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初冬的晨练中,中老年人须注意: 1.季节适应。深秋初冬,一些人对寒冷的“应激反应”强烈,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微小血管收缩,容易造成心血管意外。一般经过4~6周后,进入真正的冬天,机体适应了低温,反到相对安全些了。 2.温度与风力。据北京市心血管病10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都与平均温度呈典型性逆向相关,即平均温度越低,则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当从室内走到室外,受0℃以下的冷空气直吹面部,可立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造成心绞痛发作。因此,除作好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防护外,过冷的天气,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不宜外出。另外风力可加大低温的致冷效应,也应同时考虑。 3、生物钟节律。按生物钟现象,人体在4时~6时,心血管功能处最佳状态,其次为上午10时以后,最差是凌晨6时~9时。因此,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则一天的任何时候运动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则宜选在下午4时一6时活动,或在上午lO时以后外出。尽量不要凌晨冬练,因为这时交感神经张力急剧升高,心血管负担最重。 4.运动量。冷天本已使机体耗氧量增多,凌晨又是危险时刻,因此老人冬练运动量要相应减少,不然容易使有氧运动变成无氧运动,结果适得其反。 5.谨防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就是“冬日猝死三联症”,即“冬天、凌晨、扫雪”,这三者的每一项都是增加心肌耗氧的。如果合并在—起,就构成很大的危险,中老年人切须注意,谨防万一。 《科学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