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2-4 08:27 编辑
“七闲”者,非“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乃“凇城七闲”之简称也。“凇城七闲”者,乃吉林省吉林市七位书家李春雨、张久海、闫峰、刘宏林、曲万喜、刘洪生、赵云峰之雅称也。
李春雨作品
哈哈,不谦虚地说,现在的“七闲”,在吉林市可谓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七闲”怎么会有如此影响呢?这话还得从2012年的一次义赠活动说起。一次,我们七位兄弟在云峰的书斋大风堂雅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要干点正事。于是,我提出了“向百名孝子赠送百幅书法作品”的想法。此话一出,众兄弟连声叫好。翌日,我将书写内容(均为孝文化的经典之语)分发给众兄弟,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每人便完成了15幅作品的创作;又半个月时间,作品的装裱也完成了。于是,吉林市首次大型书法义赠活动,在吉林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风风火火地办起来了。吉林市五家新闻媒体纷纷给予宣传,国内多家书法专业报刊《书法报》等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由此,我们七位名声鹊起。此事,更是令当地的百名孝子心生感念,他们发自内心地称我们为“江城七贤”(吉林市因松花江穿城而过,故有“江城”之称)。哈哈,人是要有一点自知之明的。经过商议,我们理性地将“贤”改为“闲”,取书法乃文人之闲事之余事之意,并将“江城”改为“凇城”(吉林市因有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之美景,又有“凇城”之美誉)。自此,“凇城七闲”便成了我们七位的代名词。
张久海作品
说起我们哥七个的缘分,真是不浅。大概是2011年,其中的刘宏林、曲万喜、刘洪生、赵云峰四兄弟与吉林市的几位老书画家,联手在我所就职的江城晚报社举办书画展。我在观展中与刘洪生相识,继而又结识了另外三位兄弟。后来,我们时常聚会于云峰的书斋大风堂,既聊文化,也侃大山;既喝小酒,也吹牛皮。在此期间,又有张久海、闫峰加入其中。回想那时的日子,活得真实得很,快乐得很。
闫峰作品
时间久了,无论在对书法理论或书法实践的认识上,还是对社会的理解或对生活的态度上,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说实话,我们有时会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天翻地覆,也有几日不理不睬的时候。但是,我们就是打不散,而且越打越近乎。后来,我们几日不见还真是想得慌。于是,我们定了个半月雅集的活动,且雷打不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对临帖作品、对自创作品互相“拍砖”,二是读经典、研诗词。我们把诗词歌赋的学习与创作当做修养身心,丰富内涵的头等大事。
刘宏林作品
一来二去,没想到我的古体诗入选了《新世纪吉林市作家作品精选》,还在全国的诗词大赛上获了奖;几位兄弟的诗词更是刊在《中华诗词》上了。大家的书法作品也在国内赛事上屡次入展、获奖、见报。不瞒大家,这个结果还是吵出来的。比如,为了诗词中的一词一字要吵;为了书法中的正欹、俯仰要吵;为了书法中的浓淡、干湿还是要吵......不过,吵归吵,吵完之后,哥几个还是要乐呵呵的找个小馆子,每人喝上二两。
曲万喜作品
就这样,我们在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中,心贴得越来越近,诗词写的越来越“顺溜”,书法更是越写越有气象。2014年,我们与当地市旅游局合作,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两次书法展,且都列为吉林市政府旅游推介活动的重要文化项目。一次是第十九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凇韵诗痕”自撰诗联书法展,一次是2014中国吉林松花湖休闲度假旅游节“松湖凝萃”诗词专题书法展。由于雾凇冰雪节的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都是我们自撰的诗联,所以引起了藏家的高度重视。展后,被藏家一次全部收藏。金钱事小,这种成就感荣誉感真是难于言表。
刘洪生作品
不知不觉中,我们哥七个在吉林市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竟然成了一道文化风景,更有人称我们为吉林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地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没少对我们进行宣传。还有外地书家发来书信,说了一堆什么“古知扬州八怪,今识君等七闲”、“今人劳累尽奔走,安心有闲出大家”的话。嘻嘻,虽然听来甚是舒服,不过咱怎能没自知之明呢。所以,我们把别人的赞誉当做一种鼓励,继续老老实实的做学问。这不,去年10月23日,我们“凇城七闲”中的刘宏林率先在吉林市艺术中心举办了“爱兼文墨”刘宏林自撰诗联书法展。由于诗联多为赞美家乡之作,且词工境远、意蕴悠长,所以,更见现场参观者不停抄写的场面。
赵云峰作品
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够举办更多的展览回馈关注我们的人们。哥几个,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