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08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8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0-8 17:17 编辑


什么是禅宗常说的“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不离文字;教外别传,教内真传——此是禅宗立宗之妙。然从古至今,正是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疑煞世间人!
有人认为“不立文字”是直接否定文字、废弃文字。有人认为“不立文字”是不讲教法、不讲闻思,教外别传非佛说法。有人落入另一极端,认为既然“不立文字”,所以只有讲大白话、大俗话,乃至随了俗才算高明。而执次第者认为“不立文字”只适合利根上智,指责禅宗不重视“基础引导”;也有人认为,必须先学教法,否则没有资格“不立文字”;还有人认为“不立文字”只是一种教法,并非究竟,非实有法在文字之外也,亦非于文字教外,别有能传之教也……可以说,众生的实执有多少种形态,对“不立文字”就会产生多少种误解。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世尊说法,二十九年未着一字。但古来祖师慈悲心切,立于“不立文字”之境,尽说“不立文字”之妙,只为令学人扫荡诸边,涤除玄览,以世俗身心直契大道,亲证“不立文字”。近代则有守培法师立《不立文字说》,深辨广说什么是禅宗的“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不只是方便,而是究竟之教
首先,“不立文字”不只是方便之教,而毕竟是究竟之教。如法师言:
“凡于法上立文字者,此法必先为我心之所缘,然后乃可发于语言,由语言而后乃可立文字,此立文字之常式也。若非我心所缘之法,我即不能言说,言说且无,文字安立?是故不可说文字之外无别法也。
“然则,何法非我心所缘耶?既非我心所缘,焉知有法耶?佛说:凡夫心,处处能缘,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犹如蟭螟虫,处处能立,唯不能立于火焰之中。又佛说:‘十方法界,唯心所造。’世界未造时,妄心未起,且道是什么人境界?如此境界,还可以言说文字形容也欤?我等妄心未起之先,安住于何处?既起之后,归还于何处?唯有此处,是众生心之本元,非缘心所能到。若无此处,必不能起妄心。是故此处,虽非缘心所能到,而缘心能知其必有也。诸佛虽能证到此处,而不能以言语表示。如来四十九年说,未曾说着一字,即此处也。
“总而言之,凡是心缘之境,皆可言说。凡是心证之境,皆不可以言说。如我眼识能缘一切色法,凡是所缘者,皆能表示。如明暗色空,青黄赤白,大小方圆,远近高低等是也。唯心亲证之境,不能表示。如浮根四尘,是眼识亲证之境,是青是黄?是明是暗?皆不得而知。虽不得而知,而此识常不离此处。凡心所证之境,已离言说,况清净四大原清净体,岂可以言语形容,文字表示哉?此为禅宗不立文字之处也,亦即是语言文字之发元地也。”
“不立文字”是欲立而不能,非可立而不立
所以,禅宗不立文字,是欲立而不能,非可立而不立,有意显异。法师云:
“夫文字之法,乃世间之假法,非但不是祖师禅,亦复不是如来教,以如来教亦谴文字故。如《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中有三十一位大士,皆以言谴二边法(即文字法)。文殊云:‘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此即以言谴言,显离言说法也)。时维摩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如来教,至此可谓极则之谈。若夫禅宗,连此一默亦嫌多,以默然虽离语言,犹落形式,故文殊能以语言形容也。禅宗不落语言,不落形式,故无开口处。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故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至于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等言,乃如来以教别禅而言,非从禅宗本身上而发言也。”
“教外别传”,不传而传是为真传,不受而受是为真受
法师进一步细说禅宗“教外别传”乃是以心印心,以无门为法门:
“夫禅如真药,教如药方,说教外无别传者,犹如说药方外无真药,其误可知矣。然此法既不可以语言文字表示,如何而传?如何而受耶?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有法可传可受,而非禅宗所传所受之法,所谓从门入者,不是佳珍。禅宗不用法门,即以无门为门,师资会合,以心印心,曰汝如是,我亦如是。若未到如是之处,决无如何表示。若有如何表示,即非宗师。若有如何领受,即非学者。即以不传而为传,不受而为受。不同言教有所传,有所受,是故名为教外别传。
“若依道理说,世间一切法,唯心之所现,全体是心,无烦恼可破,无菩提可得。众生颠倒,妄起嗔爱,感受诸苦,是故吾佛,曲垂方便,随其所嗔所爱,而假立对治之法,以破众生嗔爱之心,所谓以甜瓜换苦李也。是以前说如来三藏教典,皆以文字谴文字,非立文字也。
“经云:‘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可知如来法门,不以言说为真法也。禅宗离诸方便,直指人心。人心本自如如,故无法可传,亦无法可受也。从可知凡有所传者,皆非真传。凡有所受者,皆非真受。唯此不传而传,是为真传。不受而受,是为真受。”
诸经语录只可为学者印心,不可于经典中求悟处
针对“禅宗既不立文字,云何初祖而传《楞伽》耶?五祖而传《金刚》耶?诸祖语录皆用文字也?”的难问,法师以“诸经语录只可为学者印心,不可于经典中求悟处”答之:
“禅宗以无功用为功用。学者不能用无功用之工夫,务于外缘,禅师因呵禁曰:此法不立文字,非文字经卷中所能求得。经云:佛说一切法,如标月指,智者舍指而观月,不执指为月也。禅师教学者,舍经卷而参禅,正是舍指求月,亦不违教旨也。知此义者,自知禅宗不看经典,别有其他正当事业,非默然枯坐而已也。
“初祖之传《楞伽》者,为印证学者之心也。如参禅者明了自心之后,必须禅师证明,是否明了。若无禅师证明者,即以《楞伽经》证之。以佛语心之经典,与心无异故。若所悟与经旨不相符者,即非真悟。但《楞伽》只可为学者印心,不可于经典中求悟处。五祖之传《金刚》,义亦如是。至于诸祖语录,皆悟后之言,亦可证明自心。但未悟之前,不可以佛经祖语作禅会。若依他作解,即障自悟门。慎之慎之!”
佛经祖语虽与自心不二,但自心之法非亲证不可
又有人疑惑:“佛经祖语,既能证明自心,当然与心无异矣。为何不能把研习佛经等同于研究自心?”法师指出:
“佛经虽言自心,乃心之假名,非真自心也。自心之法,非亲证不可。如闻人说美味,异于一切味,终不能说出美味之所以然。要知美味者,非亲尝美味不可,终不能以闻说美味为美味也。若人于经典中求自心,犹如人于言说中求美味,有智者岂如此乎?禅者于自心中求自心,犹如人于美味中求美味,亲尝美味后,自知美味异于一切味,验之于说美味者之言,相应无讹,自信自尝之美味,与说者所说之美味不异矣。是故佛经祖语,虽与自心不二,只可以自心验于佛经祖语,不可于佛经祖语中求自心也。”
无门为法门——本在室中者,何必求门入?
有人认为经典是人自心之法门,若舍经典而求自心者,如舍门户而求入室之不妥。法师答以“本在室中者,求门入室,岂非自生颠倒乎?”答之:
“人道之事,不定如是。若上智之士,不须门户,自有入处,所谓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他人行处行。如吾佛初出家时,亦无经典,亦无师承,自能入道者是也。又在室外者,求门入室;本在室中者,求门儿入室,岂非自生颠倒乎?次如佛在世时,对弟子说一句一偈,依之修行,而能悟道者甚多,何须广求经论也?
“今之学佛者,不了此义,才入佛门,便求博学多闻,以多知多闻为能,不能从一法着手修行,讨实在消息。但学得佛经祖语之话柄,再不求话头之落处,便自谓已通佛法,反笑真实参禅者为枯坐,为哑羊,诚可谓燕雀不解高飞,反笑鸾凤务远,呜呼悲哉!”
心外之法,可以驰求;自心至简,唯人不知
针对“初学者必须以看经作为修行下手处”的看法,法师指出“心外之法,可以驰求;自心至简,唯人不知”:
“心外之法,可云不知,可以驰求。唯此自心,至极简单,恒为人知者,虽蠢蠢愚夫,无不知有自心,何必看经典而后始知有心耶?如妇人小子,不识文字者一呼必应,将心呈示于人看。唯彼专务于外缘,不求心之起落处,即不能安于无何有之乡。以常务外缘故,所以违自心,造诸业也。凡夫颠倒昏迷,不肯于无用心处用心,所以染业不能净,而净业不能生也。”
三藏经典,用在扫除世间文字相
偏激者言“禅宗不立文字者,三藏经典何必流传于世间?”法师明示三藏经典之用,乃为扫除世间文字相,非宝贵文字也,乃尊重其法:
“三藏经典,传为扫除世间文字相。吾佛所以欲除文字者,文字是人心之障,凡有文字相者,决不能明见自心,欲令众生明见自心,所以除文字相也。世间之人,未能离文字障故,经典不可无也。经典而云除文字相者,小乘经典说: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除世间相,即除世间文字相也。大乘经典,空有俱空,除世出世间一切法,即除世出世间文字相也。末后恐有扫除不尽,不能绝众生情见,故总而言之曰:四十九年不曾说着一字。而正说时,亦不留言说相,故曰:依义不依语。今之学佛者,不能随顺佛义,而出文字障,反以经典为文字。又不独自以非障为障,而复以非障障人,颠倒甚矣!
“三藏经典,为人之所宝贵者,非宝贵文字也,乃尊重其法也。经典所诠之法,即不立文字之法。今人重文字经典,而轻不立文字之法者,犹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识,反弃真药而取药方,即以药方为真药,可怜悯哉!余今实言告汝:凡学佛者,及教人学佛者,当尊佛祖之教,除文字相。若将文字除尽,许汝与佛法相应,亦与自心相应。若有半字存在,可保汝是门外汉,决定不能入佛法门。”
“不立文字”是一切文字之母
针对“禅宗不立文字是违背佛说”之谤,法师答言“不立文字,为一切文字之母,亦即一切经典之母”:
“禅师常诵经典,亦常为人演说,非摒弃经典也。但学禅者,正眼未开,只知有文字,而不知有经典,所以禁止看经典,即禁止看文字也。禁止看文字,即欲令学者读诵真经典也。吾佛说法,必先有法而后说之。如《法华经》,佛初说时,即称赞读诵《法华经》者,功德不可思议。彼时文字法华尚未成立,可证真法不在文字也。又《金刚经》云:持经一四句偈,胜过七宝布施。又云:持此经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之持此经百千遍者,不无其人。其所得之功,不如佛说者,非佛经不灵,乃读者未得真经,乃读文字也。
“复次不立文字,为一切文字之母,亦即一切经典之母。若了不立文字之真义,则尘沙经典,从一口中诵出,不前不后,名为作大狮子吼,惊散一切群邪,一时普渡一切众生,同成正觉。如是捷径,较之文字经典,何止日劫相倍哉!无奈世人不行何?
“真法不在文字,非余始说也。古德亦云:出息不具众缘,入息不落阴界,常诵如此经,百千万亿卷;此禅师所诵之经也。又不但古德不以文字经典为真法,吾佛亦说,读文字经,无实利益。《涅盘经》云:‘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取足,诵读经典(即文字),思惟坐禅(依解而行)。有来问法,即为宣说: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狮子吼,不为狮子之所围绕,不能降服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惰。虽能持戒,受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
“如是依经修行者,吾佛尚说不能自利利他,无所能为,何况但读经文而已乎?从此可知能自利利他,有所能为者,志不在文字经典矣。依文解义之流,焉能知彼之用心哉?今之研究教典者,如小儿念三字经相似,念熟几句语言文字,不解语义,作为佛法,夸势世人,目空一切,谤古毁今,自谓作大狮子吼。噫嘻!何不知羞也?”
在日用中处处皆行“不立文字”之道
进一步,法师略述了所谓不立文字的“实行”之要:
“不立文字之实行,不专在打坐,禅者日用之中,处处皆行不立文字之道。所谓终日于亲不作亲相,即不立亲文字也。于怨不作怨相,即不立怨文字也。于喜不作喜相,于怒不作怒相,于人不作人相,于物不作物相,于生不作生相,于死不作死相,乃至行住坐卧,不作行住坐卧相,穿衣吃饭,不作穿衣吃饭相,即一切处不立文字也。且道穿衣吃饭不作穿衣吃饭相,作何相耶?作佛法相,作自心相,作不思议相。若有所作,若无所作,皆立文字也。如是不立文字之处,虽诸佛再来,亦不能为汝解说,非自体会不可。一朝摸着着娘生鼻孔,打失不立文字的话头,始到不立文字的处所,是的实行不立文字者。如是不立文字之教,是真正佛教,最切近,最确当,更无有法逾于此者。”
“不立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
法师广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真可谓与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明代蕅益大师同一鼻孔出气也。
圭峰宗密禅师云:“谓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始末唯弘佛经……未有讲者毁禅、禅者毁讲。”藕益大师云:“夫禅者教之纲,教者禅之网也。禅者教之领,教者禅之衣襟裾袖摆也。禅者教之根本,教者禅之枝叶花果也。”
而来果禅师更有殷切之语:“未悟以前,不与教乘合,全教即宗;大悟以后,不与宗乘合,全宗即教。不与教合者,正用心时,扫一切法,离一切心,绝语言,空文字,专办己事,何教之有?此名教外别传之宗。不与宗合者,发明以后,立一切法,发一切心,随机利世,何宗之有?此名宗外别传之教。要知教该名相,必绝相以安名,乃如来正教;宗本无心,必离心而立相,乃达摩正宗。”禅教关系何其明了!
然而,对于“不立文字”之误解,始终此起彼伏,源源不断。此是末世学者,业障深重,加之懈怠懒惰,不善用心,以致道眼不明,却常常以人废理,以事责理。谓今日僧伽流为迷信哑羊,皆是禅宗“不立文字”所误。不责学者违背禅宗,反谓禅宗误于学者。
守培法师一反妄责,明言“今日中国有数十万僧伽,皆由不立文字之余荫而有。假使中国无不立文字之真教,恐怕今日不能闻佛名矣。印度佛教之亡,即亡于不立文字之真教失传也。中国近来之禅宗,已不绝如缕矣。禅宗断,吾佛之慧命即断,纵有三藏教典在,等于遗尸而已。”
法师此言,极中肯綮,正与太虚大师所言深契:“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兴则元气复而骨力充,中华各宗教之佛法,皆藉之焕发精彩而提高格度矣。”
不立文字,是明无相之旨,非祖师别出新意,别立门户。不立文字,不只是对最高境界的终极描述,而是贯穿始终的纲领。不立文字,保障一切方便不离大道,是一切修行人必须栖神和回归的本然。不立文字,严格遵循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经教,以道契无生的不确定性,精确相应于佛法究竟正见。
此种风范,涤荡一切有为实执,又滋长一切,生发一切,成就一切,如法眼宗风之“一切现成”,立足于“不立文字”的低处,提携一切文字到妙处,深符中国文化“道非常道”的立言之本,虽不重逻辑思辨,却以“无为”的自然方式,重构“先道后德再仁义礼智”之道德伦理的社会秩序。这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与特质所在,拉开超越逻辑思辨的大格局,最终提奖逻辑思辨进入超逻辑思辨的“不立文字”境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丁昕 +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10-8 17: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4 08:25 , Processed in 0.02906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