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207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7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2-7 15:34 编辑



请尊重修行的出家人


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
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
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
第三种,龙子不可欺,为什么?蛇龙得智便兴云雨,龙子虽然小,但一样会行云布雨;
还有一种,佛子不可欺。一出家,就站在了生命起跑线的前面。他和佛陀的生命连接了,所以佛子不可欺。
佛陀进入涅槃前将三宝的事业托付给了凡夫僧。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只是说“你们出家就好”。佛陀说只要这个人愿意出家,出得了家,他就能够护持三宝不灭。至于他个人不圆满怎么办?佛陀讲“我来供养他”。
佛陀传给出家人一个钵,出家人吃的是清净食。“一位罗汉一份斋,罗汉不来斋不来”,没有饿死的修行人,如果觉得这个修行人是你的负担,你可以不供养,但这个修行人一定饿不死。
皈依三宝的弟子要有正知正见,这是什么意思?出家人有他们的规则,出家人会去管出家人,在家人不要管,你管不好把自己也陷进去了。你亲近出家人,叫做亲近三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个人想增长自己的福德,不供养出家人,就很难得到。为什么?因为出家人与三宝相通,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一生在为公共事业做奉献,所从事的因缘不同,所以感召的果不同。出家人如何让世间人生福、生善、生慧呢?因为袈裟的缘故。这身袈裟是佛陀亲自加持过的,众生看到袈裟,就会得到很多福利,得到佛陀的祝福。是佛陀在祝福他,并不是这个袈裟。
我们看到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对出家人真的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因为社会上的人不了解,以讹传讹,特别随性。这点不对,最起码要懂得一点点如理的思维。末法时期,很多人对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懂。特别是皈依后成为佛弟子,皈依了还不知道所归是何,还这样随意、随性看出家人过失,你们在三宝门中福没有求来,却求到了祸。
所谓的僧宝是一个僧团集体的运作,独木不成林,佛教的存在并不是哪一个出家人的功劳,而是所有出家人的功劳。不仅仅是佛教徒,而是所有人都不应该这样太感性。由于人类有很多社会的丑陋现象,大众也是置身其中没有办法,所以他对三宝寄予的愿望非常真切,希望一切皆如他所想,这是不现实的。
从现实来讲,每个人都在真实地活着,都很不容易。大家不明白出家人的不容易,所以把出家人看成圣人,看成不食烟火的人,这都偏离了中道,就会有一些过激的看法。有些甚至有点莫名其妙,比如看见出家人拿手机、坐汽车都要说一说,在这个时代离开这些行吗?如果还待在深山老林里面,怎么样去弘法呢?不要说弘法了,要怎么样去做人呢?中国人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想法不能太偏颇。
有些人可能自身福报不具足,觉得出家人比他的福报还要大。他不明白,出家人本来就比任何人福报都大,他福报不大能出得了家吗?他吃十方供养,为十方带福带财,没有一点福报,几天就折腾没了,命就保不住了。所以你个人没福报,不代表出家人就应该比你没福报。出家人愿意苦修,但并不代表他就是穷苦之人,应该显穷苦之相。出家人上陪帝王,下陪乞丐,你光看到他陪帝王那一会儿了,没看到他在陪乞丐。出家人的教育就一句话来总结:“欲从千人头上过,先从万人足下行。”
在佛法当中,大家多见一些世面,以后再见到什么现象就不会生邪见。有些人就会问:“是不是见到所有的出家人,我们都要恭敬呢?”恭敬是一种礼节,我们不是恭敬哪一个人,而是恭敬三宝。你看到的出家人不代表个人,而是三宝,这样去作意,就不会觉得给一个出家人顶礼有失身份;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怀疑的。古代受儒家的影响,帝王都会礼拜出家人,而不管帝王拜不拜,出家人是不会拜帝王的。这是佛陀的面子大,不是出家人面子大。所以对于有智慧的帝王来讲,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有一次,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
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僧伽住持正法,续佛慧命,为人中第一福田,至尊至贵;纵使持戒不周,德行有污,在家居士不能比,譬如金刚虽有残缺,一切众宝所不能及!在家居士务须深信佛语,相信僧宝是人中福田,而竭尽谦恭低让、委曲将护之能事。
纵然这个时代出家人有些问题,但是佛弟子要明白一个原则,好不好是他个人的事,我们恭敬他是自己受益。好的僧人,你就去跟他修行、学习,不好的,你就可以远离,但不能诽谤。这就叫做中道,也是一种智慧。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你想学习就要去学校,但学校里不是每一位老师的专业、人格和语言都很圆满,没有那样的学校。要懂得相处之道,你是去学知识的,老师教得好你就好好学,教得不好可以自学。人要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我们一定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行,但是我们要有原则,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什么?寻求智慧,不是寻求宗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7-2-7 15:34 | 只看该作者
寻求智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2-7 15:51 | 只看该作者
   阿弥托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8 05:58 , Processed in 0.04025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