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0-31 16:03 编辑
涅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佛陀涅槃之前的一段时间,总是有意无意提醒阿难,如果有人劝请,佛可以保留寿命,再住世一劫。阿难平时很聪明,但一旦遇到这个问题就变得如盲似哑,像个痴呆。可见业障深重。 没有等到阿难的回答,却等来了故人波旬。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波旬就跑来催促,让佛陀涅槃。幸好梵天劝请在前,佛陀就与波旬约定,等僧团壮大,正法流广了再说。 如今期限已到,魔王来收账了。 故事很精彩,只要是学佛人差不多都知道。但细细琢磨,还是有不少让人疑惑的地方。比如: 1、佛陀住世,为什么需要别人劝请才行? 2、波旬为什么那么着急,要让佛陀涅槃? 3、佛陀为什么要提醒阿难? 已有的解释基本上都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因缘。虽然正确,但未免太过笼统和片面。在我看来,其中另有深意。 先说佛陀。证悟后的佛陀与证悟前的悉达多太子是同一个人,但显然已经不是同一种心。悉达多太子是凡心凡体,佛陀则是圣心凡体。 为了明了这种区别,以月亮为喻,将佛陀已经大彻大悟的心比作是天上月;身则是水中月,住在当时的印度,弘法度生。 换句话说,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个佛陀,是佛陀自性在世间的一个投影而已。这里我们并不需要了解佛陀证悟后的这个自性到底是什么,只要知道是这么回事就行了。 重点来了。天上的月亮要在地上投射出一个影像,月亮自己决定不了。所谓千江水有千江月,得有水这样的介质才行。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想要天上的月亮,妈妈灵机一动,端一盆清水到院子里来。孩子一看,诶,月亮在水里,很高兴,以为是妈妈捉来的。 同理,佛陀圆明了了的自性之心平等遍照一切世界,无有差别。但要想世间有佛的人身形象,众生就要自己“端一盘清水”出来映照。这种映照,就叫缘。从佛经上记载来看,做这件事的就是梵天,是他请佛住世。 水有干的时候,缘也有尽的时候。水一干,月亮就没了;缘一尽,佛陀自然就涅槃了。 这就是涅槃的真相。并非有个佛灭度而去,而是众生的心里不再能映照佛的自性,所以佛陀的世间相隐没不显。 其实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从我们的自心出发去思考。佛陀证悟后,已经完全断离了思想意识的分别,真正就如同是天上月一般。但凡有什么镜花水月的事,都是无明众生心造的因缘。是佛陀在度化世人吗?不是,要反过来看,是众生在赏月而已。 佛陀同样不会留恋世间。他暗示阿难,无非是让阿难把“水”续上而已。他也只能暗示阿难,其他比较亲近的弟子都已经是阿罗汉了,即便知道可以请佛再住世一劫,也不会说。因为阿罗汉的心不会有造作因缘的念头。 最后再来说说波旬。如果看懂了上面所说的道理,就会明白波旬干扰的不是佛陀,而是世人;波旬不是催佛陀涅槃,而是障碍世人映照佛的心。就像母亲给孩子映月的那个故事里,如果突然冲出来一个人阻止母亲去装水,那他就是波旬了。 而不管地上发生什么,月亮依然高悬夜空,普照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