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0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image

image

image

  上海市政协12日上海孙中山故居举行瞻仰活动暨孙中山文物馆开馆仪式,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瞻仰活动并为开馆揭牌。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主持。

  12日,孙中山铜像前,摆放着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民革市委、中国福利会等敬献的花篮。市领导和各界代表在孙中山先生像前肃立并三鞠躬。

  孙中山文物馆汇聚了孙中山故居馆藏文物之精华,展示了上海多年来孙中山文物征集、史料研究等取得了成果。陈列的实物原件、历史资料、人物真迹等300余件展品,绝大多数是首次展出。孙中山文物馆以丰富的展品,浓郁的历史气息,将与孙中山故居一起成为沪上颇具特点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

  出席瞻仰活动和揭牌仪式的还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杨晓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无畏,市政府副市长唐登杰,市政协副主席王生洪、左焕琛、俞云波、石四箴、王荣华、王新奎等。

(申卫星摄影)

image

image




   

2#
发表于 2008-2-20 11:53 | 只看该作者
伟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48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创建同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日,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1月,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名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天下为公。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46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66—1889年

  1866年

  11月12日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幼名帝象。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父孙达成,早年在澳门当鞋匠,后回乡佃田耕作,兼村中更夫以补家用。母杨氏。兄孙眉(1854-1915),少年时曾为长工,1871年去夏威夷当华工。)

  1876年 10岁

  入村塾读书。村塾课堂为冯氏宗祠。就读一年,即对传统教学方法反感。(翌年,在夏威夷的孙眉,经济初能自立,回乡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创业。)

  1878年 12岁

  是年5月,由香港乘船赴夏威夷(檀香山),自述“始见轮舟之奇……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在孙眉开办的商店协助店务;翌年(1879年),入火奴鲁鲁(Honolulu)英人主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基础知识、英语、圣经等。

  1882年 16岁

  是年7月,在意奥兰尼学校毕业;同年秋,入美办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继续读书。

  1883年 17岁

  是年7月,自夏威夷经香港回国,是年秋返翠亨村。在海外五年,接受欧美文化科学知识和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在家乡抨击封建传统和迷信,发生与挚友陆皓东砸毁村中神像的事;年底,受洗加入基督教。为此遭其兄孙眉训斥。

  1884年 18岁

  是年4月,入香港英办中央书院学习,努力攻读中外书籍;11月辍学,应孙眉召再赴夏威夷。翌年4月,取道日本回国;5月,与卢慕贞结婚;8月,再赴香港中央书院,复学。(是年3月,清军大败法军;6月9日,清政府与法国签定了媚外的“中法条约”。孙中山为此甚为痛愤,自述“始有志于革命”。)

  1886年 20岁

  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复入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读医学,并兼修中国经史。结识同学郑士良。

  1887年 21岁

  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结识何启、孟生(P,Manson)、康德黎。在该校进修五年,广泛学习西方政治、军事、历史、物理、农学,后自述“于中学则独好三代两汉之文,于西学则雅癖达文之道,而格致政事亦常浏览。”尤爱读《法国革命史》和《物种起源》。

  1889年 23岁

  在香港西医书院继续学习。课余间往来于香港、澳门,发表对清朝政府不满的言论,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0—1899年

  1890年 24岁

  课余间往来于香港、澳门,发表对清朝政府不满的言论,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人称其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大寇”(翌年结识杨衢云)。
  致信香山县籍退休官僚郑藻如,提出效法西方进行改良,在香山县倡行兴农桑、禁鸦片、普及教育,然后向全国推广的建议(即著名的《致郑藻如书》)。

  1892年 26岁

  是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考试成绩为“最优异”;接受康德黎教务长颁发的西医书院第一名毕业执照。是年秋,到澳门镜湖医院当西医师,并开设中西药局,“声名鹊起……户限为穿”。

  1894年 28岁

  是年,兴中会成立。(7月,中日战争爆发)
  年初,拟《上李鸿章书》,提出改革的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春,偕陈少白赴上海;6月,抵天津,未得李鸿章接见,上书亦不为采纳。为此乃“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11月 24日,二十余名进步华侨在夏威夷火奴鲁鲁举行兴中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1895年 29岁

  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在香港秘密策划武装起义。事泄失败,遭清政府通缉。偕郑士良、陈少白经香港逃亡日本,转赴夏威夷;陆皓东、朱贵全、丘四被捕就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6年 30岁

  由夏威夷经芝加哥赴纽约,转渡英国,考察西方政治,在华侨中宣传革命;10月,在伦敦遭清使馆绑架软禁;辛得老师康德黎、孟生等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 冬,发表英文版《伦敦被难记》。

  1898年 32岁

  10月26日,“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仓猝逃至东京。孙中山准备前往慰问,建立友谊。但康有为以帝师自居,自称不便与革命党首领来往,托辞不见。两天后,孙中山委陈少白拜访康、梁,陈少白痛陈满清政府的腐败,非推翻改造不可。结果是不欢而散。

  1899年 33岁

  3月2日,宫崎寅藏为了促成两党合作,奔走其间。但康有为自称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而以勤王领袖自居,并无合作的诚意。梁启超开始也有合作的意思,但当孙中山前往会见时,他又借故谢绝。
  8月初,梁启超前来会见孙中山。孙中山和梁启超共商合并大计。经过讨论后,梁启超赞同两党合并,并推孙中山为会长,梁为副会长。会后,梁启超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在新加坡逗留的康有为时,康有为非常生气,并派人携带款项到日本,促梁启超立刻赴檀香山办理“保皇党”的事务,不得延误。于是两党合作的计划告吹。
  12月19日,梁启超赴檀香山之前,请孙中山写介绍信,介绍檀香山的朋友给他认识。孙中山不疑有他,写信给自己的哥哥和多位侨商,请他们支持梁启超。檀香山华侨接受到信后,对梁启超非常礼遇,并且捐出巨款。梁启超极力向华侨宣传,说“保皇党”和“革命党”原属同流,名称虽然不同,宗旨却是一样的。部分“兴中会”的会员竟然被迷惑,变成“保皇党”的会员。于是梁启超就在檀香山创立“保皇党”,并设立机关报《新中国报》,宣扬保皇思想。


孙中山大事年表 1900—1909年

  1900年 34岁

  是年春夏间,鉴于北方义和团运动,积极加紧策划广州起义。9月,由神户经马关抵台湾,在台北设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发动惠州起义,屡败清军,因粮械不济,失败。转赴日本。(是年6月中旬,西方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4年 38岁

  为与康、梁保皇党争夺群众,是年在夏威夷加入致公堂(即洪门,为在美洲华侨中的天地会组织);此间往来于东南亚、日本及欧美,发展兴中会并组织领导与保皇党的理论斗争。(是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被选为会长;入会者有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等约500人。)

  1905年 39岁

  是年同盟会成立。
  7月30日,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黑龙会址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与会团体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的代表和国内17省均有人到会,经过热烈讨论赞同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十六字革命宗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友人坂本金弥宅内召开。到会者百余人。大会通过章程草案,推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十六字宗旨为同盟会政纲,规定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本部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
  11月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为《民报》撰“发刊词”,将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06年 40岁

  12月2日,在庆祝《民报》创刊周年会上发表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说,正式提出制订“五权宪法”的主张(五权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1907年 41岁

  5月,发动潮州黄冈起义;六月,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发动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是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张骞、汤寿潜等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 42岁

  3月,发动钦州、廉州起义;4月,发动云南河口起义。
  (是年6至7月预备立宪公会发动国会请愿运动,8月清政府公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

  1909年 43岁

  8月,在英国伦敦。

孙中山大事年表 1910—1919年

  1910年 43岁

  2月,发动广州新军起义。
  (是年,湖南、湖北等五省发生抢米风潮;两广、滇、赣、苏、浙、豫、皖等数省爆发抗捐抗税斗争。)

  1911年 45岁

  4月 发动黄花岗起义。10月,武昌起义爆发。(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率先发难,次日占领武昌,是晚占汉阳,同日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时孙中山行抵美科罗拉多州,后游说美欧,取道马赛回国。)
  12月25日抵上海;26日,被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推举为大总统人选;29日,南京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46岁

  1月1日,由沪赴宁。南京城内人民拥街塞巷,欢呼雷动。晚10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2日,通电各省改用阳历纪年,以大总统就任日为新纪元开始;1月5日,发布《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莅临临时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并发表演说(次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9月,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 47岁

  (是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火车站)
  3月23日,离日本长崎回国,发动二次革命(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二次革命战争开始),失败后,出走日本。

  1914年 48岁

  劝导逃亡在日的革命党人重新振作,恢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共同组成中华革命党。6月 22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任总理。
  (是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5月,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

  1915年 49岁

  5月,复函北京学生,揭露“二十一条”真相,指斥袁世凯“袁氏以求僭帝之故,甘心卖国而不辞,祸首罪魁,岂异人任?”
  10月25日,与宋庆龄结婚。12月,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是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占中国;5月9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2月12日,袁世凯悍然称帝。)

  1917年 51岁

  7月6日,离沪南下;17日抵广州,发动护法运动。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9月1日,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9月10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正式成立;护法战争爆发。(是年6月,北方军阀张勋率军入京,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拥戴薄仪复辟;7月,段祺瑞僭任总理;8月,段祺瑞政府宣布对德宣战;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 52岁

  5月4日发表通电,被迫辞去大元帅职,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离粤取道日本返沪。6月26日抵上海,“专理党务,对于时政,暂处静默”,“对于时局问题,实无具体办法”。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9年 53岁

  5月,《建国方略·心理建设》付梓。5月28日发表《护法宣言》。
  10月10日,宣布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加“中国”二字,以区别1912年的国民党),并公布规约,“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是年5月4日,爆发五四运动;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孙中山大事年表 1920—1925年

   1920年 54岁

  在上海。开始接触苏俄人士。

  1921年 55岁

  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举行,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5月5日,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10月10  日,《建国方略·物质建设》付梓;10月13日,出席国会非常会议,宣布赴广西,准备取道湖南出兵北伐。
  12月4日,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12月23日,会见李大钊介绍前来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是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56岁

  2月3日,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4月16日,因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遂指令各军集中梧州,召  开扩大军事会议,决定“出师江西”,“以大本营设于韶州”。6月16日,陈炯明叛变。8月9日,因北伐军迭次受挫,腹背受敌,决定离粤返沪。8月23日,李大钊由京到沪会见交谈,并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

  1923年 57岁

  1月1日,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1月2日,公布《中国国民党党纲》,次日公布《中国国民党总章》。1月26日,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复命廖仲恺与越飞商谈中苏联合细节。
  2月21日,离沪经香港抵广州,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10月25日,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11月12日,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12月24日,发表《关于粤海关关余问题宣言》,抗议美、英干涉中国内政。年底,李大钊抵达广州,积极协助完成国民党改组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是年1月 1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6月1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2日,苏联政府代表加拉罕到达北京。)

  1924年 58岁

  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共合作的宣言和文件。1月25日,为哀悼列宁逝世,电唁苏联政府并发表讲话。下令筹办黄埔军校,2月23日,命廖仲恺负责筹备并兼筹备委员会委员长。4月12日,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8月20日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第六次会议,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9月18日,发布《北伐宣言》;同月,移师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11月10日,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11月12日,偕宋庆龄离粤,取道日本长崎、神户北上,一路多次发表演讲。12月4日,抵天津,当晚肝病复发。12月31日,扶病由津入京,发表《入京宣言》。
  (是年,1月21日列宁逝世;9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宣言,号召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政府。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925年 59岁

  1月26日,病势力加重,入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确诊为肝癌。
  2月24日,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3月11日,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3月12日,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5#
发表于 2008-2-20 15:28 | 只看该作者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值得纪念。
6#
发表于 2008-2-21 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初来乍到[/B] 发表: 伟人!
7#
发表于 2008-2-21 20:35 | 只看该作者
伟人!革命的先驱!值得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1 21:43 , Processed in 0.04313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