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视而不见的日与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0 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7-10 04:04 编辑


从历史古都到超级都市,北京有着无数种视觉图景。生长于北京的摄影记者贺顿,对这座城市在记忆与当下之间呈现的巨大差异如鲠在喉,他致力于寻找那些大多数人难以发现又或者视而不见的视角,他镜头中的北京,是一种细节与全景并置的视觉“复调”,是刁钻的视角对庸常景物的再造,也是他对自身城市记忆一次荒腔走板的复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午天 +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以曝光率来计算,北京大概是被“看见”最多的城市之一,绝大多数人即使一辈子未曾踏足这座城市,脑海里也大概存有那么一些北京的图景。从历史古都到超级都市,北京曾前后拥有六十多个正名与别称,是中外城市中历史名称最多的一个,这也恰好印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多面性。

与旅游者、北漂者、城市学者不同,摄影记者贺顿生长于北京。图为国贸三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06 |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北京城已经在历史的一念之间经历了大规模拆建。但在贺顿眼中,那时的城市建筑与空间在视觉上至少还是不突兀的,他至今记得儿时坐在公共汽车上父母带着他指认那些著名地标建筑的情景,这些记忆成了他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少时到欧洲看过的巴洛克建筑也让他心向往之,尤其是那种清晰可溯的历史渊源。图为建国门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07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北京的新地标建筑开始以一种极具挑衅意味的先锋姿态闯入城市的核心地带,在经历过折衷主义建筑(在现代建筑中拼贴传统建筑的装饰样式,如琉璃瓦顶,以北京西客站为代表)的泛滥之后,国际大牌设计师纷纷获得了在这片京都重地施展他们的激进雄心的机会,像是有谁挑起了一场建筑设计的“出位”竞赛,出位代替协调、激进代替折衷成为新的制胜法门。图为天坛公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09 | 只看该作者

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或许单纯就建筑而言,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设计,但置于其所在的城市环境中,却多少显得怪诞。图为国家体育场(鸟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0 | 只看该作者

与此同时还有对传统建筑的“拆旧建新”,以及华丽无度的灯光装饰,崭新的前门大街在贺顿眼中却已如同横店影视城一般怪异。图为人民大会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1 | 只看该作者

于是,摄影成为他对这座城市的一次“调侃”。在此之前,贺顿作为摄影记者为人熟知的是他的体育摄影,是关于瞬间的纤毫之争。而拍摄一座城市,瞬间的重要性让位于视角,但不变的是对独特性的死磕,“不拍大多数人想得到拍得到的照片”是为信条。图为首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7-10 04:13 编辑


绝大多数时候,贺顿昼伏夜出,像个蛰伏的猎手,但对出击的方位早已了然于胸,有些拍摄点甚至经历了两三年的踩点,他要等待合适的光线、角度与时机。他镜头中的北京,是一种细节与全景并置的视觉“复调”,是刁钻的视角对庸常景物的再造,还有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冷幽默。贺顿把这些照片归入“风光”摄影,在当下语境中风光是一个被严重“污染”过的词汇,对应着甜腻油滑的审美。但如果联系起他“调侃”的初衷,或许却是恰如其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4 | 只看该作者

拍“风光”大片的摄影师永远在等待阳光明媚的日子,即使拍夜景,也要在空气通透华灯初上之时,城市的光污染之于优美风光摄影是大敌。贺顿却不曾有过这样的烦恼,相反,他在夜间的拍摄,要利用光污染,并且,用技术手段把这种溢出日常视觉的光色推向极端,高饱和高明度高对比,浓重激烈。某些时候,甚至要让这种光色流动起来,变得浓稠艳俗,幽深诡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5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夜深人静之时的照片,在视觉上却有一种极度跳跃与喧闹的“通感”。相比之下,白日里喧嚣繁华的时候,视觉上却是一番冷寂的模样,这种倒置在这组照片中异常强烈。超远摄镜头把城市的纵深空间压缩为纸片般的二维平面,把纷乱繁杂的建筑揉捏拼贴成一种你从未见过的画面,北京最核心的繁华地带与外围的工业设施并存,时空在镜头的光路中挤压缩变。图为国家大剧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6 | 只看该作者

某种程度上,贺顿在用这种方式搜寻记忆里的北京的蛛丝马迹,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连蛛丝马迹也已荡然无存。这些绝大多数人未曾留意,又或视而不见的画面,成为他对自身城市记忆一次荒腔走板的复述。说是调侃,情感上又何其不忍。图为央视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6 | 只看该作者

人民大会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7 | 只看该作者

前门大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8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19 | 只看该作者

大屯路某居民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2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体育场(鸟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21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游泳馆(水立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22 | 只看该作者

五棵松篮球馆(万事达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23 | 只看该作者

德胜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04:24 | 只看该作者

天坛祈年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9 17:21 , Processed in 0.05207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