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7-1-27 11:31 编辑
爆竹声声过大年
爆竹、烟花,古已有之。起源何时?历史上的名流学者诗人在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
小时候总盼过年,穿新衣,吃大肉不必说,就没见过谁家小子不喜欢烟花的。晚上躺下,先在床头墙上划掉一天,感到腊月的日子慢的像牛车,到了腊月二十三,迷糊中忽听马路上一声钝响,心里分明一亮,隔窗一望天空中盛开着朵朵璀璨的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哦!烟花,年真的不远了。
吃过除夕饺子,孩子们全出了门,一个个小鬼似的,在街上游荡,一看谁家门前闪起红光,不等响声传来,一阵大呼小叫,忽忽隆隆地跑去。长竿上的鞭炮劈里啪啦爆着,纸屑飘如落英,撒到一个个小脑袋上,一双双黑睛瞪得溜圆,光华闪烁,单等声熄烟散,鲤鱼跳龙门似的扑上前,去摸地上的哑鞭。天亮了,去讨长辈的压岁钱,小伙伴碰了面,总问夜里收获可丰?未来几天,只有手里有哑鞭的人才牛气。夜幕降临,他们将哑鞭薄开头,自做的钻天猴,用香火一触,只见一道火弧,刺的窜上半空,瞬间,又消失在一阵稚嫩的欢叫中了。
那时日子苦,再苦家家年上还是要备几块鞭,无鞭不年。到了腊月年近,带着儿子到土产店亲自让他挑选,讨小孩子一个高兴,鞭炮已备齐年味就有了。那时鞭小,用两个指甲掐住,点上,啪地响过,手像被炒豆蹦了一下,毫发无损。有人恶作剧,将它卷在烟里,送给烟鬼吸。烟鬼吸着正香,突然爆响,烟头成了喇叭花,吓得嘴都哆嗦了,被蛇咬了似的,不敢再受人恩惠。静海县的鞭个头大,为了小孩的安全家大人不许买不许放,单用来接财神。接下初二姑爷节始,初三,初四,初五,一直到正月十五,各家的鞭炮要盘点好,饭前都要燃放,也是对年的敬视,若到了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现在为了净化空气,禁爆竹,今天老的和小的对节令喜庆和祝福的烟花已经淡漠,点到而已,高兴而已。
年又到了,我们却老了,后辈人也不像旧时对鞭炮的热忱,被动的拿起鞭炮去放,应个节令,多一份应付,少一分真诚。 烟花爆竹给炎黄子孙增添了无尽的喜庆和欢乐。
201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