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挟尸要价的是是非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4 14: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苍耳 于 2010-8-24 15:55 编辑

   不管是否挟尸要价,毕竟是打捞了,不管用什么方式,早一些打捞上来是每个亡者家属的心愿,入土为安。话又说回,难道岸边只有船老大吗?如果渔民不在现场,我们的冬泳队员不在现场,那些在现场的又反对要价的,怎不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呢?中国有句老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只有出嘴皮了。本人我们的队员参加过多次打捞,死的活的几十个,大冬天里跳到冰冷的湖水几十分钟,最长的头天打捞到半夜,第二天一早接着打捞,而且没有收过一分钱,喝过一口水,吸过一支烟,几乎少有听到过被救或者与被打捞者有关人员的感谢声,到是听到过不少风言风语,我个人觉得没有参与就不要评价对不对!大学生人链救人精神值得赞扬,不可弘扬,水上救援,不是前赴后继,安全第一。我们看到的挟尸要价只是摄影者的图片说明,他恰恰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该做些什么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宣传该以人为本了,应该多讲一些救生知识,任何事情安全是第一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长风波浪 + 1
佰隆人 +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0-8-24 15:27 | 只看该作者


       事物的双重性,欢迎参与探讨与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8-24 16: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8-24 17:10 | 只看该作者

好象是80年,某县航运公司一艘客轮遭遇强风,不幸沉入湖中。船上有乘员共60多人,只有十几个人生还,40多人不幸遇难,惊动了县、市、省领导。航运公司有关人员由公安机关控制,善后有关工作由政府组织,由于事故地点水深20多米,3天过去了,沉船和几个遇难者尸体还没打捞出水。请有能力的外地打捞单位前来,要花“很多”钱。还是省领导有办法,一个电话,就调来海军某部官兵5人,配有专业潜水装备,受过专业潜水训练。兵都很年青,不到20岁。可是,兵下到水里,见到死人后,没有把死者捞出来,还把自己吓死了过去……

关于《挟尸要价》的新闻照片,现在是当事人双方都说不是挟尸要价,而媒体和评奖单位坚持说是挟尸要价,真是怪事?

《挟尸要价》是对大众的误导,非事实的造假新闻在社会中一直传播并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或人性的失望

媒体该当何罪?媒体对大众的误导要承担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24 17:46 | 只看该作者
在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金钩月


    “旁观者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汾河魂郭


    两耳不闻窗外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8-24 22:25 | 只看该作者
《挟尸要价》当之无愧获大奖

    来源: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沸沸扬扬的新闻照片《挟尸要价》“打假”风波终于尘埃落定,人民摄影“金镜头”组委会23日表示,《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属实,不存在造假问题。

  调查结论分3点:
  1.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
  2.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虽不是主谋,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
  3.照片记录的过程是整个“挟尸要价”的一部分。虽然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据现场目击者称,王守海他们是当事人,参与并执行了要价。
  2009年的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的15名学生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河段救起两名少年,不幸的是有3名大学生被江水吞噬。大学生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中国,温暖了社会,受到了万民的称赞。
  2009年11月3日的《华商报》刊登了由原《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张轶化名提供的《挟尸要价》照片,图片说明为: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
  8月18日,《挟尸要价》以全票获得了人民摄影报主办的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奖“金镜头”奖
  但是,救人大学生所在学校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的“造假”质疑却把照片作者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称获奖照片并非当时的完整场景。
  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就该照片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发出呼吁:
  1. 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核实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性;
  2.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3. 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拍摄者张轶被迫提供全套现场照片自证清白,“金镜头”组委会介入调查。并与23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挟尸要价》不存在造假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sqrb.com.cn/jjwb/html/2010-08/24/content_93008.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8-24 22:42 | 只看该作者
李晓亮:寄生于软肋的“挟尸要价”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08: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谁都难料到,曾引爆舆论的名为“挟尸要价”的照片,时隔大半年后再次灼痛公众神经。江山不幸诗家幸,获奖无数的《挟尸要价》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新闻大奖”和“新闻造假”漩涡中,翻转沉浮。
  原定于23日凌晨公布的《挟尸要价》调查结果,也一度推迟。其“复杂”之处,估计不在于照片鉴伪、事实还原层面,而在于技术性工作之外的某些现实压力——或正如这次旧闻新炒的动机一样玄妙。
  只要不过分纠缠于一些无关宏旨的细枝末节,对于《挟尸要价》还是能达成共识的:比如,不管图片说明是否完全与当时场景吻合,当时打捞人员是否正“挟尸要价”,至少“捞尸要价”是事实,而且是当地存在多年的产业。至于长江大学李玉泉的质疑,也只是说当时是“牵尸靠岸”,而非“挟尸要价”,当然快门按下的任一瞬间,与这种笼统性的事件描述和相比,都会有所出入。据此不足以影响整个事实的判定,“挟尸要价”并非假新闻,照片图说存在的瑕疵,只是误导舆论将炮火主要对准了船头“白衣老者”王守海。
  遭千夫所指的王守海其实只是受雇于打捞公司的一线操作人员,即使他真如现场目击者描述的那样,“直接参与了价格谈判”,其实也不过是一颗放在前台的棋子。隐身幕后的老板是一个叫陈波的人。而陈波也只不过是当地打捞公司中的一员。而直指人性幽暗的整个“挟尸要价”的打捞环境,或才是最该被谴责的。
  从这个角度说,《挟尸要价》是一张极具价值的新闻照片。它定格的令人心痛的瞬间,让我们一直不忍直视的某些社会和道德的不堪死角,无所遁形。赤裸裸地呈现,才引起这一波波舆论狂潮。直面丑陋,正视真相,缚着尸体的绳索,也无形中缠绕人心,并在逐渐收缩箍紧,勒得人直欲窒息。
  《挟尸要价》最让人愤慨之处,在于被拿来交易的,竟是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英雄之躯。陈波事后称不知落水的是救人英雄,言外之意是他若知道,就不会搞得这么过火,以致引起公愤。但普通溺水者就该遭到这样的待遇吗?生命尊严不容商业玷污,但当地政府退出这一领域已二十多年。在商言商,你难以想象一个几十年以捞尸为业的人,会对打捞落水者产生职业习惯以外的其他情愫。
  所以,如果这次质疑《挟尸要价》是因怕它玷污荆州形象,那么最该着手的是以政府公共责任来涤荡“无政府湖面”上飘荡的血酬规则。只有政府介入,或才能终结以人身为交易工具的冷血江湖。否则,人性和道德的力量也难以抵御商业的异化。
  当然要彻底解下束缚社会软肋的绳索,不光这片打捞江湖需要治理,那些以身体维权的悲情叙事,那些在殡葬业的黑色暴利和经济适用墓前徘徊的无奈身影,那些无钱缴费而遭遇“见死不救”的挟病要价……反此种种,可以看出“挟×要价”的变异毒株并不少,而每一个都寄生在社会道德或公共服务的软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山谷


    山有多高,看的多远,谷有多深,阅历多深 你讲的太好了!其实很很简单的一件事,被搞的复杂化了,被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黄金外衣给搞花了,见义勇为首先要在自保安全的前题下,无私奉献也要量力而行,最近电视台看到的70多岁的老太太,自己住的烂棚子到处漏雨,每周社区给她送上6个馒头,吃了上顿没下钝,经常吃方便面喝凉水,每月收入150圆,还往灾区捐款几百元,这种精神值得宣传,不值得提倡,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都比她老人家过得好,70多了也该安度晚年了,也该享享福了。无论是义务打捞还是收费打捞都不是最重要的。对亡者家属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来打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8-25 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苍耳


    实人实话说,梗直有几个,舍命去救援,鲜花有几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8-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7 15:14 , Processed in 0.08264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