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石头巷、实在人
听渑池的朋友说,在段村乡有个村庄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状态,于是在国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向这个神秘的山村进发。进入山区天不知不觉落下了毛毛细雨,一阵阵寒意写在了车窗的玻璃上,致使车窗上蒙上一层薄薄的哈气,远处的沟底偶尔还能看见没有消尽的白雪,似乎在坚守着冬天不愿离去。
我们拐入了通往仰韶大峡谷的路口,向里一直进发,在一个叫四龙庙的地方,再次下路拐入了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在一个小的桥头有个简易的路标指出前面就是这个小村,我们沿路而上,翻过一个山包,水泥路到了尽头,我们也到了目的地,我们暂且叫它石头村吧(名字随后再说,呵呵)!这个村的对面就是就是笔架山、附近不远还可以到仰韶大峡谷,还有我不知道的山,山势也很雄伟,是个爬山的好去处。
悠久的古槐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古槐树和几间破旧的石头土坯房,要不是有两辆农用三轮车和一根电杆在那里,真还以为是时空转换了呢(见图1)!在古树旁我们问了村民,确认这就是我们要来的村庄后,又问起了该树的年龄,他们说应该有好几千年了吧。说实在的这谁又能说清楚呢?这时候雨慢慢大了起来,村民不时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们这群“衅求”。
奇特布局的石“井”
在古槐的旁边有条坡道,坡道全部用石头铺就,虽然下雨了但没有泥(见图2)。在坡道尽头左侧有个平台,平台上有几间破旧的房屋,在平台下边有一处水井吸引了大家(见图3),说它是水井倒不入说它是泉更确切,因为虽然它有井的外观,井口也是用石头凿成的圆型,但水能从旁边的口里自动溢出,而且它的布局很合理。首先,从井口提出来最干净的水是人吃的,在井口的溢水孔处有个池子,那是淘菜的,因为我们还见有菜叶。在井口的左边有一整块石头凿成的圆形池子,并有流水孔流向旁边另外一个池子,这个应该是淘粮食用的。淘菜和淘粮食的水各自流入下一个池子,然后流向下水位的池子,往下的水位应该是用来洗衣服的吧,越离井口远水就越脏,最后应该是用做灌溉吧。
古朴的石板路
在这个村子大部分街道是用不规则的河石铺就的石板路,虽然没有水泥、沥青路面平铺,但走在上边踏实舒服;虽然雨还在下,但一点也不滑。有一条石板街还真点象电影《举起手来中》日本鬼子“潘长江”斗牛那条街。说是街其实很窄,两旁是石头土坯垒砌的房屋,街道弯弯曲曲通向另外一头(见图4)。
久远年代的房屋
这个山村依山傍水而建,这个村据说有300多口人,现在大部分还住在石头土坯房中,这些房屋下半部用石头砌筑,大约有两米高,然后上边用土坯垒起来,然后上边是小青瓦,这样建房既可以抵御水对房屋底部的侵蚀,又能确保房屋冬暖夏凉。这些建筑材料除了砖瓦外基本上都可以就地取材,所以过去大部分村民盖的都是这样的房屋(图5)。
有两处房屋比较特别。一处是在村北头(我认为是北,也许方位不对)这个房屋像是过去的门面房(见图6),房屋出前檐,檐前有两根柱子,房门开的比较大,比普通人家的门要大出来一倍,房子建在约1米高的台子上,估计当年肯定还有台阶,以便顾客上门。在这个房屋旁边有个侧门(见图7),门楼全部用砖砌成,而且还有木方格框镶嵌其中,在这个村的老建筑中这很少见,而且院很大,现在已经分成好多几个院落,估计是土改时分给其他农户的,因此我觉得它像一个商铺。
还有一处是在村南头是个三合院(见图8),我们说要是四合院就好了,主人说就是四合院,原来失火时塌了,并领我们到了另一上房的遗址上,这个房屋没有什么其他特别,就像我们平时见的四和院,可惜原门楼已经损毁,估计上边也会有砖雕、木雕之类的东西吧。
实在憨厚的村民
进到这个村虽然没有像进到饭店、宾馆那样“处处见笑脸,声声问您好”的场面,但山民们那种善良、容纳的心怀还是感动了我们,你进到谁家,绝没有把你拒之门外之意,而且热情给你攀谈,给你领路。我们要出村了,在一户人家门口等司机去开车,这家村民硬让我们去屋避雨。
本来这次我们还要拜见村支书的,可惜支书去另外一村办白事(办丧事)了,我们驱车撵到另外一个村,他又到另外一个村了,看着天色渐晚,我们只好做罢。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这里的山民朴实、可爱、简简单单,没有城里人的客套,这不正是我们户外所提倡的精神吗?我们就要崇尚这种精神!驴友们、朋友们、同事们来这里吧!来这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吧!
(仓促写就,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修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9 19:21: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