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届临。从明天起,清晨起来,你会发现自家小区露天花坛里,草皮、灌木丛、花卉的叶和瓣上,滚动着晶莹的水滴,这就是白露。 白露,秋之第三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之第三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阳历在9月7日至9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孝纬经》:“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具体说就是节气至此,天气渐转凉,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悬殊的温差,使夜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植物上。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到了白露,蚊子不敢再猖狂,俗语:“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家里的蚊香收起,明夏再用。所谓“刀枪入库,放马南山”,你可高枕无挠了。 自古至今,不管世界大气候如何“妖怪”,也跳不出此节气范围,可见中国古人有多牛! 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白露后,大雁开始列队准备由北方向南飞。这并不表示雁是南方的鸟,大雁本是候鸟,冬天南迁,春夏北去。古时称这种鸟为鸿,意为大鸟。所谓“鸿鹄”(鹄是天鹅)之志,指的就是它们,大江大海、神州翱翔,非常了不起。 二候玄鸟归:“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楚辞·离骚》王逸注:“玄鸟,燕也。”玄即黑色。黑色的燕子以白露为分界线,春夏在南方游山玩水,秋冬后便返回北方老窝。古时,玄鸟是神鸟,为万鸟之始祖,还有人认为古时的这种玄鸟,其实是现在的凤凰。
三候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意思是,从白露始,群鸟就开始备冬粮了,每日辛勤劳作,衔泥筑窝、找吃食储藏,这样,到冬天来临时才不至于冻死、饿死。 白露,开启秋之甜美
白露开始的秋是甜美的。白露是收获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谷子、大豆、高梁熟了;华北地区的稻米也开始收获;大江南北更是水果芬芳,葡萄、萍果、李子、大枣、柑桔、柿子等,都到了采摘时;江河里的虾跳、蟹壮、鱼肥,开始跃入人家的餐桌。以前年画里的“五谷丰登”,也许是描摹这个季节吧,满是收获的喜庆。 秋,也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季节。大地万物经过白露的润泽,树木、鲜花较之春天,颜色更绚烂,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唐代诗人雍陶有《秋露》诗:“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宋元明清,许多诗人都有专为秋而写的诗词。 秋高气爽,玉露生凉,塞外天高云淡,万山层染,江山如画;塞内“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充满诗性,如此秋景,不被美哭也难。
白露民俗:祭禹王、品白茶、吃美食
古时,白露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南方人在这一天会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以湖为生的渔民称之“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节气,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鱼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白露前后也正是“白露茶”上市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生长很快。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别具一格。当地还酿“白露米酒”,此酒配美食,不但相衬,也很滋补。《水经注》对此酒有专门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此酒“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 醉”。可惜,这种米酒现已失传。 白露后进入秋收,民间习俗自然也多与吃相关。比如福州人这天必吃龙眼,据说对身体有大补的奇效。龙眼本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奇就奇在白露前后的龙眼,个大、核小、味甜,口感特别好。 对浙江温州等地来说,白露就是一个节日。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滋补身体,祛风湿(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