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娶媳妇 在河北冀州一带流传着过老鼠节的习俗。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怀着对老鼠又恨又怕的心理,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又打又拉的各种活动,热热闹闹过“老鼠节”。 正月十二的早晨,太阳未出来时,各家的主妇们就带着孩子,手拿木棍,把各屋的旮旮旯旯敲打个遍,口中念叨着:“打、打、打旮旯儿,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睁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 吃过早饭,各家的姑娘、媳妇就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子捆包起来,然后藏到抽屉里、褥底下,生怕孩子们找出来玩耍。据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不能用剪子,只要听不到剪子的“咔喳”声,家里就一年听不到老鼠咬东西“咔喳咔喳”的声音了。 中午,家家都要包饺子吃,谓之“捏老鼠嘴”。这顿饺子总要包几个老鼠样儿的,有嘴、有眼、有耳朵、有尾巴,再加上花边,手巧的主妇会包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俨然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老人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给孩子们讲,捏住老鼠嘴,老鼠就不能吃东西了,就不糟蹋粮食和衣物了。 吃过饺子,乡亲们就该忙着为老鼠操办婚事了。“三眼炮”开道,前面是彩旗队、鼓乐队,后面是一些个人,反穿皮袄,扮作鼠新郎、鼠新娘、送亲的、迎亲的,把“八仙桌”翻过来,四腿朝天,上面再盖上个“排子”(即用来盖锅等的东西),就算花轿了,让“鼠新娘”坐进去,四个人抬着,绕街走一圈,有的开始还要到附近的破砖窑走一遭,算是到鼠新娘的娘家娶亲。玩到傍晚时分,点燃火把,孩子们把火把朝村外投去,寓意把结了婚的老鼠娶(驱)到外村了。 正月十二的晚饭,人们习惯喝稀粥,叫“迷老鼠眼”。饭后还要炒花生,说要“炒(吵)聋老鼠的耳朵”。直到现在有的村还有正月十二晚上炒花生的习俗。 在老鼠节这天,人们最感兴趣的活动要算“烧老鼠洞”了。在大人们的指教下,孩子们分成几伙儿从上午开始就挨家挨户敛收破旧的鞋。大人们指教下孩子:“不能说破鞋,只能说旧鞋。”傍晚,各个街道都用旧鞋高高地垒起“老鼠洞”。到了晚上,各街的“老鼠洞”燃起熊熊的火焰,锣鼓伴着火光敲得震天动地。 “烧老鼠洞”的寓意自然是抄老鼠的老窝了。为什么用旧鞋垒“鼠洞”呢?老人们说,老鼠常在旧鞋里宿窝,烧鞋也就消灾了。“鞋”又与“邪”同音,取祛邪消灾之意。“烧老鼠洞”后段时间,还烤枣卷、馒头吃,有的还抢火灰说是能给牲口治外伤,这里面都有烧邪、祛邪的寓意。 鼠多为患,人们恨它、斗它,拿它开心,于是创造出了这名敬实咒的老鼠节,欢乐一天,热闹一场,发泄了对老鼠的恨,丰富了年节的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