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
灰色情感
曾经一首《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风靡一时,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原因是因为它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情感世界中的一个方面。“盼不到我爱的人,我知道我愿意再等。疼不了爱我的人,片刻柔情它骗不了人。”显然,词中的“我爱的人”指的是那种非常非常爱的人,而那“爱我的人”,也似乎是那种自己没有办法去爱上的人,所以即使是“片刻的柔情”做起来和坚持才会那么艰难。
可是,问题是,就象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一样,在绝对健康和精神病的两个均是少数比例的极端之间,我们绝大多数的正常人的心理其实是灰色地带。在情感的世界里,除了非常爱和非常不爱的两个极端之间,也是绝大多数的并不是那么鲜明明确的感情,我们不妨也把它称为“灰色感情”。我这里所说的“灰色感情”是指介于刻骨铭心的爱情与友情之间的一种感情。它没有理想中的百分之百的爱那么强烈和深刻,又比朋友要深厚和亲密得多,可以定义为除了理想中最爱的人之外的第二爱的人吧,我们不妨称之为“亚爱人”。
而在我们的现实中,这种“亚爱人”的情感往往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自己理想中的爱人在现实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自己能够碰上的机会可能也是太渺茫,而碰上之后对方又是否会爱自己也是一个渺茫的未知。而且,特别是爱情与婚姻现实等诸多的东西绞缠在一起的时候,这爱便越发地不好分析了。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里,总是在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不知是人是社会和潮流的产物还是人主宰和缔造了潮流,总之,金钱、权利、利益已经越来成为婚姻中的重要砝码,甚而至于当这些东西成为首要因素的时候,可以拿爱情来交易或牺牲。因此,“灰色情感”便越发地因为其函数的变数因子的增多而不确定。据调查研究表明:非常有爱情而婚姻家庭美满的才不过3%的比例,3%,多么稀少而奇缺的比例呀,因此,如何来取舍和处理这“灰色情感”便成为了影响我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
“离不开我爱的人,我知道爱需要缘分。放不下爱我的人,因为了解他多么认真。为什么最真的心,碰不到最好的人,我不问我不能。”“爱我的人为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在乎的人始终不对,谁对谁不必虚伪。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爱与被爱同样受罪,为什么不懂拒绝痴情的包围。”歌词中的主人公是幸运的,因为她能够清楚地给自己的情感把脉,清晰而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怎样的感情和怎样的人。即使有那个“爱我的人为我痴心不悔”的人也坚决不妥协,虽然在“爱与被爱中受罪”,可是却“痛并清楚着”。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尤其是现在的时代里,人们似乎少了很多这样的清醒,而多了几分困惑与迷茫,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问问你的心”,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最想要的又是什么。我认为马列主义的“重点论”、“两分法”同样适用于感情的世界。
重点论就是要搞清楚在自己的诸多欲望中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两分法就是人无完人,这世界上很难有绝对完美的人,当自己的最在乎的条件达到了之后,就要宽容地去想一下,对方的缺陷和不足是否是自己所能够包容或者是忽略的。如果说最想要的达到了可以对其他的次重点进行包容甚至忽略,这样人一般容易获得满足感,也会因为满足而感到幸福,所谓的“知足者常乐”道理便是源于此。如果自己是一个苛求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其他的不完美的地方,那么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便是要再去等待,等待那个也许在明天就会碰到,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碰到的自己理想中爱人。理想和现实终究不是一回事,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肯妥协,人总是在不断地斗争和妥协中生活着。苛求完美是生活的一种理念和极致,这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往往要为之而付出更多的代价。比如忍耐、等待,甚至孤独,这些因素我们都不妨称之为成本。
所以,当在现实了遇到了这样的灰色情感的时候,不妨用重点论和两分法来拨开那太多的迷乱和困惑,让这“灰色情感”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归宿,让这情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幸福而不是苦恼、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