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3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节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3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0:52 | 只看该作者
大暑诗词15首:何以销烦暑,窗下有清风
2019
07/23
06:30
儒风大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文稿 | 儒风君整理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大暑,是我国传统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暑,热也”,大暑则热气犹大。


随着大暑时节的到来,高温天气也渐渐逼近,与之而来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也拉开序幕。


大暑不只有汗如雨下,还有诗兴大发,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诗,体会千年前的那份暑热与悠闲。


1


《销夏》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给人的感受就只有一个字“热”,在上蒸下煮的日子里怎么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呢?乐天先生告诉你,心静下来你就能感受到凉意。


2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树上蝉鸣阵阵,庭院里没有一点风。月下想捧起凉凉的泉水,不知何时风才能吹过我被汗湿透的长发。


3


《大暑》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西瓜与夏日是绝配,在炎热的夏季,躲在屋里,尝一块多汁的西瓜,真是人间美事。


4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半夜热的睡不着,披件衣服走到院中,树林深处有阵阵虫鸣,不知他们是否也在期盼凉风。




5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大暑来到,最热的中伏也已到来。在这汗流不止的日子里,总让人不自觉想起凉爽的秋季。


6


《大暑六月中》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铺一张席子,以地为床。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天空也变成了汪洋,一闪一闪的星子仿佛隐匿的冰块。


7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王同祖


荷花池畔竹凉床,一枕闲消夏日长。


燎过水沉天正午,旋移小艇采莲房。


硕大的荷叶顶在头顶,当做一把遮阳伞。荡舟在荷塘里,闻着阵阵荷香,时间也静了下来。


8


《夏日》 葛天民


晓荷随坠露,晚岫障斜阳。


树下地常荫,水边风最凉。


蝉移惊鹊近,鹭起得鱼忙。


独坐观群动,闲消夏日长。


树下的阴凉处藏了乘凉的人,大大的蒲扇摇着,偶有一丝风飘过都能引起一阵欢呼。




9


《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门前的行人匆匆走过,衣衫已被汗水浸透。太阳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要与地上的行人比一比。


10


《夏日对雨》 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大暑过后,雨水也相应增多。噼里啪啦一阵急雨,电闪雷鸣间,天地也焕然一新。


11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天气热怎么办,当然是减少衣衫。诗仙在树林间褪去衣衫,感受头顶的松风。




12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烈日炎炎,江河湖海也要干涸。听说昆仑山上还有积雪,不知有没有夸父把我放在昆仑山。


13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度过夏日的方法就是要心静心平,不论天气再热,人也别急躁,越急躁反而越感到炎热。


14


《夏夜》 毛滂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涸渚露荷倾。


经过毒辣的太阳晒一天,地面也变成了烫人的锅底,哪怕到了深夜,空气中都是灼人的热度。


15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


陆游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看到陆放翁的第一句,千年前的热气扑面而来。原来古人也曾为盛夏苦恼,也曾在深夜里辗转难眠渴望秋日的来临。


大暑到来,雨热齐来。在炎热的天气里,大家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注意水分补充,切忌不可过分贪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7-23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7-23 14:24 | 只看该作者
上蒸下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8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最美的立秋古典诗词送给你
2019
08/08
07:00
四季美文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又是一年立秋,盛夏光年渐行渐远,秋风秋月,红叶寒鸦将逐渐取代暴雨骄阳,接天莲叶。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曳露为霜,敏感的诗人们已有所觉,于是写下了有关秋景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立秋》


刘言史【唐】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雨院中有作》


杜甫【唐】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后题》


杜甫【唐】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李绅【唐】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


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


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


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


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


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卢纶【唐】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


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


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


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


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


《和王卿立秋即事》


司空曙【唐】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立秋日》


司空曙【唐】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日》


刘言史【唐】


商风动叶初,萧索一贫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与簟疏。


旧醅难重漉,新菜未胜鉏。


才薄无潘兴,便便画偃庐。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唐】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日悲怀》


令狐楚【唐】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立秋日》


令狐楚【唐】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新秋》


齐己【唐】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城中晚夏思山》


齐己【唐】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孙逖【唐】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


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


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


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


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唐】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秋思》


白居易【唐】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立秋夕有怀梦得》


白居易【唐】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


白居易【唐】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立秋日登乐游园》


白居易【唐】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武元衡【唐】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徐铉【唐】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


周墀【唐】


秋祠灵岳奉尊罍,风过深林古柏开。


莲掌月高珪币列, 金天雨露鬼神陪。


质明三献虽终礼,祈寿千年别上杯。


岂是琐才能祀事,洪农太守主张来。


《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


李景让【唐】


关河豁静晓云开,承诏秋祠太守来。


山霁莲花添翠黛, 路阴桐叶少尘埃。


朱轓入庙威仪肃,玉佩升坛步武回。


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后自京归家》


李郢【唐】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 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渔家傲(七夕立秋)》


秦观【北宋】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陈与义【北宋】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浪淘沙》


吴文英【南宋】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秋夜雨(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


吴潜【南宋】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少待他、西风凄冽。灵司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二郎神》


吴潜【南宋】


小亭徙倚,慢一步、立秋千影。渐夕照林梢,晚风池上,缉缉轻寒嫩冷。又是将他春__,酿一种、花愁花病。空客鬓岁迁,征衫人老,倚楼看镜。


还省。故园多少,紫殷红凝。窗外晓莺啼,拂墙金缕,烟柳慵眠乍醒。桃菜踏青,趁蜂随蝶,长负清明时景。凝伫久,蓦听棋边落子,一声声静。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高观国【南宋】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鹊桥仙(立秋后一夕)》


张鎡【南宋】


暑云犹在,澄空欲变,入夜徘徊庭际。新秋知是昨宵来,爱残月、纤纤西坠。


芭蕉老大,流萤衰倦,静里细观天意。轻风未有半分凉,奈人道、今宵好睡。


《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京镗【南宋】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为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重叠金·壬寅立秋》


黄升【南宋】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双鸳宿。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桐。


《品令(新秋)》


卓田【南宋】


立秋十日,早露出新凉面。斜风急雨,战退炎光一半。月上纱窗,疑是广寒宫殿。


无端宋玉,撩乱生悲怨。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你且思量,今夜怎生消遣。


《迎春乐》


陈允平【南宋】


垂杨影下黄金屋。东风渐、粉香熟。恨当年、有约马参莺速。误一枕、红云宿。


带眼宽移腰似束。怪何事、褪红销绿。北面立秋千,羞人问、连环玉。




《风入松(蜡梅)》


张孝祥【南宋】


玉妃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立秋娘。湘罗百濯蹙香囊。蜜露缀琼芳。蔷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浓香。萼绿轻移云袜,华清低舞霓裳。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纳兰性德【清】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编辑:四季美文(ID:sijimeiwen)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0:46 | 只看该作者

一分秋意一分凉

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

风和气爽丹桂香


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说的就是秋分这一天阴阳相接、寒暑交割


作为“二分二至”之一

秋分形成了丰富的节气民俗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古代以此祈求月神降福人间

而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


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

叫做“秋分吃秋菜”

以此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安康

此外,秋分还有送秋牛

粘雀子嘴、放风筝等习俗


自2018年开始

秋分还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

白露秋分夜

一夜冷一夜

饮食上不要贪凉

记得多吃温润为主的食物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2:39
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吃糕外,各地过重阳节还有哪些独特风俗
2019
09/30
11:40
中原文史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重阳节是传承着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各地还有哪些特殊的习俗呢?

一、要从重阳节的起源说起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关于重阳节起源于何时?并没有什么文字记载那时就已经开始过重阳节,至于《吕氏春秋》中的九月祭祀,应该是一种秋收之后对上天的回馈仪式。

关于重阳节来历的传说都和一个反派瘟魔有关,瘟疫是古代人最害怕的一种疾病之一,几乎不可能痊愈,所以一旦染上瘟疫等同于痛苦和死亡,因此瘟魔也成为十分害怕和厌恶的存在。


不管是“重阳女消灭瘟魔”还是“恒景求道斩杀瘟魔”,最终都是在重阳节这一天消除的灾祸,获得平安和健康。人们祈求的不过是太平安稳的日子。

因此重阳节的本质和除夕、过年是一样的,是一种庆贺消除灾祸的节日,而不是什么“因为日子吉利所以庆祝”,庆祝是因为这天经历一些比较危险的东西而平安地度过了。

重阳节在魏晋到后来的唐朝才正式成为节日,其实中国传统节日很多都是因为某一种寓意或是民众的需求,进而出现了一些传说,最后才形成节日的。

二、各地过重阳节的独特风俗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在福建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这些民俗是各地的特殊传统,仅在当地流传。

三、古代的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村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要有迎火仪式,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南北朝时规定,每年的重阳节,人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武举应考项目,只有步射和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唐代曾规定:重阳节时,五品以上官员,可以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所以,骑射活动也是古代重阳节习俗。各位看官,你说呢?
支持 反对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1:57 | 只看该作者
漫话重阳节:它由古代祭祀“大火”仪式而来?
2019
10/07
08:07
中国新闻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民俗专家萧放认为,重阳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即大火星。当大火星隐退,表明严寒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上官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不过,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

它为何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资料图: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流传至今。

重阳节由来的另一种可能

有意思的是,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它说法。在《重阳节民俗漫话》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曾提到,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资料图: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此时的黄山已进入最佳赏秋期。 张强 摄
这里,“大火”指的是大火星。《夏小正》称“九月内火”,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令将其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严寒、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

古代的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严冬往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当大火星隐退,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

此类祭仪的具体流程,如今已经几乎不可考。但仍可寻觅到蛛丝马迹。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日,宣晴。人家用赤豆饭祀灶”,“灶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萧放表示,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已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葛洪《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秋冬交接的“界标”

岁月流逝,由于历法变化等原因,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衰亡,登高等习俗却依旧保留下来。以时间来说,重阳在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孟德龙 摄
“登高”是重阳习俗的中心内容,大概萌芽于汉代。晋代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此时,酒、菊花均已齐备了。

佩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一样,都是为了消灾远祸。茱萸香味浓郁,本身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人们便选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若论“舌尖上的重阳”,那必有重阳糕一席之地。“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义。

萧放说,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说“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这犹如社饭,都体现着生命的意义。

现代社会,重阳节有哪些积极意义?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也仍有积极意义。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在几乎人人忙碌的现代社会,重阳节呼唤人们去亲近自然。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秋游时节,人们可以离开喧闹的都市,体会古人“登高望山海”的胸怀。

萧放认为,重阳又是传统的祈寿之节,它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重阳节有尊老、敬老的内涵,可以借此机会组织一些活动,表示对老人的关爱。”萧放建议,在敬老活动上,可以请老人讲一讲传统文化的故事,年轻人也能从中得到道德上、精神上的有益影响。

在《重阳节民俗漫话》结尾,萧放则总结道,“籍野饮宴”的啸咏高歌远胜于吧厅的浅斟低唱,祈寿的菊花酒香过美味咖啡,杜牧九日登高所赋:“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虽然情调有些低沉,“但未尝不可以作为我们秋节登高的勉励”。(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2:30
今日寒露:秋深露重,愿君珍重!
2019
10/08
11:35
光明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2019年10月8日己亥年九月初十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寒露时节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伴随“寒露”而至的是浓浓的秋意,北方层林尽染, 南方蝉噤荷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秋已浓,不动声色地穿过时光的缝隙,晕染了整个人间!


寒露由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

史书记载说“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就是说,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

寒露至,水汽也会凝结。每一颗露珠,都带着我们的牵挂;每一缕风声,都带着我们的思念;每一片落叶,都带着我们的祝福……


寒露气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已属深秋。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

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甚至有些东北地区已经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温度降低,夜间凉意袭人,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10月8日~12日)

寒露前五日,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

一念秋长,一念秋短,百转千回,望尽重山。

茫茫尘世,岁月悠悠,轻叹流年,几十年匆匆岁月,弹指一笑间。


二候:雀入水为蛤(10月13日~17日)

后五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感寒露之萧瑟,听鸿雁之匆忙,望鸟雀之惆怅;一叶千秋共享,难尽岁月衷肠;虽道真诚已大海,点滴融安康!


三候:菊有黄华(10月18日~22日)

再五日,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桂花香大约是寒露之前的最后一缕温存,未经寒霜,不染浓烈,让岁月在不冷不热的清凉里,舒一口长气,留个岁月静好,安之若怡的念想。秋风渐冷,寒露来,丹桂飘香,菊花黄,愿与君共赏人间时节菊花香。


寒露习俗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赏花,钓鱼,正是出游的好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登高】

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趁秋意正浓,寒冬未至,携一二好友,登高望远,人生苦短,该当太白,须及时行乐。


【观红叶】

寒露,是登高赏红叶的好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登高而望,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秋风飒飒,黄护叶红。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秋风多情,将相思寄于一片秋叶,相思便红了满树。将相思寄于一棵枫树,相思便红了满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枫叶愈红,相思愈浓。满山红枫,便是漫山相思。


【喝寒露茶】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吃芝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更有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


寒露养生

寒露到来,天气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我们更要注重脚部保暖。

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养生的重点仍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寒露饮食】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此外还应重视室内保持一定湿度,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露寄语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白云红叶,浅霜若银,苍山如黛,一派深秋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胸怀高远。

夏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雨季的喧闹归于寂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活在当下,感受最美的秋寒,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一季丰收圆满,一季播种伊始,走向金橙橙的原野,岁月静好,永远写在泼洒着秋色的路上。


新雁来,暖风满,雁鸣欢;归雁去,悲鸣雁,空度阔。秋灯吟雨,晓叶题霜后,忙忙碌碌、惜春叹秋便又是一年。

露水盈盈,多了一份凉意,过完了这个节气,就进入到深秋。天气渐渐的变凉,四季的轮回就是这么奇妙,叶绿叶落,周而复始。最美的秋在眼前,最美的风景在身边,用心珍惜方能长久。寒深露重,请君添衣保暖。一滴寒露送秋凉,一声关切暖心房。在这个外冷内热的季节,愿世上所有被牵挂的人们,天涯海角,各自珍重。

—END—

来源|诗词天地编辑|杨思
支持 反对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9:57 | 只看该作者
amtf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6:21 | 只看该作者
“立冬”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吃饺子还要做些啥?
2019
11/08
00:08
中国新闻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9
在食俗方面,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有的地方,会在此时用倭瓜或者大白菜做饺子馅,还要蘸醋加蒜末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8日电(记者 上官云)“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最近,不断下降的气温在提醒着人们,秋天将要过去,冬天快要来了。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时间一般在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立冬期间,民间还有进补以度寒冬的食俗。

节气溯源:立冬,冬季的开始

按照时间顺序,立冬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气温继续降低。


资料图:青海立冬降暴雪。中新社记者 李培源 摄
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

另外也提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由此看来,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此外,还有提醒人们注意储存食物、归避寒冷的意思。

古时如何过立冬?

过去,立冬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等习俗。

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在民间,还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同时祈求上苍保佑,赐予来岁的丰年。

比如,晋崔豹《古今注》中提到:“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资料图:王昊阳 摄
此外,立冬日还有贺冬习俗,又叫做“拜冬”。东汉崔定《四民月令》中记载:“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都更换新衣,庆贺往来,跟过年时大致相同。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冬过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为了对抗严冬,民间逐渐形成了立冬补冬的习俗,如谚语所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在食俗方面,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有的地方,会在此时用倭瓜或者大白菜做饺子馅,还要蘸醋加蒜末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为何立冬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称,饺子有“交子之时”的寓意,立冬也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要吃饺子。现代人仍然延续这个习俗,立冬前后,饺子总是不可缺少的美味。

“立冬,是万物收藏的时节,也是漫长冬季物质准备的时间。”民俗专家萧放表示,每到立冬,酿酒、腌菜,舂米,人们为冬贮而忙。

其中,腌菜是古老的冬令菜肴,据说起源于周代。普通人家户户都有大菜缸,菘菜腌制一月即可食用,“脆美绝伦”,据唐人小说称: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响动十里人”。(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0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8 1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05:09 , Processed in 0.0535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