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脆弱时,逃避没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 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脆弱的时刻——当你所爱的人爱上了别人,至亲的人突然辞世,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这个时候,该逃避还是该面对?让我们先听听网友的观点:

  观点一:当然是逃避,我想我会不顾一切地逃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一切,等待时间来治愈创伤。

  观点二: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那就正视它好了,大不了痛痛快快地喝上一通,酒醒之后就什么都过去了。

  对于这些痛苦和“丧失”,心理学家们是怎样认识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又是什么呢?

  德国心理研究者施奈德对人们遇到“丧失”(包括离婚、死亡、衰老等)时的反应进行研究后,提出了8阶段模式,其主要发展脉络是:(1)得知丧失,经历最初的混乱——(2)通过找到问题的积极面,来延缓内心无助感和绝望感的产生——(3)放弃对往事的依恋,以拒绝体验悲伤——(4)意识到悲伤程度,感到最痛苦、孤独、绝望——(5)接受“丧失”,原谅自己和他人——(6)开始正常生活,告别悲伤——(7)重新理解丧失,从中得到成长——(8)把“丧失”转化为新的依恋,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从这个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受到打击变得脆弱时,人们的本能反应几乎都是逃避,比如强迫自己不去回忆,或是否认事情的发生。因此,逃避是人正常的第一反应,但它只是一个阶段而已,如果我们想要成长,就必须经历“面对和处理悲伤”这个阶段。

  但是,有的人一直会逃避伤痛,或是强颜欢笑,认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暂时让人体会不到痛苦,但它会使我们的成长停滞。因为所有的情绪都是巨大的心理能量,我们在抑制自己悲伤的时候,也就把很多能量抑制住了。而此时,我们根本无法快乐地生活,下次甚至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快乐的抑或痛苦的,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去触碰自己内心的悲伤,让它有机会表达出来。当这种伤悲倾泻出来之后,我们才有能力去理性地分析这些丧失,然后从中得到领悟,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打起精神面对新的生活。
2#
发表于 2007-9-1 20:08 | 只看该作者
提高自己“面对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表于 2007-9-3 09:5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启明[/B] 发表: 提高自己“面对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发表于 2007-9-4 08:57 | 只看该作者
面对才是现实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4 04:47 , Processed in 0.03948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