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的小生灵——海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4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游泳发现了海里有海蛰,今天更多。
    昨天,我比大批早游的人稍晚,只身游往大红旗。也许是新买的好一点的泳镜,视线极为清晰,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发现海底似乎很浅,海床上间或有一块白色的生物出现,大小如巴掌。我正狐疑时,又发现左右也时常有白色的物体出现,不经意间手有时还会碰到一下。这时我有点紧张,也有一点恐惧,很多新手都说在海里游泳时,碰到东西都很害怕。带着有些惶恐的心情由大红旗往回游,再遇到这白色的物体时,我镇静的仔细观察了一下,哦,是游动的生物啊,通身呈白色略带微黄,头顶一半圆型鼓胀飘动的帽子,帽子下面是弯曲摆动的须子,在水中游来游去,还很漂亮可爱呢,我的第一反应是,哦,水母!
    上得岸来,问一赶海的,我说海里发现那么多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呀,他说是海蛰,我恍然大悟。
    今天我游了小红旗,浮漂附近有比昨天还多的海蛰,一般的都是拳头般大小。先后碰到有几十只海蛰,也顾不得欣赏小生灵的美丽了,只怕被海蛰蜇了,遇到多时不得不誊出手来,猛烈的用手去拨拉它,争取快速的逃离海蛰群。这些美丽的小海蛰虽可爱,确也打乱了我的游泳节奏。



海蛰
海蛰又名白皮子,在水产动物中属腔肠动物,根口水母科,海蛰属。外形似伞,身体分为伞部和腕部。海蛰经过腌制加工后,伞体部称为“海蛰皮",口腕部俗称“海蛰头”。在中国,海蛰皮的出口历史较长,从60年代开始,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出口量达三、四千吨之多的出口商品,深受国外欢迎。近年来,受海区污染的影响,海蛰皮的产量大幅度下降,出口量也大幅降低。

海蛰分布主要以辽宁营口为主。目前仍以自然捕捞为主,每年产期分春、秋两季,春季4~6月,所产蛰体嫩小,含水量多,脱水后出成率较低;秋季7~9月,所产蛰体较大,成熟,含水量较低,出成率较高。海蛰体中水分含量在90%以上,渔获的海蛰一般进行腌制加工,也可鲜食。
海蛰-形态结构   

海蛰
海蛰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海蛰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海蛰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海蛰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海蛰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海蛰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海蛰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

海蛰-构造   

海蛰
海蛰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海蛰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海蛰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以钵海蛰为例,海蛰的身体有几个构造:

1、胃腔:即是由胃皮层所形成的胃腔,也是海蛰的消化系统,胃腔内有胃水管系统(Gastrovascularcavity),内有许多的触手状的胃丝(Gastricfilament),胃丝上又有刺丝胞(Nematocyst),可将吃进来的饵麻醉,再放出消化液来进行消化。生殖腺也是位於胃腔壁上,同样是发源於胃皮层(Gastrodermis)。

2、感棍:在海蛰翼的边缘均分有八个感棍(Rhopalium),内有一个平衡胞、小眼(Ocellus)及两个感觉窝(Sensoryclubs),是在水中平衡其身体及触觉之用,可说是海蛰的感觉器官。


海蛰
3、触手:在海蛰翼的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触手,触手的前端有刺胞,刺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击敌人。

4、刺丝胞:为触手前端的细胞之一,腔肠动物又称为刺胞动物,就是指此,因此海蛰多少都含有毒性。刺胞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针(Cindocil),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针受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

5、口腕:由海蛰翼中心延伸出来的腕状物,数量和胃囊相同。口腕上也有许多的刺丝胞,除了可以捕捉猎物之外,也可以将食物送入口中。口腕的底部有保育囊,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实囊幼虫,会附著在保育囊上。

6、口器:位於口腕的基部,直接通到胃腔。可吃入食物之外,也具有排泄的功能。

7、放射管:由胃腔呈放射状向海蛰翼延伸的管子,可将消化的营养及氧气在体内循环,具血管般的功能。

海蛰-营养成分   
海蛰头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69 能量(千卡) 74
能量(千焦) 310 蛋白质(克) 6 脂肪(克) 0.3
碳水化合物(克) 11.8 膳食纤维(克) 0 胆固醇(毫克) 10

灰份(克) 12.9 维生素A(毫克) 14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14 硫胺素(微克) 0.07 核黄素(毫克) 0.04
尼克酸(毫克) 0.3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2.82
a-E 2.17 (β-γ)-E 0.65 δ-E 0
钙(毫克) 120 磷(毫克) 22 钾(毫克) 331
钠(毫克) 467.7 镁(毫克) 114 铁(毫克) 5.1
锌(毫克) 0.42 硒(微克) 16.6 铜(毫克) 0.21
锰(毫克) 1.76 碘(毫克) 0   















氨基酸含量(每100g含)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异亮氨酸 185 亮氨酸 263 赖氨酸 221
含硫氨基酸(T) 165 蛋氨酸 66 胱氨酸 99
芳香族氨基酸(T) 183 苯丙氨酸 114 酪氨酸 69
苏氨酸 169 色氨酸 20 缬氨酸 225
精氨酸 419 组氨酸 28 丙氨酸 319
天冬氨酸 460 谷氨酸 698 甘氨酸 993
脯氨酸 326 丝氨酸 185   











海蛰-捕食方式   

海蛰
海蛰美丽却凶猛。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因为海蛰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海蛰一旦遇到猎物,从不轻易放过。

在炎热的夏天里,当我们在海边弄潮游泳时,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觉,那准又是海蛰作怪在刺人了。不过,一般被海蛰刺到,只会感到炙痛并出现红肿,只要涂抹硝炎药或食用醋,过几天即能消肿止痛。但是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有两种分别叫做曳手海蛰和箱海蛰(或称海黄蜂)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强,如果被它们刺到的话,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手海蛰。所以当被海蛰刺伤,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以免发生意外。

海蛰-发光原因   
海蛰是一种细胞动物,构造简单,没有肌肉和骨骼,身体的98%都是水,它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栉海蛰在海里游动,身体显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触手在闪耀着细长的光带,随着栉海蛰游动时的身体弯屈和摆动,光亮也是千姿百态,十分优美动人。原来海蛰的发光源与其它动物是不同的,其它动物大多是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因而发光。可是海蛰发光靠的却是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据科学家研究,每只海蛰大约含有50微克的发光蛋白质,这说明海蛰就是靠它发光的。

海蛰-天敌与朋友   

海蛰
威猛而致命的海蛰也有天敌。一种海龟就可以在海蛰的群体中自由穿梭,并且能轻而易举地用嘴扯断它们的触手,使它们只能上下翻滚,最后失去抵抗能力,成为海龟的一顿“美餐”。

海蛰自己的共生伙伴是一种小牧鱼,体长不过7厘米,可以随意游戈在海蛰的触须之间,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遇到大鱼游来,小牧鱼就游到巨伞下的触手中间去,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利用海蛰刺细胞的装置,巧妙地躲过了敌害的进攻。有时,小牧鱼甚至还能将大鱼引诱到海蛰的狩猎范围内使其丧命,这样还可以吃到海蛰吃剩的零渣碎片。那么海蛰触手上的刺细胞为什么不伤害小牧鱼呢?这是因为小牧鱼行动灵活,能够巧妙地避开毒丝,不易受到伤害,只是偶然也有不慎死于毒丝下的。海蛰和小牧鱼共生一起,相互为用,海蛰“保护”了小牧鱼,而小牧鱼又吞掉了海蛰身上栖息的小生物。

海蛰-药膳   
海蛰腰花  
海蛰腰花

菜系:福建菜

原料/调料:猪腰1个,海蜇皮150克,油条1支,大蒜片2汤匙,葱段(1寸长)10克,用糖3汤匙、白醋3汤匙、酱油2汤匙、清水2汤匙、香油1汤匙、番茄酱1汤匙、生粉l/2汤匙、盐l/2茶匙制成调味料。

制作流程:

①将猪腰剖开成为两半后,剔除中间之白筋部分,在光滑之一面(正面)切入细粒交叉刀口再分切成8小块,盛在碗里用冷水浸泡(常换清水)。

②海蛰皮用冷水泡上1天后,切成l寸宽、两寸长的大小,而在长的一面切上0.5厘米间隔约有l/2寸长之刀口如梳子状(俗称佛手状)备用。

③在锅内烧8杯滚水,用来用烫海蜇皮(但水开后加进约2杯冷水后才可将海蛰皮放下)烫约3秒钟,捞出冲冷水。将水再烧滚一次,淋下酒1烫匙,便落腰花下锅烫约5秒钟,捞出滤干。

④起油锅(3汤匙油),先爆香大蒜片与葱段,再将腰花与海蛰皮下锅,大火拌炒约3秒钟,将综合调味料全倒下炒滚,淋下1汤匙热油,迅速盛到炸过的油条段上面即可(油条切1寸长,先炸酥后放在碟中)。

海蛰-保存   

海蛰
购回的海蜇可长年保存,如果保存得当,还会越存越脆、越存越嫩。保存海蜇时,切忌日晒雨淋或接触鱼腥等污物。家庭少量存放时,可放在钵内,封闭钵口,使其不至于风干收缩,当然,也可以把海蜇浸在浓度为20%~25%的盐水中保存。

怎样选购海蜇:选购海蜇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干品或鲜品,凡肉质厚、水分含量多,用手触之有软绵感的海蜇,一般都是未经盐矾处理的。加工后的海蜇头和海蜇皮,均以鹅黄透亮、脆而有韧性者为佳。那种色呈酱红、肉质发酥,并伴有脓样液和腐臭味的海蜇,皆属变质品。

怎样去掉海蜇的泥沙: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海蜇中含有泥沙,那又怎样去除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将海蜇平摊在菜板上,先片成片,再切成丝,然后泡入浓度为5%的盐水里,用手搓洗片刻,捞出,再用相同浓度的盐水泡洗,这样连续泡洗三五次后,一般都能把夹在海蜇里面的泥沙全部洗掉。去掉泥沙的海蜇,还要用流动水反复漂洗,以去掉过重的盐分。

怎样使海蜇变脆:凉拌菜在夏季餐桌上可能是最受欢迎的,而凉拌菜中如果有清脆爽口的海蜇,那就更令人兴奋了。按一般的方法,海蜇在凉拌前都是先在热水中氽烫,再漂冷拌制,不过这种方法折耗太大了,因为海蜇遇热会缩水变小。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将去除泥沙、漂尽盐分的海蜇丝放入清水盆里,按每1000克海蜇放10克苏打的比例放入苏打,搅匀后浸泡约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捞出沥水后,即可进行拌制了。用这种方法,既可避免用热水氽烫造成的折耗,又能达到口感清脆爽口的目的。海蜇也可用炒、爆、烧等方法成菜。只是海蜇入锅烹制还有些讲究。如炒海蜇时,讲究旺火快炒,动作迅速,否则质感不脆爽。由于海蜇水分含量多,胶质重,故将其用于烧菜时,一定要最后放入,否则海蜇容易溶化。

海蛰-小心海蛰   

海蛰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裸露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游泳时被海蛰蛰伤后,如果伤势较轻,可以用明矾水擦拭伤处,如果严重应及时就诊。另外,受伤后最好忌喝酒。

[ 本帖最后由 休闲老姜 于 2009-6-24 12: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6-24 20: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姜大哥!又学习和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海蜇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25 00:2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长知识了。谢谢姜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25 07: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老姜很有心,知识也蛮丰富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17 06:55 , Processed in 0.04504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