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尖漂石 于 2013-8-23 15:37 编辑 & p% Q, v& \7 P, ~/ Z9 O d0 U
. Z1 i; Z) ^4 H乐在途中 彭山冬泳协会会员:宋建芳 “在多少年内游遍四川各地多少条江河”,据说是常争荣主席提出的游泳计划,如此一来,冬泳协会策划机构的工作便进入了马不停蹄中。可不是吗,刚刚去游了洪雅槽渔滩和彭州付家泉,这就要去阆中冬泳协会借两地友好交流之机横渡嘉陵江了。 8月2日下午3点,72人14辆车,浩浩荡荡向嘉陵江中游奔赴......。 响晚时分,一行人到达了阆中,东道主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热情、周到尽显其中......。 用过晚饭,便迫不及待的投进了热浪滚滚的街道,品味着这座拥有着2300年历史的古城。 一个状元牌坊,隔出两个世界,从喧嚣、浮躁、高楼林立、 霓虹闪烁的街道瞬间进入清幽、静谧、凉风拂面的古街,恍惚间,时空倒回。 随着渐行渐远的脚步,一座雅致的大院儿映入眼帘,门口悬挂的灯笼发出朦胧的光。木柱在忽隐忽现的灯光中闪着岁月的光亮,空气中散发着木质的气息,久远、幽香。四合院里,天井一个套着一个,回廊曲径,古朴典雅。天井里的夜来香、桂花树,精雕细琢的窗花里偶有身影投射。 轻轻地拾阶而上,如同穿行在2000多年厚重的历史长河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公瑾、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才华横溢的蔡文姬、誓死守城的张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引无数文豪尽折腰。 这古城的厚重,承受与坚持是历史赋与的,更是一代又一代阆中人传承下来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夜深了,赤脚走在凉凉的青石板上,享受着古人给我们的慧泽.......。 三号早晨,七点三十分,阆中冬泳协会秘书长前来宾馆接我们,从宾馆穿越古城到阆中冬泳基地仅仅10来分钟的路。估计这古城还从来没有迎接过这72人的游泳大军吧,那街道便显得越发狭窄,平常纪律严明的队伍立时变为“乌合之众”。 为了让队伍显得整齐,中途被迫两次停下来整顿,无奈,这群“乌合之众”,不到两分钟队形又乱了,情急之下,常头儿摸出哨子,昂首挺胸、汗流满面、鼓着腮帮子吹着“一二一”。我强忍住笑,看看前后左右的队友们早也忍俊不禁。 这就是我们的常头儿,凡事要求做到完美,他说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不得不说,他在立言、立行、立德上做出了表率。 到达目的地,一幅幅欢迎的横幅挂满了江边的兰杆,两地泳友欢聚在一起,还有从几十里地的苍溪赶过来过来的几位泳友,心里充满了感动与感激。天下泳友一家亲。 无数的大坝和水电站约束了嘉陵江奔腾的步伐,曾豪放于盆地东北部的奔流气势已不复存在,羞涩地静静流淌。这一天,她的身躯也被来自三地的泳友,用缤纷的漂游包点缀的越发动人。 痴迷于水,性情使然。面对这一江水,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投入其中,去享受她的清凉与抚摸,在炽烈的阳光下,我和娟怅然若失的坐在岸边,就这样眼巴巴的看着,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下午,队友们顶住酷暑游览古城。队友高宁怕晒黑,竟在暴热的温度下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一顶奇异的披肩防晒帽更是扎眼,俨然如当年小日本;刘二哥却将湿毛巾顶在头上降温,胖胖的身体总是往高宁的身旁靠,一个最佳组合立马形成—— “汉奸”与“皇军”;老赵头戴了一顶无柄的伞,伞用几根铝皮固定在头上,颤颤巍巍、摇摇晃晃,这副装扮配合他本来就肥胖、摇晃的身材,即便他不想搞怪也十分奇怪。 他们三人无意识的降温装备,引得队友和路人大笑不止,长枪短炮噼噼啪啪,他们的关注度竟然一下超过了古城。队友们就这样一路嬉笑着,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下,用他们的幽默和智慧调节着气氛。 在去风水馆的路上,队友们坐着马车,举着旗帜,敲着鼓,戴上清朝时期的兵帽,将欢歌笑语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古老而悠长的巷道里。 有时候,风景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预期的快乐,但不经意间的旅途快乐却胜过风景所给予的快乐。 傍晚,登上滕王阁不为别的,只想在更高处一睹这风水古城的丰姿。在夕阳的照射下,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它如一位遗世而独立的古典美人。 告别热情的东道主。驱车来到剑门关,一座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形成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感叹。“一夫把守,万夫莫开”。险峻的道蜀令刘备在这里建立了蜀国,三国鼎立开始。在关上,常头儿孩子气的将城楼上的战鼓擂响,激越的鼓声响彻山谷,仿佛顿时唤来千军万马,古战场突现眼前。 走在“三百里程十万树,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的翠云廊,那是一份怎样的震撼。几人才能合抱的树身,笔挺苍劲的树干。它们是怎样挺过了千年风霜的侵蚀,雷电的击打,时代的变迁。在这寂静的时间长河里述说着前世今生.......。 抚摸着一颗颗千年古柏,我们在享受古人的惠泽时,又为后代留下了什么?喉管是硬的,眼角是润的。徘徊在古老的驿道,久久不愿离去,渴望天空出现“九星连珠”,穿越回到那天下三分的年代里......。
. p5 K$ m/ B }6 v2 ` 二零一三年八月五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