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4年8月,湘军攻陷天京(南京),太平天国灭亡。 由此大功,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成为有清以来第一位出将入相、封侯拜爵的汉人。 这时,曾国藩掌握可以决定天下形势的重兵,手下人才济济,门生故吏遍天下,不管是势力,还是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熟知历史的曾国藩,很清楚这表面风光之下潜伏着危机。 因为自清朝开国以来,历来领兵的权臣几乎都没有好的结局。 最初的努尔哈赤时代,就有无数爱新觉罗皇族被诛杀; 入关后的顺治时代,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鞭尸;
康熙朝的鳌拜、雍正朝的年羹尧,无一不落得丢官被杀的下场。
更何况曾国藩还是有清以来第一个掌重兵、握实权的汉人,更是容易遭猜忌。 于是,曾国藩果断采取措施,开始自剪羽翼,分批裁撤自己经过千辛万苦才打造起来的湘军。 他先是让自己的弟弟、亲自率军攻克南京的曾国荃以病告退。 十几万的湘军几乎被全部裁撤,只留下了两个营一万人左右。 而曾国藩也因此举得到了满清朝廷的信任,化解了一场危机。 1872年,曾国藩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被谥“文正”,这是清代文臣死后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坚持“做人忌满”原则的曾国藩,落得了一个好的结局:生荣死哀,善始善终。 事实证明,做人忌满,总要给自己留点余地,这是知足常乐的智慧,也是永不满足的胸襟。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追求最美好的目标,但又不希望完全达到目标,才能永远保持进步和上升的态势。 我们始终都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做人,未满的状态,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