六点半都可在八一湖中看到他的身影;白天,他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晚上,他又会出现在首都各大音乐厅,聆听着诸多世界美妙的音乐篇章;节假日,他的身影常出现在美术馆、展览厅……在我们这个文化群体中,他是出类拔萃的,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不仅自己热爱生活,还带动和鼓励周围的朋友们和他一起创建美好的生活。一天的繁忙工作后或在闲暇之时,他常常拿起钢笔勾勒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没有音乐就同样没有生命”。正是有着这种对生命和音乐的执著,使王立翔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对各国著名音乐家的个性、特征的记述。为了把自己的感受带给更多的对生命和音乐有着特殊情感的人,王立翔决心将自己的作品创作发表出来。作为王立翔工作单位的领导,我以我们集体中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员工而骄傲,更以我们有这么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而欣慰。我们欣赏王立翔的钢笔画,欣赏他所介绍和讴歌的艺术篇章,也希望他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有更好的成绩。

                                                                          杨元惺

                                                                      20043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23
本帖最后由 那仁朝克图 于 2018-9-26 06:42 编辑

天底下的爱乐人大体上分那么三种类型:一是投入其中进行创作或演奏演唱什么的,比如贝多芬、卡拉杨、海费茨等等;二是拿笔带嘴点评天下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而借题发挥抒发情感长吁短叹引出寓意;再就是出版发行杂志以此谋生,甚至于形成一种产业。在下另辟跷经归属于第四种类型——用钢笔画探寻音乐大师们的精神世界,向世人表现出我眼中的爱乐,它是怎样塑造了我得审美意识,以及又是如何诱使我走进发烧友的行列。 华文新魏">听了二十多年的贝多芬、舒伯特,在不同版本的比较中论高低、记短长,面向世界的思维长时间在音乐的溪流中浸泡,不经意间由痴迷变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发烧友,于亢奋中总感觉意犹未尽。可以想象,如果仅仅是为了欣赏大师们的风采,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从作曲家、指挥家到演奏家、歌唱家们的各种照片和图像,可对于一个重度发烧友来说那是很不过瘾的。坐在那里听别人的演绎,或看别人拍摄的艺术家们的照片,老有一种消极被动的局外感觉,而作为一个自称为业内人士的我总是想要以某种方式介入音乐艺术的世界。在听音乐的时候我向来喜欢手执一只铅笔,垂首闭目,在起伏的管弦声浪里呼风唤雨、指挥如意。这些指挥动作大多是从卡拉杨或小泽征尔那里学来的。任凭我那几近撕裂的高音喇叭似醍醐灌顶、脑后摘筋,我这里如醉如痴、手舞足蹈、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星月无光、江水倒流……但这还是不能使我尽兴。当然若真的让我半路出家学习指挥或演奏,这把年纪怕是为时已晚。不满列位,我到现在还不大识谱呢,一样乐器也不会操作,连口哨都吹不好,不过好在我曾潜心研究过钢笔画艺术,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钢笔代替乐器,变成一个双料的发烧友。华文新魏">音乐家们的形象仪态万千,仅仅把他们画的逼真,象照片一样,这并不可取,那是照相馆的事儿。钢笔画的任务不能只满足于复制他们的外表,还更应该向纵深挖掘出他们的秉性与品格。为使造型坚实可信、性格毕见,还须调动一系列绘画要素,用精心设计的排线布局在他们的面孔上画出节奏和韵律,画出层次分明的管弦乐般美妙的织体和蚀刻画一样的笔触。幅音乐家的肖像以及一点不成熟的评论和见解,或者是钢笔画上的感言。听觉上的刺激最终总是留给我一些难以名状的缺憾,进而遐思畅想如能化这些流动的音符为视觉形态岂不快哉。正是这种绘画的动机和爱乐的动机组合起来推动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这本画册。 华文新魏">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们不管他是否意识到,都在过着一种不情愿的“异化”的生活,这从近年来人们一遇到节假日总要千方百计涌向远离都市的乡村可以看得很清楚。上世纪年代美国卡逊女士《寂静的春天》问世后,人们似乎突然被提醒,我们的家园已遭到多么愚蠢的毁坏,殊不知人类的精神家园也正处于凋敝和复兴的十字路口。如果有一天大自然不再有鸟的啁啾,艺术家也必将死于枯竭;这句话的同义反复也就是:如果缪斯女神的羽翼折断,大地将彻底荒芜,欲望的战争将使残存的生灵重返原始的冰河时代。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28



 

贝多芬fficeffice" />

对任何一个伫立悬崖、面临失意的“哈姆雷特”来说,贝多芬都是一味强有力的特效药,专治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另外迷茫、空虚、前程渺茫什么的。要说命运多桀,老贝比谁不背,什么贫困了、耳聋了,还有政治上的压力,艺术上的树敌,童年承受的摧残,爱情生活的挫折,贝多芬可以说尝遍了人世间数不清的辛酸苦难。幸有超人的禀赋和坚韧的意志,这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圣贤。现在您看到的是我画的第一幅音乐家肖像。他既不是一个帅气逼人的美男子,也不是一头暴烈不训的雄狮。正相反,他身材短小,面色蜡黄,身体赢弱。只有在他面部绷紧的肌肉和一头不加修饰的乱发上,人们才能感受到一种誓要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寻找灵感,作此画时我身边循环播放的是克莱伯指挥演奏的“贝七”第二乐章,在一步一顿的葬礼脚步中,我自认为完成了对一位英雄的理解。






朋友们,好好欣赏海螺号的钢笔画作品吧。他的作品能够净化你的灵魂、触动你的情感...

作品很多,我将先把作品发上来,文章容我每天打好字后再陆续发上来。这样能够保证钢笔画清晰一些。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4 23:19:5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4

 



                                   贝多芬

    多芬差不多被看成是全能的,在整个音乐领域无所不包的尊神。不论是交响乐,协奏曲,歌剧,室内乐及宗教音乐都各有建树,且影响力一直辐射至今。我尤为热衷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如果说其他体裁的作品有后来者,那他的“克鲁采”“春天”及“G大调第十”可以说是空前又绝后(弗朗克和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亦稍逊风骚)。在“春天”奏鸣曲里就像他的“田园"里一样,充满了阳光、麦田、河湖、森林和草地、柳莺和布谷鸟。人被彻底放松了,头脑也彻底清醒了,世界依然是躁动的,但上帝的法则清新而有力,他托负贝多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阳光普照、牧歌悠扬的和谐天堂。可怜失聪的贝多芬生前无缘聆听自己心声的流淌,死后化作大理石,悄无声息地迎风而立,注视人间。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4 23:43:51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5

 



莫扎特fficeffice" />

扎特不同于贝多芬并不仅在于其创作风格的平稳规整流畅轻松,缺少激昂的情绪和灾变的动机,主要的差异还在与他们各自人文经历的大相径庭。他没有像贝多芬那样热情拥抱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也没有像贝多芬那样饱受莎士比亚、席勒、卢俊、歌德等人的思想熏染。他的趣味多是西欧市民社会广泛流行的打情骂俏、插科打诨、歌舞升平、皆大欢喜。尽管过得很不如意,三十出头便尝到了死亡的滋味,但流出笔尖的旋律依然是小步舞曲的节奏和宫廷花园里华丽的曲调,不能说莫扎特是肤浅的,在很大程度上他的人文精神是被森严的宫廷压制的,只是在他临死前的创作才有些许抗争命运的悲剧因素表露出来,如最后三部交响乐和安魂曲等。所以我们无法看到莫扎特面孔上能有像贝多芬那样起伏的张力和凝重的目光。莫扎特是单纯的,他没有承载人类命运的悲抢之力量,他只知道向人间播撒欢乐。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17:43:1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6

 



            勃拉姆斯fficeffice" />

  比较起贝多芬英雄主义的性格,勃拉姆斯更像是一位深沉内敛的哲学家,其交响思维继承了贝多芬气势宏大,结构复杂的特点,然笔法更加工细,管弦织体更加丰富多变,更多地注入了人道主义的关切和对大自然的深情向往。既有低回委婉的木管在苍茫暮色里的吟唱,亦有刚毅果敢的猎号在浩瀚原野中高歌,裹挟着山谷里的秋风,应和着丛林倒映的湖水,在高潮迭起的展开部,铜管的金属光泽映衬出独奏钢琴大理石般的高贵音色。作为一个德国人勃拉姆斯完全没有日尔曼种族主义愚蠢的高傲自大,相反他更加宽厚而谦逊地向其他一些斯拉夫或闪米特族裔的朋友取各个不同民族的音乐养分,乃至于声称要从德沃夏克德废纸篓里“偷”取旋律。勃拉姆斯敦厚而幽默,其宽广博大的胸襟都溶解在那几部大型交响作品之中。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17:50:1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6

 


                     勃拉姆斯fficeffice" />

   然读过一些有关勃拉姆斯的传记,但最刻骨铭心的印象还应该说是从他的交响作品得来的。尤为使我倾心的是他的第一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与舒伯特“未完成”中的第二乐章颇为神似。幽怨的英国管把人带到夕阳斜照的丛林中,寂静的湖畔也浸染了感伤的暮色。勃拉姆斯教人们学会了读懂大自然的神秘信息,找到寄宿灵魂的天堂。我猜想勃拉姆斯的灵感多是从南德意志的黑森林那里萌生的,就像俄罗斯的风景画家希斯金一样,没有辽阔繁茂的大地和普照的阳光便无从铺展自己艺术生命的画卷。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连外貌都有些相似,都是丰神飘逸的美髯公。他们的艺术气质也很相近,以至于可以把勃拉姆斯比作音乐世界里的希斯金,把希斯金比作绘画领域里的勃拉姆斯。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17:46:1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6

 



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

fficeffice" /> 

   于作品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舒伯特被看成是贝多芬优美而委婉的副歌。“未完成”交响曲,写尽了人间的惆怅和悲凉,因为性格上的内向和低调,舒伯特的天才能够为他带来艺术上的多产和流芳千古,却不足以维持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像他这样的窘困也不在少数,听起来真让人感慨唏嘘。

   舒伯特有一张宽厚慈爱的面孔,肥头大耳的外表叫人难以相信他的营养不良,一副大号的金属园边眼镜后面是一双平和而自信的眼睛。在为他画像的时候我得思绪总是游走与苍凉暮色中的山路和河滩,好像看到他伫立在波光粼粼的湖畔,望穿秋水,目光如注。作画的时间刚好是未完成交响曲的演奏时间,灵感由此而来。厚重的低音弦乐启迪了钢笔线条起伏跌宕的编织体,并在他零乱的卷发阴影处结束了舒伯特穿透云层的叹息。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17:48:1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7

 


                       瓦格纳fficeffice" />

   相信音乐有超越历史的力量,并最终归于永恒。不管人们怎样斥责瓦格纳的思想意识、人品和艺术风格,比如说他的反犹主义,政治变节(背叛了1848年革命的初衷),粗鲁傲慢,第三者插足等等等等,他的音乐最终还是征服了世界。尤其是他的合唱及大场面的管弦乐序曲,情绪亢奋的似熔岩奔涌、倒海翻江。其中也不乏对大自然的咏叹,如“森林的低语”等等。我经常独自一人徜徉在山谷密林之中,专注地聆听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不是为瓦格纳那些狂热而虚幻的神话故事,而是要在远处传来的鼓号声中沐浴参天古树顶上倾泻下来的阳光。沙文主义的瓦格纳也时有对大地的泳颂和膜拜,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对他的反感和抵触。我开始用钢笔琢磨瓦格纳的肖像,看看是否能找到“人性的光辉”。那位问了,找到了吗?我说找到了,不在这张嘴脸里,听他的歌剧吧。那里有森林的低语,有纺纱女吟唱,有英姿勃发的女武神之骑和排山倒海的巡礼者合唱。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17:49:3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7

 




             马勒fficeffice" />

 

  病态的马勒经常把我带进梦魇之中,在超现实主义的扭曲时空里挣扎地寻找路标,光怪陆离的、不和谐的旋律比比皆是,会跳舞的骷髅用金属刮玻璃的噪音刺激人们的神经,这是马勒吗?这是错觉中的马勒,是被误解的马勒。马勒的痉挛常常吓退一些初次尝试的好奇者,但又总是在被电击几次之后不由自主地加入马勒迷的行列。并在马勒的大旗下呼朋引类、相互簇拥着为马勒而奔走呼号,饶世界游说。

   我听过马勒绝大部分作品,加入马勒迷的行列是谁也拦不住的,并且自作主张为他画像。看到他脸上的病容了吗——那憔悴的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面孔还有悲天悯人的目光。当时他正在写作他的第九交响曲。马勒对数字9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和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写作都是终结于第九。因而他的《大地之歌》便未编号。当他小心翼翼把这第十部交响曲编号为第九时,上帝当真招回了他——扼腕痛心吧您就。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21:15:59 编辑过]
作者: 江南宜春冬泳    时间: 2008-3-4 19:38
我没见过他本人,也没听过他的声音,但领教过他的幽默和随和,也有他的电话,哈哈,但从来没打过。看了楼主的帖子,又看见了他身上更多的亮点,北京专区的斑竹们一个个都厉害,螺版的音乐、美术、工程...潘版的诗歌、山东的迷踪拳...还有很多不了解,但我了解他们的友好和热情....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9


              马勒fficeffice" />

   说过马勒是被误解了的,在他死后半个世纪,他的弟子们几经努力又复兴了马勒。我们的感谢这些人瓦尔特、克伦佩勒、伯恩斯坦和索尔蒂(很奇怪这些人还和他们的先师一样——都是犹太人)。马勒得以复兴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古典的体裁难于承载,因而需要全新的视角和更加斑驳的音乐语言。所以他的作品动辄就长达七八十分钟,也难免晦涩艰深、云遮雾锁、自言自语、欲说还休。有心脏病家史的马勒终年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晚年还曾看过心理医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但马勒最终得以解脱还是得益于遥远的中国唐诗。在那部《大地之歌》里,马勒遇见了李白、孟浩然、王维等活的很超脱、很飘逸的大诗人,以东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人间万象。在最后的终曲,死亡变得轻松而平静,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丛,生与死,衰与荣,象花开花榭,日落日出,周而复始,归于永恒。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5 21:17:4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39

 


西贝柳斯fficeffice" />

西贝柳斯的音乐寒冷而清新,一如北欧凋零的冬季。不过这只是表面的印象,火热的激情总是潜藏于萧杀的冰层之下,喷发之前少不了大量变幻莫测的铺垫,西贝柳斯于从中编织了丰富无穷的变奏。

   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听到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是亚莎.海费茨演绎的版本),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是一种北国异乡的情感体验。哀怨低沉的独奏小提琴象徐缓的浪涌,一个波次击打着有一个波次。喃喃自语,如泣如诉。星罗棋布的小岛在风起微澜的湖面上孤寂而飘零,在薄薄的晨曦映照下,舒缓地伸向遥远的天际。在望尽天涯疑无路的惆怅中,温暖的乐思徒然显现,在北欧民族舞蹈笨拙而率直的节奏里,小提琴一扫感伤的情绪,表现出欣喜乐观的气氛,仿佛出现在渔民们狂欢的节日里。这个癫狂的旋律在第三乐章再度出现时,就成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所谓“北极熊的波兰舞曲”。不苟言笑的西贝柳斯内心里裹藏着顽童一般的憨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6 16:11:2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0

 



西贝柳斯fficeffice" />

   西贝柳斯的大脑壳比他的音乐更早地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晚年的他更是寸草不生,光可鉴人。粗糙的皮肤和绷紧的面部肌肉,再加上树藤一样的青筋,更是有如青铜雕塑一般坚实粗放。左部的顶光和右下方的反光使面孔的起伏更复杂,沟壑纵横来丰富的黑白对比,线条的排布并非随心所欲,而是精心设计出有方向、有呼应、有对比、有烘托的管弦乐般的织体,追求的就是对观者视线的引导。使人们不仅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神态凝重、目光如炬、器宇轩昂的西贝柳斯,还能理会到作画者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的用排线、粗线、线条动感和排线组织在画面中的节奏所形成的交响效果。另外蚀刻质感也是作画的目标之一,所谓“钢笔画爱乐”也就是要用钢笔摹仿铜版画或石板画的笔触,为音乐大师们造型。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6 16:12:2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1

 


拉赫玛尼诺夫fficeffice" />

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有一双修长的大手,这不仅有利于是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更使他在作曲方面拓展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此人的一生还算顺利,反映在其作品中亦不见那种长吁短叹赫愁苦悲凉,而是一种高远、明朗的史诗般恢宏气概,贯穿始终的更是那优美而悠长的俄罗斯歌调和荡气回肠、余味无穷的丰富变奏。不过由于拉赫玛尼诺夫长年侨居国外,直至1943年客死他乡,持久的乡愁自然总是会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美国报纸称他为俄罗斯游僧。

   19世纪末的俄国艺术家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彻骨的眷恋。和格林卡、屠格涅夫、列维坦、萨夫拉索夫他们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全部的艺术细胞都是从家乡的森林、草地、河谷、麦田中滋养出的。

   曾有一位评论家这样写道,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下钟声敲响,全体俄罗斯人民奋然跃起。二战期间,侨居美国的拉赫玛尼诺夫心中焦虑,挂念着祖国的命运,不断捐钱给苏联政府,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听到攻克柏林的消息便病逝于美国,还在他的音乐最终还是随着隆隆西驶的坦克轰鸣,碾碎了第三帝国可怕的狂人梦想。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6 18:50:1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2
本帖最后由 那仁朝克图 于 2018-9-26 18:10 编辑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的代表作,人们总认为是他的第五或第七交响曲,其实依我看,最有分量的、最能揭示肖大师本性的当属他的“第十三降小调”。当我得知肖大师自己也把“第十三”当作是自己的扛鼎之作,且每年都要加以庆贺时,心中不免感到“英雄所见略同”。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岩浆奔涌一样的怒涛拍岸,潮起潮落般的惊心动魄。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系首乐章的“娘子谷”,控诉了法西斯德寇在基辅郊外对犹太人、乌克兰与俄罗斯和平居民德屠杀暴行,也暗含着对当时苏联社会中反犹主义潜流的抗议。男低音的独唱与合唱此起彼伏、交相互应,慑人魂魄的悲愤和撕心裂胆的长啸使人犹如置身地狱之门一般地颤抖、绝望,血脉喷张。交响作品中使用声乐并不少见,但让男低音主导作品的主题却是仅此一部,未见来者。在最低频的音域里,肖大师依然设计出丰富多变的层次和性格鲜明的低音音色,凸现出肖思塔科维奇内心世界的苍凉和悲抢。而这一切都深藏在那一双厚如瓶底的眼镜片背后。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2

 


奥尔夫fficeffice" />

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不显要,在二十世纪各种现代主义流派喧闹不休的乐坛上,他更是独善其身、不淌混水,始终忠于浪漫主义的传统,留下的那部旷世其作《布兰诗歌》便是证明。那可是普天下最伟大、最恢宏的康塔塔了,其对人间的关怀远远超过了宗教热忱。开篇第一声爆裂的轰鸣犹如宇宙爆炸在时空起源之初的巨响,继而是燃烧和膨胀,纵情的合唱应和着节奏动人的定音鼓在天宇深处遥响、回荡。这不凡的乐思必定是承受了天体运行的启迪,雄浑而亢奋经罗伯特.萧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的演绎更是惊世骇俗,杰出的合唱音色把奥尔夫对芸芸众生的关注化作振聋发聩的音像盛宴。这音像对耳膜的撞击使我产生了一种幻想,似乎奥尔夫身躯高大、伟岸无比,但最终看到他的照片我才清楚,原来他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小老头。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1:18:23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2

 


普契尼fficeffice" />

   为意大利的骄傲普契尼一点不逊色于威尔第,作为师承关系,普契尼在某些方面明显超越了威尔第,那就是旋律的优美,大段大段极具歌唱性和抒情性的咏叹调、二重唱及多重唱。即便是数量很少的合唱,也无比流畅富于感染力。想想《绣花女》中拉丁区大市场里那个喧闹纷繁的场景,普契尼居然能为它写出有声有色的几段合唱曲,特别是清澈亮丽的童生,象小号一般悠扬,真令人叫绝。当然醉脍炙人口的要数他那些感人肺腑的咏叹调,皆属于歌剧史上精品中的精品。

   普契尼创造出的旋律美轮美奂、似乎永不枯竭,它并不承载深沉厚重的历史遗产、哲学思辨和人文精神,而是标榜真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取材于一些平凡的社会故事和下层社会的普通人物,遂注入自己的美学思想,特别热衷于表现那些纯真、柔弱的女性,让她们吟唱出惊天地、泣鬼神、情真意切的咏叹调。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1:16:3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3

 


卡拉杨fficeffice" />

   对卡拉杨的人无非两大理由,一是指其对作品的诠释,再有就是指他的人品和言行。关于后者笔者也是不敢恭维,因为他曾加入过纳粹,并因此受到过占领军当局的审查,后来他曾说过对自己过去的蠢行备受良心谴责,这个人一生游遍全世界,却不曾进入过以色列,可知犹太人对他的态度何等排斥。再加上他为人比较专横,对新闻界时常傲慢无礼,报纸上少不了他的飞短流长,以至于1989年他去世后有媒体竟发出这样的长叹:“这个暴君终于离开了乐坛”。

   卡拉杨对金钱的偏爱超乎人们的想象,一生录制的唱片多达上千张,然而真正受到业界好评的却不算多,且好评也只限于少数几位作曲家的作品,如理查德.斯特劳斯、约翰.斯特劳斯、勋博格、奥涅格、西贝柳斯、德彪西和真实主义歌剧的几位代表作家:列昂卡瓦洛、马斯卡尼和普契尼。对于卡拉杨的商业头脑来说,有这些作品就足够了,作为谐熟录音技术的专家,卡拉杨向市场提供了大量音色精美、效果绝佳的印象制品,赢得大量金钱的回报实属顺理成章——乐评家们代替不了市场。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2:26:4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3

 



威尔第fficeffice" />

   尔第最使我着迷的是他大量的歌剧序曲与合唱,比如《命运之力》《纳布科》《西西里晚祷》《铁砧之歌》《唐.卡洛斯》《凯旋进行曲》《震怒之日》……等等。虽然也写有不少动人的咏叹调、重唱曲等,但我感觉其旋律的优美抒情性已被普契尼超越。而合唱曲这方面则只有瓦格纳可与之比肩。但瓦格纳所表现的多是宗教、神谕和传说,而威尔第则倾心于表现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人间的喜怒哀乐,更易于被市民社会所接纳。十九世纪中叶马志尼、加里波第等领导意大利人民为反抗奥匈帝国的统治进行殊死的战斗,威尔第也积极投身其中,继《纳布科》之后,《伦巴底人》《列尼亚诺战役》和一些鼓吹革命的歌曲相继问世,因而被称作是“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晚年的威尔第为纪念他的好友、意大利诗人、民族英雄曼佐尼,破天荒地写下了唯一的一部宗教音乐《安魂曲》。其中的“请垂怜”“震怒之日”“号角声起”等唱段感人肺腑,印证了这样一段话:“教堂和剧院同样需要威尔第”。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2:25:2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19:44

未完待续


作者: 日不落    时间: 2008-3-4 19:46
...还有很多不了解,但我了解他们的友好和热情....
期待着!
作者: 寒江搏浪    时间: 2008-3-4 19:59

“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颇有同感 !

海螺号——真是我们中国冬泳人的骄傲!你太出类拔萃了,你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

   王立翔,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中国东南技术贸易总公司员工,北京高能筑博建筑事务所总工程师。他兴趣广泛,尤其酷爱音乐和美术,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六点半都可在八一湖中看到他的身影;白天,他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晚上,他又会出现在首都各大音乐厅,聆听着诸多世界美妙的音乐篇章;节假日,他的身影常出现在美术馆、展览厅……在我们这个文化群体中,他是出类拔萃的,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不仅自己热爱生活,还带动和鼓励周围的朋友们和他一起创建美好的生活。一天的繁忙工作后或在闲暇之时,他常常拿起钢笔勾勒自己对生活的感悟。fficeffice" />


作者: 胡寒梅    时间: 2008-3-4 20:02
本来就很佩服海螺号!经楼主的一介绍,现在就把他当偶像拉!
作者: 寒江搏浪    时间: 2008-3-4 20:04
[quote]原文由 [B]想游泳的金鱼[/B] 发表: 太有才了,真是冬泳人的骄傲!一曲<眉飞色舞>献给你和大家.
http://server2.9flash.com/000010/Flash/C002671AA13D58B779CC5C61CC2DEB8E.swf


[此帖子已被 寒江搏浪 在 2008-3-4 20:09:08 编辑过]
作者: 刘娃娃    时间: 2008-3-4 20:11
原文由 [B]寒江搏浪[/B] 发表:

“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颇有同感 !

——真是我们中国冬泳人的骄傲!你太出类拔萃了,你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08-3-4 20:13
佩服 敬佩  海螺号——我们冬泳人的自豪!
作者: 刘娃娃    时间: 2008-3-4 20:15
海螺号--好人的生活,生活里的好人。向海螺号学习努力地好好生活!!!!!
作者: 晨泳    时间: 2008-3-4 20:16

原文由 [B]胡寒梅[/B] 发表: 本来就很佩服海螺号!经楼主的一介绍,现在就把他当偶像拉!

哈哈!又多了一位粉丝!我们有这样杰出的斑竹而感到自豪!


作者: 钢铁战士    时间: 2008-3-4 20:26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作者: 江南宜春冬泳    时间: 2008-3-4 20:30

原文由 [B]钢铁战士[/B]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哈哈,钢铁战士,你还找的着北吗?哈哈哈阿


作者: 靓菊    时间: 2008-3-4 20:57
我们有这样杰出的斑竹而感到自豪!

作者: 潘冬子    时间: 2008-3-4 21:08

原文由 [B]钢铁战士[/B]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你身边藏龙卧虎哇!可怕吧!

包老师泄露天机了,本来海版的大作能卖大价钱,可能都看全内容就不买了。应当卖个关子!


作者: 凇城渔夫    时间: 2008-3-4 21:18
原文由 [B]刘娃娃[/B] 发表: 海螺号--好人的生活,生活里的好人。向海螺号学习努力地好好生活!!!!!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1

 

潘冬子回复:

原文由 钢铁战士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你身边藏龙卧虎哇!可怕吧!

包老师泄露天机了,本来海版的大作能卖大价钱,可能都看全内容就不买了。应当卖个关子!

——————————————————————————

这本画册是2004年出版的,第一版印制了1000册。我在这里帮他再作一个电子版的“钢笔画爱乐”,众多泳友网友肯定是还想能有一册珍本,那么,海螺号可要考虑再版了?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4 22:14:2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7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在柏林爱乐那里占山为王三十余年,光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录制了四套。不过诠释贝多芬的权威大师名单里并没有他。倒不是他成色不佳,盖是因为在他之前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了。富尔特温格勒、瓦尔特、托斯卡尼尼、克莱伯和索尔蒂等几位爷已占据了这些把金交椅。而没人能和卡拉杨相争的往往是一些贝多芬以后的浪漫派的作品,如德沃夏克、西贝柳斯、马勒和李斯特等人。令人特别为之动容的是1982年他现场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录音版本。您现在看到的这幅肖像就是在这一录音背景中完成的。笔者遐想此时的卡拉杨已经病魔缠身,和写作第九的马勒自然是心有灵犀,两个悲剧英雄的旋律和形象强烈刺激着我的作画热情,没有这种刺激也就很难获得运笔的激情。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5:5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7

 






卡拉杨fficeffice" />

位说了,你如此贬损卡拉杨,却还为他画像,且画的又格外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实在不好意思,原因很简单,第一,我能获得的有关卡拉杨的资料与其他音乐家相比要丰富而且容易;第二,卡拉杨的形象、他的动感形态更适合于发挥钢笔画流畅舒展的笔触特征。我第一次接触交响音乐就是听他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贝五”,1979年卡拉杨率团来北京演出时我出高价从“排队首席”(一位来自新疆的乐迷)手中买到门票,为的便是一睹尊容。从那时起,卡拉杨眉头紧锁、闭幕凝神的样子和抑扬顿挫、挥洒自如的指挥风格就引起了我为其画像的强烈愿望。可以这样说,用钢笔描画卡拉杨,视觉动机超过了听觉动机。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4:4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8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执掌的柏林爱乐具有绚丽多彩、通透酣畅的华丽音响,很为世人称道。他的铜管声部清脆嘹亮,在乐曲高潮处熠熠生辉的长号常迸射出灿烂的金属光泽;木管音色清沥洁净,有如深山的泉水坠落于岩石上的冰层,饱满而圆润;弦乐声部更是宛如秋水一般波光粼粼、晶莹剔透。如此超一流的演奏水准,仅有少数几个大交响乐团能与之匹敌,这也得益于柏林爱乐的民主传统。每当乐团有新乐手加盟,必须在乐队全体成员面前当场演奏,接受最苛刻、最挑剔的考核,乐团门槛外有无数身怀绝技跃跃欲试的觊觎者,差强人意、滥竽充数是绝无可能的。在这个君主立宪的王国里国王卡拉杨不免会与议会成员发生冲突,有一次为了选进一位女乐手几乎到了与乐团经理摊派的地步,但最后还是卡拉杨作出让步。不过民主归民主,最终把柏林爱乐调教成世界一流的功臣还是这位颐指气使、君临一切的卡拉杨。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46:55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8

 


卡拉杨fficeffice" />

的超级大牌指挥家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比如说像克莱伯,他不经常登台指挥(据说此公出场费论分钟计算),灌制唱片就更加凤毛麟角,一生中录制的唱片数量不过十余张,但张张都是上乘之作,名冠天下。相比之下,卡拉杨可耐不得此种寂寞,十年磨一剑,跟苦行僧似的那叫一个憋屈。所以全世界甭管那一个角落,您听到的贝多芬一准儿是卡拉杨版的,您看到的音乐会录像中的指挥家也多半是卡拉杨,恐怕可以这样说,二十世纪在媒体上频频亮相的音乐家,依卡拉杨为最。

   不过说句公道话,出尽风头的卡拉杨为普及古典音乐所做的贡献也非他人所能比拟。无数爱乐发烧友最初接触交响音乐都是听的卡拉杨的演绎。也正是此公把我引入这神圣的音乐殿堂,带我进入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7:09:21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8

 


卡拉杨fficeffice" />

   拉杨的指挥风格近似于在交响的漩涡里迎风斗浪。不过他的搏斗和拼杀比起小泽征尔要含蓄、内敛一些,更多的是表现在他的丰富多变的手势和面目表情上,眼睛永远紧闭,脸颊上的肌肉抖动抽搐往往预示着一个戏剧性变化的来临,突兀的青筋也可以看成是情绪起伏的征候。大起大落的肢体动作看着活象一位施法术的巫师在祭坛上呼风唤雨。面含微笑,视线从远处收拢,渐渐还阳,然后转身向听众鞠躬致意。

   卡拉杨仙风道骨、形状不俗、虽无伟岸身躯,却有帝王之相,于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本色,非常适合于成为美术家们描画的摹本。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16:51:2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9

 



小泽征尔fficeffice" />

   于中国爱乐人来说,小泽征尔的名字极有感召力,首先一点,这出生于中国沈阳的日本人常常表露出很真切的中国情结,曾多次来华演出。且对中国传统古典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听到“二泉映月”竟感动的泪流满面。(说句不那什么的话,我听到这首乐曲时目光基本上是呆滞的,并无太大的“情绪波动”。)再有就是小泽征尔极度夸张而又投入的形体动作使得即使是爱乐圈儿外的人都留有很深的印象。小泽征尔执棒的波斯顿交响乐团演出曲目非常广泛,但小泽征尔更多的是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比如波辽滋、李斯特、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樊.丹第等人。作为东方人的小泽从人文气质到哲学修养都和德奥古典乐派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虽然是卡拉杨的高徒,却也难能在从贝多芬到勃拉姆斯再到马勒的作品演绎中获得自己的品牌,但是小泽版的“幻想交响曲”小泽版的“春之祭”和“法国山歌交响曲”都能算得上是同名演录中的精品,最能表现出小泽征尔激情飘逸的浪漫风格。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1:35:0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19

 



梅塔fficeffice" />

   小泽征尔一样,印度裔的祖宾.梅塔也是美国乐团中的东方指挥,他制造出来的纽约音响很为世人称道,就像是纽约市的明信片,梅塔和他的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全球各地到处都留有自己的芳踪。

   梅塔的脸上写满了各种性格的音乐语言,有刚毅果断的,隽永抒情的,恬静安详的,春风荡漾的,有恢宏的史诗气概,也有专注的哲学沉思。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幻再配合沉着稳健的节拍手势,梅塔成功地演录了无数从古典到现代的伟大作曲家们的鸿篇巨制。

梅塔的注意力不囿于狭窄的某一范围,兴趣无所不在。他说,我在演绎贝多芬时我就热爱贝多芬,我在演绎马勒时我就热爱马勒。梅塔的再创作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一次我看到梅塔和黑人女高音普莱西合作演出瓦格纳《女武神》中的“天使传令兵”惊诧的目瞪口呆,简直太出神入化了,太富于穿透力了——我是指那个黑人女高音,原来这世上不仅只有金发碧眼的瓦格纳,同时也不乏有色人种的瓦格纳。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7:2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0

 


富尔特温格勒fficeffice" />

   尔特温格勒不同于理查德.斯特劳斯、马斯卡尼等死心塌地效命于法西斯政权的人,经常为了保护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音乐家而与当局对抗,但他留在第三帝国不免要受到占领军的审查。不过世人均知道此人的价值,占领军也没有难为他。他是诠释贝多芬的权威,能与他争辉的大指挥家为数不多。贝多芬几大交响曲中“三”、“五”、“七”、“九”的唱片均可首选富尔特温格勒的版本,富氏在其中酣畅淋漓的展现出贝多芬交响乐震撼人心的无穷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令人信服,气息宽广,音色美妙,节奏和速度都恰到好处,仿佛是贝多芬临终前指定的代言人在诠释他的作品。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富氏没能赶上立体声录音的时代,他的唱片不免带有某些音效上的不足,不过听上去倒更有一种历史感,好像是贝多芬隧穿时空与今天的人们对话。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8:20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0

 



孔泽尔fficeffice" />

   泽尔经常与世界著名的TELARC公司合作,以一种西部牛仔的美国风格演录大量美国乐曲和美国大片的电影音乐,同时也灌制了很多严肃的古典作品,其中特别出色的要算是波辽滋的“幻想交响曲”,那里面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中定音鼓被特别地凸现出来,用极其强化的打击乐节奏渲染末日的恐怖,效果真是很不寻常,波辽滋要是活到现在见到那场面,定会拍拍孔泽尔的肩膀说,歪尔瑞固德。

   孔老头1998年来过北京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该老头风度翩翩。神气活现,又风趣又快活,一副美国老顽主作派挺讨人喜欢,同时也把乐团里德鼓手折腾的不善,他太看重乐队的打击乐效果,不闹得个爆棚掀顶都觉得对不起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7 23:19:2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1

 



切利比达奇fficeffice" />

   十年代初,富尔特温格勒刚去世,切利比达奇和卡拉杨明争暗斗许久的指挥棒便被卡拉杨胜利地夺走,整个柏林爱乐被一种偏狭地民族偏见所支配,连一向对切利很器重的恩师富尔特温格勒也对这位声名鹊起的罗马尼亚后生心存戒备,切利饮恨离开了柏林爱乐,游走于柏林广播乐团、斯图加特乐团和慕尼黑交响乐团,直到卡拉杨作古才又重返柏林。

   切利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使之与众不同,这个罗马尼亚人比很多德国人还更加德意志化——倒不是因为他对蛰居40余年的德国有民族上的认同,而是出于对贝多芬、对勃拉姆斯、对舒伯特、布鲁克纳的忠实和尊重,在这个问题上他特别不满意卡拉杨,认为卡拉杨虽说才华横溢,但太过于急功近利,太看重尽快出名和无休止地灌制唱片赚取钱财。切利反其道而行,把现场演出看的远远重于唱片,和那位慕尼黑郊外地隐士——克莱伯很相象。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4:5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1

 



阿什肯纳奇fficeffice" />

   1980年第一次听到阿什肯纳奇的名字,那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六早晨700钟介绍西方古典音乐(这个时段是我每周企盼的黄金时间,我早年所熟悉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从此时段收获),在电台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提到了阿什肯纳奇,在我的想象中,阿什肯纳奇是一个孤寂、沉默的艺术家,后来了解的多了方知道果然如此,1962年在国际钢琴比赛拿了第一名后,第二年便定居冰岛,简直就像拉赫玛尼诺夫一样。随后的日子就浪迹天涯、巡回演出。凭借充满诗情画意、技法细腻的演奏风格征服了全球的听众。在这首凄凉和无所皈依的心境。1995年这位大师来北京演出,竟然提出不允许任何人为其拍照,其孤独和执拗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6:3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1

 



                  托斯卡尼尼fficeffice" />

   斯卡尼尼的大名不仅震撼着音乐世界,也足以彪炳千秋,名垂青史。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技艺精湛、炉火纯青,不仅仅因为很多伟大作品竟有他登台首演,不仅仅因为他经营了众多世界一流的大交响乐团,如斯卡拉歌剧院、纽约交响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NBC交响乐团等等,最重要的还在于,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艺术家。这从他严辞谴责屈膝委身于法西斯的马斯卡尼等音乐家的举动即可看出。托斯卡尼尼忠实地捍卫民主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事业,在肖思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于炮火中刚刚写就,托斯卡尼尼便设法获得总谱,遂指挥美国华府交响乐团演出并录音,向全世界传送。此举后来成为二战史上的美谈,印证了托翁伟大的艺术家良知,决非一般象牙塔里的艺匠所能比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18:03:24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2

 



萨瓦利施fficeffice" />

   城交响乐团一向是和尤金.奥曼第的大名联系在一起的,费城音像名冠全球,现而今换了个老头萨瓦利施执棒,颇令人感到好奇。好奇是好奇,我也没功夫细打听此公的艺术经历和指挥特点,反正我听了他在北京的演出,有舒伯特的“未完成”和德沃夏克的“新大陆”,费城音响那是无可挑剔的,不过它太标致、太严谨了,你说这是卡拉杨指挥的亦或是西诺波利指挥的都可以,总之好像没啥各色,爱谁谁吧。其实我所感到兴趣的是萨老头那翩翩风度很上眼,举手投足无不透着学者气质和教授风范。据说萨老头演录的作品上榜的不多,也可能跟他这种古典作派和不屑于猎奇取异的保守有关。不管怎么样人家都快奔八张了还来中国演出多不容易,咱只有感激的份儿。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5:14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2

 



萨瓦利施fficeffice" />

   萨瓦利施的形象特别适合于用钢笔画来表现,单凭那张古典主义的面孔便足以让人从中读出管弦乐的旋律出来,就像俗话所讲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棱角突出、层次分明、目光犀利、格外精神、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这幅肖像看上去不很完整,右肩留有较多空白,这还真不是我偷工减料,为了突显面部表情和指挥家的双手有必要删繁就简,有必要惜墨如金。老话讲叫做意到笔不到——那就是说我呐。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6:4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3

 



李德伦fficeffice" />

德伦是中国乐队行当的老前辈,因感叹文革时期大好时光被荒废,从中国刚刚开放起就全身心的投入交响乐的大面积普及,登台指挥演出、举办音乐讲座、培养后起之秀、力邀国外著名乐团来华演出等等往来奔走,一转眼不觉以至暮年。显而今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已远非昔日可比,李德伦李大爷功不可没。

199911月临近终年的李大爷竟然又一次登台指挥,这一次与他合作的是多次来华的小提琴大师斯特恩。两个老头年纪加起来足有160,李大爷略长几岁,200多斤的身躯外加一身的疾病,现场的听众无不替他捏着把汗,可当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个音符流淌出来,由衷的喜悦便在大厅里缓缓萦绕,旋律舒展而轻盈,可李大爷所承受的艰辛也可想而知。过两天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张照片《大师珍重》,斯特恩双手捧着李大爷的脸,二老泪水隐约、相视无语。这就是大师李德伦的天鹅之歌。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12:22:05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3

 


                        伯恩斯坦fficeffice" />

   一次听到伯恩斯坦的名字,还以为是那个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呢,我就纳闷,怎么回事?这位先生不玩修正主义,改玩音乐啦?细一了解原来ffice:smarttags" />两码事。

   伦纳德.伯恩斯坦既是位创作勤奋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还曾兼职电影人、社会活动家,当然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他是一位成就非凡的指挥家。

   作为最早向世界推广和介绍马勒的指挥大师之一,伯恩斯坦无数次演绎并灌制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并以讲座的形式对马勒作品加以解释和普及。有一套他指挥演录的“马勒全集”集中体现了这些成果。尽管有不少马勒专家各自拥有不同特色的马勒,可伯恩斯坦的马勒应该说具有相比之下的整体优势。瓦尔特演绎的“大地之歌”堪称头号权威之作,可惜那是单声道录音。塞尔演绎的“第四”,罗伯特.萧的“第八”各争其辉,但伯恩斯坦的“全集”献给我们的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内在逻辑清晰的马勒;是一个大起大落、焦虑不安、在跨越1920世纪时跌跌撞撞、身不由己,但始终为贝多芬守望家园的马勒。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8:20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3

 



伯恩斯坦fficeffice" />

   是伯恩斯坦早年的一幅肖像,专注的眼神、微锁的额头昭示出一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我很喜欢两个以上光源所形成的立体构图,明暗交界面被凸现于画面中央地带,嘴角、鼻翼、下颚、眉宇和双眼在这个区域里的凹凸起伏得以明确地表现,因而获得舒展而有节律的线条排布。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8 21:29:21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4

 



陈佐湟fficeffice" />

德伦他们之后的新生代英才辈出,陈佐湟算的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改革后的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条例整顿了乐团的纲纪,中国这只头号“皇家”乐队总算变了一副面孔,各声部组声音齐整,衔接和呼应也层次清晰、干净透亮、再请上几个外援,包括一些国际上重要的指挥家,演奏家帮忙给咱们的乐手点拨点拨——象这个迪图瓦、孔泽尔、梅塔、穆特、帕尔曼什么五六的,国交还真让人刮目相看,录制的一些CD也不同凡响。阿什肯纳奇金口玉言夸得他们心头暖流是一股接着一股:如果有一天中国交响乐团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6:44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4

 


黄飞立fficeffice" />

飞立先生1917年出生,1941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前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任讲师、副教授。1948年赴美国耶路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师从保罗.亨德米特音乐大师学习理论作曲。1951年毕业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任作曲系副教授、管弦系主任。1956年创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授、系主任至1988年退休。黄飞立除教学外经常应邀到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演出团体担任客座指挥或训练乐队,还多次应邀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访问、交流、客座指挥、讲学和音乐比赛评判等活动。1988年退休后仍积极参加许多社会音乐活动,特别是北京市教委主持的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活动。任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他参与创办了北京市中学生《金帆交响乐团》,中关村二小《金帆少年交响乐团》。现任北京101中学《金帆交响乐团》终身指挥和艺术总监,五十多年来黄飞立为繁荣祖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美国耶路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都分别授予黄飞立《功勋证书》、“杰出贡献金奖”、“教育建设奖”等奖项。2001年,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学会为在音乐事业中的突出贡献,给黄飞立颁发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及荣誉证书”。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授予他《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奖》。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12:23:45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4

 



霍洛维茨fficeffice" />

   洛维茨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钢琴巨擘,其地位等同于小提琴世界的亚莎.海费茨,而且也是个犹太人。演奏曲目无所不包,演奏技巧炉火纯青,也许只有鲁宾斯坦肯普夫、巴克豪斯可以与之争辉,但我个人更倾心于霍洛维茨的俄罗斯味道,那是一种和拉赫玛尼诺夫同出一辙的气质,一种被俄罗斯大地所感染和教化了的品性。这一切最集中地表现在他所演绎的一系列俄国作品之中,如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随想曲、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等。不论你身处何处,霍洛维茨的精湛演绎都会把你带到一望无垠的森林和旷野,从第聂伯河到乌拉尔山脉,夕阳斜照下的晚钟回肠荡气,宽广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深呼吸永远使人沉醉和忘情。在霍洛维茨的钢琴声中,俄罗斯仿佛是所有人精神上的祖国。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8:1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5

 



海费茨fficeffice" />

   20世纪小提琴巨擘,世人公认为亚莎.海费茨,这个出生在立陶宛的犹太人把小提琴艺术水准推向极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听听下面几位大师是怎样说的——萧伯纳说:您能否适当拉错几个音符,否则全能的上帝也会嫉妒的。克莱斯勒说:听了海费茨的演奏我真想把我的小提琴砸了。斯特恩一讲话简直令我等陷于绝望:只有把琴拉到我这份儿上,才能听的懂海费茨……不过这话也不必当真,反正就我来说,我搜集的好多部小提琴CD都必有海费茨的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赫、柴可夫斯基、拉罗、威尼奥夫斯基、西贝柳斯、圣桑、萨拉萨蒂、等等等等。在这些情感激流的宣泄中,海费茨的琴声辉煌而嘹亮,高亢、饱满的音符穿透历史的云雾,连接起从贝多芬到未来所有的时代。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49:2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5

 



梅纽因fficeffice" />

   纽因曾多次来中国访问、演出、教学,这自然是李大爷等人力邀的结果,这老头很快变成为李大爷的挚交,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据说走哪儿都扛着《老子》、《论语》,80多岁还能练瑜珈功,拿个大顶、竖个蜻蜓什么的跟玩似的。他自己成立了一个教授小提琴的学校,还特意从中国挑选了几个孩子去培养,那个胡坤便是他的关门弟子。1997年师徒二人在北京演出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81岁的老先生担任起指挥之职,高尚的音乐旋律在大厅里回响,人们惊叹这个绝版的勃拉姆斯依然是层林尽染、湖水浩瀚,然而不到两年,老先生便嗑然辞世,全世界都默然致哀。对于中国的哀乐人来讲更是悲情无限。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9 21:50:5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6

 



斯特恩fficeffice" />

以前常常惊叹为什么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多是犹太人呢?亚莎.海费茨、耶胡迪.梅纽因、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埃尔曼、津巴利斯特、米尔斯坦、西盖蒂等等……当我得知爱萨克.斯特恩也是犹太人(而且是美国以色列文化基金会主席)时,更加瞠目结舌(其实不止这些人,还有诸如胡贝尔曼、帕尔曼、祖克曼、沙汉姆等人)。后来我一头扎进故纸堆中自认为找到了答案:犹太音乐家本质上讲都是独奏者,自从耶路撒冷被焚毁,漫长的中世纪残酷地压制着这些圈在“栅栏区”里的异教徒,他们只有靠着独奏小提琴才能宣泄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自己和大卫王的精神纽带,当年大卫王也是一位“嗓音甜美的歌手”。颠沛流离的亡国史、曾经有过的辉煌、苦难和浩劫、使得这个小小的民族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并抑制不住要用小提琴把这种情怀唱出来给世人听。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6:13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6

 



斯特恩fficeffice" />

   1996年我在以色列参加一项劳务合作项目,周末游览特拉维夫的时候,在拉宾广场见到一位老艺人在拉小提琴,我感觉他特别象斯特恩便和他盘道,他说他和斯特恩倒是有点缘分,斯特恩访问苏联时他曾和斯特恩在一个弦乐四重奏组里合作演出,可惜时过境迁,苏联已不复存在,他移民来到以色列却沦落街头卖艺为生,说罢黯然神伤。等他缓过劲来,又跟我聊起斯特恩。我说从打1979年以后斯特恩就是中国的亲人,经常来华访问演出、教学,还从中国挑选一些孩子送往国外培养,不知您是否看过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他说看过看过,说着便拉起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首乐章的片断,并模仿斯特恩的动作和微笑,仿佛在为自己的犹太同胞而自豪,这次该轮到我感伤了,因为这首协奏曲正是17年前斯特恩首次访华演出的曲目,音色饱满而明亮的琴声带我穿越了时光隧道,眼前这位老头俨然就成了近在咫尺的斯特恩。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7:10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6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fficeffice" />

   太血统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苏联自己培养出来的小提琴大师,人称“莫斯科的帕格尼尼”。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经典最具权威性。比如说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大卫手里浸透了老柴全部的喜悦和悲伤。如果说论及演奏技巧他与海费茨不分伯仲的话,那么与海费茨的冷峻和理性相比,大卫的感情世界更加贴近作曲家本人,更加具有俄罗斯本土气息。卫国战争期间,在前沿阵地上到处都能听到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琴声,在列宁格勒、在顿河河曲、在突出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在塞瓦斯托波尔、在通向柏林的道路上,大卫小提琴的铿锵与硝烟相伴相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8:1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7

 


 

沙汉姆fficeffice" />

   1998年犹太裔小提琴手沙汉姆扛着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来北京演出,动静不太大因为该小伙名气不大,所以没有惊动我,他的唱片我也没听过。您想,有他的师哥祖克曼、他的师父帕尔曼、师叔阿卡尔多、以及那么多的师爷象海费茨、梅纽因、斯特恩等等统治着CD排行榜,哪儿有功夫去听沙汉姆。不过这倒并不妨碍为他画张肖像,那张娃娃脸在不少音响店里都随处可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0:5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7

 



美岛莉fficeffice" />

   于这个女小提琴手美岛莉,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对她的了解可能还没您多,仅仅是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她的一张照片,觉得构图不错、光线适中、黑白灰对比也挺均衡,层次清晰而丰富,有一定的动感效果,适合于用钢笔画来表现,视觉元素集中在面部、琴板和揉弦的手指,蓬松的头发向后梯级递减、变虚变柔,视觉元素集中的部位排线相应讲究一些,力图表现出柔韧的节奏感和徐缓的韵律,用以化解这位日本女士脸上小资产阶级的忧郁。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1:59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7

 




祖克曼fficeffice" />

   查斯.祖克曼,当代杰出的小提琴大师,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少年得志,13岁那年被斯特恩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看中,举荐去了美国朱丽亚特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1967年在勒文垂特国际比赛上和南韩的郑京和平分了一等奖,从此一举成名。

   祖克曼为人平易、谦和,艺术上精雕细琢、一丝不苟。我记得中国开放后电台里最早介绍的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便是祖克曼的版本。祖克曼技法娴熟、热情奔放,让人领略了贝多芬宽广雄浑的伟大襟怀和春风化雨、水滴石穿的艺术感召力。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39:26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8

 



弗雷妮fficeffice" />

   卡拉斯之外,我最欣赏的歌剧女高音就要算是弗雷妮了。这第一印象是来自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她在其中饰演的绣花女“咪咪》非常的完美,被公认为是最标准的和无可替代的咪咪。论嗓音卡拉斯虽极富表现力和煽情手段,但却不及弗雷妮温存甜润和柔媚可人怜爱;论扮相苔巴尔迪也稍逊风骚。弗雷妮的 “咪咪”以其亲切动人、润物无声的超级感染力享誉世界,如果普契尼当年首演此剧时能得到弗雷妮的鼎力相助,必不至于遭到嘘声一片相反会大获全胜。据说1896年此剧首演时,当咪咪病入膏肓而高大肥硕的扮演者却毫无病态反而气冲斗牛、气贯长虹,台下观众都给气乐了——这哪儿是小鸟依人的咪咪呀,整个一睥睨群臣的女王。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5:32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8

 



卡拉斯fficeffice" />

   腊裔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最伟大的歌剧女皇,在不算长的艺术生命里竟主演了多达一百余部的歌剧,当然她的价值不在数量上,就其音色而言,苍劲之中还透着似水的柔情,宽广的音域迄今难有人望其项背。卡拉斯是个具有强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在她“为艺术为爱情”的一生中,却没少遭遇挫折,和希腊船王不幸的婚姻,42岁就过早地损坏了歌喉,以至于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听到她的立体声录音。而卡拉斯自始自终始终都在逆境中抗争着,象她所饰演的那些个性刚毅烈女一样,人们时常在她身上看到诺尔玛、阿依达托斯卡和乔乔桑的影子,有时候她也分不清是生活在戏里戏外。据传说,在德寇占领希腊期间,有一次一帮德国鬼子到她家搜查,卡拉斯视若无睹,继续她的唱歌,德国兵里便有人同她一起唱了起来,完全忘记到这里干什么来了——艺术改变了人性。1975年,卡拉斯为艺术熬到了生命的尽头。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3:57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8

 



斯苔芳诺fficeffice" />

   大利杰出的男高音斯苔芳诺是西西里岛奉献给世界的无价之宝。依照那里的传统和其本人的天赋,斯苔芳诺本应该出道更早一些,可法西斯的战争撕碎了他的梦想,他被征兵入伍上前线,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他机敏地逃往瑞士,并在那里初步尝试了一下自己的艺技,战后他回到米兰继续学习声乐,随后便开始活跃在斯卡拉大都会等世界著名歌剧院。斯苔芳诺纯净通透的嗓音时常折射出地中海温暖明媚的阳光,好像斯特拉迪瓦里共鸣箱就长在了他的胸腔。在他活跃于舞台的时光里,欧洲的报纸毫无保留的盛赞他那抒情而富有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真情实感。在他艺术的颠峰时期,他与卡拉斯合作演录了普契尼的《托斯卡》,和卡拉斯一样,其情感的宣泄恰如奔涌如潮的火山熔岩无比震撼,至今仍在亚平宁半岛上回荡。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2:5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9

 



多明戈fficeffice" />

明戈人高马大、帅气袭人、风流倜傥、骨骼不凡、唱得一口好歌,弹得一手好琴、更兼有乐队指挥的才艺,在音乐舞台上叱咤风云,业绩不同凡响。拿这样一副尊容用来作画不大讨好,因为用钢笔作画最多是在尊重人家肖像权的基础上在追加一点排笔布线、强化蚀刻画效果的努力,想给这位大师哥好上加好、锦上添花看来是徒劳的——他怎么就不给画家们一点借题发挥的空间呢!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6:28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29

 



费莉娅尔fficeffice" />

   勒的复兴得利于几位功臣,主要是瓦尔特、克伦佩勒伯恩斯坦、巴比罗里和塞尔等著名指挥家。马勒的声乐作品较多,而马勒之声打动世界则离不开一位短命的天使,伟大的女中音——费莉娅尔。费莉娅尔出身贫寒,靠自我奋斗成才,终于在31岁那年登上舞台,但好景不长,刚过40岁便因患癌症溘然长逝。临终前四个月她与瓦尔特合作演录了马勒的不朽名作《大地之歌》,身患癌症的费莉娅尔此时怀有同马勒一样的惜别之情,在末乐章葬礼进行曲之后的尾声,王维的《送别》和马勒补加的填词构成了费莉娅尔与马勒的千古绝唱:这可爱的大地/布满春花,重披绿装/在那无际的长空/到处是蔚蓝色的光芒四射/永远/……永远……费莉娅尔清润醇厚的美声渐行渐远、绝尘而逝——天使蒙召复归天国,惜哉。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8-3-10 20:47:35 编辑过]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4 22:37

好像图片发完了,下一步我要一个一个填写文配图。这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请朋友们耐心等待,耐心阅读品味欣赏。有吵架的功夫,还是到这个高雅殿堂来接受艺术和精神的熏陶吧。


作者: 潘冬子    时间: 2008-3-4 22:51

建议在网上搞一次拍卖会,不知海版意下如何?

这本画册能卖50元...50!那是成本,少说也值200元!我们的口号:只买最贵,不买最好..........


作者: 恩施好田    时间: 2008-3-4 22:52
真是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寒冰游    时间: 2008-3-5 05:41
冬泳人里又多了一位艺术家!是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三省克己    时间: 2008-3-5 07:07
原文由 [B]初来乍到[/B] 发表: 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晓月清风    时间: 2008-3-5 07:56
    他不仅自己热爱生活,还带动和鼓励周围的朋友们和他一起创建美好的生活。一天的繁忙工作后或在闲暇之时,他常常拿起钢笔勾勒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 晓月清风    时间: 2008-3-5 08:02

     有吵架的功夫,还是到这个高雅殿堂来接受艺术和精神的熏陶吧。

      说的好!!包老师辛苦您了哈!

  冬泳队伍中人才济济,做为一名普通的冬泳人来说真是一大幸事!


作者: 天地一沙鸥    时间: 2008-3-5 10:02
原文由 [B]钢铁战士[/B] 发表: 天哪,我惊呆了,彻彻底底的惊呆了,想不到,想不到天天在一起的海版居然是???我找他去,隐藏太深了...
螺号是谁?我一定要认识他!~~~~~~
作者: 海螺号    时间: 2008-3-5 10:13
原文由 [B]那仁朝克图[/B] 发表:

好像图片发完了,下一步我要一个一个填写文配图。这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请朋友们耐心等待,耐心阅读品味欣赏。有吵架的功夫,还是到这个高雅殿堂来接受艺术和精神的熏陶吧。

谢谢那兄。兄弟做为音乐发烧友很希望古典音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深入人心。但愿大家都能喜欢音乐艺术,尽情享受古典大师们的旷世杰作。

贝多芬与我们同在,阿门。


作者: 潘冬子    时间: 2008-3-5 11:10
贝多芬与我们同在,阿门。

非也!贝不能与咱同在,他只能活在咱心里!
作者: 双鱼    时间: 2008-3-5 12:51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久长的生命。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

谢谢包大哥的精彩报道


作者: 山东迷踪拳    时间: 2008-3-5 16:28
我來給他做經紀人,有找他畫畫的找我就行了,別人不許競爭啊
作者: 亚洲豪杰    时间: 2008-3-5 16:58
原文由 [B]恩施好田[/B] 发表: 真是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冬泳网总编    时间: 2008-3-5 17:14

高雅的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味!

海螺号用笔来描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可见其深,其切。


作者: 潘冬子    时间: 2008-3-5 21:15

原文由 [B]山东迷踪拳[/B] 发表: 我來給他做經紀人,有找他畫畫的找我就行了,別人不許競爭啊

海版同意吗?

告诉网友一个秘密,海版原计划作100幅画,纪念谁不知,现因和谐社会安定有问题,不能坐下来,请给他点时间,让他完成任务.


作者: 那仁朝克图    时间: 2008-3-5 22:52

"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没有音乐就同样没有生命!"

感谢总编给配上了大师们的美妙音乐,真的谢谢了!

————————————

海螺号,你不觉的这个帖子活了吗?乐曲你有什么提议,尽可给高人提出来,以便改进。


作者: 松江浪涛    时间: 2008-3-5 23:01
原文由 [B]想游泳的金鱼[/B] 发表: 太有才了,真是冬泳人的骄傲!

作者: 首席顾问白冰    时间: 2008-3-6 05:55
冬泳队伍,人才辈出!
作者: 鹰鹰    时间: 2008-3-6 07:21
海螺号!你 还有这么好的一手啊 ?!真让老姐佩服死了!我在北京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呢?不过在这里欣赏到你这么精美的作品,我也很激动,很敬佩了!



[此帖子已被 鹰鹰 在 2008-3-6 7:22:17 编辑过]
作者: 海螺号    时间: 2008-3-6 08:23

承蒙那兄、鹰姐和各位网友抬爱,其实我画的水平很有限。不过我确实非常喜爱西方古典音乐,从贝多芬到苏联的萧斯塔科维奇,那都是生命的历练和大自然滋养的精华硕果。也喜爱简洁流畅的钢笔画,简单省事、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如蒙不弃本人愿意通过某种方式把画册寄送到各位爱好音乐、爱好艺术的朋友手中。很希望看到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命成为各位朋友们的生活方式。上传几张速写以饷各位网友。




爱好艺术的朋友们敬请多多指正。如有作品也可互相交流分享。



[此帖子已被 海螺号 在 2008-3-6 8:24:22 编辑过]
作者: 潘冬子    时间: 2008-3-6 08:33
还是那句名话: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末高!(你是那英)?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