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之说,其中“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谷类、豆类等,俗称“五谷杂粮”。但“五谷为养”的思想一直没变,即提倡大家多吃一些五谷杂粮以补益五脏,调养脾胃。
小米养脾。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这就是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最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小麦养心。 小麦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作用。失眠、心烦、莫名悲伤者可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喝,症状严重者可加入甘草、大枣一起加水煎煮,温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心气的作用。
大米润肺。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效果更好。
黑豆补肾。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肾虚所致的腰痛、耳鸣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烂,加入各种调味品后食用。
高粱养肝。中医认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高粱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脾胃虚弱、小儿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锅中焙黄,然后熬成粥服用,小儿一般一次不超过半两面,每日3次。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学博士庄乾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