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5-26 13:49 编辑
从最新报道解读中国反导进展:类似美国萨德反导
中国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画面曝光
两个光点迅速接近、接近,突然间迸发出耀眼的强光,照亮了茫茫夜空。拦截导弹与“来袭”导弹相撞击的瞬间,他情不自禁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用力挥了挥攥得紧紧的拳……2013年,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壮观一幕,早已和弱水河畔倔强屹立的那片胡杨林、戈壁深处依稀犹存的那个烽塞关城、茫茫天地
- 两个光点迅速接近、接近,突然间迸发出耀眼的强光,照亮了茫茫夜空。拦截导弹与“来袭”导弹相撞击的瞬间,他情不自禁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用力挥了挥攥得紧紧的拳……2013年,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壮观一幕,早已和弱水河畔倔强屹立的那片胡杨林、戈壁深处依稀犹存的那个烽塞关城、茫茫天地1
- 西出阳关廿六载,为国铸剑固天疆。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入伍以来,坚持以强军为己任,身处大漠戈壁,眼盯未来战场,心装打赢使命,勇于锐意创新,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几十个重大项目,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贡献突出2
-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3
- 基地所处的戈壁大漠,曾是汉朝大将霍去病驰骋拼杀的古战场,黄沙蓝天间,当年的烽塞关城依稀犹存。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长着不屈胡扬和骆驼刺的地方,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成为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神圣土地。所谓反导拦截技术,就是通过发射导弹来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并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为美军各类高精尖技术武器的表演秀场。战场上,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更加凸显了反导技术的威力。中国军队在警醒中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强国军队的差距,决心正5
- 这一次,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重任如山,不能失败。陈德明一再鼓励团队成员:“我们要拿出老一辈搞‘两弹一星’的那种激情和气魄,干成反导这件国之大事!”
- 多少个清晨,是在沉思中迎来了东方晓白;多少个难题的破解,都伴随着黎明的朝霞孕育发芽……近千个日夜攻关,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了上百份试验文书,一举突破3项核心关键技术,闯出了一条中国反导靶场建设之路!2010年初,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如期进行。不曾想,拦截导弹指令系统突然出现7
- 尽管故障很快排除,但大家心里很不踏实,专家组连夜召开会议紧急讨论。面对众多质疑的目光,陈德明没有犹豫,郑重表态:“依据前期大量分析验证数据,我敢保证,绝对没问题!”1月11日,指挥员一声令下,拦截导弹直刺苍穹。几分钟后,显示屏传来靶弹被摧毁的清晰画面。8
- 顿时,指挥大厅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陈德明也激动地跳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拳头。陈德明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面对厚褒重奖,他不忘初心: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反复缜密地计算分析、锲而不舍地推演论证……他说:“强军目标引领方向。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 “与其被动地等8年,不如踏踏实实去做8年”走进大漠,缘于陈德明与基地冥冥之中的一份约定。1986年的高考季,电影《飞向太平洋》闯入陈德明的世界。这部影片,以1980年我国成功向太平洋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为背景,热情讴歌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并肩战斗、打造大国重器的感人故事。
- 那时起,从军报国的想法就像内心深处的一粒种子急于破土萌发。填报志愿时,陈德明选择了开设有航天动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的国防科技大学。4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陈德明婉拒导师“继续深造、留校工作”的期许,搭上了开往西北大漠的列车。列车一路向北,铁轨的尽头便是西北某基地,也是飞向太平洋的那11
- 陈德明没想到,与心仪多年的基地的首次谋面,竟让自已一时无所适从。“说实话,对环境的艰苦,我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可一个有60多人的技术室,只有一台老旧电脑,这种科研条件的反差让我心凉半截。”更让他尴尬的,是第一次参加任务,面对陌生的“任务窗口”,他能找到的唯一的参考资料,竟然是一篇缺12
- 在这种地方还能干出啥名堂?陈德明想走,可基地规定,新入伍大学生工作满8年,才能选择是走是留。那段日子,彷徨的时候,他就会来到附近的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数百名将军和士兵的英灵。那一排排纵横分明的汉白玉墓碑,分明就是一方威武的军阵,每每都让他思绪万千、许久失语……13
- “与其被动地等8年,不如踏踏实实去做8年。”陈德明说,“一旦心静下来了,身坐下来了,就越觉得这里的工作有味道、有搞头。”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他开始憋足了劲儿玩命学:几十本计算机专业书,从头到尾学了个遍;满脑子装的都是测试数据与飞行曲线,不懂就向老专家请教;大量测试数据需14
- 那个年代,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一般分为方案试验、定型试验、批抽检试验和重大新技术验证试验多种类型。通常情况下,每组织一次飞行试验,只能验证其中的一项。几次任务下来,陈德明觉得这种方式周期长、投入大,“能不能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试验次数,使一次飞行试验承载更多任务?”15
- 1993年底,某型导弹完成定型,陈德明借机提出“一箭多雕”的构想——利用组织批抽检试验的机会,同时进行超小射程等多项试验。方案讨论会上,不少专家极力反对。他们担心“一箭多雕”会被搞成“鸡飞蛋打”,最终连一个目标都无法验证。16
- 面对质疑,陈德明从原理、方法、风险等方面详细阐述、反复证明。最终,这种追求最大效果的方案终于被采纳,并沿用至今。陈德明抓住了难得的机会,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某型地地常规战术弹道导弹是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撒手锏”武器。通常,这类导弹需要进行9次成功试验才能定型,可当时只有4发试验导弹17
- “战斗力是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时任试验方法研究组组长的陈德明说:“如果不创新,还用传统的方法来做,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连续几个月,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经过不断改进不同射程之间导弹射击偏差的折算方法,他最终给出了高置信度的评估结论,保证了这型导弹第一时间完成试验并装备部队,18
- 但得祁连好放马,何必苦苦忆中原。不知不觉间,一个8年过去了,又一个8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间,大漠戈壁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反导技术试验早已成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一支军队所向披靡,不仅在于演兵场上掀起的尘沙硝烟,更在于内心深处升腾的信仰火炬。为了能打赢,陈德明完全融入到了强军兴军的19
- 科技干部如果总是盯着名利,科研的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2003年夏,某新型导弹飞行试验失利,最关键的弹头远远飞离预定目标区,不知所踪。这是我国新型战略导弹的最后一次试验,对装备部队起着决定性作用。上级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弹头。由于飞行异常,测量数据有限,各方专家给出了几十个疑似落点20
- 就在搜索陷入僵局的时候,有人想到了陈德明。他现场听了相关单位的计算报告后语出惊人:“前面的计算可能存在方向性问题。给我一周时间,保证拿出结果。”一边是搜索队员在戈壁荒漠继续鏖战,一边是7天时限的承诺。陈德明反复观看测量设备最后捕获的数据,终于从光学设备拍到的图像中发现了端倪。根据21
- 别人眼中风头正劲的时刻,陈德明却主动找到上级领导辞职。第一次,他刚说出想法,就被当场拒绝:“技术室在你的带领下发展得很好。”3年后,上级工作组过来年终考核,陈德明旧话重提:“我的兴趣和特长是搞技术研究。”带队领导听后哈哈一笑:“这显然是个借口。”第三次,他正式递交辞职报告,再次表22
- 陈德明眼里没有名利,他经常说:“科技干部如果总是盯着名利,科研的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搞科研的,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陈德明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做事情过于专注,常常忘记时间。为克服这个“不太好的习惯”,这么多年,陈德明把闹铃始终定在晚上11点半23
- 一天清晨,因为出差赶飞机,基地高级工程师张建勋急匆匆去单位取一份落下的文件,在楼下正好碰到陈德明。抬腕看表,张建勋满脸诧异:“这么早就来上班了?”陈德明却说:“我还没回家呢。”原来,他前一天拟制了一份试验方案,下班时又有了新思路,便决定重新进行演算,没想到太过投入而忘了时间,在办24
- 在基地领导眼里,这个“不太好的习惯”是专注。他们说:“正因为有了这种专注,才使陈德明攻克了导弹试验技术一个个难关。”陈德明却说,养成“这个不太好的习惯”,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简单的“喜欢”二字,恰恰道出了这名反导尖兵对党、对国家和对军队朴素且真挚的情感。因为他深知,穿上军装就要为25
资料图:萨德反导系统 【环球网军事报道】近日,一篇宣传航天科工二院先进群体的文章受到境外媒体关注。多家媒体对这篇报道进行了解读,特别强调文章中提到的可在数万米高空迎击10倍子弹速度导弹的空天防御导弹。中国军事专家表示,从文章透露的信息来看,这种空天防御导弹很可能是一种类似美国“萨德”系统的末段区域反导系统,这一点有别于之前公开过的中段反导系统。这说明,中国已经成体系掌握了中段和末段反导技术。 “空天防御导弹”受关注 台湾“中央社”24日报道称,中国大陆新一代可达到大气层边缘的空天防御导弹,可在数万米以上的高空,迎击比子弹速度快10倍的目标。报道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日前在关于国资委首届“央企楷模”得奖者“张奕群研究室”的报道中,透露了相关信息。 台媒的文章称,目前世界上除美日外,俄罗斯和以色列也都有导弹防御系统,印度则在建设中。报道指出,“红旗”系列是大陆防空导弹的主体,但仍属传统的大气层内弹道导弹。演变至今的型号,涵盖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等范围。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的报道也提及了新一代空天防御导弹要在数万米的高空,迎击比子弹速度还快10倍的目标。报道还称,新一代空天防御导弹的横空出世,实现了中国武器装备的跨代发展,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再立新功。报道指出,“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构成中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自1965年“红旗-1”型防空导弹仿制成功开始,从最初的“红旗-1”发展到后来的“红旗-6”和“红旗-7”,目前“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新型导弹或比肩“萨德” 一名熟悉反导技术的中国军事专家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二院的文章经过了专业而严格的脱密处理,原文中既没有出现时间节点,也没有出现武器具体性能,所以很难从文章中得出重要信息。据专家介绍,航天科工二院传统上是一个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制单位,现役的“红旗-7”“红旗-9”系列防空系统,包括其出口型都是该单位的产品。从国际上看,由于防空与反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防空导弹研制单位发展反导武器也是顺理成章。二院研制空天防御导弹也并不令人意外。 专家认为,文章提到新一代“空天防御导弹”,“空天”这个词说明该导弹既可以防御大气层内的目标,也能在大气层外拦截,很可能是一种类似美国“萨德”反导系统的导弹。另外,文章强调了数万米的高空,迎击比子弹速度还快10倍的目标。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大概知道,这种导弹可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导弹,其典型拦截高度可能是数十公里(也即是数万米),最大拦截高度超出了大气层(100公里),基本与“萨德”系统相当。 该专家表示,文章中提到的导弹很显然并非中国之前公布的中段拦截导弹,中段拦截导弹的最低拦截高度大多在100公里以上。 中国具备发展反导系统的条件 专家表示,尽管从现有信息来看,中国的空天防御导弹在试验层面获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导弹已经装备部队。目前的信息尚不能确认这一点。从最近空军宣传的中部战区空军某防空部队的事迹来看,其用于反导作战的装备仍是俄罗斯S-300系列防空系统。 一个国家的反导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光有拦截系统还不行。需要预警卫星,能够在别国发射导弹之后很短时间内粗略给出导弹参数。其次还要有覆盖各个方向的远程反导预警雷达网络,能够在别国弹道导弹上升到地平线后进行较为精确的跟踪测量,为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另外,最好还能在可能的目标国附近部署更为精密的X波段雷达,以便识别目标和提供更为精确的目标信息。最后才是不同的反导系统在中段、末段的拦截。这样一套体系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先进科技的支撑。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完善反导体系的技术和能力。▲【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强 记者 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