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谭智元:“广场协议”警示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0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国论—富国篇
             第一章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18)
                    主编 谭智元

  【资料档案】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雪(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

    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间美元贬值达到了三倍(300%)。

    【竹卿点评】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上,有过一段到今天为止仍值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借鉴和启思的历史,它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它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未期,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失去的十年”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兴旺的十年”,各自的国家命运演化出惊天大逆转。

    日本,这个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经过战后35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经济规模不断扩展,到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升至10279亿美元,由1970年(2068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10255亿美元)的20%,上升至占当年美国GDP(27956亿美元)的38%。并且成功确立了日元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整个80年代,日本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乐观和骄傲的情绪,日本人信心膨胀:以日本经济发展而创造出惊人的“日本速度”,相信谁也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超越美国是命运中铁定的事,唯一可以让日本人考虑的仅仅是时间的迟与早问题。而世界各国,也似乎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哪个“历史性时刻”!

    历史的天平此刻也在向日本倾斜。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停止,80年代,日本经济在最发达的西方七国中仍能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其中,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1985—1991年达到4.6%。日美经济差距越拉越近,眼看就要超越美国了。到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更上升至30522亿美元,并超过当年美国GDP(58033亿美元)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 缩小到一半的程度。在日本人的眼中,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从此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耻辱的战败国命运,从此扬眉吐气,一举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从此证明日本人是比美国人更“优秀”的民族。 

    日本人更加是兴奋异常的大举进入美国,大规模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并购美国的资产和大企业的热潮:从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到 美国的精神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好莱坞),再到美国的领土象征---夏威夷的土地。在整个美国的惊呼中,倾刻间被日本人买下来了,换了一个新主人。当一切发生了才意味过来,美国人没有那一刻象此刻般清醒过:珍珠港事件后,这个该死的日本竟然用经济武器,再一次攻击了美国本土!!!“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新仇与旧恨,  美国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 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 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 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 二战时就分裂了, 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 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但是,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经济进攻面前,美国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美国真的认输了吗?

    美国人没有认输,美国人不动声色地反击了,让我们见识了现代经济史上的最经典一幕:1985年美国等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元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持续升值的过程。

    20多年过去了,传说中的日本GDP超越美国的那一个“历史性时刻”并没有出现。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之后, 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 到2006年,日本的GDP只有43790亿美元,美国的GDP却直线攀升到131950亿美元,日本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3%,远低于1980年的38%!!!

    日本和美国,谁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这才是日本和美国这对冤家早己注定的宿命吗?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了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我们就能明白日元升值的这10年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清楚,举个例子说明: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成员, 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广场协议 本来就是美国资本利益集团一手导演,协议何时签订,早就知道了。)假设当中有某一个财团(假设为A财团)在1985年9月前, 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5000亿日元, 进入日本市场, 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

    按美国资本利益集团预先设定的时间和步骤,1985年9月,广场协议终于签订了, 日元开始持续而急速的升值, 在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与欢笑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的国际热钱的流入+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异常火爆。日本人从信心膨涨到热衷投机,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

    设伏也成功了: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1985—199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
而此时,好戏上演了。到1989年初,假设A财团 在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已经赚到了二倍盈利, 那就是75000亿日元。 这时, 日元升值到1:120。 A财团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 然后兑换回美元, 那么, 就是625亿美元! 在不到5 年时间中, A财团净赚525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而A财团连本带利的把625亿美元带回到美国, 你想一想, 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 这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 其它财团呢? 而且这个假设还只是到1989年, 如果是到1995年, 日元升值到1:79, 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 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而日本呢?1989年初,日本为了应对逐步显露出来的经济危机(房地产和股市经济泡沫),开始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泡沫进一步扩大危害日本经济。但是,美国没有打算放过日本,反面火上加油。1989年秋,美国强烈抨击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和相互持股做法,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的标准由5%降到2%。由于日本企业的股票主要是由关联企业相互长期持有,市场上的流通股相对较少,一旦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特别是要求银行降低持股标准,股市必然下跌。

    大规模突然撤离的巨额外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美国给日本股市带来的沉重压力+投资者信心动摇。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出现下跌,最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并在1991年后形成土崩瓦解之势,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股市崩盘、楼市崩溃,给日本银行体系、金融市场、消费投资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长达10年的不景气状态,直至在最近2-3年才逐渐走出低谷。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 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

    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经济阻击战,美国人无情的动用它的国家力量,使用它的汇率武器,迫使日元升值,用长达10年的时间,一举扭转败局。通过日元升值,把日本20多年发展的国家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兴旺的十年”的根本原因!!!而美元长达10年的贬值,并没有实质地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之间的经济战争,以美国的完胜而告终。

   这就是金融战争,支撑美元霸权的第三根支柱。“广场协议”和其后发生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都是这种金融战争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战争的销烟不仅仅弥漫在军事上,而且还弥漫在金融战线上,虽然那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国和世界各国,目睹了日本“广场协议”发生的一切,因而清醒的认识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严谨,时刻警惕来自美国的金融黑手。

    中国面临的处境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前非常相似。2003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用尽一切的手段,想方设法压迫人民币升值。2004年-2005年,是人民币升值第一个高峰期。2005年-2006年,中国的楼市被推高到危险价位,2006年-2007年,股市被推高。这与广场协议亚洲金融风暴的步骤,在时间点上惊人的相似。

    人民币升值仍在高峰期中,人民币自汇改以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人民币兑美元实时升值2%,报8.11元人民币)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一举突破7.11关口。意味着进入2008年来短短的2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间价己经先后19次创出新高。近年,人民币升值被迫加快的态势,己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美国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想再来一个中国版的广场协议,目的是整跨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掠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而一切的行动目标都清晰的指向2008年。中国应如何冷静应对美国的压力,吸取“广场协议 ”中的警示,避免重走当年日本走过的老路,化解美国的金融黑手,从而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思考的借鉴日本广场协议的意义所在。

    未完待续,敬请留意下篇的文章: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19)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一文,著作权归谭智元所有,仅供网友免费阅读,如有转载,请在文章中注明作者名字。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用、出版本人作品。本人保留对擅自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一文(连载1-18):
 
    谭智元的小筑-----水幽竹清:http://blog.sina.com.cn/thanzhiyuan
    环球热讯作家专栏-----谭智元专栏:http://bbs.hqhot.com/forum-38-1.html
 
    附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了6年,马克思的《资 本论》写了40年。而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和新自由主义学说,己经面临现代社会经济的挑战,需要有新的理论的诞生。智元构思一书,书名是国安论,分富国篇、强国篇、安国篇三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迟疑而不肯落笔。智元只为一普通人,才识韬略,并无过人之处,学识浅薄如井底之蛙,对经济学仅涉皮毛未能深入接触。能成功否?所需时间多少?此为天数,智元心中并无定算。
 
     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众多前人不完美的启发和不完美的思路最终会有一个人(一个群体)结出最完美的果实。 这也是我今天终于动笔的原因吧。我希望在此抛砖引玉,能使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受这样的不完美思路的启发,而最终结出的现代经济学上最完美的果实,那就是中国未来之福!

    谭智元:“广场协议”警示中国   中国须冷静应对美国压力

    2008年3月04日写于泷江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9:57 | 只看该作者
知史鉴今,何其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11 22: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太好了!读后茅塞顿开,增长了经济及其它方面的知识,同时开阔了视野。谢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浪淘金沙[/B] 发表: 文章写得太好了!读后茅塞顿开,增长了经济及其它方面的知识,同时开阔了视野。谢谢版主。

 

我也有同感,才转来和大家一起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6 09:56 , Processed in 0.04874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