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生最容不得孩子说:“不吃鸡蛋。” 春节在老师家里我认识了校友徐福生,徐福生的女儿说:“爸爸,我不吃鸡蛋。”徐福生当场狠狠地教育了女儿一番,他说:“我们家弟兄俩是靠母亲养鸡把我们养大的,当年家里的一切全靠鸡蛋,最简单的油盐酱醋,以及我们其他吃的穿的全是鸡蛋换来的,可以说没有鸡蛋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徐福生现在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不过在老师面前他还是有些激动:“老师,我的一生中除了感谢老师以外,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母亲。”他说:“我心目中有一幅永远的母亲图,每天的中午或者是太阳还没有下山的傍晚,母亲佝偻着身躯从低矮的鸡舍里取出十几枚鸡蛋的时候,母亲脸上的喜悦在午后的阳光下或者在晚霞的映照下是那么灿烂而幸福。” 徐福生出生在苏北农村,他说他最不能忘记的是自己含辛茹苦的寡妇母亲,曾经用一粒粒麦子和一只只鸡蛋为自己换学费的经历;最不能忘记的是自己在城里上中学的时候偶然惹老师生气了,母亲知道以后拿着家里最值钱的鸡蛋到老师家里去赔不是。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寡妇母亲仅靠自己的能耐要养活两个孩子,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徐福生的母亲用自己的“财富计划”不但养活了两个儿子,而且是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生。徐母设想了一个简单的“财富计划”,她说:“养鸡最能让我们发财了,养鸡能生蛋,鸡蛋能卖钱,卖不掉的鸡蛋能孵小鸡,小鸡长大了又能生蛋,生下的鸡蛋又可以卖钱。”就这样徐福生的母亲除了种地,她还养了十来只鸭和二十来只鸡。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徐福生的母亲就靠这些养鸡鸭的收入把两个儿子一个送进了清华大学,一个送进了北京大学。 徐福生还记得一件令他心痛不已的事。那是1978年,徐福生的哥哥去县城上重点高中那个冬天,本来在家里徐福生弟兄俩是合睡一床被褥的,哥哥去县城读书以后,需要添加一套被褥,尤其是冬天来了。母亲想着只有卖掉一只鸡才可以去买棉被,下蛋的鸡实在不舍得卖,卖一只不下蛋的公鸡吧,可母亲自己不忍心去抓那只公鸡,于是,母亲就让徐福生进鸡舍去抓公鸡。那只公鸡足有七八斤重,等徐福生好不容易抓起那只公鸡的时候,徐福生的身上、脸上已经被公鸡啄了好几处了。徐福生把公鸡卖给乡供销社的收购站,一只七八斤重的大公鸡才卖了5块钱,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徐福生却把这5块钱丢了。徐福生先是在去供销社的路上来回找钱,钱一直没找着,天已经黑了,徐福生怎么也不敢回家,直到母亲一路找过来,漆黑的乡野里徐福生流着泪倚在一棵电线杆边。当母亲呼喊着他名字的声音传过来的时候,徐福生放声大哭起来,母亲没有怪罪孩子,母亲心痛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回家了。 徐福生告诉我们:“这就是我的财富母亲。”【《第一财经日报》3月3日】叶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