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人大代表称高考严格不公-细数其五大危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4 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全国统一”的高考仅时间统一,而命题不能统一?为什么“清华”、“北大”里有那么多北京人的孩子……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怡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对现行高考制度提出疑问。

  现行高考制度严重不公

  王刚说,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高校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按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校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这样就人为形成了高考的“高地”和“洼地”,造成了高考严重的不公平。

  所谓“高地”就是基础教育相对发达、考生相对较多,而招生计划相对较少的地区,如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高考“洼地”则是那些基础教育相对不发达,或者是考生少而招生计划较多的地区。前者如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后者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在没有实行“分省命题”之前,“高地”和“洼地”的录取分数线相差近200分之多。北京的考生考400多分就可进清华、北大,河南的考生考500多分连本科也上不了。

  实行“分省命题”,表面上掩盖了“分数线”的不公,但从录取率上仍可看出不公。以2007年高招为例,录取率最高与最低的省份,相差近1倍。当年北京市录取率达到73.59%,其中本科录取率为44.61%,一批录取考生多被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院校录取。而湖南省的录取率为54.9%,其中本科录取率仅为25%,且分散在全国1400多所院校。

  高考“高地”的落榜生人数更为惊人。河南省2007年高考报名人数达87.9万人,录取46万人,录取率52.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年全省有41.9万考生落榜,占全国落榜考生总数的近10%,相当于海南省报名总数的10倍,相当于北京市落榜考生数的14倍。

  王刚说,庞大的落榜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有加入“农民工”队伍。如果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录取,他们中的大多数完全可以进入大学深造。高考如此不公,处于“高地”的考生及其家长自然会想方设法,不惜冒险进入高考“洼地”,这就是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

  高考不公有五大危害

  王刚说,高考制度不公平有五大危害。其一,高分考生进不了大学,不利于国家培养人才。其二,处于“高地”的师生面对残酷的竞争,只有苦教、苦学,学生普遍近视,有的小小年纪身体就熬垮了。其三,高考“高地”的一些家长不惜花巨资、找关系为孩子“高考移民”,不但滋生了“洼地”户籍、学籍管理和招生人员的腐败,也加重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其四,高考“高地”的“社会不平等”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阴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五,人口大省庞大的高考落榜队伍,诱发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

  王刚说,代表委员每年都对此提出议案和提案,但有关部门的答复总是在糊弄人。

  一曰“为了照顾基础教育落后地区”。王刚说,难道京津沪的基础教育比甘肃、贵州还要落后?就是照顾基础教育落后地区,也应当按全国统一的录取率分配计划,不应当过于悬殊。而且,这样的照顾能解决落后地区的人才问题吗?从西藏出来的大学生,有几个回到西藏的?

  二曰“大城市对所在高校贡献大”。2004年部分高校在校生的生源属地比例是:北京大学17%、清华大学16%、复旦大学44%、上海交大47%、武汉大学50%、南开大学55%、浙江大学61%。他们的理由是:属地对学校有贡献。试问:清华、北大是谁投资建设的?美国的州立大学投资方主要是本州纳税人,但也并没有因此对本州和外州人采用不同的录取标准,因为这违反了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则。

  三曰“大城市的考生综合素质高”。农村学生吃尽苦头考高分,被说成是“考试机器”。琴棋书画是素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是不是素质?

  四曰“大城市孩子就业难”。农民工都能在大城市找到工作,市民“综合素质”这么高,又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

  代表提出6条高考建议

  王刚说,对公民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最大的发展权,这既关乎国家的未来,又涉及个人的前途命运。高考既然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制度,机会的公平和程序的公平都应是第一位的。为此,王刚提出6条建议。

  一是合理调整高校布局。二是按目前全国统一高考的年度录取率,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考生基数确定招生计划。三是实行全国统考统招。四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数量。五是改革报考政策与户籍制度。六是实施各高校全国范围的完全自主招生。(记者李敬欣施书芳)

激辩“教材循环使用”

  特派记者李敬欣施书芳

  随着免费义务教育即将在全国实施,教材循环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但是,教材循环使用该多长时间循环一次?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这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

  支持方教材循环使用节约资源

  教材循环使用,利国利民,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省共有小学在校生1019万人,每生每年教科书费大约是90元,每年的教科书费是9.171亿元。初中在校生是507万人,每生每年的书本费大约是180元,每年的教科书费是9.126亿元。如果小学阶段三年循环一次,可以节约资金27.513亿元;初中三年循环一次,可以节约资金27.378亿元。义务教育阶段按三年循环一次,可节约资金将近55亿元。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可节约18亿多元的资金,可以用来干其他的大事情。

  蒋笃运说,不仅仅是节约资金的问题,教材用纸每年要消耗掉很多树木,印刷时要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教材的循环使用是一个综合效益。

  教材循环使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和安阳工学院院长孙陶生博士十分赞成。他们说,加拿大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学生的教材、学习材料都是循环使用。关爱和认为,教材免费后,教材是国家掏钱学生使用,从法理上讲,产权是国家的,学生只有使用权,因此,不会侵犯学生和家长的产权。

  反对方教材循环使用影响学生成绩

  教材循环使用,出发点是好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认为,教材循环使用在实践中可能行不通。

  毛杰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上来,老师都是要学生在教材上旁批中心思想、学习心得等,学生书本太干净,老师还会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如果不让在教材上批注,或者实行有人提出的下课的时候收课本,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学习效果会打折扣。

  对教材循环使用持质疑观点的,还有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学生家长。很多人认为,教材的循环使用相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是发展权和生存权的矛盾。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不让在教材上批注,势必会影响学习成绩,没有好的成绩,根本考不上大学。生存都生存不了,还谈什么发展?如果学校强行不让学生在课本上批注,有些家长可能会再掏钱给孩子买课本,教材免费的政策就会打折扣。

  有共识教材循环使用需迈多道槛

  教材循环使用,无论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在操作层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障碍。

  毛杰说,比如高招,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知识进行复习,还要使用以前的教材,因此多长时间循环一次,在时间上也不好界定和控制。如何交接?哪一届传给哪一届?这都存在问题。因此,教材能否循环下去,我们存在一个疑问。

  教材循环使用还有一道大难题——如何让使用循环教材的学生与第一次使用教材的学生拥有同样的权利。第一次使用的学生是新教材,但由于保管不善,将教材弄脏了弄破了,如何保证后面的学生能使用完整的教材?

  还有一个就是消毒的问题。孙陶生代表说,前面的学生使用过的教材,是否携带有病菌?如何消毒?使用过的教材放在哪里保管?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探讨教材循环使用先搞试点

  其实,代表和学生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也是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的担忧所在。如果不让学生在教材上批注,让学生再做一本笔记,小学生根本做不到,初中和高中生虽然可以做到,但是笔记会比在教科书上批注多出几倍的工作量,又不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有代表提出,对于应试中的考试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实行教材循环不现实,但教材循环使用不妨先从一些非考试科目开始,如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可将全部教材纳入循环使用范围。初中升高中,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教材可不循环使用,对于非考试科目如音乐、美术等可进行循环使用。可引导高中毕业生交回教材,循环使用。

  蒋笃运说,如何将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实施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组织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代表提出的各种思路我们都要研究论证,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先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全面推行。(记者李敬欣施书芳)

建议将河南大学列入“211”

  大学所学专业一样,但享受的国家补助标准却有几千元的差距。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部分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均就此问题提交了专门的建议、提案,建议国家应将河南重点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

  娄源功委员说,目前国家对列入“211工程”的高校,每名大学生给予补助9000元,不是211类的高校,低的每生只补1000多元,高的也不过每生只补4000多元,投入相差很大,但产出要求一样,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对河南多数大学生来说,更不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关爱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请求增补河南大学为“211工程”学校并省部共建的建议。

  关爱和说,河南大学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条件都具备了正在建设的“211工程”项目的标准。河南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接近宁夏、青海、西藏、海南、内蒙古、新疆、贵州等几个省区人口的总和。由于历史原因,只有1所大学进入211并同时省部共建,这对河南人民来说,难以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建议有关部门充分考虑河南的实际,突破“一省一校”政策的限制,增补河南大学为211大学并省部共建,这是对近1亿河南人民的鼓舞和支持。 本文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
发表于 2008-3-14 07:05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而已,想要改变,恐怕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14 16:2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汉鸭子[/B] 发表: 说说而已,想要改变,恐怕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14:07 , Processed in 0.04630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