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8-7-21 17:12 编辑
离退休后怎样安度晚年? ——为青岛市“回望30年”军休系统文化建设征文而作 姚克明 博主按: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老战友志平要我介绍一下养生之道,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道道,只不过有点感性认识。早在6年前,写下了一些粗浅的体会,还获得青岛市的感言征集优秀作品奖。现应志平之邀,重发如下:
军休文化建设,涵盖着方方面面。本文,着重探索一下,军休干部怎样安度晚年的问题。军队干部,多数人从55岁至60岁退下来后,还有二三十年好时光。怎样使用和享用好这些时间?是大有讲究、大有弹性、大有学问的。这也是军休系统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从过往的情况看,有的老同志很不习惯退下来没有规律的生活;有的感到非常失落,没有昔日的光彩;有的感到不再被人重视了;有的甚至觉得没有用了。思想上,变得消沉起来,过得很不开心。 而与此相反,有的同志下来之后,成了时间的主人,可以利用退下来的这二三十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而过去没时间做的事情。他们把退休看成是战场的转移,是第二个春天,尽力去发挥自己的余热。 因此,通过军休系统文化建设,引导军休干部正确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使老同志生活的愉快,而且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家庭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从我这十七八年的体会和观察来看,要达到上述目标,一般说来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老有所为。人是应该生活在希望和追求之中的,这样活得才有味道,才有意思。否则,吃了睡,睡了吃,哪有什么劲头。但是,老有所为的“为”,是个宽泛的概念。比如,身体条件好,精力又充沛,就可以圆圆自己的梦,在某一领域搞出点名堂来;否则,也可以把老有所为的“为”,定在追求身体健康上,或者,定在休闲娱乐上。 这就要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比如,原青岛警备区政委李治亭,退下来后,除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外,一直坚持写作,十几年来已经出版了四大部著作。现已86岁高龄,去年爱人去世后,准备明年再出版一部回忆录。北航原副参谋长姜凯,坚持给青少年作报告1000多场,传播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航七师原政委徐承轩对国画有兴趣,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很有成就,出了专辑。原北海舰队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李永毅,对摄影有专长,就坚持在各种气象条件下,把青岛的名胜古迹尽收“影”底,也积集出版了。 我做了一辈子宣传思想工作,对写作有兴趣,退下来后就一直坚持写作。70多岁跟外孙学电脑,2006年在网上开办了博客,坚持每日一文,现已写了2000多篇,并已汇集出版了《姚克明博文选》两集,100余万字,有1.4万人次写了读后,有八九百万人次阅读了这些博文。被企博网评为免于审查的明星博客,被365论坛授予专栏作家,并由军休七中心申请由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授予军队系统优秀离退休先进干部的奖励,和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现在仍乐此不疲,把这作为最好的休闲方式。 此外,还有的老同志利用手中技能办公司,或者协助子女办企业,也都找到了自己老有所为的场所,过的很开心。但是,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机会是不多的。然而,咱们服务七中心每年都开办了一些老年大学式的的学习班,使老同志有机会学习书法、画画、京剧、外语等,使大家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且还能在所学的方面有所作为,很受欢迎。 二.老有所乐。快乐是人人都追求的,老年人更是喜欢快快乐乐度晚年。但是,想快乐往往又得不到快乐。这是因为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快乐,所以要学会做自己的思想转化工作,将那些容易苦恼的因素转变成快乐的元素。 首先是要正视现实。西安军医大学万承奎教授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位领导干部,退休后感到很孤独。过去,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如今,无人登门,门可罗雀。有一天,有个下属提溜一袋礼品,敲开门一看,连说:“对不起,走错了。”“对不起,走错了。”转身又去敲对面的门,把礼品送到另一个领导家去了。他,猛的一拍桌子,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气的浑身哆嗦,立刻心脏病发作,一命呜呼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当年在位时的那种状态,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还跟在位的手握大权的同事比高低,结果,惹出一肚子不高兴,以至把老命都搭进去了。俗话说:“老黄历,翻不得。”如果这位领导认识到了这一点,知道人一走茶就凉的道理,也就犯不着发这么大的火,那也就不会发生那场悲剧。从中我们也可吸收一些教训,就是少留恋过去的辉煌,安于一点现状,岂不就可以消灾避难吗! 其次是不要盲目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恰当的比,是人的许多苦恼的源泉。相反,正确的去比,则可以比出高兴、比出干劲。当年王杰说过一句很有人生哲理的话:“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这样比的结果,王杰整天乐呵呵的。他无论出多大的力,作出多大的贡献,他认为是应该的,不值得夸耀;他无论吃多大的亏,受多大的委屈,他认为日久见人心,没什么了不起的。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人比人更是气死人。所以,要承认差别,淡薄名利,甘于清贫。谁叫你没有人家那两下子,要不也能像人家那样吃香的、喝辣的,住别墅、开宝马。既然做不到这一点。咱们何不退而求其次呢?量入为出,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不是照样可以自得其乐吗?再放眼往下看看,在全中国还有多少人还不如自己呢,还有革命先烈们他们什么也没有得着。这样,心中也就坦然了,不仅牢骚没有了,而且还会悠然生出些许幸福感。 再次是要放宽心境。快乐、幸福、开心、乐呵,都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随着人的期望值的高低,而向上向下浮动的。有的人得100元奖金,高兴得不得了;有的人得100元奖金,根本不当回事。因为他们的期望值不一样,所以,心境也就不一样。陶铸曾说过:“心底无私天地宽。”俗话说:“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要把自己从小肚鸡肠中解放出来,把眼光放大一些、放远一些,多搞些纵向对比,少搞些横向对比,你就会成天乐呵呵的。因为我们今天比昨天强多了,明天更会比今天更加美好,你能不高兴吗?若要放宽心境,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就是要学会感恩。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太上皇似的。那是很难满足的,也是很难有幸福感的。恰恰相反,调个个儿,把自己的位置降下来,那么你就会“吃嘛嘛香”!即便是粗茶淡饭,你也会觉得来之不易,是我们的老祖宗千辛万苦留下来的。当你享受现代科学创造出来的电视、手机、空调、小车、高铁时,那你就更会感恩不尽。这样,你的烦恼就全都会跑到爪哇国去了,剩下的不都是高兴了吗! 三.老有所倚。老年人是一个由健康逐渐走向不健康,乃至衰亡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但是,如果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延缓衰老,甚至保持健康的。这就是,我所要说的:“老有所倚”,即倚重自己有副好身子骨。这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为配偶和子女减轻负担。我觉得,保持健康最重要的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正确对待疾病。比如,癌症,是可怕的。面对癌症,不仅当事人,就是亲属,也会顿生许多烦恼的。这对任何人,也是难以避免的。但癌症,又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是可以控制,以至战胜的。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尤其是癌症患者,如何看待癌症?如何减轻精神压力?因为态度不同、情绪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两样。 我有一位同期入伍的战友,近日不幸逝世,很是出人意料。因为他癌症在身已经好多年了,吃一位老中医的药非常有效,他每天也是活蹦乱跳的。早晨到公园跳舞,晚上去室外散步,还很热心公益事业,为战友们鸣不平谋福利。去年,志愿军老战友聚会,他还自报奋勇手舞足蹈又唱又跳,逗得大家伙哈哈大笑。谁也看不出他是癌症患者。以后,在电话上联系,他也很精神。 不料,忽然传来他病死医院的噩耗。据他老伴说,是因为有位战友去他家看望时,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把他患癌症的事告诉了他。并说,不告诉他是不对的。这样,他的精神防线一下子垮掉了,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走完了人生旅程。因为他是性格外向,情绪中人,禁不住这种刺激。家人为他保密3年,相安无事;当这张窗户纸捅破之后,很快就不行了。这,真是一个无奈的教训! 因此,面对癌症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节好。当癌症或别的重病不幸降临时,千万不要被它压垮了,只把它当成慢性病,配合医生治疗,并要学会放松,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治疗,自我保养,“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 二是要坚持身体锻炼。身体这玩意儿,锻炼与不锻炼是大不一样的。我1995年,因冠心病住院了40多天,出院后还有早搏,且心跳很微弱。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同疾病斗争,同命运抗争。于是,我选择了游泳,选择了冬泳。这一坚持就是17年如一日,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大海与大自然接触。结果,不仅把冠心病扔到了太平洋,而且感冒、气管炎也很少患了,精力非常充沛。今年体检发现血压有些偏高,我又增加了一个锻炼项目——快走一小时,每天累计能够达到一万二三千步,自我感觉良好。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爱好各异,不一定都选择冬泳或快走。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跳舞、爬山、打太极拳等。重要的是不是什么样的运动形式,而是坚持不懈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锻炼。有位老同志患小脑萎缩,手脚哆嗦,但他每天早晨坚持散步,几年下来,身体素质有很大提高,气色也好多了。许多同志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事实也一再证明,只要有决心坚持,身体不好的,可以好起来;身体好的,就会愈来愈好。 2012-8-1 02:22
|