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我这是个‘全儿’呀!”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李富荣老人常常对人这样说。李富荣口中的“全儿”名叫隋海增,今年49岁,原籍内蒙古赤峰。李富荣老人是隋海增妻子陈学军的“前婆婆”——虽然人物关系看上去有些“复杂”,但听过他们的故事,人们都会被那种简单而纯粹的亲情所感动。 大义儿媳带着公婆出嫁 故事要先从陈学军说起。陈学军1990年嫁到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之后儿子降临这个家庭,儿子聪明可爱,丈夫勤劳能干,公婆疼爱,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幸福的家庭在2000年遭遇变故:丈夫郭文强突发疾病离世,体弱多病的公婆也因此备受打击。 没有了经济来源,没有了家庭支柱,但生活还得继续。陈学军毅然承担起照顾多病公婆和抚养年幼儿子的重担。 对于陈学军的辛苦劳累,李富荣老两口是看到眼里疼在心上,他们多次劝儿媳改嫁,可是陈学军不忍心丢下疼爱她的两位老人。经过亲朋好友多次劝说,考虑到家庭现状,陈学军最后决定,即便要改嫁,也要“带着公婆出嫁”。 隋海增的“必修课” 2001年,在任丘打工的隋海增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学军。“我要带着前公婆出嫁,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他们。”陈学军在与隋海增交往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没想到,隋海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在婚后信守承诺,与妻子一起抚养照顾两位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李富荣夫妇都患有慢性病不能干活,需要长期吃药,还得有人照顾,于是照顾二老便成了隋海增下班后的“必修课”。隋海增是一名电焊工,每天高强度劳作,下班后虽然十分劳累,但他却依然细心照顾老人。此外,他还用微薄工资给两位老人看病、买药,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温暖着两位老人。 隋海增一家人的和睦融洽让乡亲们羡慕不已。“看人家这家人,亲生儿女能做的也不过如此!” 2010年,李富荣的老伴儿气管炎突然加重住进了医院,隋海增不眠不休守在病床前,直至老人去世。隋海增与陈学军又以儿子和女儿的身份为老人操办了丧事。 久病床前有孝子 “别看我这是个女婿,比儿子还好呢。摔着腿的时候,我这个女婿端饭、喂药,连大小便都伺候着。” 时间回到2015年2月,75岁的李富荣心脏病复发,到北京的医院进行了手术。隋海增夫妇分摊了住院费用,并在医院精心照顾老人。 老太太出院后,隋海增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老人。做饭、洗衣、喂饭、喂药、剪指甲、收拾屋子……隋海增事无巨细安排得井井有条。为让老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隋海增经常把老人抱到院子里晒太阳,跟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快50岁的隋海增由于长期劳累身体并不好,做这些体力活也有些力不从心,可他却从没显出一丝的不耐烦。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今年已经78岁的李富荣不但身子骨硬朗,精神也很好。“海增每天娘长娘短地叫俺,俺心里忒痛快!”李富荣逢人便夸她这个“儿子”。隋海增孝老敬老的故事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他被评为任丘市第二届“身边好人”,他的家庭也被评为任丘市首届“文明家庭”。 “都说人有两层父母,我有三层:内蒙古有生我养我的父母,张施有疼我爱我的父母,北京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岳父。孝顺父母天经地义,我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在颁奖典礼上,隋海增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心底话。 树起榜样为爱传承 与隋海增结婚时,陈学军的儿子郭玉彬只有十来岁,隋海增就像亲生父亲一样疼爱着这个儿子。之后女儿降生,又让隋海增多了一份责任感。生活中的隋海增很是勤俭,为了能让老人和孩子过得好一些,他从来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我挣的工资不高,给老人买药的钱不能省,给孩子用的钱也不能少,我苦点没事,只要别苦了老人和孩子就行了。”这是隋海增花钱的“原则”。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儿子也已长大成人,给儿子盖房、结婚便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于是,他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给儿子盖了新房子,又在2016年给儿子娶了媳妇,完成了一个父亲的心愿。 “爸爸老实、踏实、有责任、有担当,能撑起家的责任。”如今的郭玉彬已经是一个家电商城的销售经理,在父亲的影响下,工作中的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导购员一步步走上了经理的位置,还在市里买了房。 “爸爸对我们都特别好。有一次我夜里生病发烧,爸爸守了我一夜;我妈眼睛受伤了做过两次手术,爸爸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有时候奶奶晚上犯病,他都整夜照顾。”提起父亲,隋海增的女儿隋玉娇脸上洋溢着快乐。 在隋海增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奶奶也非常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郭玉彬说:“等爸妈老了,就接他们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我要像爸妈对待奶奶那样去孝顺他们”! 隋海增和妻子在任丘市“文明家庭”颁奖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