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兰州市西固区一居民区,居民们排队打水。当日,兰州市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配安全水源,由消防、环卫等部门定点、定时向居民免费送水。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时隔一月,兰州再次曝出大面积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近20倍。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市民“抢水风波”,致使兰州这个滨临黄河的城市,竟一瓶水难求。 此次兰州自来水苯超标污染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一问:水污染真相为什么迟迟没有公布?
兰州市政府在4月11日下午4点半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当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在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时,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超过国家10微克/升的限制标准。经多路水质检测,判定黄河水指标和自来水一厂至二厂南线输水管道水体指标正常,一厂至二厂北自流沟水体可能被污染。 当天下午两点40分媒体才接到新闻发布会通知。因为新闻发布会地点远在距离主城区30公里的西固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办公大楼,加上大堵车,很多媒体记者到达时,发布会已经结束。这场短暂的发布会也没有安排记者提问环节。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是2007年8月由原兰州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10.9亿元,兰州市国资委占有55%股权,法国威立雅水务占有45%股权,合作期限30年。目前公司实际日售水量60万立方米左右,现有供水用户(结算水表)9235户,用水人口256万。 兰州市民的情绪是被一则短消息引爆的。新华社11日12时发布的消息说,4月10日17时威立雅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自来水一分厂与二分厂之间中间段)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这则很短的突发消息一发布,立即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关注。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很快在微信圈中蔓延开来。 这意味着,从4月10日17时至4月11日12时,长达19个小时的时间里,真相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兰州市民都被蒙在鼓里。 此时,兰州市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谣言四起,人们纷纷涌进超市,超市货架的矿泉水很快被抢购一空。 11日下午2点30分,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西关十字西单超市看到,货架上的矿泉水已经被抢购一空,就连橙汁等饮料也非常紧俏,饮料区内人们排起了长队。 而在位于安宁区的西太华超市安宁店,从早上11点30分开始,陆续有人买水,“七八提地买,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开始用购物车一车一车地拉。”店员张女士说。 起初,店员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毕竟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他们很快从顾客哪里知道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