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 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让古籍文献“活起来”?将珍贵而稀见的四部典籍影印出版,使其化身千百,方便海内外专家学者查阅、利用、研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基础的工作。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文献约3500种,非常珍贵,尽管抄写了一式七套,分藏于七个藏书楼中,但只有皇帝和少数官员能够看到。1985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率先影印出版,使海内外学者都能一睹宫禁藏书的真面目,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此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丛书相继出版,使大量藏于深阁大库的珍贵文献得以重见天日。一些流散于海外的文献,也在以影印的方式回归,例如《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日藏诗经古写本刻本汇编》等,都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文献资料。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05:56 | 只看该作者
对四部典籍中的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是对传统文化研究利用的关键一步。由于四部典籍浩如烟海,加之版本众多,没有标点,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全部整理,于是不得不优中选优,精选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名著进行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二十四史》《新编诸子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全宋文》,凤凰出版社的《文选旧注辑存》等,都在经典名著的汇辑、校点、注释和普及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0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意无价 于 2017-12-2 06:02 编辑

[size=0.34]
将珍贵而稀见的四部典籍影印出版,使其化身千百,方便海内外专家学者查阅、利用、研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基础的工作。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文献约3500种,非常珍贵,尽管抄写了一式七套,分藏于七个藏书楼中,但只有皇帝和少数官员能够看到。1985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率先影印出版,使海内外学者都能一睹宫禁藏书的真面目,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此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丛书相继出版,使大量藏于深阁大库的珍贵文献得以重见天日。一些流散于海外的文献,也在以影印的方式回归,例如《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日藏诗经古写本刻本汇编》等,都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文献资料。


资料图,来源网络

对四部典籍中的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是对传统文化研究利用的关键一步。由于四部典籍浩如烟海,加之版本众多,没有标点,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全部整理,于是不得不优中选优,精选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名著进行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二十四史》《新编诸子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全宋文》,凤凰出版社的《文选旧注辑存》等,都在经典名著的汇辑、校点、注释和普及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利用现代技术对四部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既是保护珍贵古籍的有效方法,也是研究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迪志文化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率先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推动了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利用,成果有目共睹。此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相继有了电子版,相关机构又推出《国学宝典》系列产品,古籍数字化成为潮流。而网络数据库建设也为传统典籍的研究利用增添了羽翼,其中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中国谱牒库等尤其珍贵,既可以全文检索并复制其中的内容,又可以进行版本对照,已经成为传统学术研究绕不开的资料宝库。


资料图,来源网络

对四部文献进行文本细读,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著名科学家屠呦呦,从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经过反复科学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古代医学(隶属子部文献)对人类文明的巨大馈赠。这是对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案例。


资料图,来源网络

在整理、研究、利用古籍文献时,有两点必须警惕:一是“文化自大”,唯我独尊,排斥西方文明成果,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不加批判,全盘接收。目前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很容易滑向极端,使封建迷信、帝王将相、愚忠愚孝观念死灰复燃。二是“文化自卑”,自我矮化,对西方汉学家的研究成果盲目推崇。比如,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推进国际学术交流”的大背景下,纷纷用高薪聘请海外汉学家(其中混杂着一些水平低劣、信口雌黄的伪汉学家)来华执教或从事科研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中国的学术研究规范,消解了“文化自信”,实际上是“媚外”思想的翻版。

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30日14版),原标题: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 东省广州市 回忆ago
    路过,想法放下。———文言文,别单句解!别单段解!别单篇解!要整本宏观、前后对应解。———单句为点,单段为线,单篇为面,整本才是立体!———从立体动态循环才准确定位单句之意,———直接用文言文说事是庸师之为,没解码的单句说理是书呆子,是孔乙己!———煮个粟子:中庸之“庸”有几人能知其美之处?“庸”之美是自然之美,告诉人别强加个人意识,尊自然,不依左,不依右,此“庸”道左右来回切换,顺自然而行,曲线之美,游历自然形态之中,行走于天地之道,不用自已去作做,顺道畅行,敦煌飞天之飘逸,怎能不美呢????试问有几人知????
  • 安徽省合肥市 皋城六安瓜片
    儒释道是一家!道理相同,文理相通。为什么?【“转世灵童”要寻找】【“圣人之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道和真!】《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下焉者虽善。。。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不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 徽省合肥市 皋城六安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终将归一!😊儒释道是一家!道理相同,文理相通。为什么?【“转世灵童”要寻找】【“圣人之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道和真!】《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下焉者虽善。。。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不疑知天


[size=27.3067px][url=]去凤凰新闻看更多评论(116)[/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30 13:12 , Processed in 0.03067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