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3-5-23 14:25 编辑
如何看待北京已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对于全球生态平衡有哪些重要意义?
子夜时分,自然鸣奏曲开启了:青蛙蹲在水塘边叫个不停;松鼠们一个劲儿往嘴巴里塞橡子,腮帮子都鼓了起来;野猪一家也出动了,哼哼唧唧吃着浆果“贴秋膘”……
这里可不是动物园,也不是人迹罕至的山野,而是西五环边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首都北京,许多寸土寸金的城区所建的公园,也成为了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今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全市拥有陆生野生动物596种,光鸟类就在过去10年间增加了79种。野生维管束植物达2088种,其中包括百花山葡萄、紫椴、黄檗及野大豆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一个世界级都市中,2000多万人口如何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
从绿起来到活起来
上周五,记者来到西山脚下的公园管理处,门口的小山坡上,一只漂亮的鸟正拖着长长的羽毛踱步。
“它是环颈雉,西山上有不少。你多来几次,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说话的是西山林场原总工程师阎海平。如今他已退休,仍常年从事森林健康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监测显示,西山的野生维管束植物达442种,动物有288种。其中不仅有食草的兔子、松鼠,还出现了纯肉食动物豹猫,这意味着西山已经形成了近自然的生态群落和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过去70年,西山从濯濯童山变成了动植物的乐园,也见证着京城森林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的理念转变。
自元代以来,不管是皇家营建殿宇,还是百姓烧柴、建房,都要砍伐林木,京郊很多山头都被砍秃了。尽快让荒山秃岭绿起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绿化事业的首要任务。
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周彩贤表示,在山区持续不断地开展森林健康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再加上两轮百万亩造林和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从山区、平原和城市相连相同的大尺度生态系统,为物种多样性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底。
可是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树种、树龄相对整齐划一,这会导致生态系统不够稳定。“比如油松纯林,松针在北京的气候情况下短时间很难分解,林地土壤改良和养分循环速度慢,对林下物种发育其实是不利的。”周彩贤通过这个细节来解释人工林的弊端。天然林则是四世同堂的“异龄林”,针阔混交,树下多种灌木、地被。异常丰富的物种,不但赋予天然林极强抗逆能力,能够抵御一定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还能为小动物提供隐蔽的巢穴和可口的食物。
2018年本市启动第二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就明确提出了植物选择的原则:“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希望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提出为小动物栽种山楂、海棠、黑枣等“口粮树”。此后,本市还陆续提倡不拔野草、缓扫落叶等做法,在林间开辟小微湿地、本杰士堆(人造灌木丛)和昆虫旅馆。同时开展林分结构调整,将纯林渐渐改造成混交林。
步行上西山,跋涉约20分钟后抵达了一片“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这本是一片纯油松林,在经过近自然的改造后,各种林木灌草高低错落。“我们移栽了一部分松油,补植了白蜡树、黄连木。”穿行林间,阎海平娓娓道来。森林密度降下来之后,更多植物也就有了生长空间。很多种子不知是被风吹来的还是被鸟儿衔来的,总归是在林间落地生根了,益母草、求米草、荆条都长得极茂盛,野海茄最近还结出了浆果,一颗颗好像晶莹通红的玛瑙珠。
“割灌”历来是林场最繁重的工作。从前大伙儿会觉得,树底下得干干净净的什么都不长,那才叫利索。现在,西山林场制定了技术规范,灌木和野草只要不碍事儿,就统统保留下来。尤其是带花儿的灌木更是能留尽留,因为花粉是很多昆虫的食物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