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节气】今天是惊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3-5 04:37 编辑

@香官愚叟  @山苗  @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惊蛰(别称:启蛰,英文名:Awakening of Insect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岸上人 + 4
冬晨泳 + 6
868584 + 4
泽雅 + 4
合肥冬泳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典籍记载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节气别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很形象的描绘了此时的景象:桃花绽放了,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

二候仓庚鸣:仓庚鸣,庚亦作鹒,仓庚鸟就是黄鹂,黄鹂鸟开始鸣叫求偶了。《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诗经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描写;意思是说:春风和煦,阳光灿烂,黄鹂鸟从一条枝桠跳到另一个,高声鸣叫着。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鸷鸟是指凶猛的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古人认为此时因为鹰的捕食能力弱,变成了鸠(布谷鸟)。

每年仲春,鹰和鸠都处于繁衍后代的时候,但是,鹰和鸠繁衍后代的方式却大相径庭,随着天气转暖,鹰北飞繁育后代,不见了踪影,而布谷鸟则开始活跃起来,鸣叫于草林间求偶。古人看不到鹰了,周围的布谷鸟反而突然多了起来,产生错误的判断,认为老鹰都变成了布谷鸟,也就是“鹰化为鸠”,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养生概要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中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这里我要说的是,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惊蛰节气防病为先
防感冒和流感
应适量增减衣物,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间服用。
防神经类疾病的发生
当气候多变时,容易扰乱人体生理功能,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精神活动的异常。此时应注意起居的规律性,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歌舞、欣赏音乐、踏青、多与人交流等,可转移注意力,避免心情不愉快。
预防“旧伤复发”
所谓“旧伤”,指的是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扭、挫、跌伤及手术后损伤。这一时段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预防方法是适度地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
防皮肤病
春季,许多人都会因为天气干燥,饱尝皮肤的奇痒痛苦。入春以来各种春季皮肤病又到了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春季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病症上。

贫血

在惊蛰的时候首先要小心的就是贫血了,而且实际上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症状的产生。因此如果我们发现在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这时候的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惊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小心。


大脑缺氧

在惊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犯困的情况,这时候对中老年人来说不是一个好小心,由于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如果春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这些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可以发现惊蛰的时候我们容易出现各种的疾病,这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影响也是很大的,上面介绍的这些问题都是惊蛰的时候我们人体容易出现的,所以说必须要谨慎的去对待,一旦患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4:37 | 只看该作者

多做运动:伸展健身

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方醒之时,总觉懒散无力。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懒腰。有条件的中老年人可以练练八段锦、广播操等。

 多做运动:散步

春暖花开之际,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一天紧张繁忙工作之后,到街头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劳。众多寿星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的时间散步,尤其重视春季散步,因为春季气候宜人,万物生发,更有助于健康。

 多做运动:踏青出游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所以踏青出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寒冷冬季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一冬的静养,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此时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心情也自然舒畅起来。

 多做运动:放风筝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促进了机体组织、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风为这一节气的主气,此时的风邪最为猖狂,它会带动各种疾病到处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会侵犯人体,避风如避剑,避风邪、保暖仍是这一节气人们该做的。

2、需要热身:惊蛰乍暖还寒,在低温的时候,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3、运动适量:这个时节上山注意适量运动,多走山脊的线,阳光照耀的线路,森林面积大、负氧离子多的线路。体育锻炼时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注意时间:运动不拘形式,因人而异,同时也应注意找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之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不宜在饭后立即出行;坚持每周锻炼3次,每次45至60分钟;锻炼时衣着要宽松;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速度。

5、听点音乐:惊蛰户外锻炼,可带个小音箱,听着音乐锻炼,东汗《太平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础。现代研究也显示,音乐可以开发注意力、记忆力、集中力,户外锻炼加上音乐配合,既养了身体也养了“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3-5 07:54 | 只看该作者
万物复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3-5 08:05 | 只看该作者
      惊蛰乌鸦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3-5 08:53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3-5 04:37
多做运动:伸展健身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方醒之时,总觉懒散无力。若四肢舒展,伸 ...

惊蛰乌鸦叫,大地复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3-5 09:36 | 只看该作者
惊蛰!万物复苏之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3-5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3-5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3-5 12:33 | 只看该作者
惊蛰乌鸦叫,大地复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合肥冬泳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14 | 只看该作者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3-5 08:53
惊蛰乌鸦叫,大地复苏。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15 | 只看该作者
868584 发表于 2021-3-5 09:36
惊蛰!万物复苏之时!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鱼象鱼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4:57 , Processed in 0.09108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