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种类型的记忆 按研究生通识课的水平,记忆按其性质可分成外显(explicit),内隐(implicit)和工作(working)记忆三类。另外,记忆还可以按时程分成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超短期记忆。 您不必被这些文绉绉的说法吓唬住,其实外显记忆指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记忆,包括 “经历” 和 “知识” 两大类。内隐记忆指说不出来的记忆,比如您的口音、步态、滑雪的1620、电玩的级别等等。 举个例子:比如您和朋友聊起去年去北大听过的一次投资讲座,这件去年的事能讲出来,就属于外显记忆。您在讲述的时候脑子里亿万神经细胞大合唱,和经历当时的合唱神似。其中美丽的湖边垂柳,塔影倒映和雄伟的图书馆(一塔湖图),这些印象属于外显记忆中的经历;而讲座里关于K线、股市走向等内容,就属知识。而内隐记忆呢?如演讲者的一辈子乡音未改就是内隐记忆的标志。同时在他/她一次次演讲过程中,用词的顺序逐渐形成习惯,这也属于内隐记忆。 图1 记忆的分类 听众关于一个讲座记忆属于外显记忆,包括经历和知识两部分,演讲者的姿势和口音来自于他的内隐记忆。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在一所高校的科普报告。那么工作记忆是什么?工作记忆属于只维持几秒时间的短期记忆,相对而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是长期的。 比如,您去北大听讲座的时候,门口保安说 “扫码机坏了,您把邀请信二维码下面的数字读给我”。这时您看了一眼,把数字报上,这个从看一眼数字到报给保安之间几秒时间的记忆就是工作记忆。然后您进门后走了几步就把这些数字就全忘了,因为报数字是个临时任务,只存储在您的工作记忆里而没有向长期记忆转移。 当然,工作记忆是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没有工作记忆就没有活在当下,也就没有之后形成的长期记忆。当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时也是工作记忆,但之后您能顺畅背出这个号码,是因为您的身份证号码的信息从工作记忆中转存到外显记忆,得到了长期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