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22 04:11 编辑
![]()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事情不能被遗忘,九月三日是胜利日,而九一八则是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少数军官的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其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回顾这段历史,认真探究当时双方的实力,不得不说日本关东军在进行一场在外人看来毫无胜算的豪赌,而日军随后在华的一系列军事动作的目的也与这次“冒险”有关。 700士兵创造的“战争奇迹” 据日本国财务省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关东军总计有11069人。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而中国东北军方面,“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从兵力上看,中国是日军近10倍之多。日军虽然训练比中国军队优秀,但远不足以弥补人数上的巨大劣势。 ![]()
最初进攻北大营的是日军驻扎在文官屯一带的是第三中队,这支部队隶属于驻守沈阳的日本独立守备队的第二大队,中队相当于中国军制中的“连”,标配一百八十人,大队相当于营标配一千一百人,不过独立守备队的总兵员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多一点大概在七百人上下,其中第二大队担当了攻取北大营的任务。 而中国方面,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是王以哲的独立第七旅。七旅下属三个团,此外还有旅部直属的四个连,战斗人员总计七千余人,每个连配备了捷克式轻机枪12挺,捷克式步枪120支。该旅军官基本都是军校毕业,甚至还有少部分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 王以哲是少帅张学良一手提拨的少壮派骨干,他的部队可称得上是御林军,但也正因为一直充当亲兵卫队的角色,平时真刀真枪拉出来开练的机会很少,大多是检阅的时候,把他们拉出来充面子,实际作战经验却是一片空白。这些部队,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所以当时有一个绰号:少爷师。 ![]()
1931年,从春至夏,这片土地上的局势平静而又诡谲。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称的石原莞尔中佐正等着时机的到来。因为他发现,东北军在中东路事件当中,非常惧怕俄军的大炮轰击,所以特地从日本运来了两门日俄战争时期的240毫米口径野战重炮和为数不多的炮弹。石原莞尔并没有十足把握和底气,但他认为小张比老张差几个段位,值得去冒一次险。 事变前的那几个晚上,日本人每天都演习到很晚。除了把关东军调来满铁附属地,他们给在乡军人也发了武器。旅长王以哲也看出了端倪,也做了防备,连续三夜向东山嘴子东大营大操场作转移演习,目的是一旦日军进犯,以便有秩序地退走,不致临阵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