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借后名—登览小虹螺山梳妆台 草青乳莺飞,梨雨燕啄泥,正是小虹螺山醉人的时节。 4月23日,与市自行车协会的朋友们沿葫金公路骑行26公里,到达小虹螺山脚下的龙泉寺。 山下大片的梨花盛开,沾雨的花蕾放着淡雅的幽香。 从寺东侧上山。没走多远即是丁香林,在怒放着的花丛中穿过,那个香啊,呛人! 翻过几个山峰,用了一个半小时,登上了“梳妆台”。 一路走过,落叶树重又披上了崭新的绿装,枯草丛中钻出了多彩的山花;春光下,连光秃秃的山石也觉得有了活泼的色调;山里的气息,清甜沁人。时断时续,时疏时密的小雨,一直陪伴着。 “梳妆台”,这个位于小虹螺山中部的风景,由几块巨石构成,南邻绝壁。爬上二十几级坡度在七十度的台阶,钻过两块石头搭成的仅容一人的短孔道,即到了约60平方米的台上。石缝间顽强地长着杂木,台南边有几个马蹄形的石臼。 这个风景地有两个传说,一是虹螺女晨起梳妆用的;一是大辽萧太后曾在此立马望远,那石臼是马蹄印下的。 萧太后,本名萧绰,辽景宗耶律贤夫人,辽圣宗耶律德绪之母后,执掌大辽达四十年。年仅21岁时就协助其夫与宋大战高梁河,百万军中,生擒杨业,扭转了自后周柴世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一直打击得大辽只有招架之力的局面;1004年,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进到距汴京仅百余里的澶州,与宋帝真宗决雌雄,结果是萧太后迫使宋定下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 我深知,这个台子是道家修炼之所,那几个石臼是人工凿的,立柱子用,搭个棚子,好吸收“日精月华”。 何以演绎成萧太后的故事?那个“澶渊之盟”使宋年年给辽“进贡”财物达120多年,双边贸易也是辽占尽了“便宜”。 辽国民众感激这位太后,也就被“神化”了。 潇潇雨未歇。 青史幸,几行名姓。 青山幸,名后与共。 行者不幸,愧此须眉负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